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4-29 00:28: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摘抄

  《银色仙人掌》是一本由龙应台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一):银色仙人掌?

  断断续续看完了,准确的说是还差 银色仙人掌,就忍不住来看书评了,褒贬不一,挺两极的,我倒觉得笔法挺高明,回忆穿来穿去,有些不错,有些还是有点乱,主要是我自己水平不够,每篇都从女性视觉出发,每遍都有困惑,婚外情,家庭主妇,女强人,同居,男权下的女人,等等,挺现实,真是市井百相,无论是社会底层,还是高知分子,在婚恋关系中,都有自己的无奈跟迷茫!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二):小说不错

  一本书买了一年,在外出旅行的时候翻翻,断断续续的时间很适合看短篇小说集。《外遇》非常果断地血淋淋了,很是畅快过瘾,《看鸟》、《在海德堡坠入情网》,两篇都比较压抑,女性小说才能看到这样直接的剖析。几个短篇总体上都比较压抑,描写了很多残酷的人性,都比较精彩,个人也喜欢看黑暗小说的。最后一个故事《找不到左腿的男人》有点开不懂,女主和政客老公的婚姻生活走向疲惫,但最后还是要继续生活吧,好像是这个意思,结局没看明白……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三):尝试过才知道,不是吗

  抛开龙老师生活中的身份和言论,龙老师的确是一名很有生活体验的作家,她的散文和杂文是比她的小说要出色,但这并不妨碍她有成为优秀小说家的潜质。短评中许多人推荐《海德堡》和《堕》,这两篇短篇确实是本小说集的佳作,语言表达常有出乎意料的韵味,然而读起来又行云流水,看过两三遍之后这种感觉会尤其强烈。《外遇》是我另外一篇比较有感觉的短篇,情节有波折,结果有惊喜,不喜前两篇篇幅的读者可以看这篇。

  龙老师的确可以继续尝试小说,如有成书,必定拜读。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四):刺

  于我而言,这些小说有着来自真实的刺痛感,也有一种无望的哀伤的浪漫。希望或变化在小说中是灰色的。我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婚姻、女权这些问题,以前觉得自己年龄还不够。现在看来是时候想一想了。我并不想做意见领袖,只是想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看得再清楚一些。

  关于小说本身,隐约感觉作者在进行着一些后现代主义手法的实践,也可说是试验?在当时来看应该有一些比较前卫的试验。意识流的描写表现着人物内心的慌乱,象征的运用让人可以边读边停下来想想能不能向下挖掘些什么,语言更像是经过了砥砺而非修饰,既有真实的残酷也有感性的宣泄,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这些文字是带着刺的。但比起仙人掌,可能更像玫瑰的刺。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五):任性又孤独的旅者

  台湾有两位我喜欢的女作家,一个是三毛,另一个是龙应台。我也不懂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差别如此大的两个作家,可能是我武断的为她们贴上了任性又孤独的标签吧。

  这是龙应台唯一的小说集,之前以为这个女人不会感情用事,更不会感情用事的将自己的生活带进情感小说。果然如此,她说,她一不会抒情,因为比不过前人;二不会将自己写进小说,因为私密。所以我努力不把小说里的女主角套在她的身上,以至于我开始在她们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我是不是那个因为一颗仙人掌而改变方向的人?我是不是会同样虚伪的坚持着一份纯情?我是不是会在彷徨脆弱的面对一个个措不及防?

  看惯了她犀利的笔锋,偶尔感知一下她女性的细腻,还是充满了趣味。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六):各种女性的婚姻迷茫

  一本书写已婚女性生存状况的书,第一辑大多为台湾女性的家庭生活,第二辑是走出台湾的女性,在接触了西方文化后,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下,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迷茫。

  书中各篇小说的主人公,面对丈夫出轨,或选择报复,或选择红心出墙;面对家庭暴力,或选择沉默,或选择追求新欢;面对婚姻的困境,她们有的出走,有的苟且,有的反抗,但是终究走不出历史沉淀在女性身上的困境。

  初识龙应台先生,多是通过她的散文,在短篇小说中,看到的更多是她对女性生存状态和婚姻生活的思考,没有鞭辟入里的慷慨陈词,却能被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打动,让我们剥开现代社会给予女性的种种权利,看到那层束缚还根深蒂固。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七):自我的代价

  可能一个人生命的底色是不会变的吧。

  我对龙应台的感觉一直是力量和脊梁的标签贴着。亮烈而犀利,尖锐而深刻,是一个很“硬净”的女性。

  野火集是公知对社会人性的拷问;亲爱的安德烈是母亲对儿子深沉又惆怅的爱;目送又回归了关系的温暖柔和。每一个都是龙应台,她的文字是温暖而有力量的,读着总仿佛看到一个伏案疾书而后奔走相告的急切形象。

