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驶入深海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3-14 16:00: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驶入深海读后感精选

  《驶入深海》是一本由[南非] 莎拉·落茨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驶入深海》读后感(一):驶入深海

  《驶入深海》是南非作家莎拉•落茨绝望之书系列的第二部,在第一部《从天而落》于出版圈以及影视圈掀起一股强风之后,《驶入深海》终于在众人的翘首企盼中,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一次,落茨将视角从天空转向深海,而叙述的空间则是从大千世界转向孤船一艘。 关于作者 莎拉•落茨对于国内的读者来说,也许还不十分熟悉,但作为一名南非作家,她的作品在美国却拥有大批拥趸。美国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也算是她绝望之......

  ......

  《驶入深海》读后感(二):【书评人俱乐部】宿命之旅的终点——评《驶入深海》

  “人都是需要希望的。他们需要知道——”

  “知道人生不止如此?知道我们死后还有来生?”

  一场为期五天的加勒比海之旅,前三天风平浪静,一切美好且安宁。殊不知变故正在悄然发生,从第四天开始一切的一切都要回归自己绕不开的宿命,这不仅仅是一场不能平安到达旅行终点的游历,这注定会是一些人宿命之旅的终点。

  在一望无际的深沉大海里,火灾的突然发生,发动机的停止运行,无线网络的消失,通讯设备的失灵,游轮被迫停留在加勒比海广袤的海面上。这种种的一切看似没有任何的关联,其实在冥冥之中有一双命运的推手在主导着一切。客舱中有一个姑娘死去,行凶者是一个人吗?挡住摄像头的的那双手是谁的?隔壁客舱里传来的歌声是谁在轻轻的吟唱?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看不到的幕后推手是谁?看这本书我一直有种看《死神来了》系列电影的感觉,书里人物种种一切的行为经历,相当于很多人都会有有这种感觉:我相信我们都曾有过预感,经历过从直觉到知觉再至应验的过程,我们会马上意识到这是命运的使然吗?这种奇特的经历已经不是单纯的巧合。

  所有人都死了!!故事的发展看的我后背嗖嗖冒凉气。可最后的结局是:“听着,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死亡。”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亦或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死亡!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得不敬佩作者对全文故事的把控,对人物心理和故事细节的处理处处呈现出大家风范。作为悬疑小说,这本书很成功,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有种看好莱坞电影的感觉,画面性强,给思想发挥的范围很大,故事经得起推敲。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里蕴含了恐惧,它能让人直视自我!

  真相只有一个,想要了解这故事的真相就请好好阅读这本书。可能每个人看到的真相都不尽相同,但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真相,就可以了。感谢作者莎拉•落茨向我们展现这么好的文学作品,这本书值得细细品味。

  《驶入深海》读后感(三):人性的黑暗法则: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可能是因为书封面介绍已经剧透的原因,在看前面船上的人纸醉金迷的时候,心里是又恨又怜:你们倒是节约点用啊,用不了几天这些食物就会异常宝贵的。结果果然用不了几天,船就出事了,像一个孤岛一样滞留在一望无际的深海上,断电断水还没WIFI,再加上疾病的肆掠,还有船员间的各种大开脑洞吓自己,最后导致人与人之间最后的那点信任都没有了,彼此关系瞬间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刻……最后在互相猜忌下开始内斗,唉……

  其实在幽闭的空间状态下,你死我活也不一定是最后的结局。记得看《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里的一段情节,跟这个也有点像,两艘船中只有一艘船能存活,双方都握着能控制对方生死的遥控按钮,而且如果对方不死就是自己死……虽然同样是对人性的探讨,但这本书和电影的背景不同,主旋律也不同,所以结果《驶入深海》船上的人开始内斗,而蝙蝠侠小丑里的两艘船上的人们都没有按下炸弹按钮。因为如果一方选择让另一方死,那他们接下来的人生也会活在无休止的愧疚和痛苦之中,也许有些人不会,但这和深海中的生死选择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细细数来,像这种幽闭空间恐惧的作品还挺多的。记得看《三体》的时候,也有一段这样的幽闭状态,人们相互残食,只为了自己能活下去。幽闭空间下的黑暗法则,说白了就是在恶劣条件下不择手段的生存才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在靠岸后,幸存者都对船上发生的事闭口不谈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书中迈阿密邮轮的境况,几乎跟三体里自然选择号和蓝色空间号的境况差不多。一直是在广阔无垠的深海里,一个是在是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两者都只能选择杀死对方,让自己活下去,因为现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少一个人就多了份活下去的希望。那么能不能抽签决定生死呢?个人感觉在那样的环境下,这样好像更草率吧!当然,我们这些在大陆上生活得好好的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在幽闭空间下可能失去生命的人的心境变化。可能生存在那一刻超过了人性与道德,而这也是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的。

