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3-25 04:1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锦集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是一本由【英】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一):畅销书,也只是畅销书

  正在看

  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是有他的道理的。100多个法则,每个咋看都有道理,而且非常全面,让人有收获。

  但是,首先这些法则十分零散,虽然分了几类,但是还是很碎片化。另外,仔细去想,有的法则并经不起推敲。

  比如法则1放松自己。乍一看很有道理是不是,但是放松自己是什么都不管吗?前提什么?放松自己和放任自由的区别是什么?书里并没有提到。“放松”这个词本来就是一个主观的词,有事实和理智才能落到实处。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二):与孩子成长

  【书籍名称】 《极简父母法则》 ——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 作者:[英]理查德.泰普勒 【阅读感受】 1,理查德·泰普勒( Richard Templar)人生轨迹丰富多彩,在其30年的工作生涯中,涉猎了诸多领域,在不同企业内负责过不同的工作,现在他自自己创业,同时经营几家公司。 2,孩子爱折腾怎么办?孩子喜欢吃零食怎么破?孩子早恋怎么劝说?育儿道路上诸多问题都可以从书中119条法则找到答案,让你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孩子喜欢的家长。 【书中金句】 1,我们都知道,唯一明智的选择当然是顺其自然。 2,有时候我们也确实没有停下来想想孩子是否明白我们话中的含意。 3,你要帮助孩子找到答案,做出自己的决定。 【下一步行动】 每周抽出一小时,与孩子一起阅读做运动。 【每日金句】 输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不起。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三):《极简父母法则》:父母的一个参考

  为人父母后,我们面对着自己的孩子,心中满是欢喜,但因为孩子生来不带说明书,怎么养育好孩子,我们很多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心中根本没有底,所以会很焦虑。而理查德•泰普勒的这本《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虽然,作者是外国人,可能在中西文化上有所差异,但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取其精华。

  全书一共分了十二章,119条法则,贯穿了孩子出生、成长、有兄弟姐妹、上学、青少年、父母离婚、长大成人、成为父母将近一声可能会有的经历。

  因为我家宝宝还小,其实我可能更多关心当下。

  法则1放松自己中,提到一句很不错的话语:“管他呢……孩子还活着,咱们肯定做得还行”。这句话对我来说,太好了!因为第一次当妈妈,很怕自己做不好,再加上一些老人家经常就一些抱怨、批评,其实自己内心很紧张不安、烦躁。或许,我自己的这根弦绷得太紧了,很少给自己放松。孩子其实对父母亲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父母开心放松,孩子自然也轻松开心。相反,如果父母亲经常感到焦虑,那么孩子也是会感受到的。

  法则11中提到,不要忽略和伴侣的关系。个人也认同的!很多人,当了父母之后,会因为对孩子的疼爱,而忽略了对伴侣的关心和疼爱。久而久之就变成疏远。但其实,回到最初,我们会和这个人有孩子,说明我们很爱这个人,对对方是认真的,才会最初冒着生命危险为他生孩子、搭上自己后半辈子和他生儿育女的。所以,双方都要明确,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等孩子消停的时候,不妨给自己的伴侣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不仅是女性需要关心体贴,其实男性则需要理解和关心。既然很爱那个人,为什么不对他好些?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好好珍惜枕边人!

  法则25提到,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是非常认同的!父母要学会放手!虽然我家宝宝只有15个月,但他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他要自己拿着勺子自己吃饭,他的饭碗不需要我们大人帮他拿着。很多东西他会自己去做,例如:擦桌子、擦地板、拖地、吸尘等等。且不论是否干得干净,但他愿意去做家务,在保证他人生安全的前提下,我会放手给他去体验、去尝试。虽然不指望他可以分担家务、减轻我的负担,但至少他这个举动值得肯定!我知道我的生命正常来说,会比我宝宝要结束,所以,我希望他可以学会独立生活,好好生活,幸福生活!而我现在要做的是放手让他做!

