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解码“供给侧改革”:2016—2020中国经济大趋势》经典读后感有
日期:2022-03-14 16:0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解码“供给侧改革”:2016—2020中国经济大趋势》经典读后感有

  《解码“供给侧改革”:2016—2020中国经济大趋势》是一本由厉以宁 / 吴敬琏 / 林毅夫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码“供给侧改革”:2016—2020中国经济大趋势》读后感(一):深入了解“供给侧改革”

  这本《解码‘供给侧改革’》汇编了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们关于“十三五”规划中“侧给侧改革”提法的理解和思路,阅读这本书,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核心内涵, 机遇和挑战,也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在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如何做好“供给侧改革”。其实这是一次政 策的解读,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形势走向的大预测。深入了解“供给侧改革”,积极参与结构化调整的转型中来,相信对中国经济前沿发展的信心回升有帮助。

  什么是 “供给侧改革” ,其实是针对需求管理而提出的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概念。也即是设法降低企业税负,帮助企业更高效率的运作,以及投资者更有效地进入各种投资领域,减少生产领域的交易成本,以此提高总体经济效率和活力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事实上,营改增,就可以看作是其中一步。这书解码书中,收录了各位经济学家们在一问题上的各抒已见,既有担忧,也有信心,既是理论,也是数据,有过去也有未来的展望。大体上,都是以改革为要。这种改革大体又有三个方面:实体结构的调整;在经济低弥时,公共服务的发力;创新经济,比如互联网 + 。

  在理解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中国需要的改革范畴之后,经济体之间的数据对比也非常醒目,从周期和更大范围内,把控优劣点,做好各种准备,这些提点也让“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操作者们做到心中有数,行动不慌。

  《解码“供给侧改革”:2016—2020中国经济大趋势》读后感(二):看中国经济大师解读经济趋势

  读MPA的公共经济学时,老师就介绍了中国经济学的几位大师:吴敬琏、林毅夫、张维迎、厉以宁等,读几位大师的经济分析就能了解中国的经济形势。《解读“供给侧改革”》这本书将中国主要经济学家的文章按照内容进行了汇总,方便我们从多位大师的角度去解读十三五的经济改革。

  记得本科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宏观经济分析从“三驾马车”入手——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也是以前流行的需求侧因素分析。而随着GDP增速的放缓,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需求拉动增长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十三五之后提出了新常态,用“供给侧因素”寻找对策,经济的衰退是由于驱动力量或动力不足造成的。根据各位经济学家的建议,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有独有的特色,主要有三类供给侧改革:第一类,加快生产侧的新陈代谢,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产能的进入。第二类,想法设法为百姓提供一大批到目前为止尚且短缺的基本产品和服务,这其中一大部分是公共产品。第三类,利用好新型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由此改善相关产业的业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积极的调整。从企业来说,厉以宁建议了四点:一是让产品更加个性化,二是让服务更加人性化,三是把品牌打到国外,四是把消费者留在国内。吴敬琏的建议是只有靠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适应消费者需要的能力去把企业做到成功。

  另外,从专家的前瞻性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未来的朝阳产业或者是快速增长行业。比如电讯领域,由于全球市场的开放年平均增长在20%以上。比如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消费至少有1万亿元的潜在需求,但年实际消费大约只有2000亿元。

  就如有些话只能说给懂的人听,这本书专业性较强,并不适合所有人阅读。但是有一定经济学基础,愿意关心中国经济改革或者从事企业管理运营的人,非常推荐看一看这本书。只有摸清市场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才能让企业、个人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变化,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解码“供给侧改革”:2016—2020中国经济大趋势》读后感(三):拼凑的文章,略有商业色彩

  该书是以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物所写文章为基础,拼凑成的一本略带商业色彩的书籍。不过对于大概理解供给侧改革还是有所帮助的。

  1、需求侧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导致债务积累,杠杆率超过200%就有很大风险)、出口。目前阶段要逐步从投资驱动改为消费驱动,特别是要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因此收入必须不断增长,从而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因此技术要创新、产业要升级,反过来这也需要投资,因此还是要以投资为依托,但是方向要谨慎,即把结构搞对的投资!

  2、供给侧管理要设法降低企业税负,减少交易成本,帮助企业高效运行,提高经济效率和活力!加快生产侧的新陈代谢,淘汰落后产能(经济下行时应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新产能的进入,特别是短缺的基本产品和服务;同时考虑利用好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

  3、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旅游、公共交通(地铁)、地下管网、节能环保、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机器人,中国平均每万人有23台,而世界平均水平是58台)、生物、新材料(石墨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教育、医疗、养老、健康服务业、城镇化、服务业(15年52%、预计20年到60%,世界平均70%多一点)。

  3、特别说说服务业:服务业市场目前的状态就是三低一高: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低、服务化程度低、价格高(网络、通信等)。改革方向为:生产性服务业(金融、物流、交通、技术服务、商务服务、设计、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商贸、旅游、居民服务、文化体育、房地产、教育培训)。

  4、供给侧改革绝非简单地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本质上是从政府主导和管理经济彻底转向市场主导和调节经济。我国供给方面需要提升的空间广阔,许多方面不是需求疲软,而是供给质量、安全性、经济型不足,人们不愿意甚至不敢购买,从而抑制了需求,甚至转移了需求!

  5、目前,产业创新势在必行!中国居民消费只有35%,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0%,看来中国人民爱攒钱!然而也客观说明国内供给没有得到居民的认可,因此要不断推进产品升级和变化:产品要个性化;服务要人性化;品牌要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

  《解码“供给侧改革”:2016—2020中国经济大趋势》读后感(四):集经济大家智慧,解读“供给侧改革”

  2016,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本书将当前中国主要经济学家解读经济改革的文章进行了归类汇总,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全面了解“十三五”中国经济大趋势的平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2013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这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客观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的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方面的任务都对应着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与需求割裂刺激供给,而是要直面以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地改革,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修缮乃至重新架构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的市场主体、产品服务和交易体系。

  文字指瑕:

  1.“前言”第007页第一行说中国人境外旅游“一万亿以上是购物的支出”,而在第047页首行说“去年我们到国外旅游购物的花费大约有1000亿美元”,两个数字差太多。

  2.第095页说“2015年10月10日,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而第130页第二段说“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很明显,这应该是一次会议,但时间不一致。

  3.第151页倒数第三行有“切记不可为了却产能而去产能”,“却”疑为“去”。

  4.第155页第四行“已经预示着信用风险已经在持续积累”中,“已经”重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解码“供给侧改革”:2016—2020中国经济大趋势》经典读后感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