  应该就像作者莎拉•落茨在书中说的那样:当与许多陌生人被困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人所产生的幽闭恐惧感正是我想要描写的东西,这是我想象中的地狱……始料未及地与一堆人被困于某地,你完全不知道他们会作何反应。正是在这种未知的情况下,每个人的行为的不可预测才是最恐怖的地方啊。

  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而你只能信自己……所以没事还是尽量待在物资充足的地方吧!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

  《驶入深海》读后感(四):【书评人俱乐部】驶入深海

  在计划十一出游时带哪本书,想到了这本《驶入深海》,首先它适合用来路上填时间,其次我也习惯了带同类型的书出走。比如《小岛惊魂》、《有人不见了》、《无人生还》......

  但是这本书比预期到手的早,结果忍不住先看了起来。

  《驶入深海》是南非作家莎拉-落茨的作品,是其“绝望之书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本书讲述了上百位游客在“梦中佳人”号邮轮上的神秘又恐怖的遭遇。在失联的五天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引人好奇。

  一个“灵媒”的开场绝对吸引人的注意力,我甚至一时想起了《超感警探》里的馒头叔,导致我从一开始就对灵媒持怀疑态度,但当赛琳回到房间不久后出现“灵魂附体”的状态时,顿时紧张感上升,在极度好奇的情境下,视角一转。

  一个“有罪之人”的登场,盖瑞,一个开场就知道是阴暗的角色,性犯罪演变成过失杀人,现实与回忆交替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当我急欲知道事情在何时败露,这忐忑不安的情绪又在关键时刻被切断。

  下一个登场的是“恶魔的侍女”,我一时疑惑这个究竟指的是赛琳的陪护曼迪,还是邮轮的服务员奥尔西娅。她们有着相似的地方,对生活现状不满,但仍未放弃努力,在困顿的生活里挣扎,试图想要改变命运。在这一段中,通过奥尔西娅的视角,我们第一次遇到了“小男孩”,也是她第一个发现了盖瑞的犯案现场。

  如果不是“自杀姐妹”这个小标签,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表面看起来那么友善的海伦和伊丽丝在计划着自杀......

  作者将船上的主要人物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介绍出场,仿佛在观看一场电影,极具画面感。故事节奏的掌控有度,张驰间吊足人的胃口,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故发生之后更大的灾难也在逐渐逼近。

  每当灾难来临,人性的美丑开始展现与暴露,也许就如作者在52页括里写的那行小字所说,“客舱的卫生情况也许很恶心,但和某些人内心的肮脏程度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随着事件发展,恐慌升级,乘客的各色秘密开始逐渐揭开。

  整本书的悬疑氛围烘托的很好,人物也塑造的各有特点,阅读起来让人很快进入情境。我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没有从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从天而落》开始阅读,导致在这本书里有些相关的点都无法领会到。

  至于最后仍旧让我疑惑的部分,可以接受,不想深究。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在行路过程中感到无聊时来阅读的书。

  疯猴勿杀9.30

  《驶入深海》读后感(五):大逃杀与罗生门

  写这篇书评不为了谁,只为了我自己。

  读《驶入深海》的时候,我想起一个发生在中国的被称为“海上大逃杀”的真实案件。我的同事,一名当时还是记者的诗人朋友,采访并撰写了案件报道,我读了之后,深感震惊。

  “海上大逃杀”是怎么回事呢?5年前的2011年8月12日,也正好是我的生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港暴雨如注,一艘远洋渔船“鲁荣渔2682”号回到港湾,船一靠岸,船上幸存的11个人直接被警方带走。而渔船出海的时候,船上有33人,一番远游,三分之二的人不知所踪。

