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是一本由叶霞翟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地悠悠》读后感(一):天地悠悠
这份上个世纪那个年代的爱情真的让人感动。我看到了一位将军的妻子,一位很崇拜很爱丈夫的妻子,看到了一位儒雅的将军,我本来一度以为带兵打仗的一定是个粗鲁蛮横没情趣的人,但是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位风雅将军。“我见天涯奇女子,相逢依旧未婚时”,这是这位将军曾经写给夫人叶女士的情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胡将军去世之后的时光里面,叶女士感慨天地悠悠沧海茫茫,三十年岁月只是一场梦,永失挚爱。 但是这本书毕竟是作为妻子的叶女士写出来的,她是以一位崇拜者一位妻子的口吻在讲述回忆,唉难免会主观。
(在书里我发现了一处算是校对还是印刷错误,就还挺生气的)
《天地悠悠》读后感(二):换个角度看历史
关于传主笔下的胡宗南先生,我们以往的了解更多地恐怕是解放战争中败走延安的一位党国将军。感谢广师大的这本书,给了读者一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这段历史与这位主人公。
从网上百度,传记作者叶女士与戴笠曾有师生之谊,胡先生更与戴笠是至交好友,可能因为政治原因,不知有关于此的内容是否在书中做了删节。读罢全书,除了感怀作者与胡先生那段“情不知何起”的感情,更多的还是对于一位历史人物的更多的了解,无论是抗战期间一位将军的浴血,还是败走台湾后的惆怅与不甘,到晚年的宗教信仰,这些都是大陆作者以往所不了解的。印象最深的是得知胡先生去世后蒋公当天下午在会议上的一句话,“他已经附入正气之列了”。
《天地悠悠》读后感(三):驳沈醉版本
胡宗南1930年与叶霞翟的相识,是二人一切幸福和苦难的开始,这似天意、又因人缘,总之都起于胡宗南一张英姿勃发的军人肖像。之后,恰逢抗战,叶霞翟感念情人爱国大义,于是二人订下了“抗日一天不成功则不以为家”的婚约誓言,一个誓死坚守抗战前线、一个含念远赴美国求学。十年后抗战胜利,有情人终成眷属。解放战争时期,上海民生凋敝,叶霞翟在本书中也回忆了当时暂居上海、因物价飞涨而不得已勉力维持家庭的窘困状况。40年代末之后,胡宗南屡经战败,军事生涯陷于低谷,已先于夫婿迁居台湾的叶霞翟默默守护。在台湾,叶霞翟陪伴一生,度过了十二年的酸甜苦辣之后,胡宗南走到了人生尽头。
《天地悠悠》书如其名,从年少时的青春羞涩,到晚年时的感慨安详,以及失意中的颠沛落寞,无处不透着对那个时代风起云涌的感慨和无奈。恰如作者叶霞翟所说,“天地悠悠、,沧海茫茫、,三十年岁月、,只是一梦”。
《天地悠悠》借胡宗南夫人叶霞翟对他们夫妻二人近三十年相守的点滴记忆,来展示20世纪上半叶一个特殊家庭生活的种种面相。叶霞翟和胡宗南的一生,既或多或少地沉湎于那个时代不同于底层大众的奢靡和浪漫,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进了动荡变迁的时代大潮,以致流落孤岛。但所幸的是,终其一生,他们都在相依相偎、相知相守。
《天地悠悠》读后感(四):妻子口中的胡宗南
从看到书的作者开始,我就知道看完这本书之后会改变很多自己对于胡宗南甚至那时很多人的见解。因为自己读书不多,很多关于胡宗南的事情都是在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所以说读这本书之后,会改变我的看法。因为作为一个回忆录,而且是枕边人的回忆录,虽然有可能会有偏见,但是我觉得会比电视剧中胡宗南真实的多。
这本书是胡宗南的夫人的回忆录,作为胡宗南的枕边人,向我们展示的更多的是真实,而不是编剧迫于政治压力而改变真实的历史。
胡夫人通过自己的回忆,借助文字的描述,向我们诉说了她和胡宗南的相识、相知、相恋。向我们展示了在一个爱人面前的胡宗南。不过,这其中是否都是真实,我们也有很多的地方不能知道。因为好像胡夫人也是军统的人吧。所以说,抱着客观的态度看就可以了。
不过,书中描写的胡宗南确实是一个大清官。而且自己的做事风格也是雷厉风行、兢兢业业。正因为有这样的国民党军官,所以才能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吧。同时,对于他们的爱情,我个人其实并不是很好奇。不过也是和那时很多的爱情故事一样。俩地分居、生活艰苦。不过对于那段抗战的真实历史,更是比较在意的。
我们都知道胜者为王,所以对于那段历史,很多都被歪曲了。所以对于那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来说,看看亲人的回忆录可能更加有帮助一点吧。
