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生守候》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3-14 16:00: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生守候》读后感1000字

  《一生守候》是一本由马季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守候》精选点评:

  ●这水太浑。

  ●有才气的人放哪里都会发光

  ●写的比较贴近现实,在那个红色时期发展起来的红色演员。

  ●那时候的人真是个纯,马季更是根正苗红~

  ●反映了一些内情,反思了一些人生,表现了一些坦诚。

  ●我现在有些后悔,把这本书送人了。里面很多东西,现在看来,都让我受益匪浅。老爷子很真诚,很平实,难得了。

  ●管窥马季先生的成长历程,通过一个个马老截取给读者的片段了解那个时代相声表演艺术家的种种经历和遭遇。有敬佩、有感慨、有收获、有激励。相比前半部分的历史厚重感,后半部分显得有些草草,可能也和马老的相声创作过了高峰期有关吧。

  ●大师必被万难折磨。。文革啊文革。。。那个年代太不容易,听书的同时想到毛导的《活着》

  ●通过人物自身的眼睛看世界

  ●精彩人生要用非常努力来换

  《一生守候》读后感(一):没有读完

  其实我没有用心地读完,只是稍微看了几页,实在提不起兴趣。常常觉得自己读书的时候是在和作者交谈,尤其是这种自传体的小说,更是觉得是和作者在交心,可是马老先生说话好像很客气。不过极可能是自己太鲁钝,我看书的时候喜欢别人直接地把问题给点出来,为什么会这样,从客观规律上分析它。说说自己的体会,就像两个朋友之间的彻夜长谈一样

  《一生守候》读后感(二):《一生守候》读后感

  《奇葩说》的主持人是马东,马东是著名相声演员马季的儿子!看《一生守候》这本书时,读到最后,越来越感觉马季的儿子——马东,这个名字好熟悉,百度一下,果然!书里有一部分是马季先生专门讲马东的,很有趣,比如晚上偷偷翻父亲的《四大本》,然后在房间里哈哈大笑;还有,在父亲创作相声时在旁边待着,父亲反复嘀咕,斟酌台词时,他就借此机会把台词背的很熟。等父亲和其他演员排练时,演员忘词了,他就探出个

  小脑袋把那个演员的词背了出来。很可爱吧!

  《一生守候》是由马季口述,马东整理的,是马季先生的自传。讲述了马季与相声结缘,当学徒,拜师学相声,文革时期,文革后,以及海外演出等时期的故事。读马季先生的自述,你一定会被他对相声的热爱所感染。拜师学相声时,他很主动。师傅要求的,不要求的,他都积极认真完成,师傅不教的,他自己听录音学。

  文革时期,他被批斗,下放,受了很多苦,但他说,他一直没失去对相声的希望。他希望让相声重新回到舞台上,也就不枉这一生。他也一直没放弃对相声的练习,所以,在锅炉房时,别人突然让他写一段相声,他也能写出来。

  不仅仅是相声,对于足球,钓鱼的喜爱,毛笔字的练习,马季先生的专注也一样让人羡慕。做啥啥认真,干啥啥行,真的很有魅力。马季先生说自己的性格中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也习惯于做事有始有终,所以他才能在意识到要把字练好以后,可以坚持下来,并且实现目标。(其实,目标是个很好的词,充满希望。只是它被媒体滥用了,另外,一些人又不尊重自己对于目标的选择(包括我自己),注重设立目标的动作,而不是努力实现的过程,所以才会渐渐地,在自己的词典里把“目标”与“无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然后变得对“目标”有一些反感。)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马季先生的为人。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马季先生为人的正直。对于学生的培养:毫无保留的教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不谈那些杂七杂八的,马季先生一直把侯宝林先生当做老师,内心也是尊重他的;对于朋友:尽管经历了文革,一些朋友的行为也让他无奈,但他选择了理解,宽容的心态。。。这些,已经够我学习一辈子的了。

  关于海外演出部分,马季先生以演出者的角度描写了当时一些华人华侨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他们也是借此寄托对祖国的思念和爱,也着实让人感动感叹。

  断断续续的在图书馆把《一生守候》看完了,一直是怀着敬仰的心情看的。马季先生的很多方面真的很值得我学习。

  《一生守候》读后感(三):向天再借五百年

  这三本书都是关于马季先生的书,张伯苓先生的书写的是马季先生的家族历史,也讲了一部分马东在父亲死后为纪念父亲做的一些事情。马季先生自己的这本书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及从事相声工作几十年间发生的事情。姜昆先生的这本书多处提到了对马季老师的怀念,更多的文章写的是他作为一个行业领军人物对于相声事业前途命运的思考、担忧和期望。

  泡上一杯茶,听一听《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山东斗法》等等这些30多年前的经典,脑海里一些被尘封的记忆就会被一一激活。

  小的时候,大人小孩都喜欢听相声,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听广播和收音机的,后来才有了电视。我还曾经上台表演过相声,那是在初中的时候,一次在乡镇大礼堂举行的年底联欢会,那是我们全乡最大的一个礼堂,平时用来放电影的。那天一上台的感觉至今还记得:下面黑压压全是人啊!差点没晕过去。强打精神和王同学把排练了N次的词表演了一遍,然后就稀里糊涂的下台了。过了一会,自己还又单独上场表演了一个山东快书:我真佩服自己那时候的勇气!寒假当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潘老师,潘老师叫住我说:表演的不错,拿了个二等奖。可惜那时候没有相机,没能留下照片,连当时是不是穿的大褂都忘记了。

  几年前,看过一次姜昆、师胜杰、赵炎、大山、常贵田等人现场的相声晚会,那是他们来香港表演,记得还看到了姜文、刘长乐等人。姜昆在书中对曲艺工作尤其是相声的发展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有一些焦急,有一些不满,又有一些无奈。但是,对于相声的未来,他依然保持着顽强的信心。有句话他说得好:“语言不灭亡,相声艺术就一定存在。我们这代人搞不好,下一代人肯定能搞好!"

  马季先生在获得牡丹奖的终身艺术成就奖时说:“我吃了一辈子的相声饭,享受了一辈子的相声的乐趣,我应该用一颗纯洁的相声之心,忠于自己的相声大业,我愿意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毫不动摇地做一个真正的相声人。” 这真是很感人的一段话,试试把这其中的“相声”二字换成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不是也能给自己一些激励?

  1. 灵感来了一定要一气呵成。

  2. 好作品三要素:敏锐的洞察力,深入的生活面,厚实的传统基础。

  3. 好作品不怕改,精品都是在不断地修改和打磨中产生的。

  4. “马先生,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满腔的热情”。

  5. 我对相声的痴心从未动摇过,始终保持着热恋和追求,我的生命和相声已经融为一体了!

  6. 马季老师三不:不保守,不勉强,不托大。

  7. 我性格中有股不服输的力量,能够控制和坚持,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有头有尾。

  8.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嘲笑与坎坷不平,就如第一只猴子站起来时,会遭到群猴戏弄一样。

  9. 一生中,我有许多朋友,可徐辉是我最为敬重的一位:他处处为别人着想。

  10. 我虽然回老家不多,我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出来,我是干什么的,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要归功于家乡文化底蕴的熏陶。

  《一生守候》读后感(四):一生守候——马季的相声人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生守候》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