  至于作者后面提到的兄弟姐妹、上学、青少年的法则,目前只是过了一下,打了个底,等孩子快到那个阶段,再来翻翻这本指导书预习一下,参考下书中的建议,那样,会心中有数,淡定从容多了!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四):读《极简父母法则》有感

  打开《极简父母法则》这本书的目录一看,前面十一篇共119个法则是教父母如何教出一个快乐、自信且独立的孩子。第12篇是其他不可错过的人生智慧,感觉就像一个彩蛋一样,是作者带给读者的一个惊喜。相信看过本书的人一定不会失望。 对于已经成人但还没有成为父母的80后和90后的人们,本书毫无疑问是给了他们弯道超车的捷径,也给那些正徘徊在是否要步入父母这个角色的十字路口的人更多勇气和信心。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所有法则,都是为了帮助父母教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快乐,自信,独立不都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应该拥有的基本品质吗? 原生家庭影响着孩子的一辈子,不管是学习,交友,还是工作,结婚等等。所以本书的每一条法则都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借鉴和学习,并在实践不断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 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法则是“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底线。”生活当中,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行为底线而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小学同学,有一天下着大雨,直到放学后,雨还在下着。这个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河,河上面架着一个两米宽的特别简单的那种古老的石桥。可是那天雨下得比较久,河里的水逐渐漫过了石桥。可他并没有停止往前走,而是直接就踏上了石桥,结果一个不小心就被湍急的水流给带走了......就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消失了。这件事也成为当时学校和每个家长心中最悲痛的事情之一,谁都不敢也不愿意提起。尽管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可是我知道,失去孩子的这种伤痛,让他的父母这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可以在他上学之前就告诉他,只要水没过了桥面,就一定不可以独自踏过去,因为这是底线,越过了就很危险。那么,悲剧也很有可能不会发生!诸如这样的例子,生活当中比比皆是,需要做父母的自己去告诉孩子,什么是底线,越过去会有怎样的后果,那么许多危险甚至伤痛的事情就可以避免了。 但正如作者所说,这些法则只是一些通用的法则,是给每一个父母的一些提示和参照;但并不是千篇一律,让父母按部就班,一一遵守这些法则教育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具有思想人呢? 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根据自己孩子独特的个性,进行适当引申,因材施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负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像作者在法则56所说,“不论你现在怎么评价自己,二三十年后,孩子依然还会记得你的话”。言传身教始终贯彻在整个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 当然,《极简父母》法则一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法则,让我们用心探索,教出快乐、独立、自信的孩子!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五):这本书就是父母的一位“好朋友”

  这本书是《极简法则》系列里的一本。很荣幸可以看理查德·泰普勒 的书,据说他在英国的影响力,可以跟《哈利波特》的作者一样。这本书的销量更是全球屈指可数的。

套书截图

  收了用来送妹妹的书,因为我还没有做父母,但是妹妹倒是早早的让我做了2个孩子的姨母。除了第一个孩子时候的手忙脚乱,全家总动员之外,我们发现养老二的时候就随意的多了,而且因为孩子体质不同的原因,老二还要比老大胖不少呢。虽然已经从紧张兮兮的养孩子状态中转换成了“散养”。我还是很坚信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是多大。要知道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要说是“原生家庭”的锅。而且,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老一辈的、中国式的教育方式,都多少会有些有失偏颇的地方。毕竟要寓教于类。

  这本书其实我觉得可以当成工具书来看。我跟妹妹也是这样说的,因为这本书不是教你第几周的时候给孩子吃什么,孩子打嗝了怎么办的教材。实际上是真的给父母看的教材书。教你为人父母的心态,教你如何跟孩子相处,在什么时候要放轻松,什么时候要紧张起来,什么时候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

  书的结构是一个个的单篇文章构成的,一共有119条法则,同时还附赠了5个关于人生,关于工作,关于财富,关于管理,关于爱情的哲理。因为不是绝对的理论教材,而是细讲了做人父母会遇到的方方面面的细节分析,纠正每个心态。要知道好的思维,引领着好的行动和执行力,最终会推向好的结果。没有必要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大大可以当你有想法,有困惑的时候,打开你想了解的那一章,去看看。比如,你发现你最近对2个孩子有点偏心,但是又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就可以去看看偏心那一章,找找问题的源头。

  这本书的细则,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还计算到了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的情况。在很多地方甚至是一个很好的教你摆正价值观,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如果你的离异对象,利用孩子来惩罚你,不让你看孩子,或者故意刁难你,让你跟孩子的承诺无法兑现,这个时候彼此的恶意中伤,对孩子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并且孩子也不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的给孩子讲道理。你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他总会真的明白你,而不要争夺一时之气。

  其实,人生又漫长,又琐碎,总是有很多挫折困难等着我们,所以每个阶段都会有困惑,因为大家都是只有一次的人生。对我来说,读书就像是交朋友,困惑的时候,如果找不到专业的人聊,或者没有高人指点的时候,读书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就像是找朋友一样。这本书就是父母的一位“好朋友”,愿君多读读。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六):如何教出乐观、独立、自信的孩子,这119个法则不可或缺!