说实话,最后的几篇文章确实令人动容。
《天地悠悠》读后感(五):胡宗南的爱情故事
这本回忆录是一个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角分别是胡宗南和叶霞翟。从一张照片开始的暗恋,到第一次见面的一见钟情,再到后来十年的等待,这样的爱情也是称得上传奇了。胡宗南51岁才结婚。为何这么晚?生逢乱世的大时代背景是重要因素之一吧。胡从少年毅然投身革命,南下黄埔军校开始,北伐,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战争不断,而他年纪轻轻跻身将领之列,他这个军队的将领怕是打仗的时间比生活的时间多多了。我们可以合理推断,他能安心谈恋爱的时间是少的。及至中年一见钟情于正读大学的叶霞翟,却又因抗日战争,婚期推迟十年。十年啊,一个在西北打仗,一个先后在成都、美国读书,二人天各一方,能为爱相守,难得。
胡宗南这个名字是很出名的,提起国共内战,提起延安,少不了这个名字,但我对他的了解很少。叶的回忆录,让我们也多少可以从侧面了解到胡的人生几个节点,他的生活、性格、为人处世。。
从作为军人来说,他是名将,除了抗日,参与内战,败退台湾后,也曾主政大陈,澎湖取得一些功绩。
从思想来说,他比较传统,例如对女儿的教育是不准出门乱跑,认为女孩子不该在外面抛头露面,甚至对于已经结婚的妹妹在外面单独赴宴,也会着急,一定要亲自送回家去。
从家庭上来说,他一生倥偬,坚持工作第一,可以推迟十年结婚,结婚后与爱人和家庭也是聚少离多,享受到的天伦之乐少之又少。
从生活来说,他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享受,乃至别人送的名贵的衣服和物品都不怎么接受。
从人际关系来说,他关爱下属,将自己薪水的三分之一用来资助生活困苦的下属。
从学习上来说,他少年时很刻苦,读了不少历史书。老年时,坚持学英语。
从信仰上来说,他受基督教影响,但不怎么真信,因为他从来不愿意去做礼拜。
《天地悠悠》读后感(六):一张照片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眼见到你的照片,就被你深深迷住了。也许这就是缘分。
这本书是叶霞翟,胡宗南夫人亲笔著作,也是她因为一张照片产生对胡宗南的情愫与爱恋。这本胡宗南夫人亲笔回忆录基本上客观反映了她与胡宗南相识、相恋、相知的过程。正是枕边人才对胡的事情了如指掌,给读者一个深入了解胡的机会。如果你想了解他们的爱情故事抑或是当年的战争情况还是想深入剖析胡本人,这本书将会是你的必读物。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天地悠悠》就想起一句古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管是书名还是封面,都有一种时代感,折射出岁月的光芒。也正如他们的爱情,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那一圈圈年轮是时光的痕迹,也见证了他们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也许那个时代的爱情都一个样,每个相恋的人都会因战争或艰难困苦的环境悲欢离合,但最终还是不离不弃,相携走过生命最后的一刻。
是啊,天地悠悠,沧海茫茫,三十年岁月,只是一梦。不过这梦通过这本书传达给了每一位读者,让人们看到他们的真实过往,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也留下了历史走过的痕迹。
这本书分为辑一和辑二。前半部分讲述恋爱史,后半部分着重婚姻史。中间穿插战争纪要。在辑一中,有特别珍贵的历史合影供读者欣赏。你可以从照片中认识胡宗南一家。这种黑白照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具有历史价值。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胡宗南是一位做事很认真又很负责任的人,兢兢业业,尽忠职守。而且从他与叶女士的来信可以猜出他是一位修养很高且知识渊博之人,总体上还是喜欢这个人物的。至于真实历史是否如此,也需进一步考察。人们常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的一方也许对另一方的历史描述有些偏颇,毕竟很多电视剧还是以颂扬中共为主。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多些渠道了解对认识历史人物还是有所帮助。
