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是一本由户塚隆将著作,35出版的19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5-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一):细微之处见真理
有条有理,适合职场小白或需要提升自己的人看,觉得还行,细微之处见真理吧。有人评价说作者写得像鸡汤,我说鸡汤也是精华,作者以亲身经历熬制的,能够见微知著,凡能出版图书的人大多是关注生活点滴,总结经验,对读者来说,能意会是鸡汤,能按书的内容去做到则是读者的悟性和实践去证明鸡汤是否有用。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二):塑料鸡汤,来一锅不?
哈哈,翻完这本书要不了多少时间,看书的感觉类似于做四六级的快速阅读,刷刷刷。确实,是被书名中的“麦肯锡”吸引过来的。内容上说,我本人是没几个点从书中摘取到,跟微信上那些推送的塑料鸡汤带来的感受没差多少(阅读速度与内容质量,跟微信鸡汤简直完美同步呢╮(╯_╰)╭)。翻完书那一刻,不自禁地笑了一下,啊,又是一本“职场励志”,多少年没碰了啊,今天还是栽了,罢了,当娱乐自己一下。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三):书评
挺短的一本书,作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展开介绍的一些工作习惯。上司下达任务的时候记好笔记,尽早开展工作,保持健康体魄等等。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阅读完一本书之后以两倍阅读的时间思考,这个我估计很难做到,但是这个启发了我,让我终于有了看完一本书一定要写书评的想法,并且也付诸于实践了。另外的就是用纸和笔梳理思路,画图表什么的,其实很多的工作习惯都是针对作者从事过的咨询行业或者顾问工作的。
另外,就是这本书给我的狭隘的世界注入了一些新的信息,我从中知道了像麦肯锡高盛这样的顶级企业的员工是怎样工作了,当然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却窥探到一些优秀的精英令人敬佩的地方。就如同龙马说的,我还差得远呢?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四):#歪歪大悦评书#
2019.1.29 刷一本书还是挺快的,今天读完了《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1:3”,简单来说就是读一个小时的书要用三个小时来思考,这个对我很重要。我读书很多年,但是能记住的内容却很少,就是一直都缺少思考,每次看完书都丢一边,不去思考也不去二刷,所以记不住。 (在人们看来,我们平时说的“不好意思”,80%~90%表达的是感激,而体现出的歉意还不到20%。) (总结会议要点需要具备三个技巧: 1.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要站在听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2.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出大家的意见 3.抓住意见的本质,做出书面总结) (☆相比流利地讲英语,更应该注重发言的逻辑性和庄重的态度。)摘自《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 推荐指数;✨✨✨✨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五):日本精英的工作习惯
首先我的差评不代表本书不好,只代表于个人的益处较少。kindle上读完,读了几本时间管理的书,感觉时间管理还要放到具体情景中才适用。比如麦肯锡的工作习惯,有的公司因文化不同使用这类工作方法也未必就好。比如我之前工作的地方做ppt喜欢色彩丰富图案炫酷复杂的,换岗后部门领导反而比较反感ppt做的太花哨,要求文字简洁表达清晰就好。
这本书里还讲了些日本人与其他国家商人主要是西方人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点,这些不大适合国人,看来本书主要是为日本人写的。还有人脉积累和人际处理方法也主要是在西方的环境下适用。总之是本讲“术”的书。刚入职场的人如果不是进入了麦肯锡这样的公司,生搬书里的工作和人际处理方法会造成邯郸学步的错误。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六):《麦肯锡方法》的简化版本
2001年出版、作者为埃森・M・拉塞尔的《麦肯锡方法》,可以说是很多麦肯锡工作方法的出版物的基础版本。这本书所说的,和《麦肯锡方法》也如出一辙,只不过故事、细节有所变化,所以如果读过《麦肯锡方法》,这本书可以不用再读。
如果对《麦肯锡方法》并不了解,这本书就有价值了。日本人写书,一贯是简单、简洁、实用。把《麦肯锡方法》简化为48个工作习惯,不到200页,但读起来仍然言之有物,这是个功夫,本身也是麦肯锡方法的体现。
我由于在2003年就熟读《麦肯锡方法》,后来又读了不少关于职业习惯和思考方法的书,所以对我来说,这本书没有多少新意,很多内容我都耳熟能详,但是读这本书对我来说仍有意义,意义在于推荐:对于没有耐心读《麦肯锡方法》的人,这本书是好的选择。
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想好了读完之后送给谁,是即将见面的一位职场新人,我觉得对她来说应该比较适用。
其实,这本书的正确用法也就是这样:
读
思考
转化为行动和习惯
书本身不再重要
始终都抱着书去阅读的人,如果离开书就不知道怎么办,那么,也就不可能真正养成这48个工作习惯。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七):职场达人的葵花宝典
可以用“职场达人必备手册”来形容这本书的价值。不要被书名中的“精英”所吓倒,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离“精英”这个称号还相差甚远,但它会告诉你怎样才能聪明的赶在别人前面爬到巨人的肩上去欣赏大好河山。
记得在初入职场之前,身为经理人的堂哥曾传授我几条职场之道,比如,上班要提前20分钟在办公室坐好,整理一天的工作计划并在早间向上级汇报工作;尽可能快速记住每一位同事的名字并存留他们的电话号码;和上级汇报工作要简明扼要,先挑重点,上级感兴趣或有疑问之后,再详细讲解;接到新任务要马上执行不懂立刻与上级沟通,不要拖延到第二天再去处理或询问;要加强身体锻炼,要拓展朋友圈跨行业拓展人脉等等。现在回想起来,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这些方法属实使我的职场之路顺畅很多。