  事后,根据警方调查,“鲁荣渔2682”号是2010年12月出发的,前往秘鲁海域捕鱼。头几个月平安无事,到了2011年6月,因为工作强度和待遇的问题,船员发动了劫船行动,挟持了船长等人。随后,船员们又陆续发生数次火并,22人被杀死或丢入海中。在火并过程中,船只受损漏水,幸存的船员们不得不打开电台向国内呼救。于是,“鲁荣渔2682”号在渔政船只的拖带下,才回到了山东。

  最初,《驶入深海》给我的感觉,就像“海上大逃杀”一样。到了航行的第四天,似乎许多事情都在朝着崩溃的方向发生着变化:以海上猎艳为乐趣的盖瑞,意外杀死了一位姑娘,藏尸床下;备受推崇的灵媒赛琳突然得了病,开始胡言乱语;相约自杀的两个老太太正准备实施她们的计划。而最要命的是,船上突然起火,电力、通讯都停止工作,船上陷入一片混乱。

  我满心希望地一直读下去,想知道这艘船上的惨案比起“鲁荣渔2682”号来,哪个更精彩。而实际上却越读越诡异。

  到了故事的后半段,与其说是一场惨案,不如说是罗生门般的悬案。2000余人中,随船到岸的只有数人,而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尽相同。而这些说法中,玄乎的部分又占了多数,看起来很像是传说中百慕大三角发生的那些离奇的船只失踪案件,船开到了地狱的岸边,众人看到了死亡后的世界,诸如此类。

  本来说一场杂烩,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但事实上,这本书确实还有不少亮点。

  首先是叙事手法,每一天是一个章节,每个章节每一回又是从不同主角的视角出发去写的。他们之间的交集也往往从不同视角去体现,除了颇有新意之外,还给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此外,故事前半部分采用了普通叙事手法,后半部分又运用了摘录媒体报道以及询问笔录的手法。作者莎拉落茨之前写过的《从天而落》,也运用了类似手法,挺有个人风格。

  我一直认为,小说的灵魂在于它提供的故事到底能不能被人接受并推崇,虽然《驶入深海》对我来说仍然过于神神叨叨,但故事框架我是比较喜欢的,所以还是打个高分吧。

  文/江离 2016年8月11日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豆邮。

  《驶入深海》读后感(六):驶向的不是深海而是深渊

  “梦中佳人”号邮轮正在海中航行,前三天风平浪静,游人们沉浸在邮轮旅行的美好享受中。但是第四天开始,发动机莫名其妙起火,邮轮停在了海面上,有人死去,有人说看见幽灵,电力与水供应不足,传染病毒肆虐,救援始终不到......

  这是南非作家莎拉•落茨的绝望三部曲之一的《驶入深海》所讲述的故事。读到简介的时候就被营造的氛围所吸引,尤其是连斯蒂芬•金都盛赞这部小说就更让人蠢蠢欲动了,而翻开书的时候,作者的确没有让人失望。这是一部集恐怖、悬疑于一身的作品,通过多人叙事来推进故事,让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到底谁讲述的才是真的,又有谁被蒙蔽在真相之外?读者需要从每一个叙述者的讲述里寻找到蛛丝马迹,然后串联起整个故事以及故事背后耸人听闻的真相。

  但也许那并不是真相,邮轮仅仅在海上失联五天,2000多人不知所踪,幸存者对在邮轮上发生的事情讳莫如深,哪怕有人透露了一二也始终难辨真伪,最终“梦中佳人”号事故成为了未解之谜。唯有合上书页的读者还心有戚戚,惊吓出一身冷汗。

  莎拉•落茨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将所有人都放置在一条出现故障的邮轮上面,茫茫大海孤立无援,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内心的恐惧、不安、忏悔等等情绪情感一一涌现,为了生存有的人失去理智,为了逃命争先恐后,但讽刺的是,最终活下来的,却都是那些一开始被抛下的人。而活下来的这些人,所看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也将陪伴着他们的余生,让他们始终活在梦魇里。

