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是一本由[美] W.伯纳德·卡尔森(W. Bernard Carlson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斯拉》精选点评:
●天才总是两面
●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他的“理念主义发明法”和把“发明”变为“产品”的诀窍。“理念主义发明法”,就是先用想象力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形成发明的理念,找到发明原理。他的特点就是在头脑中做实验,可以大胆假设,降低试错成本。“发明”变成“产品”的过程,就是让发明变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并且实现成功推广。特斯拉具备 “制造幻象”的卓越推广能力,但是发明是否符合当前社会需要,是成为产品的关键。
●我头脑中有一些东西,也可能是兴高采烈的年轻人常有的幻象。不过如果我有幸得以实现其中一些理念的话,这个成就将属于全人类。
●我的高中是我看过的书最多最杂的三年,完全得益于我有一群兴趣广泛的同学哈哈哈哈。说实话,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就是我的高考作文又多了一个素材。
●刚读完推荐序,就深深的爱上了这本书,堪称精彩。此时,对其后续正文充满了期待。 1.该书逻辑与理念我很喜欢。短短序言,就给人清晰的逻辑感,棱角分明。读来已清楚的明白特斯拉的人生轨迹主线,总的发明理念,以及科学创新的价值与失误。 本书作者W.Bernard Carlson,自称为历史学家,想要用同一种模式来解读这个激荡人物的激荡一生(对称性),用同一框架解释特斯拉的功过。 本书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具有科学性,文学价值与科学普及的价值兼具,I Love It! 2.本书涉猎广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包括很多理念,某些专业学者的某些专业理念,而不仅限于科学与文学。 文中提到很多与特斯拉相似的人,范围之广,令我赞叹,类比对比更看得出作者的视野之广,探究问题之深入,洞察人物之深刻。 读了一半……
● 硅谷的成功里面关于人的因素归结为同时具有了三种人——梦想家、工程师,以及连接他们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硅谷的成功首先需要有梦想家,因为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读了一半,实在是读不下去了,文笔差得不行,像是一本东拼西揍起来的书。
●“理念主义”发明法,找到发明背后的原理 头脑先跑一次,然后行动修改 第一性原理
●特斯拉具有科学精神也具有梦想精神,虽然在梦想远距离无线传输电力上消费了太多东西,后半生也没啥作为了,但交流电系统和与爱迪生的瓜葛挺有意思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特斯拉成功在于理念主义发明法,发明了交流电传输系统;特斯拉失败也在于理念主义发明法,试图去发明远超时代需求的无线电传输系统。
《特斯拉》读后感(一):从特斯拉联想到今天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
这是一部比较经典的传记,虽然其中有关电力的专业性知识对一枚文科生来说并不好懂,但纵观全书的思想主线是清晰的,一个是特斯拉感性幻觉主导的发明过程,也就是特斯拉之所以为特斯拉,其思维方式的特点,以及摩根等围绕在其发明周边的投资者,促成了他发明的产业化商业化。值得思索的,是投资者在人类科技发明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否认,投资者对发明的方向以及过程是起到引导作用的,并非出钱挣钱而已。时至今日,当金融资本的规模和力量已经达到空前巨大,当大量的科技成果和初创企业在努力寻求投资人的青睐时,我们可能要警惕资本大鳄对技术发明的扼杀,毕竟资本的膨胀性总是会寻求对其最有利的方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考,源于最近支付宝在上海全面推行基于支付宝平台的地铁刷码进展,曾经推而未广的NFC技术似乎已经很显然在支付宝铺天盖地的攻势下式微,他们二者本质上是基于智能手机的软平台同基于NFC技术的智能硬件平台之间的博弈,而正如工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样,智能硬件的发展,我们是否应该给予其更多的支持。
