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安魂曲》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5-03 23:47: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安魂曲》经典观后感1000字

  《安魂曲》是一部由汉斯-克里斯蒂安·施密德执导,桑德拉·惠勒 / 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 / 伊摩根·蔻格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魂曲》观后感(一):关于中文译名

  译为“镇魂歌”更有阴郁的压迫感,勃拉姆斯的deutsches Requiem就是这个调子。每当科学对“绝症”暂时无计可施时,迷信就适时地披挂上阵,神奇的人类把基因排列出错归咎于不相干的羞耻和恶的动机。

  我的天啊!

  《安魂曲》观后感(二):上当了~~~~

  难看啊~~~~~~~~~ 女猪脚、女配角、剧情、叙事手法.....统统难看。

  之所以没打一星,完全是看在女猪脚的演技上。此人演技不错,前途未可限量。当然,要放在,她是绝对没搞头滴----这么丑,谁去潜规则她呀~~~~~~

  《安魂曲》观后感(三):伤花

  米歇尔对友情、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最终没有逃脱保守教条的家庭、教会以及周围社会压力等带来的身心摧残。当鲜花凋零在最美丽的时节,谁又该为这一切埋单?汉斯-施密特还是如《远处的光》那般冷静的让人窒息,在他密切的旁观下,晃动的摄像机下不经意便营造了一个少女内心颠簸流离的世界。《灵界线》的每一个镜头都冷静地让人肃穆,导演的严肃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诚实的记录片。一部高水准、代表德国人执拗的欧洲电影。

  《安魂曲》观后感(四):本片的前一个版本——《驱魔2005(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 艾米莉罗斯的驱魔记)》

  在本片之前,实际已有一部取材于相同真人真事的影片在2005年上映,——《驱魔2005(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 艾米莉罗斯的驱魔记)》。Hans-Christian Schmid在得知该片投拍时就有志于拍摄一部自己的作品,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Requiem》。所有真实背景材料包括原型人物照片俞二已经全部发表在豆瓣《驱魔2005》的评论里。大家可以查阅,并了解两部影片之间的渊源。

  《安魂曲》观后感(五):你被上帝选中了

  我不知道一个人如果遭受了不幸他应该怎么办

  也许一个不幸的开始就注定了一个不幸的结局,甚至更加不幸的过程

  “你被上帝选中了”——这是我在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如果被上帝选中了

  我们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呼吁关怀是很无力的说法

  真的很无力

  如果你去过精神病院

  在那里住过

  在那里照顾过别人

  我们什么都不能战胜,包括自己

  可是

  我们又不想

  听天由命

  《安魂曲》观后感(六):有誰有這個的資源啊

  有誰有這個的資源啊,到處都找不到。

  字幕資源也可以,我有無字幕版本的。

  拜託各位看到這裡的好心人如果有資源就踢我一腳吧。(插眼)

  我太難了。

  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

  《安魂曲》观后感(七):灵界线

  最近,哀家的生活一团糟!身体也是。昨天胃部在频频对我发出强烈地抗议!用了很多方式想让它安静下来,无奈,哀家束手无策!决定看碟,然后无视它地抗议。。。。。

  随手拿出的碟是灵界线,封面上女主角地眼神让我喜爱无比。据说这是根据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应该已经是这个故事的第三版了。。一个患有羊癜疯、并是基督教忠实信徒的女孩。。被几个牧师认为是魔鬼上身。。不为她就医。。反而企图用“上帝”的力量为她驱魔。。她在崩溃后期对“上帝”的一系列质疑。。还有与至亲之间的沟通无望。。不被理解!看的我是无比的绝望。。。。

  女一号的表演真是赞。。脆弱真实压抑令人心痛地。。就是结局交代的不太清楚。。她和宗教的和解/妥协来得太容易鸟!有点像是一场关于强奸的审判,,最后判为顺奸那种尴尬和无奈。。

