《我的凉山兄弟》是一本由刘绍华著作,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凉山兄弟》读后感(四):怎么感到了浓浓的圣母情怀?
如果是作为一本通俗小说,那么术语太多甚至过于刻意,而且很多话都在重复。如果是学术类文章,那么作者那股强烈的高高在上的“圣母”批判色彩也太过浓重了,穷、社会转型的窘态、官僚作风的政策实行这些都是事实,可是从作者嘴里说出来,怎么读都是满满的批判和讽刺,真的是怀疑对于诺苏人是同情还只是自以为的救赎和帮助。当以第三人视角平白的叙述故事的时候还好,一旦作者拿起自己那套论调就感觉怎么读都挺别扭的。还记得书中明明知道吸毒贩毒的危害有多大,还特意申明了一句自己一向是反对死刑的,而对于严刑之下带来禁毒的明显成效,则还是抱以怀疑的论调,那么请问作者不以严刑来制约,您倒是拿出一套禁毒的好办法来?
《我的凉山兄弟》读后感(六):传统文化(家支和宗教)&个人主义
佩服作者:一个女人类学家深入毒品,艾滋病泛滥的贫穷地区
话题我很感兴趣:传统文化(家支和宗教)&个人主义
原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家支和宗教如作者所说在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就被冲淡了,以前的小孩可是会背十几二十代族谱的,这也才是所谓中国的传统吧,也是一些人“哀嚎”着逝去的过去;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冲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试图用传统来解决,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在在凉山以此治艾滋的失败,竟也让我们看出这并不可行,我在本科学习中法跨文化的时候知道自己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中比较偏向个人主义的,但由此却看出个人主义其实“很有问题”,不过在由市场主导的全世界里,似乎这些文化的丧失是必然的,价格和金钱这套评价体系,哎。
《我的凉山兄弟》读后感(七):书评|凉山兄弟,今安在?
2016-03-26尼采杨闻艺褶
以往不屑书单,总觉得各类机构的图书榜单大都“居心叵测”。偶然误入新京报2015年度好书榜,不知哪里来的信任,记下了几个有眼缘的书名。
《我的凉山兄弟》便是其一。
此前不知绍华博士何人,此前不知凉山州何地,此前不知全球化竟已深入我国“腹地”。暂不表凉山兄弟们,或许这些此前不觉为知识的知识便是读书给予个人的收获,难怪要争先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