  这一切是谁操纵的?灵媒赛琳?她带领着被抛下的人去到了被灭亡的未来?还是所有人集体产生的一场癔症?作者没有给出答案,这个开放式的结局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因而也就更加加重了恐怖的氛围。

  《驶向深海》是在讲述一个恐怖故事,但内里其实是在探讨人内心的复杂性,人性深处的险恶,企图通过灵媒赛琳与逝去的人对话这个设定来让人们正视曾经犯下的过错,但是显然,人们总是逃避,一如原本只想强奸别人却最终看着姑娘死去的盖瑞,他即便是发疯,但是一听到赛琳说那个姑娘有话对他说还是落荒而逃。

  布瓦洛曾经说过:“对某个邪恶的恐惧,往往导出更多的邪恶。”故事中的每个人都身负罪责,最终他们每个人都被超现实的画面所笼罩,此生大概都需要靠幻觉来支撑。与其说这是一艘邮轮驶向深海的故事,不如说是一群人驶向深渊的故事。

  《驶入深海》读后感(七):从幽闭恐惧走向宏大宇宙 ——是谁,安排了你我的生死?

  “当与许多陌生人被困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人所产生的幽闭恐惧感正是我想要描写的东西,这是我想象中的地狱……始料未及地与一堆人被困于某地,你完全不知道他们会作何反应。正是这种未知以及人们将作出的行为令人恐惧。”这是作者莎拉•落茨在构思《驶入深海》小说时,最初、最单纯的想法。

  当剧情进展到全书的最后三分之一处,我们的视线也从那艘已经被污浊腐蚀的邮轮转移到焦急等待邮轮真相的岸上观众中来。有关邮轮失踪的各种传闻见诸报端,更有疑似美国中情局高级机密文件外泄(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有木有……),逼仄、憋闷之感被突然涌进的大量信息冲垮,幽闭恐惧也被瞬时塞进一个宏大的世界中来,消散的无踪无影。但这释放并没有让你好过一些,因为你触及不到的真相,也会让你的背脊生出凉意,那五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该相信谁的说法?找不到答案……正如一片浩淼的星空背景中,出现了一双冷冷看着星起星落的眼睛,而我们的生死,似乎只是拉扯木偶提线的那对手,临时舞弄出的一场戏。

  故事最终的最终,仍然像好莱坞大片中惯用的开放式结局伎俩,充满悬疑,又带有预示作用:我们永远逃脱不了那双手的控制;我们的命运早已被写定;我们骄傲的、自视甚高的人类,也不过是丰富着别人故事与想象的一群跳梁小丑。

  《驶入深海》读后感(八):人都去哪儿了?——《驶入深海》书评

  悬疑小说,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将悬念一直贯穿于整个小说直到最后,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当自由广泛。当然从大的方面来说的话,恐怖小说也属于悬疑小说中的一种。不管是狭义的悬疑小说还是恐怖小说,其内容不管有多么的自由都离不开故事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一部好的悬疑小说不仅仅是悬念跌宕起伏,而且情节要有合理性,不然就脱离了悬疑小说的范畴了。

  我收到的这本《驶入深海》就属于一本悬疑性质的小说,在这本书中作者莎拉为我们设定的故事场景是在一艘名叫“梦中佳人号”的邮轮,在铺开故事之前本书不想日本的悬疑小说那样将全书出现的所有人物关系列出来,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我们的记忆力。故事开始由邮轮发生故障失去动力漂浮海上开始,将整艘船上的人与整个世界暂时隔离开来。说实话,在我看来作者的这一设定与我曾经看过的《鲁滨逊漂流记》里的故事场景设定类似,只不过在这里是很多人,《鲁滨逊漂流记》里的主人公是流落荒岛。

  说实话要写好这本书的书评的同时而不剧透,对于我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在这本书中作者设定的人物相当多,人物关系也错综复杂。你在这里可以看到赛琳作为灵媒沟通者在游轮上的精彩表演,也能看到其性格在邮轮发生事故前后的巨大转变;你还可以看到安保室的戴维在研究游轮上第一例的谋杀时间时所表现出的坚持与无奈;你还可以看到......