  看到最后我到底是没明白她是否真的鬼上身了,,,但这只是我庸俗愿望。。。。

  这片子已提供太多比鬼更令人绝望的东西了

  《安魂曲》观后感(八):烏有鄉

  一部沒有靈異現象的靈異電影

  並且也是無有心理描繪的心理片

  導演以紀錄片方式取鏡,鏡頭刻意有種粗礪感

  且完全鋪平

  觀者怎麼看都會碰到壁

  就像影片中突然一下就切離的敘事

  邀請卻也拒絕你涉入聲稱為「生活」的處境

  那其實更像現實麻瓜遭逢的狀況

  你真的不知旁觀的他者苦痛,究竟是患病

  還是在承受冥冥之力給予的煎熬

  即便她聲言惡靈的存在

  你或許也猶疑,對方可能因為逃避罹病

  託言虛無縹緲的靈體

  她只是想找個依附的理由

  你只是目擊

  而怎樣解讀都可以,比如那個看來不怎麼妥切的家庭。社會、學校、家庭......什麼都可以成為肇因

  端看你信或不信(你也企求給自己一個安定的理由)

  頗難想像這是德國電影(又或我看太少)

  不知道是什麼土壤生出來的

  應該更接近北歐的息氣

  逗馬電影如拉斯馮提爾頻頻叩問的精神焦慮

  如冷得要命柏格曼第七封印

  信仰是否得救,神靈是否存在的命題

  還有它的音樂真好聽

  《安魂曲》观后感(九):....

  我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宗教行为在我看来只是人们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片中的女主显然是病了, 我只是猜测:

  - 她肢体上的行动障碍是否类似与霍金的那种病?

  - 依她自己的个性和她缺乏母亲的关爱, 使得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病(免得更多人远离她)

  - 她疯狂的时候是她内心里另一个面. 这一面曾经诉诸于基督和祷告,但无果, 转而变成仇视.

  - 周围的人在她疯狂的时候依然用祷告来'治疗'她,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巧前几天看到一个帖子(http://www.douban.com/note/257689272/), 里面说到:

  quot;最可怕的就是,无论走到哪里,别人都说,虐待你的人是爱你的。请记住,轻易地说这样的话,你就是在制造分裂。 "

  我们不是无法分辨女主是否痛苦, 问题是我们坚信令她深恶痛绝的祷告最终会拯救她. 这样做真的好么?

  虽然结尾女主找到了理由安慰自己, 但还是让我感到悲哀和可怜. 是愚昧还是无奈?.......

  《安魂曲》观后感(十):人性还是神性

  看完评论才发现,这个片子不能单独地看,而是要结合之前美国人拍的片子。我想,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拨乱反正或者提供另一种视角,一种从人性而不是神性出发的立场。如果你“信”有魔鬼,那么这就是一个圣女与魔鬼斗争至死、虔诚之极并且被世俗社会妄加干涉的宗教事务;如果你“不信”魔鬼,那么这就是一个平凡少女被煞有介事的宗教人士凌辱致死、一派胡言并且被属灵社会干涉过多的精神病事件。由此可见,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就表达了一个现代社会(无论东西方)的重要精神问题:宗教问题取决于信仰与否,取决与观世界的角度,至于是教义论证还是理性(科学)论证,都是无可无不可的添彩之物。

  虽然没有看过美国版的片子(也许不会去看了,因为那里主要突出的惊悚元素,没意义),但是更偏向于德国版的生活化。这更像一个普通人。在没有足够证据在眼前时,一般人,我想不论是否为教徒,都更倾向于生活化的解读。牵强附会在中外都绝非少见。

  这个片子并没有突出魔鬼的存在,而是通过女演员发疯一样的表演来影射。我想,它确实也没必要,因为美国版已经足够煽动和吸引眼球了。需要的,恰恰是对生活的描写,对白云飘过时山丘的刻画。

  关于人神的问题,人是没有思考能力的,只有信与不信之分。所幸,如今足够多元,足够相容,即使道不同,亦能相谋。更可贵的是,做事不论动机,如果有益于公益,即弥足鼓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安魂曲》经典观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