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爱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为了佳话。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因此广为颂扬。如此,才写出了这本畅销台湾半个世纪的感人之作。
《天地悠悠》读后感(七):他只是她最深情的丈夫
提起胡宗南,我能想到的就是电视剧中,那个进入延安,霸着毛爷爷他们的窑洞,一脸张狂得意的形象。所以一直对这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没有什么好印象。
然而看了《天地悠悠》这本书才知道,这位胡将军竟然期待着用这场胜利来迎娶等了他十年,也是他等待了十年的女子。
《天地悠悠》是胡宗南夫人叶霞瞿的作品,在她的笔下,胡宗南不是国民党中战功赫赫的将军,也不是令日本人头疼的战场悍将,更不是人民的敌人,他人口中的西北王。在她的眼里,他是她的南兄,是她因一张照片就能生情,认识三个月就愿意托付终身的男人,更是可以等待守候十年再嫁的男人。他对于她来说,是深情的丈夫,是她子女慈爱的父亲。她看到的他,是一个尊敬长者、爱护下属,却不怎么会爱惜自己的人。他会在病痛面前死扛死撑,不求享受,只过着简朴生活的将军。这个将军还不通庶务,不了解物价飞涨的影响,也会出门不带钱,甚至会让孩子吃生元宵。但这个将军永远都充满活力,精力旺盛,热爱自然,喜欢爬山。
他与她,一见钟情,初次见面,已依依不舍,难以分开。相识三个月,结下白首之盟。却因侵略者的炮火,相望十年。叶霞瞿女士在书中这样描述这十年:“十年啊!十年!照你初见我时一日就要会面四次的急切来说,十年是何等可怕的等待!你以抗日救国为己任,‘匈奴未灭,何以成家’,不再谈婚事;我为了等你,并且使你免去后顾之忧,也暂时收拾起心情,远赴美国深造。在这个漫长的日子里,我经过了多少次的试探和引诱,假如不是我俩的情爱坚逾金石,如不是我俩都受过重然诺、守信义的教养,我们怎能还有今日?记得我们的重庆重聚,你回西安后曾寄我一首诗,其中有句‘犹见天涯奇女子,相逢依旧未嫁时’。可是,亲爱的南兄,如果只靠我的痴心、仍是很危险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深情和专一。我知道在那段期间,有多少人曾关切你的婚姻,你辜负了多少朋友的好意,而宁愿以中年的光阴作无尽的等待。”十年的等待,是对他与她的考验,更是他与她深情的最好的反映。最终他以他所谓的伟大战果来迎娶了她。然而婚后的生活依然是聚少离多。可是她无怨言,他也极尽柔情。相伴十五年,他得意,她高兴;他失意,她安慰;他忙碌,她守候。
时光流逝,不管别人眼中的胡宗南是怎样的,但对于胡夫人来说,他只是她最深情的丈夫,是她的将军,她的英雄。
《天地悠悠》读后感(八):一生所爱
这本200多页的书并不厚,是国军著名将领胡宗南的夫人的回忆录,回忆了自己和爱人的点点滴滴,从西湖划船到碧潭散步,从杭州初识时的一见倾心,到宝岛最后时刻的陪伴。叶女士恐怕也没想过这份感情能历经考验,在神州大地炮火纷飞的背景之下,两人尽管聚少离多,却彼此坚守,持续三十余载。
也许正如这本书的英文名Waves所表达的那样,动乱的年代,时代仿若洪水,伸出双臂,驱赶着人们兀自逃命,无暇享受爱情和生命中一些美好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下,这段爱情才更显得珍贵,这样的爱情向来弥足珍贵,怅然如易安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深情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正是难得,才需要格外珍惜。
爱情当然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从人类诞生以来,爱情就被赋予了美好和崇高的意义,关于爱情的定义可以有成千上万种,但在爱情里,终归知易行难。英文里有个词crush,用以形容爱情初生时的那种火花四溅的感觉,仿佛对方就是全世界,为了他(她)失去全世界都无妨。但激情终会过去,一旦步入婚姻殿堂,几十年的婚姻里,爱情的保鲜剂变成了责任、坚守、奉献、身体上乃至精神上的关爱。对爱情持怀疑态度的人总会存在,但是正如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叶女士在丈夫去世后的心情,那真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怀念:
“此情可待成追忆,欲说当时已惘然,这永别的前后,我一直是在半昏迷中,不知自己置身何处。只觉五内俱裂,真想随你而去。我常恨我的心是活的,是会跳跃、会痛苦的。新婚乍别,还能期待着很快就可重聚,现在,天上人间,教我要期待多久啊?”