  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时很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在写到戴维观察到监控录像里面的异常情况时,作者采取了按监控时间点的方式来进行场景回顾(P91-P92)。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描写当整艘船失去动力之后带来的食物饮水等问题时,人们开始慌乱了,而当排泄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时,疾病也在开始传播,生病的人数也就逐渐上升。而当人们渐渐失去信心时,赛琳女士站出来了,通过其神秘的表演暂时稳住了人们,但是整个故事到这里我也就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船发生了故障船长等管理人员不联系紧急救援或者公司总部,作者在书中为了补上这一漏洞给出的解释我是觉得有点不太完美,当然我就不在这里详细叙述。

  本书在悬疑方面我觉得是做的相当成功的,至始至终都将那种诡异神秘以及混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但是在最后解开真相时我没有看明白,这一点也希望看懂的读者给我提示一下。在写作形式方面,作者在结尾部分采用了新闻报道与调查报告相结合的形式来解开这个诡异故事的真相——船上的人究竟去哪里了?这种编排形式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推荐这本书给悬疑小说的爱好者阅读(虽然我没有完全看明白,但是这也正说明了要读透本书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驶入深海》读后感(九):【书评人俱乐部】通往宿命的死亡旅程——驶入深海

  我们逆流而行,是否能够摆脱绝望仓皇的宿命?

  一场邮轮度假之旅,开启了所有人的宿命旅程,既然是宿命,那么所发生的一切也就是早已注定好了的。老旧的轮船,陈旧的设施,未按固定配备的人员与物资,不负责任的船长与邮轮管理员,还有那些自私又愚蠢的乘客们,这些标准的搭配早已预示了一场灾难的发生,我们唯一需要猜测的就是灾难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发生,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场。

  火灾发生,发动机损坏,无线电与无线网络统统失去联系,轮船漂泊在大海上,孤立无援,这些事情,在看书前已经有所预料了,我以为后面会是因为食物的缺乏引起争斗,人们互助或者自相残杀,但是驶入深海给了我一个惊喜。确实,如我所料,救援迟迟不到,食物、服务不断下降,但是残杀却并没有展开,这并非是人们的品质有如许高尚,反而是因为他们太过于愚蠢了。在邮轮管理员的空头安抚下,大家不断降低自己的承受下限,忍耐,然后抱怨,或者漠不关心,依然抱着享乐之心饮酒放纵。所以这些人也都不出所料的被炮灰掉了,没什么好感到惊讶的。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轮船上闹鬼的相关描述和迷样的结尾。

  在无法脚踏实地的地方,人们会有很多迷信。在东方要拜龙神,西方我不知道有什么忌讳,但是船只上有幽灵的传闻在那里似乎是很普遍的一件事。尤其是当这艘船上有了一位可以通灵的乘客,从发动机起火的那天开始,灵媒赛琳真的通灵了。不小心杀死了女孩的凶手盖瑞,他有一个别人都看不到的黑影兄弟。而追查案件的前警察戴维,他在监控中看到了一双遮挡了摄像头的手。女服务员奥尔西亚看到了一个小男孩,然而邮轮上禁止未成年人上船。曼迪作为灵媒赛琳的助手原本是不相信有幽灵鬼魂这些事情的,可是她却在浴缸里看到了赛琳的亡灵指引者。还有目的是解开灵媒赛琳真面目的泽维尔,他否认登陆的一切经过,认为那些是一场集体癔症。这些人是真的见到了鬼魂,还是在一场因为缺水断电、疾病传播、环境恶劣、孤立无援的特殊情况下产生了幻觉?故事的叙述遵循着时间线的发展,不过展现给我们的视角却是在不断地切换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一一展示了他们的内心和往事,以及他们看到的经过的事情。这种叙述手法就如电影一般,画面感很强,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在每个人的故事被一点点抽丝拨茧展现出来。虽然读者且此拥有了上帝视角,但是这本《驶入深海》却没有真正的上帝。真相依然隐藏在迷雾里,也许要在下一部小说中才能揭开。