《特斯拉》读后感(二):尼古拉特斯拉转
人类生活之所以可以如此美好,最应该归功于这些伟大的发明家的作品吧。
序言对特斯拉的生平总结的很好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吧:
ikola Tesla 是一位彻底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一生致力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好。他的一辈子真的做到了淡泊名利放弃了自己的专利费用放弃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或许因为他不能很好地去权衡自己的发明和商业之间的关系,让他的很多发明因为没有资金而被扼杀在摇篮里,甚至于穷困潦倒地死去,如果他能够世俗一点是不是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有用的发明呢;
ikola Tesla 是一位右脑极度发达,并且有着坚定信念的人。1890s 电流之战坚定地相信交流电是未来,再到瀑布涡轮发动机团队成员不敢相信可以支撑 5000 马力的时候他力排众议最后顺利完成任务。自传里描述他的童年的经历感觉有种「开天眼」的意思,或许天才的世界就是这么的疯狂吧。我真的很佩服他基本不睡觉还能活到 86 岁,像他说的一天一杯伏特加就能活到 150 ,心态真的很重要啊。
ikola Tesla 反对战争荼毒人民,这或许是受作为牧师的父亲对于战争看法的影响或者是自己以及家人历经浩劫得而幸存下来的经历有关。美国的战略防御系统也是特斯拉提出的,这一切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保卫人民。我很好奇 Dead Ray 到底能不能实现,看样子很牛逼的样子,看现在的武器装备似乎没啥戏了。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在 1942 年的一个早晨与世长辞,留给人们 交流电、无线电波,R.I.P
《特斯拉》读后感(三):仰望星空的同時,還要能夠腳踏實地
特斯拉是怎麼做出發明的?那就是理念主義發明法。特斯拉擁有想象力超乎常人的大腦,只有在腦子裡跑通了整個實驗,他才會去實踐。當特斯拉帶著頭腦中的產品藍圖,真正到實驗室製作交流電動機時,就好像帶著地圖去尋找寶藏,不用走彎路,直奔目標而去。
理念主義發明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試錯和改進想法的速度非常快,成本很低。因為頭腦中的時間、空間、材料都可以任意調整,所以實驗的運行和改善速度都非常快。同時因為不需要任何實體設備,發明家的注意力就不會被各種設備的細節和缺陷給帶跑,而能夠始終聚焦在尋找發明背後的原理上。
關於特斯拉的思考方式,可以用一個來自物理學和哲學的概念來概括,叫「第一性原理」。什麼意思呢?馬斯克曾經有過一個解釋,他說要回歸事物的本質來思考問題,不要因為別人做了什麼我們也去做。和別人比較,只能做出細小的迭代,做不出顛覆式的創新。
除此之外,發明家還需要具備製造幻象的能力,只有成功吸引別人的目光,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從特斯拉的成功和失敗中,我們看到,能做成產品的發明,必須響應社會的需求。一旦發明超過了時代的需求和認知,就難以獲得真正的落實和推廣,無法發揮價值。可是發明家只有不被現實拘泥,才能想出偉大的發明。根據第一性原理想出的發明,遠超時代需求的可能性也許非常大。那發明家到底應該怎麼平衡這些因素呢?怎麼讓自己在仰望星空的時候還能夠腳踏實地?
