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杀机》是一本由刘维佳 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日杀机》读后感(一):古典流科幻的跨界之作
刘维佳老师一直是我印象里中国科幻古典流派的中流砥柱。这些年经手的科幻作品合集里,既可以看到黄金时代古典科幻的传统风格,也能看到刘老师一直秉承的科幻初心。当然,刘老师的风格是古典保守的,但是对于科幻作品和科幻人的挖掘,一直是开放、包容、创新和并举的。
这一部《明日杀机》,更能看出典型。这部短篇集中,你能看到2010年之后中国科幻新生代的千姿百态。其中,既有索何夫、犬儒小姐、 叶星曦等在内的,以硬科幻理性思维的黄金时代科幻作家;也有江波、王诺诺、张冉等在内的新锐派作家——他们正用菲利普·K·迪克式的新浪潮方式,探索中国科幻的另一种可能性。此外,这本书中的科幻作品,不乏跨界悬疑、恐怖与主流故事的结合式写法。
"神诞"系列系统式的冰冷描写,向我们揭开未来赛博朋克与反乌托邦世界的可怕一角; 改良人类 的含情脉脉,用温柔的话语说出残忍的真相; 自动驾驶 ,生活中即将实现的技术升级,背后却藏着让人细思极恐的不安隐患;大饥之年更是以贯穿古今的传说,糅合波诡云谲的现实,向我们展示出疫情蔓延,新物种进化之下,人类社会的脆弱不堪和惨淡未来。这一部部代表中国科幻未来方向的作品背后,是一个新锐正在拉起中国科幻的新时代幕布,而在这背后,刘维佳老师功不可没。
《明日杀机》读后感(二):我需要一只黑猫
虽说以惊险悬疑作为副标题,但科学思索依然是作为收录文章的基底存在,银河奖获奖作品的加持,影视改编原版小说的光环,风格各异的作者,这些琳琅满目的元素使得这个合集给人满满的豪华和充盈感。
如果你是个熟读这些作品的老幻迷,应该很容易就联想起冰冷的幽影之星,让你从脚底到四肢都忍不住寒颤的食人孢子,远在宇宙深处正用冷酷的眼神看着毁灭之种发芽的未知意识,还有控制神经取而代之的背叛、阴谋和反复无常的人性。
说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就是极度的黑,那么这部书所能带给你的就是极度的寒,让你穿着波司登,坐在火炉旁也能打冷战的那种寒。
如果你是个新幻迷,可以把犬儒小姐的作品放到后面看,在体验了诸多紧张和焦虑,恐惧和无助之后,看看应许之子,那是救赎;看看电魂,那是醒悟。
******
寒冷的感觉说到底就是一串神经信号,据说在雪山上冻死的人,很多都脱得光光的,这是因为极度的寒冷会让人对刺激极度敏感,体温虽然一直在下降,皮肤感受器却有热的感觉,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热的信息,传递到效应器,导致冻死前脱衣现象的发生。
寒冷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扭曲和被操纵,在科技和未知力量的面前,人类的精神能保持独立吗?能支撑的起躯体吗?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那只猫,黑猫。
《明日杀机》读后感(三):《明日杀机》:“凌冬”已至,未来可期!