  渴求真相是人的本能吗?作者莎拉•落茨是一个吊人胃口的好作者,从第一部小说《从天而落》就开始布局,到《驶入深海》这本书给读者解答了一些谜团,又留下了更多的未知,寻找真相的路还真是艰难。这本小说让我想起了曾经的一部美剧迷失,无法离开的荒岛,无法逃脱的邮轮。回去的现实,回不去的生活。这些就是宿命,一场通往死亡旅程的宿命。

  《驶入深海》读后感(十):【书评人俱乐部】生与死,真与假

  听着,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死亡。

  作者:莎拉•落茨,开普敦大学文学硕士,南非天才编剧家,小说家,被称为“还未长成的J.K.罗琳”,科幻界炙手可热的新星。

  这是我第一本南非作者写的小说。

  不同人的文笔思路不同,跨越区域后,感觉差异更明显了。

  章节混杂着人物,看了好一会才能认清标题。

  故事是在名为"梦中佳人号”的邮轮,为期五天的度假,前三天风平浪静,从第四天开始,异样顿生。

  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导致发动机运行,邮轮被迫漂流在加勒比海上,客舱中有人死去,食物渐渐匮乏,电力与水供应不足,却不见救援船只的半点踪迹...(来自简介)

  由“邮轮”到书名“驶入深海”,翻开书前,我的想象是:类似百慕大三角的沉船事件,例如生存下来的人说只是过了一瞬间,而现实却过了36年。又如一些乘客说并没有什么记忆等等。再如我之前开的小说,他们历经里穿越、跨时空...

  却万万没想到书中是以几名主要人物的变换描述信息,不管是在船上第几天,从来没有人想象自己有是“消失”了。

  没有人放弃生存,即使是自杀姐妹。

  书中的主要人物,分别为:

  有罪之人—盖瑞,第一次出场,我以为他是一个准备出轨的色男,经过几天的调查,锁定一名孤单的女性,在第四天晚上开始有预谋的行凶,乘着女孩醉醺醺时,借机进入女孩的房间,计划隔天到岸后,这一切将埋葬与深海...而邮轮的停运,注定这一切将曝光。

  恶魔的侍女—奥尔西娅,邮轮上的服务员,赛琳在这次的标题里变成了恶魔,这是对于奥尔西娅来说,她有把柄在赛琳手上。她不相信赛琳所说的一切,却因为突然出现的小男孩所牵引而被赛琳所用,当然,也因为赛琳能给予她可观的薪酬。小男孩的第一次出现,让奥尔西娅成为第一个发现客舱有尸体的人。

  自杀姐妹—伊丽丝、海伦,伴侣的逝世,让这两位素不相识的孤单老人在某个平台上结识,如标题所写,决定在邮轮度过最后的时光,并在最后一天相伴离去。其实这种死法,我挺喜欢的,前提是不会给别人造成困扰。

  保守秘密的人—戴维,邮轮上的保卫人员,上一份工作是警官,导致他与奥尔西娅一起发现命案后,一直对案件耿耿于怀,并私下调查当晚的监控,却在关键的瞬间,监控中出现了恐怖的画面。戴维是一名同性恋,这是他的秘密。

  万能的博客—泽维尔,这是书中唯一一位在自身章节里,用第一人称的人物,也是到第五天才出现独立章节的人物,并且,他的出现是为了揭露赛琳的谎言。种种迹象表明他是特殊的,而我非常赞同他最后的观点——消失的5天,因为轮船被开到了无人之岛,而这一切是赛琳的阴谋,船上的游客则被赛琳催眠了,导致人们记忆出现了差异。

  这个理由是最为他人所能接受的,百慕大三角之谜,对于我来说,它还是一个阴谋论,因为它超乎了科学所能理解的程度。

  但,在本书中,泽维尔的言辞是最遭怀疑的,因为只有他与其他人不一致。

  谎言说多了就成真了,因为当事人也不知道自己在说谎。

  慢慢地真相会被遗忘,谎言成了无法揭穿的“真相”。

  赛琳是否只手遮天,书中的小男孩是否存在,书中结局的小孩的名字怎么与奥尔西娅的男友名字一样...这一切,终究成谜。

  曼笔。

  2016.10.01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驶入深海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