一生所爱的人突然离你而去,世界仿佛关了灯,黑暗茫茫无边。人生还是得继续,要更加坚强地活着才行,说得容易,实际上整个过程比失恋要痛苦何止百倍。
为了自己爱的人好好地生活下去也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主题。也许很多年之后,叶女士也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候,她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我想到的一种最好的可能便是,在那一刻,她看见她的南哥,慢慢地朝他走来,英俊潇洒如初见,开口第一句便是:你好哇,霞妹,好久不见。
我将真心付给了你 将悲伤留给我自己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 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我将生命付给了你 将孤独留给我自己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 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爱是永恒的旋律
爱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 爱曾经是我也是你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 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我将你的背影留给我自己 却将自己给了你
《天地悠悠》读后感(九):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有感
提到胡宗南,知道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的人们对他应该不会陌生,但是对于他的了解主要是战场上和政治上的了解,对于他的家庭生活,对于他与其妻子的感情生活就了解不多了。本书《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记录另外一个胡宗南,以他妻子的角度记录了他的另一面。
在本书中你会发现,叶霞翟在和胡宗南的相识过程让我们现在早就被快餐爱情文化所填充的人们感受到了那种纯真的爱情,那种校园里的一见钟情。书中开篇就写到叶霞翟和胡宗南的结实源于胡宗南给其朋友的一张照片。叶霞翟回忆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那是一个青年军官的照片,只见他身上穿着整齐的布军装,腿上打着绑腿,腰间束着皮带,姿势优美而英挺......我对着它呆呆地看着,竟忘记去找书了。”对于那个时候的叶霞翟来说,书对她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而这张照片竟能让其忘记找书,可以想象这吸引力有多大,这样的一见钟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面,不得不说这真的是缘分。
在后面的回忆中,叶霞翟与胡宗南订婚后由于抗战爆发而一等久等了十年,在这段时间中能够一直坚持下来,而且是当时那个环境下,也不得不说叶霞翟对胡宗南的深情厚谊。由此反观胡宗南后面的反应我们就能理解了,百度百科中关于胡宗南的介绍中提到内战时胡宗南私自逃至海南,最后悄悄飞逃台湾,不管这是不是带有刻意的贬义,但是胡宗南为南京政府为抗战付出了基本上大半辈子的心血,我想这个时候回去见见自己的妻儿是能够理解的。在作为一名军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其对叶霞翟的感情也是相当深的。
这本书的写作角度纯粹是以一个妻子的角度来写的,与政治无关,而且很难能可贵的是过去了这么多年能够回忆起这么详细的细节出来,足以证明其对胡宗南的感情之深厚。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胡宗南去世后,叶霞翟在文字中所透露出的对亡夫的那种深深的思恋,这样的感情值得现今的每一对夫妻学习。这本书不仅仅适合那些想要深入了解胡宗南的历史爱好者阅读,更适合夫妻情侣阅读;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一本史料,更是一本爱情的见证之书。
《天地悠悠》读后感(十):爱情,是爱情
爱情是一千个动人的心弦而又各不相同的音符——乔克雷布
这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规为新民说年轮丛书的《天地悠悠》,就为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作者叶霞翟,与胡宗南于1947年结婚,台湾著名的教育家,散文家。著有《家政概论》《家政学》,论文集《婚姻与家庭》《主妇与青年》,散文集《军人之子》《山上山下》等。
本书也可以看到是叶霞翟的回忆录,回忆二人相爱相伴的三十年的生活。全书共分二部分。还原了一个胡宗南,还原了一个叶霞翟。
从最初两人结情缘,到她远赴美学习,最远的距离,也没有拉开两人之间的距离,反而书信的往来,让他们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只不过这份离别的时间有些长,还好,不忘初心,他们都等到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爱情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甚至包括他们两人,抗日战争的期间,爱情只能排在后面。到后来,两人终于走到一起,到远离故乡,在台湾生活。
说起胡宗南,无论是从历史上其他书中看见,或是关于他的政治见解,都不足让我们详细了解这个人。电视上的人物刻画,总会有编剧的主观意识在里面,哪怕是他人旁述的,也或多或少,会有潜意识加入。无论是任何人对其的了解,都比不过,他的妻子,同床共枕多年的人。哪怕是他是戴着面具的人,面对自己的家人,也会卸下面具,以真面目示人。
而叶霞翟,从一个妻子的角度,呈现了一个男人的另一面,柔情,深情,只为他深爱的人。这一面与曾经我们所了解的另一面呈鲜明的对比,他不再在战争场上的他,亦不再是政治里勾心斗角的他,而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有了倾心喜欢的人。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他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几曾何时,这歌词便在脑海中回荡。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一个小家庭的故事,却也折射出时代的沧桑巨变。
查普曼曾说,爱神上万物的第二个太阳,他照到哪里,哪里就会春意盎然。无论是从大陆,还是台湾,只要是二人相伴,终是最美好的,直至生命的消失。
文字清淡却不失真,琐碎之事,彰显示两人感情深厚。封面选了带有不被越超意思的墨绿色,又带着一种亮,那是他们人生信念里的执着,对感情的执着。温情只对眼中的人,彼此是对方的唯一。深深的感叹。爱情,这就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