更令我为之兴奋的是这本书恰好也提到了堂哥说的这几点。作者将自己在著名的高盛集团、哈佛商学院、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职场成功经验与我们分享,分别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并且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二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继续实践并很难的事。
这本书介绍的职场经验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短期的工作中取得成效,还可以使我们自身得到提升,在未来脱颖而出。
如果你不甘于现状、如果你野心勃勃、如果你想赚更多的薪水、如果你想得到上级的信任、如果你渴望平步青云,那么,专心研读这本书,它会给你超乎想象的惊叹!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八):值得重视的工作习惯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是作者写的第一本职场书,书名一听就有点高大上。快速浏览书目、序言、后记后,给我的第一感觉不好,技巧之外的部分过于粉饰、略显浮夸。
#干货#
本书将麦肯锡、高盛、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归纳为4点:人脉、自我修养、自律、宏观视野,教授了很多技巧方面的东西。
*人脉*
1.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
2.维护人脉时,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是必要的;
3.记住对方的名字、清晰记住与对方相处的时间;
4.与人交往时,要抱有诚意;
5.不管多忙,每周多与工作无关的人见面、聊天;
*自我修养*
1.以礼待人;
2.少说对不起,多说谢谢;
3.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问题的习惯;
4.读书后要花费3倍的时间思考;
5.多角度思考,类似六顶思考帽;
6.重视坚定的意见;
7.坚持独立思考,然后找出答案;
8.做好随时记录的准备;
9.用“三个关键”锻炼瞬间思考的能力;
10.保持健康;
11.提前10分钟到达现场,培养守时的习惯;
12.外表整洁(衣服和鞋);
*自律*
1.利用好非工作时段(清晨、下班后、周末);
2.培养仪式感,规范化生活;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待续...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九):看完需要实践,不然没用哦
这本书很薄,很快就能够看完,但我看了两边。第二遍的时候,把重要的认可的观点记在了本子上。作者在书中说,看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去思考。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不管是带着问题思考,还是针对事情本身经过讨论碰撞出思考的火花,都值得我们反复实践,提高自己。
o what?
why so?
what if?
是三个不错的激发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有时候,我们只顾着眼前的工作,而忽略了高效的工作。这本书值得翻一翻。
“内心从容不迫了,才会产生从容不迫的行为。
行为从容不迫了,内心就会变得从容不迫。”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十):读书笔记︱《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
该书的写作背景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一书由户塚隆将撰写。户塚隆将先后在高盛集团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过,期间在哈佛商学院进修,目前创业。他将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期间从高手们学到的经验整理成书,并希望读者“读书,举一反三,加以实践”。
该书的整体架构
户塚隆将认为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大致可以整理为以下4点:
1、重视人脉投资。
2、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与外在。
3、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
4、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从表面上看,上面的分类大概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划分,一个他人与自我,一个是现在与未来。
户塚隆将将上述4点细分为48个小点,就是本书所说的48个工作习惯。关于人脉投资、充实自我和培养宏观眼光方面,作者都只用了1个章节,而关于每天定量完成任务则花了3个章节,分别关于良好工作习惯养成、高效沟通和重视资料与会议。
该书的闪光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书理解因人而异,这里只挑几个个人觉得还不错的说说。
人脉投资方面,户塚隆将认为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面。通过交换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与人脉,为自己的职业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
磨炼内在和外在方面,户塚隆认为读书后,要花3倍的时间思考,并在日常工作中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问题的习惯。
在处理工作优先程度方面,户塚隆将总结为先应对A,再逐步按顺序解决BADC(如下图)。虽然平时我们也可能无意识地如此实践,但户塚隆将提出总结的如此做法还是能够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