《特斯拉》读后感(四):”魔术师“特斯拉
这是一本着重从商业经济,社会创新,发明家和商人角度描述特斯拉的传记,作者介绍了特斯拉发明创造中如何吸引投资人的眼光,在幻象和理想中寻找平衡,用内心的无序感来努力创建现实世界的新秩序。作者本身是一名社会学家也是一名工程师,能够高屋建瓴地揭示特斯拉在20世纪前后10年间的从炙手可热到门庭若市的背后原因和社会大背景。早年间的佩克和另外一位资助人帮助特斯拉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发明走向商业化的道路,也促使了特斯拉早起的风生水起,可惜佩克早逝,特斯拉在商业化和寻找资助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可抗拒的瓶颈,也是其后半生过得略微惨淡的原因之一。另外一方面,特斯拉执著于无线电的伟大理念,身体和思想全部日夜地投身其中,站的角度更高,不像站在他屁股后头围着屁味来实现具体产品的‘抄袭者’和‘追随者’,有更迫切的更有意思的想法在他脑中旋转。
期间也介绍了”魔术师“特斯拉作为塞尔维亚的成长背景,祖先颠沛流离的生活,早年间长兄死亡,父母对特斯拉的期待变化,特斯拉幼年时自卑和讨好父亲的愿望,轻度抑郁无法入睡。天才的小时候也注定不一样,特斯拉用了很长时间用理智去思考和控制大脑中出现的各种影像,也为其日后发明创造奠定了想象力的基础,并形成了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大脑中就可以形成目标物的状态和形象,随着思考不断在大脑中形成迭代,最终形成发明产品的形态。
特斯拉据说有女人般的阴柔,与男性有神秘说不清的感情纽带,作为发明家”有一种如此强烈的本性,其中又充斥着如此多的狂野和激情的特质“,发明带来的刺激会让人忘记食物,睡眠,朋友,爱和一切。
借用尾声里的开篇来结束吧:
我误解了特斯拉。我想我们大家都误解了特斯拉。我们认为他是一个梦想家和远见家。他有过梦想并且梦想成了真,他有过远见,但这些远见预见的是一个真实的未来,而非一个幻想的未来
《特斯拉》读后感(五):他是马斯克最崇拜的男人,11次婉拒诺奖,被称作神,却死于贫穷
最近,SpaceX 火箭成功发射,科技狂人马斯克又一次走进大家的视线。SpaceX 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关于星际旅行的浪漫幻想出发了。马斯克这个“怪人”,做了太多众人眼里看起来不可能的事,这像极了他的偶像——特斯拉。
很多人知道特斯拉,怕是因为马斯克将他的公司命名为“特斯拉”。马斯克曾说过:“这比‘马斯克汽车’的名字酷多了。我永远也不会拿我的名字命名任何公司。”这一切都是他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致敬。
特斯拉被世人称作最接近神的男人。一生拥有 700 多项发明,成就比肩爱迪生。还有人说他已经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甚至 FBI 都将他的照片挂在机密大楼的头号位置。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像他一样,集众多谜团与光环于一身。这个成就非凡却充满神秘的“怪人”,究竟是人还是神呢?
光之子 1856 年,特斯拉诞生于克罗地亚一个塞族的村庄里,跟所有注定生来不凡的人一样,他出生的时候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吓坏了村子里的接生婆。 惊魂未定的接生婆说:“他将是风暴之子。”他的妈妈回应道:“不,他是光之子。”
特斯拉在利卡史密里安的出生地在20世纪30年代的样子从小特斯拉跟着自己的哥哥、姐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着。他最喜欢的玩伴是家里的黑猫马察克(Macak),在一个干燥的冬夜马察克把特斯拉带进了电的世界。 特斯拉回忆说:“当我抚摸猫背的时候,一道奇迹出现了,让我惊讶不已说不出话来。一片光覆盖着马察克的背部,我的手经过之处喷洒着嗞嗞作响的火花,声音大得在整个房子里都听得到。”他好奇地问父亲火花是怎么来的。 父亲犹疑了一下,最后说:“哦,这只不过是电,暴风雨的时候你在树上也能看到电。”从父亲的回答中得知猫背上的火花和天上的闪电是一回事,特斯拉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他一边继续抚摸马察克,一边想搞清楚:“大自然是一只巨猫吗?