  119条法则,阐明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误区。一个个小故事,语言简明,仿佛是在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作为父母,通过理解书中的各种法则,确实可以更好地面对自己,面对儿女。书中授业解惑的一个个观点,让我们在遇到各种困惑时得以豁然开朗,而将之付诸实际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极简父母法则》一书确实值得一读。

  作者理查德·泰普勒认为,父母的态度应该前后一致。而做到态度前后一致,最难的一点是:很多时候你不能破坏规矩,即使你想这样做。对于这一点,我确实感同身受。比如,当孩子大哭着想要完成他的某个心愿时,如果孩子哭得不严重,我便会哄哄他,尽量满足他的心愿。倘若孩子边哭边发脾气,我便会对他进行一顿训斥。但无论是满足他的心愿,还是将他训斥一顿,效果皆不尽如人意。尽管我对他讲过无数次“哭是懦弱的表现,是没有用的”等一些道理,但一遇到某件事情的发展不随他的心意时,他还是会哇哇大哭。读了作者理查德·泰普勒所讲的前后一致法则,我明白了,面对孩子同样的做法,如果父母的态度前后矛盾,那孩子就真的会陷入迷茫中,自然也就不会守规矩了。同时他们也会觉得没有安全感,甚至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与其如此,倒不如选择一个正确的态度,然后果断地坚持下来。这看似是父母的狠心,实则是对自己、对孩子的负责行为。

  读《极简父母法则》这本书,我都是在不断地回想自己与孩子交往的点滴,不断地反思自己中读完的。比如在孩子的朋友中,有很多是作为家长的我,并不喜欢的孩子。比如一些小朋友生性活泼好动,可以说是班里的超级捣蛋鬼,总有一些破坏性的举动;还有一些孩子非常没有礼貌,不论你怎么和他说话,他就是一声不吭。对于这些朋友,我以前会对孩子讲他们的缺点,让孩子不要向他们学习,有可能的话尽量让孩子和那些有礼貌的、懂事的朋友一起玩。其实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可能并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向他们灌输这样的价值观,他们还无法正确地分清谁是益友,谁是损友。因此当孩子结交了一群父母认为不是很友好的朋友时,作为家长,我们一方面不要太过着急,另一方面也不要过于自责,应该容忍孩子的朋友中有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从朋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判断他的某一个朋友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因为每一个人不可能仅有缺点,如果我们一味地教唆孩子不要和某一个孩子玩,这就可能克制了孩子这部分的天性,这也是我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成长的地方之一。总之,读了《极简父母法则》一书,我受益匪浅。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七):践行《极简父母法则》

  朋友的笔记,一边阅读一边记录,感觉对自己帮助很大。她自己不会上传,请我代为上传。读罢这本书,她买了泰普勒人生法则那一套,启发和感悟特别多。里面的内容,可以践行,所以平实而实用。她不喜欢读深奥的书,这套书便十分适合她读。文字不深奥,道理不深奥,确实日常生活十分需要的理念。

  别人未经授权,不可以转载图片内容。谢谢理解。

笔记一笔记二笔记三笔记四笔记五笔记六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八):为人父母苦不苦?累不累?有纪律者得自由

  陪孩子做作业暴怒到心脏搭桥,8岁孩子过劳死,早上晚上微信QQ被老师追杀……为人父母这活儿不好干,一日为父母,终生为父母,还得为父母的平方——祖父母。不管是小天使还是小恶魔,没哪个孩子是打了申请报告主动要来的,你招了他(她)来,就得负全责。

  其实呢,做父母应当是幸福快乐的,小婴儿吃奶睡觉咯咯笑的时候那都是天使,为什么他(她)本事越大越能耐了你却反而越不省心呢?简单讲,最重要的三大原则就是:

  尊重(尊重孩子,尊重自己,也尊重上一代);

  自立(培养孩子独立,调整自己独立、有自知之明);

  放松(接纳自己接纳孩子、从容面对不完美、允许一切如其所是、慢慢来)。

  小A妈妈带小A出门,见了人会直接跟他说,问阿姨好,问叔叔好,有时候怕孩子没礼貌还要提前嘱咐他,一会儿见了**,要问好。

  小A爸爸带他遇到生人时,会很正式地给小A介绍,这是B伯伯,是爸爸在B大时的好朋友,他做**工作,是个***样的人。

  小A就会很尊重地问好,B伯伯也会因为介绍的隆重、间接的赞美而开心,小A被当做很正式的谈话对象,也自觉很有尊严。

  而如果是熟人,小A爸爸就不会特别提示,小A会主动问好,如果没插上话或者忘了漏了,爸爸会喊他说,还记得**伯伯吗,这样小A就知道该问好了。有时候被大人话多隔过去了,小A会悄悄说,妈妈,我还没跟伯伯问好呢。