最近看了一部之前很想看的新番《两不疑》,目前才更新到第二集 ,内容轻松搞笑 ,特别适合晚上或者吃饭的时候看,另一方面,最近看了一部科幻短篇小说集 《明日杀机》,这本书由13篇短篇小说组成 ,每篇小说篇幅不算太长 ,这就很考验作者的写作功底,在我读了大部分小说以后,觉得每篇小说差不多都在8~9分之间 ,内容也比较的精彩,适合科幻迷观看 。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明日杀机》的封面时,觉得很有《X战警 》感觉,封面看起来很酷 ,封面极具个性。一千个人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里,也有一千种关于科幻未来的设想,不过关于科幻类小说,总体分为两类: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我可以明显的从这本小说看出来 ,书里的作者们主要反映的是未来科技反乌托邦的世界 ,下面来具体聊一聊这本小说: 1、黑猫的设定很巧妙 ! 在两篇短篇小说 《神诞》系列里,作为系列之作 ,里面有一个很显眼的主角,那就是黑猫 ,它不单单是一只宠物猫 ,且无法认定是虚拟还是实物 ,并且会人类的语言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算法,保护了米娜的胎儿和帮助娜塔莎寻找真相。 黑猫这个角色的成功取决于他的人物设定比较的神秘,他可能是一个躲在高科技后面的人类 ,也可能是一个智能AI ,也可能是更高级的物种 ,关于未来的设定,似乎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之中,有种类神的人设,这种人设就很吸引读者 。 2、科技VS造物主,变得很强真的很重要么? 在《诞神》系列中 ,不论是胚胎重组基因设定 还是更加玄幻的灵魂重组,文中暗指“电魂”,虽然高科技的错误使用令人惊叹和惊讶,但是小说里依然指出即使科技在高,一些人性是无法完全被抹除的,或者是灵性,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是人有感情,而机器只是一堆被设定好的数据。 这不由得让人深思,我们究竟是为了变强而变强,而是为了变好而变强,为什么科技高速发展,文明确停滞不前,我们应该如何去权衡文明和科技的发展,这是人们要面对,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 3、开放式结局,引发读者二次创作和思考。 在这本小说里大部分的结局都是开放式的,留下了无尽的悬念,其实在科幻小说里,作者们看中的并不是圆满的大结局 ,而是通过科幻小说给人们的启发和思考,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动是如何演变出多个未来的。 我们不能一概定义科技的对错,而是人们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失误,我们应该先修心,在科技,我们为什么担心科技会变成某些人的武器,是因为大部分人们的精神层面够不到科技,以原始阶段的心智在现在社会的科技里横冲直撞,然后幡然醒悟,这是大部分反乌托邦小说的基本思路。
《明日杀机》读后感(四):编辑手记:科幻界的名侦探们
中国科幻第一次真正的全国性大热潮,出现在1979年到1983年,当时中国科幻勃然兴起、风靡全国的惊人气势,实在是罕见的文化现象,大概只有几年后武侠小说凭借影视作品飞速火爆的现象能够媲美。然而奇怪的是,一直很少看到关于这次科幻大热潮出现原因的靠谱说法。
2020年是个必将载入史册的年份。在这非常不平静的一年中,中国科幻界最大的事件,应该就是叶永烈老前辈的去世了。
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先生(1940-2020)关于叶永烈在中国科幻中的地位,科幻网友说得好:“他就是八十年代的刘慈欣。”是的,叶永烈就是上世纪那一次中国科幻热潮中的领军人物,当年中国科幻野火燎原一般风靡全国,叶永烈先生的贡献特别大。
回顾四十年前叶永烈的科幻写作成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之所以能做出那样巨大的贡献、在科幻文坛取得那样高的地位,超过一半的功劳属于惊险侦破科幻小说。当年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销量巨大,无数孩子都是被它引向了科学技术,从此坚信只有科技才能改变世界,才能给予我们美好的未来。但《小灵通漫游未来》其实写于1961年,而且是很典型的少儿科幻读物,真正成熟的、奠定了叶永烈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地位的科幻作品,是创作于80年代的名曰《中国福尔摩斯》的“神探金明系列”惊险侦破科幻小说。叶老前辈的《奇人怪想》《神秘衣》《“杀人伞”案件》《塔上敌影》《碧岛谍影》等经典惊险科幻小说,绝对是八十年代的青少年最喜爱的科幻小说。
