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墙》是一部由Danny Lerner执导,欧嘉·柯瑞兰寇 / 妮内特·塔伊布 / Zohar Shtrauss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墙》精选点评:
●意外的好看但是以色列大街上的军队和警察怎么凭空消失了……
●中規中矩不玩弄花樣的女刺客電影,結局令人意外。
●女权.赞.
●那姐死了!!!?????!!!!!!
●不能说难看,但那个节奏实在让人犯困,因为抒情的时候总觉得有点空洞。作为动作片,实在简陋,作为一个文艺片,也乏力
●还以为是法国电影,不过跟看了法国电影的感觉也差不多,就是没啥感觉。。我是有多爱柯瑞兰蔻,才会把她的片子一一找来然后坚持看完。。。
●两个女汉子突破重围,打斗场面拳拳到肉。
●破几把烂片
●邦女郎演得不错,但是在这跟电影频道出品似的的电视电影的画风让人觉得及其别扭,两个女人的对手就是男人,一路走来也是过于压抑。
●好压抑,女杀手明显半路出家,不够狠,不够潇洒,但其实还是不错的
《危墙》观后感(一):快要得到自由时,是什么让她回头
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价现在还不高,但是我觉得非常好看。
杀手女Galia将要奔向自由。在机场,她打了个电话给邻居女Eleanor,道歉兼道别。结果发现Eleanor身陷麻烦。犹豫后,她选择了回去帮她。
两人走上亡命之途。最后杀手女身中两枪(其中一枪在腹部),躺在邻居女的怀里奄奄一息。尽管腹部不立刻要命,但是血流不止是要人命的。不知道他们国家的医院里救命要不要先交钱,两人身上可没来得及带钱。不知道他们国家的法制健不健全,公开杀了那么多人还能抽身吗。
在公车上,杀手女倒在邻居女的怀里,幻觉中,终于握到了女儿的手(之前她在幻觉中或梦中,总是与女儿失散)。
在这之前有一个暗示。邻居女带杀手女去宗教洗浴场所,杀手女浸入水中,幻觉中看见女儿在前方,于是向着女儿的背影追过去,游啊游啊,快追到时,那个背影回转身来,却赫然是邻居女!
我的理解是,邻居女对于杀手女来说,除了朋友之外,身负三重“救赎者”的意义。
第一重救赎意义,邻居女的理解,宽恕了杀手女,使她从“她不是个好妈妈”的罪恶感中解脱出来。
尽管杀手女奋斗的动力是回到女儿身边。但是她回去,不是因为被迫离开,而是因为女儿有先天疾病,她先抛弃了她。丈夫因此而对她极其嫌恶。她也终于陷入“自私可鄙”的自我谴责中难以自拔。
但邻居女理解了她,她看得到杀手女对女儿的爱,她说:“这是难免的。”“我能感觉你爱你的女儿,非常非常的爱。”于是杀手女平静下来了。在那个浴室中,邻居女是杀手女的一瞬间的上帝。
不知道多少人有这种内心深处深以为罪的事。不管在意识层面,已经说服自己如何可以原谅、如何不罪,在内心深处,只要你自己不能接受、未曾宽宥,就不会真正消停。
所以,当有人说,这不是你的错的时候,那种释放与自由感,令人真有重生的感觉。
第二和第三重的救赎意义,是对于她的内疚感和罪恶感而言。
她与同伴一起逃跑失败,眼睁睁看着同伴被杀,她却活了下来,有很沉重的歉疚感。(就像地震中的幸存者,对于死者也有极深的负疚感)
另外,不得不杀女人,使她又有着极沉重的罪恶感。
前两次,是束手无策,是迫于无奈。现在,面对又一个身陷困境的同类,她有选择的机会了。在她的感受中,这不是逞英雄的机会,也不仅仅是出于友情,更重要的含义是赎罪。
一个人若觉得自己有罪,便不会活得坚定。杀手女若没有回去而是上了飞机,有生之年也不会安心。
所以,她不顾一切,以放弃自由的机会、面对生命危险的代价,回去帮助邻居女——回去救赎自己。