  小A妈妈发现,小A不像自己小时候那么打怵见生人,觉得孩子比自己强,很欣慰,就问小A,是不是不需要妈妈帮你递话。小A说,嗯,我明明自己知道,您还要提醒我,又把我当小傻瓜。

  小A妈妈在孩子礼貌这件事上从此放了手,基本不需要操心了。

  父母法则16:尊重孩子。

  父母法则53:允许孩子超过自己。

  父母法则79:和孩子像成人那样交谈。

  小Z吃饭很慢,一顿饭要两小时,长得又矮又瘦,小Z妈妈每天追着喂饭,简直烦死了她,气急了就骂,不管你了不管你了。

  偶然一段时间,小Z被寄养在伯伯家,伯伯家吃饭要靠抢,抢完了没有零食补充,饿了就饿着,等下顿到饭点儿才有的吃。

  一顿两顿吃不饱没所谓,多几次小Z也觉得受不了,跟伯伯家的姐姐学着自己抓紧吃饭,抢着抢着开了胃口,两个月的暑假过后妈妈来接,看她又长胖了又长高了,瞅着精神也开朗了。

  父母法则5:偶尔可以打破法则。

  父母法则7:适当取舍他人的建议(包括这条在内)

  父母法则25: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法则34: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父母法则43:不要只说不做。

  睡觉前,小C妈妈问小C刷牙了没有?小C说,刚刷过了啊。

  小C妈妈说,你刚不是在吃东西吗?小C说,吃完就刷了啊,刷完还龇牙咧嘴了半天呢,您都没理我。

  小C妈妈说,对不起啊。小C说,没关系,您看书呢。

  小C妈妈想起,下午小C找朋友玩半天回来,叽叽呱呱说了些什么,也没听进去。晚饭时问小C,下午是跟谁在外面玩。小C一口气念了一大串,先找谁、后找谁,谁没空、谁干嘛的。小C妈妈听着耳熟,问他是不是汇报过一遍了。小C说,是啊,又被忽略啦。

  小C说自己被忽略的时候,很平静,心里相信妈妈就算没有每次都及时回应他也是爱他的。他也很爱父母,但不需要特别讨好表现。

  要知道,有时候小C妈妈只想要安安静静自己待着,远离孩子和琐碎生活,哪怕钻进壁橱里假装自己不在家。

  父母法则2:人无完人。

  父母法则8:想要躲避孩子是正常的。

  父母法则10:父母也是人。

  父母法则47:表达情绪的权利。

  为人父母这活儿,直接经验毕竟有限,读书积累间接经验,是必须的。详细的父母法则,可以参考《极简父母法则》,它简明扼要阐述了育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涵盖了0-18岁这漫长岁月中不同阶段的应对法则。本书是欧美畅销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Rules)”之一,有超240万人在按照他所建议的法则行事。