《乔装打扮:神探金明》纵观当年那次科幻热潮,大量优秀原创科幻小说其实都是侦破反特小说。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顾均正老先生就写成了《和平的梦》《伦敦奇疫》《在北极底下》这三篇经典惊险科幻佳作,开启了中国惊险科幻小说的大门。到了八十年代科幻热潮来临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极为优秀的惊险科幻小说。领军人物叶永烈不仅自己大量创作这类故事,而且亲自动手主编了影响无数中国科幻迷的《中国惊险科学幻想小说选》,收录了诸如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雪山魔笛》、王晓达的《神秘的波》、刘肇贵的《β这个谜》、王亚法的《虎鲨人臂案》、魏雅华的《“飞毯”的风波》、吴伯泽的《隐形人》等中国惊险科幻的时代名篇。叶永烈在序言中如此定义惊险科幻小说:“惊险小说是一个总称,它包括侦探小说、推理小说、间谍小说以及各种情节惊险的政治小说、犯罪小说、国际阴谋小说。它的特点是讲究悬念,情节惊险,结构严密,跌宕起伏,使读者欲罢不行,爱不释手。惊险科幻小说,则兼具惊险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点,既有极为惊险的情节,又有大胆奇特的科学幻想。”正是这些情节精彩、扣人心弦的惊险科幻佳作,一下子大幅度拔高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质量与受欢迎程度。
回顾1979年至1983年间传播最广的原创科幻小说(当时没有多少科幻影视改编,传播最广的科幻小说改编形式,是小人书和期刊连环画),几乎全是惊险科幻小说,“抓刺探我国高科技的间谍特务”就是这些改编的科幻故事中最主要的核心剧情。在那几年的中国小说界,科幻小说与惊险小说简直能用“情同手足”来形容。当时中国科协常务委员会指出,据有关方面调查,从1977年到1979年上半年,科学幻想小说中表现探索和发展科学技术这一主题的占90%以上,而到1981年,这类作品下降到40%,以惊险、恋爱为内容的作品则占了大多数。
这类现象,足以说明当时科幻热潮的出现,以惊险科幻出力最大。当年叶永烈、童恩正、王晓达这些科幻前辈,一开始就认清了科幻小说的通俗文学本质,怀着“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走上了正确的崛起路线,将当时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引入科幻小说,从而迅速扩大了科幻小说的受众面,占领了非常大的一片文化阵地,掀起了中国科幻真正的第一次热潮。
著名科幻科普作家王晓达先生(1939-2021)当年中国科幻作家如此偏爱创作惊险科幻小说,并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孤立现象,实际上,欧美科幻小说与惊险小说一直联系很紧密。
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的《弗兰肯斯坦》,就带有极为浓重的惊悚恐怖小说的色彩。这部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文学史上长期被归类为有着“黑色浪漫主义”之称的哥特小说,而且它在哥特小说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哥特小说的巅峰杰作之一。评论家认为《弗兰肯斯坦》是“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现实主义及科学幻想的要素”而取得成功的。玛丽·雪莱自己则在1831版序言中谈到自己写作的目的,是要讲述“天性中神秘的恐慌”和“颤栗的恐怖”,要讲好一个使读者“不敢四顾、血液凝滞、心跳加速”的恐怖故事。可见科幻小说自诞生之日,就与通俗惊险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欧洲科幻文学的巅峰时刻,自然是凡尔纳和威尔斯两大科幻巨擘笔震全球的那段光辉岁月。这两位科幻大宗师的等身著作里,也少不了惊险科幻的身影。凡尔纳的《蓓根的五亿法郎》《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威尔斯的《隐身人》《莫罗博士岛》等时代经典,都是百年长盛的惊险科幻经典名著,深受全世界普罗大众喜爱,影响了各国一代又一代的科幻作家。 当科幻文化登陆新大陆之后,惊险科幻小说更是在美国立下了功标青史的汗马功劳。
一般认为,美国科幻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大体上可以从1937年约翰·坎贝尔正式担任《惊骇科幻》杂志主编开始算起,尤其以1939年7月A.E.范·沃格特的第一篇科幻小说《黑色毁灭者》(Black Destroyer)刊登在《惊骇科幻》杂志上为标志性事件。《黑色毁灭者》是极为典型的惊险恐怖类型的科幻小说,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幻名片《异形》,就源自这篇伟大的惊险科幻小说。
而约翰·坎贝尔自己,虽是“工程师科幻”的行业标准创立者和倡导人,但他对惊险科幻也非常看重,甚至对“科幻推理”这一命题发表过很独到的见解。他自己所创作的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写于1938年的《谁在那儿?》,这篇科幻小说也与《黑色毁灭者》同属于惊险恐怖科幻小说。无独有偶,《谁在那儿?》也被改编成了著名科幻电影《怪形》,成就了导演约翰·卡朋特的“天启三部曲”,扬名影史。