那么是谁在摸它的背?”他想了一想,最后说:“只能是上帝。” 特斯拉的父亲是一名神父,母亲是另一位神父的女儿,他们希望特斯拉能够继续在神学的路上发展,但是特斯拉却对机械物理有着近乎疯狂的痴迷。父亲一直干预着特斯拉。 直到 1873 年,特斯拉染上了霍乱,就此病倒,他卧床不起,疲弱地挣扎了九个月。随着病情的恶化,最后连棺材都订了。就在这时,他跟束手无策的父亲做了一个“赌约”:如果他能活下来,家里就要允许他去学机械物理。很显然他凭借着自己的超强意志,活了下来。2 年后,他顺利考入奥地利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机械学。
特斯拉(左)和爱迪生(右)电流之争 大学毕业,四处打工的特斯拉,经过别人介绍,前往美国,在爱迪生的公司里任职。特斯拉极大地改进了爱迪生的直流电发电机技术,因而声名鹊起。根据某些历史资料记载,爱迪生并没有如约向特斯拉取得的成就支付经济奖励,可谓是无良老板的典范。 被欺骗的特斯拉愤而辞职,终生与爱迪生结怨。与此同时,另一位成功的实业家乔治·威斯汀豪斯得知在欧洲进行的交流电实验,他决定聘用熟悉该领域的特斯拉专门改进这项新技术。爱迪生的主要业务建立在直流电发电与配电的基础上,而特斯拉的设计证明交流电技术优于现有的直流电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就对爱迪生构成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威胁。 为此,爱迪生置“天才发明家”的声誉于不顾,竭尽所能与无可辩驳的技术事实作斗争。两种相互竞争的技术针锋相对,这段历史被恰如其分地称为电流之战。 爱迪生甚至公开展示并拍摄了几只动物(包括一头大象)因交流电致死的过程,试图证明“这种低劣技术的固有危险性”。然而,可怜的大象与其他许多动物的牺牲并无价值。由于便于远距离传输,加之可以通过变压器使电压适应不同地区的要求,特斯拉的交流电技术沿用至今,成为主要的配电手段。
特斯拉与无线电 尽管特斯拉的交流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但他受威斯汀豪斯所迫,毅然将交流电专利撕毁,并放弃了交流发电机的专利权使用费,让其永远成为免费资源。 如果当时交流电的专利不送给人类免费使用,每一马力的电会给他带来 2.53 元专利费,不出一年他就会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他没有。这非常符合他本人的科学家(而非商人)特质。 相反,当时财务困难的威斯汀豪斯,设法说服特斯拉放弃利润丰厚的现有协议。仅仅几年后,他就凭借特斯拉放弃的专利东山再起,积累了巨额财富。
威斯汀豪斯特斯拉后来的不少成果未能妥善记录在案,许多早期的研究笔记与原型系统在 1895 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焚毁。特斯拉现存的笔记充满了非凡的主张和想象,但缺乏足够的实现细节。由于存在大量歧义,那些没有面世的发明似乎成为各种阴谋论的无尽来源,至今依然如此。 事实上,特斯拉的复杂研究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他对财务状况的放任态度令人费解,甚至一度不得不依靠在纽约挖沟来维持生计。当特斯拉设法找到新的投资者或从咨询工作中获得些许收入后,他很快将所得投入到新的实验中。 短期内,没有产生具体成果,特斯拉难以获得投资者的进一步资助。由于缺乏资金,不少潜在的研究项目无法进行。特斯拉不断变换工作重心,头脑中多种想法并驾齐驱,导致各种原型文档的质量都很差。总而言之,特斯拉与马可尼几乎完全相反。 马可尼不断改进并打磨产品,财务和技术重点明确;他借鉴其他发明家的思路,试图使自己的企业居于垄断地位。
尼古拉·特斯拉坐在他的高压变压器螺旋线圈前看书在最具争议的一项早期专利纠纷中,这两位天才针锋相对:1904 年,美国专利局决定撤销特斯拉的无线电调谐电路专利,转而批准马可尼的专利。 为推翻这个决定,特斯拉进行了多年抗争。在他去世后不久,美国专利局于 1943 年恢复了特斯拉的部分专利要求,但特斯拉从未实现自己的毕生目标——成为有史以来实施无线电传输的第一人。他也未能见到完璧归赵的这一刻!而凭借 1896 年一项明确的书面专利,马可尼保住了以下专利要求:
我坚信自己率先发现了由人工赫兹振荡产生的信号,并通过各种实用方法实现了有效而清晰的电报传输和接收。
19 世纪和 20世纪之交,特斯拉仍旧致力于无线电的研究。1898 年,他甚至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展示了一艘被称为远程自动化(teleautomaton)的无线电遥控模型船。这次演示非常成功,特斯拉不得不打开模型,以证明确实没有受过训练的猴子藏在里面。
无线电遥控模型船这类远程控制显然具有多种军事用途,但特斯拉未能引起美国军方的兴趣。在威廉·伦琴宣布 X 射线存在的几周前,特斯拉成功拍摄到了 X 射线的照片,这似乎是他时运不济的另一个注脚。
特斯拉用X线拍的自己的手因此,尽管特斯拉于 1895 年率先使用了位于电磁波谱最高端的 X 射线,但人们依然将 X 射线产生的图像称为“伦琴图像”。从这些例子以及特斯拉后来进行的许多其他研究不难看出,特斯拉无疑走在时代前列。 除了在交流电发电与传输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之外,特斯拉将所有专利权让与了乔治·威斯汀豪斯,而世界尚未做好准备拥抱他的发明。由于无线电遥控模型船未能获得外界青睐,特斯拉的兴趣很快转向研究无线电力传输(而非无线通信),他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与长岛两地的实验室里进行了多次令人震惊的演示。这些演示规模庞大且成本高昂,使得他从各种投资者那里筹得的充裕资金很快消耗殆尽。 特斯拉一直向能源行业的熟人推销自己的想法,希望投资者支持他实现“无限且无线的免费能源”这一雄心壮志,但收效甚微——如果一项研究可能最终扼杀利润丰厚的现有商业模式,又有谁愿意解囊相助呢?
1891年特斯拉在哥伦比亚大学介绍无线电特斯拉的兴趣转移将无线通信的发展机会拱手献给马可尼及其竞争对手。他任性而固执地放弃了一个即将实现巨大增长的市场,令这个行业的其他参与者在此过程中变得异常富有。对马可尼而言,他既是专利所有人,也拥有根据这些特定专利制造功能设备的企业,这种双重角色强化了他的地位。 马可尼的名字不仅出现在设备铭牌上,而且也出现在传输里程新纪录的新闻报道中,人们都清楚谁是这些近乎神奇的新设备背后的推手。马可尼不断向外界展示他对设备的持续改进,他的国际声望随着每一项新成就与每一笔交易而增长。 相 比 之 下,虽然特斯拉通过媒体进行了炫目演示与大量炒作,却未能获得足够的现金流以支持他过于浮夸的想法。最终特斯拉宣布破产!1934 年,凭借特斯拉的原创发明而致富的乔治·威斯汀豪斯留意到特斯拉的悲惨处境,开始每月向他支付少量“咨询费”(按现价计算约为 2200美元),并承担他在纽约人酒店的房费。更糟糕的是,仅仅 3 年后,特斯拉遭遇车祸,他被一辆出租车撞倒,之后身体再未完全康复。1943 年 1 月 7 日,特斯拉在酒店房间中孤独离世,享年 86 岁。
晚年时期的特斯拉,已经很消瘦特斯拉一生所取得的各种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许多设计远远超前于时代。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自创立开始的 30 年里,特斯拉被评选 9 次,与爱迪生一起的就有 2 次,但是最终他把这 11 次诺贝尔奖全部让贤。 1910 年,他还推荐了居里夫人在放射性元素方面的成就,从而让居里夫人获得了第二次诺贝尔奖。当时诺贝尔化学奖的成就要高于物理学奖,而且她还是位女性,这对全人类的意义非凡。1954 年,特斯拉最终入选“技术名人堂”:为表彰他的成就,国际电工委员会选择特斯拉(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尼古拉·特斯拉与海因里希·赫兹得以名垂青史。
特斯拉除了是马斯克的偶像、一个高端的电动汽车品牌、一个物理学的单位之外,更是一个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名字!
有人将特斯拉伟大的一生写进了书里,你愿意走近他,理解这份天才的孤独吗?
特斯拉7.9[美] W.伯纳德·卡尔森(W. Bernard Carlson) / 2016 / 人民邮电出版社无线通信简史评价人数不足[芬] 彼得里·劳尼艾宁 / 2020 / 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