  可是银色仙人掌好像才真正是她。褪去了知识分子的冷静睿智,褪去了母亲的苦口婆心,褪去了为人子女的感慨惆怅,只关系自己,只关心自己。这本书里全是性、女性地位、独立意识、亲密关系。她一直在探寻作为一个人,一个女人,在独立的路上茕茕独行经历的风浪和看到的风景。在读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觉得:女性每一次独立自我追求之路,都是伴着血雨腥风走过来的。可是,哪怕前路荆棘满布,死伤难免,她也要坚定而决绝地往前走,因为她要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来,想要做什么。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八):小说是我的面具

  今天这本书名叫《银色仙人掌》,是龙应台先生的小说合集。里面几篇短篇,三篇中篇。

  说的都是有关婚姻的,只不过,都不美满,里面的男男女女因为各种原因都出轨了。我带着点诧异去百度看了龙应台的词条,果然,她是个离了婚的女人。

  其中一篇,一个终于敢为了自由,其实应该是自我,远离丈夫,跑到德国的女人素贞问她的好友:“告诉我,你看过美满的婚姻吗?”

  虽然有那么多残缺的婚姻,但是整本书不会让你压抑,只会看到有“同行”的人,每个人的生活不过都是如此罢了。

  我想讲其中一个小故事:女主怀疑并推断丈夫跟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关系。前面有大段精彩的女主的内心挣扎,以及对出轨事件的分析,并最终笃定丈夫就是跟她的好友搞到一起了。于是,她把女友邀请到自己的服装店喝酒,把她灌醉,然后,你猜怎么样了?反正我一开始是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在这里就卖个关子吧。

  也许小说不是龙应台的长项,但是光怪陆离的情节,正是她内在的真实流露,只不过她却说:小说是我的面具。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九):不想承认,但有一点点失望

  之前一直觉得龙应台的文字是温情的,是细腻的,是深刻而内敛的,偶尔带着一点激越,但从来不觉得是压抑的,直至我看了《银色仙人掌》。

  《银色仙人掌》是龙应台唯一的小说集,可是我在其中找不到熟悉的龙应台的影子,关于她的印象,关于她在散文集中的文字所呈现出的形象被完全的劈裂了。如果不看封面的作者,我猜测一万次也不会猜到这是龙应台的作品。不是说写的多么不好,而是我一直以为一个作者的风格、他/她字里行间的遣词用句通常是一致的。

  而这本书颠覆了的我的“以为”。

  这些小说的主题似乎大部分都与死亡相关,不是人近百岁、寿终正寝式的死亡,不是躺在温暖的床上或者安静的病房里,而是各种意外的、绝望的、让人毛骨悚然的死亡。这些死亡的阴影如此浓厚而沉重,伴随着各种欺骗、孤独、谎言和背叛。

  这本书的阴郁让我想起了苏童,当年读苏童作品集时就是这种微微沉闷而冰冷的感觉。

  我发现我还是更喜欢那个熟悉的、温情又深刻的龙应台,文字温若小溪,也可深情万丈。那个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耐心地看着孩子捏着细细的草绳扎蝴蝶结的龙应台,那个在阳台上对安德烈说:“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的龙应台。

  那样的龙应台,没有距离感。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十):龙应台文章换风格了?开始写故事了?你看懂了吗?

  龙应台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台湾作家,最著名的莫过于她的三部曲,《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这三本书分别是写她的父母和她的两个儿子的。书中有对孩子的教育,母爱的伟大之处,也有对父母离别的不舍之情。

  后来还看过龙应台的《野火》,看龙应台的书,会发现书里面的内容会上升到社会乃至国家的高度,会抨击看不惯的人和事,有点我行我素的感觉。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说。

  这本《银色仙人掌》和之前我看过的四本书风格是完全不一样,完全像是换了一种风格,就像我认识一个人10年了,可是再见到的时候,完全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人了。

  这本书不再是说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的见闻,而是在说故事了,书中一共有7个故事,分别是:《银色仙人掌》、《高健壮的一天》、《外遇》、《看鸟》、《在海德堡坠入情网》、《堕》、《找不到左腿的男人》。

  每个故事都不算长,一本书我用5个小时就看完了。而且书中都是用倒叙的方法写的,刚开始看的时候会有点困惑,不过看着看着就明白了,而且故事的结局都是很出乎人意料的,让你完全想不到。也许这样才能吸引人去思考、去反思。

  书中7个小故事除了《在海德堡坠入情网》这个小故事的结局有点看不明白,不明白那个女孩为什么被杀了,而且被分尸了;为什么之前写的信没有被退回来,独独被杀之前的最后一封信被退回来了,还是那个女孩故意就把地址写错了?

  其它6个小故事结局最起码我都看懂了,虽然转折的挺意外,但是看完想想又发现不意外。也许结局本来就改那样,还是结局是我们认为的那样,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结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银色仙人掌》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