约翰·坎贝尔(1910-1971),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编辑“黄金时代”所造就的最著名的科幻作家,自然非艾萨克·阿西莫夫莫属。众所周知,阿西莫夫的小说很多都是侦破推理科幻小说,比如《赤裸的太阳》,很多读者甚至认为其水平不亚于经典推理小说名著《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有《钢窟》,也是典型的推理侦探科幻小说,开创了机器人协助人类侦探破案的经典设定。这两部科幻经典被人们誉为科幻与推理相结合的典范。而令“机器人三定律”扬名世界的他那些机器人题材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讲述“神探智破机器人疑案”的故事。这里说个有趣的小发现——叶永烈很像阿西莫夫。他们两人都擅长写惊险侦破科幻小说,都创作过大量优秀科普作品,都出版过很多历史题材书籍……
有着“作品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数量最多的科幻作家”美誉的美国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他的小说之所以很多都被好莱坞看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些被改编的迪克的科幻小说,基本都承袭美国黄金时代那种惊险科幻故事的戏剧模式,很对好莱坞的胃口,适合拍摄成冲突激烈、戏剧张力强劲的受众面特别广的类型片。其实只要稍微盘点一下,就能看清迪克那些被好莱坞看中的小说,基本都有很重的惊险小说的色彩。最经典的《银翼杀手》,改编自迪克的长篇《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故事模式是典型的惊险叙事,很接近“黑色电影”,在侦探为了获取悬赏而追踪逃亡仿生人的猎杀过程中,展现迪克独特的幻想风格和深邃思考,以及导演老雷横溢的才华与他那定义了赛博朋克美学的经典画面。
顺便提一下,在美国第二次科幻热潮中,科幻电影的成就最大,影响力远超同时期的科幻小说。那些影响力巨大的著名科幻影片中,惊险科幻片的占比特别大,比如《终结者》系列、《异形》系列、《黑客帝国》系列、《攻壳机动队》系列、《机械战警》系列、《黑衣人》系列、《特警判官》系列、《铁血战士》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撕裂的末日》、《全面回忆》、《盗梦空间》、《超能查派》、《少数派报告》、《移魂都市》、《异次元骇客》、《末世纪暴潮》、《我,机器人》……不胜枚举。实在难以想象,缺失了惊险这一类型,科幻电影会失色到何种程度。
正是由于惊险科幻小说巨大的历史功绩和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近日,我们和八光分文化联合出版了《明日杀机——中国惊险悬疑科幻小说佳作选》一书,承袭叶永烈老前辈的科幻认知和精神传统,力图再现中国惊险科幻小说的独特辉景。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就这样说道:“惊险其实是科幻的天生气质,这本选集能让大家深入沉浸地领略感受惊险科幻小说巨大而独特的魅力。”本书是光分科幻文库旗下“八光分佳选原创图书”系列的第三部,收录了多位中国科幻名家和实力派科幻作家的十三篇惊险科幻力作。其中,《应许之子》《电魂》《大饥之年》《移魂有术》《诡础》曾获科幻银河奖。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编剧严东旭在认真阅读完全书之后,感叹道:“在大量流畅的动作和奇观幻想中,阅读《明日杀机》的这十三个故事,仿佛是穿梭于十三部悬疑刺激的大片。热闹过后,脑中留下的是十三种叫人背脊发凉的未来闪影:这到底是对人类结局的冷酷预测,还是对我们当下现状发出的警报?”
这本选集中的作品,收录的都是21世纪发表的新一代惊险科幻佳作,不过很多作品还是能感受到上一次科幻热潮时惊险科幻名作的韵味。虽然因外界强力导致中国科幻断崖式断裂,但文化传统与生活环境依然安常,中国科幻中最为茁壮的惊险科幻小说的血脉,薪尽火传,仍然于不知不觉中在年轻科幻作者们那里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传承。看过老前辈们经典之作的读者,阅读这本选集时就可能体会到这种奇妙的传承。当然,也有作者认真学习外国优秀惊险科幻,创作出味道与老前辈们迥然不同的优秀作品。
也有认真学习本土通俗小说和现实主义严肃文学的作品,比如江波的《移魂有术》,这篇小说正枝正叶的现代中国味道,以及风谲云诡却又浑然完整的精彩剧情,使它于2013年底获得银河奖之后便被影视圈看中,改编拍摄为了悬疑科幻电影《缉魂》,由张震主演,于2021年初上映,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错。其实,新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就是典型的惊险科幻片,原著小说正是收录在叶永烈主编的《中国惊险科学幻想小说选》中。这本《明日杀机》,选取的都是可读性好、情节精彩曲折、画面感强的惊险科幻故事,非常适合影视改编。中国科幻电影的繁荣兴盛,绝对少不了惊险科幻片的“助推”,由衷期待《明日杀机》中的故事,都能变为大银幕上的经典科幻电影……
叶永烈老前辈主编的《中国惊险科学幻想小说选》,对中国科幻事业贡献巨大。但之后再没有原创惊险科幻选集出版,值得反思。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联合出版《明日杀机——中国惊险悬疑科幻小说佳作选》,就是希望兴续叶老前辈的科幻认知与观点,展现年轻作者们的惊险科幻佳作,奉献给读者们精美的精神大餐,重振中国惊险科幻小说这一曾经功标青史的科幻门类,并鼓舞今后的科幻作者们踊跃投身惊险科幻小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