所以,尽管她没有回到女儿身边,却在幻觉中握住了女儿的手。因为,回到女儿身边,是为了赎她离开的罪。而在邻居女的态度里,她已被宽恕此罪,亦已解脱。
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自杀作家的一句话深切表达了精神包袱的沉重。他说:“生而为人,对不起。”
一个人要活得有滋有味,首先一定不能觉得自己活着是个错误。否则,无论外表如何光鲜,内心都在煎熬。
《危墙》观后感(二):解释一下我的理解
看来有不少人并没看得很明白,所以,我解释一下我的理解。
人物背景介绍:
乌克兰的Galia,离家出走是因为生了个不正常的胎儿,不过也还是养到了1岁后才离家的(比较蹊跷),产科医生告诉她:"胎儿是脑缺氧",所以猜测是智障吧(身体畸形/残缺概率不高,照片与梦见的女儿都没什么问题),不过电话过去,5岁的女儿也挺能说的,可能4年里,长聪明了(奇迹啊)。逃到以色列,受三两个乌克兰小痞痞直接控制,要为以色列黑帮卖淫赚钱。(有一种推测是乌克兰的人蛇集团把她偷渡或拐卖到以色列卖淫,可能性蛮大的。)
以色列的Elinor:刚怀孕,丈夫曾经很爱她,只是近期夫妻关系很闹,丈夫开始家暴了。和女主初识,相互通报姓名那时,自曝"在部队服役时,有个美女战友名叫Galia"(以军退役女兵不懂玩手枪,难道是文艺兵?很奇怪)。
剧情分析:(剧透)
窑子里逃跑失败,女主Galia有乌克兰同乡痞痞罩着,所以不至于像金发女被以色列黑帮捅死后挫骨扬灰。但也在同乡的软硬+利诱下,违心的做起了杀手。出于伟大的母爱,Galia开始关心起邻居Elinor,而Elinor也是一进Galia的房间就赶都赶不走,随后就基情滚滚的。但有犹太教的白色恐怖,导演也不敢太张扬同性的爱,重点还是全面导向给了女权主义。片中出现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蛋,即使是被Galia放生的窑子老板Roni的跟班小痞痞,也是恩将仇报,出门就招来更多的同伙追杀Galia。而当她插Roni的那几剪刀,那是特写了血的喷溅和Roni断气的瞬间,看得我心惊肉跳的,原本小打小闹的影片,对付男人不用这么狠吧?!即使是几个打杂的痞痞角色,非致命的枪伤都还选在膝盖上,这可是致残的狠手啊。
几场暴力殴打女人的片段演得相当逼真,让人忍不住要去担心几名女演员是否会有皮肉擦伤之类的。女主杀女性目标时,就人性得很,一枪打腹部一侧,都是肥肠,最多也就废掉个肾,都不会伤到脊髓内的中枢神经,不太可能致命;第二次被迫去医院消灭这女性目标时,导演索性略过了这段,观众只能凭猜想认为是完成了任务吧,至少黑帮没有再纠缠此事。而是最后以归还护照为借口,想把Galia给灭口了。追杀这两女人时,也是戏尾的高潮部分了,特别是在公车内的一场枪战。 值得注意的是,女主夺来的这把手枪,在公车上共发射了17+子弹,虽然不确定之前有否开过几枪的,但17颗以上的子弹容量,也是有点点过了。最先死的那个痞痞,身穿黄衬衫,圆滚滚的肚子走来时,也没见肚子前面有塞把手枪的,中枪倒地后,倒是很显眼的给了手枪一个特写;枪战时,痞痞头目用的是霰弹枪,然而在地铁车站内追赶时,也没见他用手握住吧,难道皮风衣内有挂钩??在公车上枪战时,乘客都安全逃离了,怎么也没人报警,以军的反恐反应能力有这么差嘛,最后还能让女主和Elinor乘坐另一辆公车安然离去?
全片拍摄很像电视剧风格,作为电影有点简陋了,从配乐/录音等就能体会出。众演员的演技都还不错,剧情也不至于让人看不下去,但有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DVD光盘发行地区很多,显然背后也是有大组织大资金在推动。
3星推荐。
《危墙》观后感(三):《不要这样做》与《邻家女刺客》:奇峰突起还是狗尾续貂?