  要注意,每条法则都是启发性的而不是绝对的,毕竟我们面对的社会背景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生搬硬套可不行,法则可以偶尔打破,别人的意见要取舍,你才是你生活的主人。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九):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但是需要进步的父母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人似乎天生就掌握着幸福的人生秘诀,有人半路弯道超车突然成为了快乐的人生赢家,有人则认为生活处处充满荆棘与泥潭,或沉沦或挣扎。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人生际遇的不同?是什么让一些人对生活游刃有余?是什么让一些人成为职场上的少数人?是什么让一些人享受到财务自由?是什么让一些人成为孩子心中理想的父母? 查理德.泰普勒将自己30多年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一条条简单的法则,分享费每一位想从容面对生活的人。 说实话,我建议每个父母都来看这本书,不管你懂不懂得教育孩子,不管你是不是做好了当父母的准备。 爱默生曾经说过,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是的,孩子的幸福快乐是父母共同的期待。而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事与愿违。 《父母极简法则》一书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育儿过程中父母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父母可能会有的各种误区。例如,母乳喂养与奶粉喂养如何选择,自由的给予与纪律的设定如何平衡,期待的感恩与现实的埋怨如何面对,当下的事件与长远的目标如何协调,等等。作者提出的一条条法则看似简单,却给予了我们实用、扼要的指导,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育儿,简单生活,将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有担当、能自立、会生活的人。 无论你即将为人父母,还是已为人父母,无论你正在养育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正在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本书中的法则都将对你有所助益;作为祖父母,实践书中的法则也有利于你处理好三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面对自己,面对儿女,面对孙辈。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他是欧美畅销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Rules)”图书的作者,其人生轨迹丰富多彩,在其30年的工作生涯中,涉猎了诸多领域,在不同企业内负责过不同的工作,现在他自己创业,同时经营几家公司。他的个人成功促使其开启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旅程,与大众分享他的成功法则。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240万人在按照他所建议的法则行事。有评论家认为,理查德的文字风格,既不是那种冷硬命令式、听多了让人觉得苛刻的“教科书风格”,也不是温柔多情式、听久了让人觉得黏糊糊的“中央空调风格”,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温暖又不失客观的风格。 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首先看到理智篇时,我就异常赞同作者的看法。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并且是一个偏远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在这里,大多数家庭都有两到三个孩子,有的家庭甚至有四个孩子。 如果说是经济允许,那也是无可厚非。可是大多数孩子众多的家庭,只是为了生一个儿子。而家里基本也是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因为母亲要在家里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基于这样的状况,一家人都过得很幸苦,孩子也不能好好的教育,只是让孩子随着大流长大。 通常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学习都不会好,因为父母也不会。孩子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会欺骗父母,老师也会放弃孩子。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过早的辍学,成为另一个劳动者,再用如此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曾亲耳听到几个家长聊天,她们说,有的孩子就是天生的不学习,让谁教都是不学,那就不是学习的命。 一个通过学习去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长,我想首先就不会去放弃孩子,这样的定论,让孩子听到后,他还会好好学习吗? 我也曾亲眼见到在公众场合下把孩子打得瑟瑟发抖的家长,那一个拳头下去,孩子的头上就是一个包,我一直在想,这样被家暴大的孩子,长大后,会不会默默承受来自自己小家庭的家暴? 小时候并不懂得“优生优育”,现在对于这几个字有了深刻的感受。我深刻的感受到,只生养,不教养,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有一位妈妈,她的脾气比较直,孩子慢慢有什么心里话都不敢和她说了,甚至会去隐瞒考得不好的成绩。我告诉她《极简父母法则》,也许她并不能完全按照法则来教育孩子,但是至少可以知道自己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还有一个妈妈,她很焦虑,总是觉得孩子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想要帮孩子弄好,如果作业可以代劳,她也会帮孩子弄好,甚至她在家里都是这样,导致丈夫什么都不做,自己累得半死,还没有人领情。 《极简父母法则》会告诉你怎么放轻松来做父母。其实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什么是教好了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极简父母法则》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教出一个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你就是一个成功的父母。 是的,成功有很多种,孩子的人生我们不能代替他走,可是我们可以教给他成功的性格,这种性格,胜过于一切形式上的荣誉。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十):从孔子的教学思路,看父母对孩子的致胜法宝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大教育家,他对弟子子路和冉有的同一个问题,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复,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

  而在欧美畅销书作家、“个人成长”大师理查德·泰普勒在《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一书中,同样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

  现在有不少父母认为,自己当年被老师家长逼着学,丧失了很多童年、青春期的美好,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有他的快乐,不能再重蹈覆辙。

  于是,这样的父母就会无限制地顺着孩子,不管不顾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但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另一个层面来说是父母偷懒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别人家的孩子”,把其他表现优异的孩子,作为一个模版让自己的孩子来学习,但这并不是万能药。

  每个孩子的资质、个性都不相同,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需要来进行合适的教育安排,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当然,有一种流行的办法,就是父母给孩子定规矩,比如几点起床、睡觉,电视看多长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办法,但也要看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如果父母的规则跟孩子的实际需要不符,那么会造成孩子在小伙伴们中间都不适应,甚至会导致孩子没有办法融入集体,从而出现自卑孤独的情况。

  有些父母总是会对孩子发火,甚至是因为自己的烦心事,这样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对父母要太多的好感,毕竟孩子的心思更敏感。

  事实上,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耐心,选择对孩子笑脸相迎,这样不仅能够得到相同的回应,也能建立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还有父母习惯于命令孩子,指挥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但取得的效果其实很不明显。

  这个结果是必然的,因为父母对其他人并不会这样,而是很客气地跟对方沟通,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尊重孩子,跟孩子多沟通?

  说到底,孩子学习的是父母的行为,他不会去听大人说了什么,当父母发觉孩子的行为异常时,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做法,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好在父母们对孩子懂了一点,就是多多陪伴,但陪伴可不是时时处处限制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尽可能地轻松嬉戏,享受他的生活。孩子在生活中难免会磕磕碰碰,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地担忧,就把孩子管住,这个也不让做,那个也不许玩,显然不是上策。

  养一个孩子不容易,把孩子培养好更不容易,拿起《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让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长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