其实这是两部完全不一样的影片,一部是法国的生活片,一部算是以色列的黑帮片。之所以将他们放在一块,纯属借题发挥,想以这两部影片为例,说说影片的结尾。
由法国与德国合拍的《不要这样做》,是一部比较冷门的影片。影片一开头就比较混乱,如同生活一般。导演也是悠悠地讲着,呈现着生活的原样。看这样的电影,你还真得有些耐心,可能看了一半,你还未入戏,也不知道影片的究竟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就像一团乱麻,永远无法理出个头绪。影片中永远都是琐事、杂事,满片鸡毛乱飞。似乎人人蕴积着不满,对于生活都充满着怨气,每个人的生活都面临着一大堆的麻烦。电影就在这样的一种情绪中流动着。
如果影片就此结束,也未始不可,毕竟生活就是如此,你永远看不到头。但这样的电影实际只是照搬着生活,缺乏一种打动人的力量。而《不要这样做》的戏却在后头,电影过半,味道慢慢地出来了,情绪的酝酿也逐步地推进到高潮。最后的结局真是奇峰突起,事情峰回路转,本来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生活,被数声枪响扰动。乱成一团麻的生活,又变得有头绪起来,一切各就各位,进入了正常的轨道。枪声很突然,但也在情理之中,人很容易地会走入绝望之中,而绝望中的人也充满了决绝。
影片中的画家弗朗西斯朝着自己开枪,是观众想像不到的,他尽管不服老,也是麻烦缠身,相较于闹得正凶的女儿女婿,还有对目前生活充满厌恶而到处寻求婚外情的太太来说,他应该正常得多。影片的开初,他还算这个家庭中有着责任并乐观的人,他安慰着妻子,也希望女儿女婿和好,但现实的生活却让他一路绝望下去。他带着外孙去看展览时,外孙却被女婿偷偷抱走,这让他难以忍受。他认为自己一无用处,连照看孩子都做不到,于是冲进女婿家里,朝着自己开了两枪。这种奇崛的结尾,一下就让影片有了亮色,也让一潭静水激起了冲天浪花,影片有了一个高潮。
《邻家女刺客》又是另一番风景。故事的本身就很有趣,来自乌克兰的女刺客与以色列黑帮的故事,想想就吸引人。故事的人物设置也不错,主角是两个女人,两个生活中的弱者。一个是来自东欧的妓女,她被几个黑帮所控制,为了拿回自己的护照和钱回到祖国,她只能充当女杀手,去干掉与自己毫无恩怨的人。另一个则是住在她隔壁的以色列女人,每天被丈夫打得鼻青脸肿,她被虐待时的叫喊声,时时透过墙壁传到女刺客耳里。故事就在这两个弱女子惺惺相惜中展开,其中还间杂着杀人的场面,柔情与火爆,影片都具备了。
影片从一开始就很吸引观众,女主角的命运,始终让人惦记着。而两个女人从相识到相依,相互依偎取暖的场景,也让人感动。女刺客在自己家里的墙壁上,画了一幅画,一个女人带着小孩站在湖边,女邻居告诉她很像南部的一个城市,她们相约逃到那里重新生活。不过,沉重的现实依然是她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女刺客按约杀人后却仍拿不到合同,而自己却面临被黑帮干掉的危险。女邻居怀孕了,她害怕自己的孩子还是重复着自己的命运。此部影片的进展,比较《不要这样做》来说,节奏快了许多,两条线交织着,让观众也觉过瘾。
似乎导演太留恋这个故事了,总是舍不得结束。一步三回头,欲说还休,将个故事搞得粘粘糊糊。在影片前面,导演能以简洁而干净的手法讲故事,情感融入于故事之中,对于节奏的控制还算不错。但到了结尾,似乎导演想将压抑已久的情感抒发出来,于是就不断地煽情,不断地延长着故事,将电影所有的余韵都压榨干净,不给观众留下一点回味。作者为了抒情,也忘了情节的合理性,让故事的漏洞越来越多,破坏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导演为了表现两个女人的相依为命,让女邻居搂抱着受伤的女刺客,坐着汽车慢慢地离去,周围一片静寂。确实很有感觉,但导演忘了,刚刚在车站发生的那场枪战,忘了横七竖八堆积在那里的尸体。说《邻家女刺客》现在的结尾是狗尾续貂也许不合适,但这样的结尾确实是对电影本身有着极大的杀伤力。
一部影片除了有一个好的故事框架,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其实也很重要。如果开头不吸引人,则让观众入戏难,但如果有个不错的结尾,还可挽救一部影片。《不要这样做》的开头确实不吸引人,但在缓慢之中酝酿着情绪,并让情绪在结尾处突然爆发,让整部影片变得精彩起来。而《邻家女刺客》则相反,不错的开局,不错的故事发展,然而一个恶心或幼稚而漏洞百出的结局,却毁掉了整部影片,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从这个角度看,精彩的收尾好过漂亮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