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鼠疫》是一本由[法] 阿尔贝·加缪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局外人·鼠疫》精选点评:
●孤独者同盟
●局外人的主人公是用冷漠来对抗整个荒谬的世界,而鼠疫里的人们,是用各自的方式积极地应对灾难。喜欢里厄医生的坚忍与善良,以及如何在一个动荡混乱的社会里坚守本心。
●一定会重读的书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译本
●先是看完了《局外人》,加缪实在是太棒了,无法言语的事情也能让人感同身受。鼠疫呵,终于看完了,看得我想打人
●一切都让人摸不到头脑
●-
●忙碌的麻木感 回首以是一片空虚
●翻译一般。《鼠疫》比起《局外人》给我的感触差太多了
●霍乱下人们的表现,真实,在天灾面前,人类是平等的,无可奈何,安于现状。最喜欢里面的一个词,叫作“流放感”,霍乱里的流放。主人公里厄大夫身上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让人为之动容。
●《局外人》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它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它迫使我们向自己提问:世界是晦涩的还是清晰的;是合乎情理的还是不可理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人与这个世界是和谐一致的还是分裂矛盾的。 《局外人》又是一部荒诞的小说。谈《局外人》不谈荒诞,就如同谈《恶心》不谈萨特的存在主义。 《局外人》常被列为学法之人必看书目,值得反复的思考与深省。
《局外人·鼠疫》读后感(一):一点想法
单论《局外人》这篇小说,人物刻画的十分新颖,是我所没有接触过的形象。所以,看完有种晕晕乎乎的感觉,就像男主角临杀人时的感受一样(只感到天气热的可怕,这个人中暑了一般,头重脚轻的)。话虽如此,但是实在不对我胃口给不了高分…
紧接着的《鼠疫》就不得不好好说一说了,可能是与年初急剧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有太多的共通之处,文中关于疫情的每一个阶段民众的感受我都有切身体会。再加上作者鬼才一般的细节描述功力(向小猫吐口水的怪老头的“作案手法”、法官奥东之子濒死的情节、即将解封之际饱受相思之苦的人的感受、塔鲁患病后的一系列情况等等)以及笔下人物性格的饱满程度都让我鸡皮疙瘩频繁冒出来,对他的崇拜随着文章的终结也愈发按压不住。只好五星好评奉上以示喜爱!对啦,关于疫情结束的描述总能让我和《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联系起来。总之,人类对于大自然该有的敬畏和尊敬之心一刻也不能放下啊!
综上,本书在我这虽然只得四星,但是绝对推荐所有人都来看看!之后也会通过其他作品慢慢认识加缪这位大师的,初次接触十分开心
《局外人·鼠疫》读后感(二):“爱需要一点点未来”
第一次看加缪,比想象中对我的接受度高。我以为“荒诞”、“存在主义”会太过于难理解,以前听说过很多,但是从来没有读过。现在似乎明白了一点点,那总是跟人性最微妙的地方相通的。或许“荒诞”就是《局外人》主人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去表达爱与关心,莫名其妙地就杀了人,或许“存在”就是《鼠疫》之中人们那种慢慢被当下情况消磨,作出不同形式却又趋于相同反应的情况吧。相比之下,我觉得《鼠疫》更接地气,毕竟中国的疫情刚刚过去。国家不同,但是疫情到来之后采取的措施,疫情拖拉的时间,以及人们在疫情期间—尤其是封城期间的感受和变化是跨越时空和国界的—这应该是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最喜欢第三部,里面全是疫情带给人们的感受。“个人命运已不复存在,唯有一段集体的历史,即鼠疫和所有人的共同感受。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骨肉分离和放逐感。”没错,正常的生活再无聊,一旦被打破,就是一种放逐。人,再复杂,归根结底也就是个吃喝拉撒七情六欲,在一场特殊的疫情中,一切就都被剥至原型。疫情,总会教会人很多东西,当然,无论外面情况怎样变化,肯定会有人依然无动于衷。比如默尔索,始终是个局外人。
《局外人·鼠疫》读后感(三):两篇作品截然不同的画风
《鼠疫》不外乎是目前我国爆发的新冠病毒最好的参照了,一场灾难的要素都具备了:殚精竭虑的医务工作者、出于人道主义或者自我救赎而组建的自愿者、一心想逃离死亡之城的群众、靠疫情投机倒把发家致富的蛀虫、无数深受病情折磨的患者……武汉新冠病毒疫情也很快结束了,按照必然的发展,无数“囚禁”的民众将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用聚会与美酒庆贺着重获的新生与自由,同时也庆幸自己和朋友躲过一劫。无数热情高涨的灵魂等待着涌上街头,仿佛要将积压了许久的孤独和欲望一股脑释放,以至于一瞬间忘记了同情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同胞,忘记了悲悯被病毒的洪流肢解的家庭,忘记了与病毒搏斗献身的英雄们,忘记了曾经也担心祸及自身的自己……不过一场灾难的终结总是开心的,那些受伤的个体,终究只能用未来的时间和可能到来的幸福疗慰创伤。(对于这部小说来说确实看得很间断,期间不停打瞌睡,太多作者的主观见解以至于阅读期间甚至无数次想弃读,可能小说得话个人更偏爱主观色彩不那么强的)相较起来,《局外人》这个作品就更能抓住我心了,主人公那只种与世无争的距离感有点像村上作品中的孤独感,都一样引人入胜。(对于喜欢的反而没那么多感悟了,只是看得很开心)
《局外人·鼠疫》读后感(四):莫问天涯,也莫问归期
哪里有荒缪的世界哪里就有反抗。 鼠疫一是象征是国家的暴政,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把所有人玩弄一番后又突然的离去。当打倒XXX,或粉碎XXX的时候,人们普天同庆如痴如醉仿佛战胜了鼠疫,作者冷静地观察这熙熙攘攘的世界,他说“如果你作为一位医生你就知道,鼠疫这种杆菌是不会消失的,它尘封在某处,等待某个时期,或某个人重新启用它”。 二是象征人类的人性之恶,即“他人即是地狱”或者由人类社会制度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罪恶。正如加缪借小说中的人物塔鲁之口说出来的:“人人身上都潜伏着鼠疫”,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意志力,克制自己的行为,指明我们人类自身的过失,并且要同他斗争。 第三个象征是生理上的自杀,即承认人之存在的荒诞性,正如加缪在《局外人》中说的“我们毫无疑问都是被判了死刑的人”,人类通过麻痹自我虚幻一个上帝来回避世界的荒诞性问题,而依靠不断的灌输和麻醉来使自己放弃自我判断和解读,这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荒诞感所带来的存在危机。承认世界和人之间存在的荒诞性,人生就像是这样的一种惩罚,周而复始,毫无意义,但却坚持不懈,永不停顿。我们要抗争,即使不会有胜利的那一天,但抗争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局外人·鼠疫》读后感(五):《鼠疫》:解剖刀下的危城
加缪是思想者,也是语言大师。他能写出精准而高效的语言,丝丝入扣又不失诗意,想象力肆意驰骋,将读者带入他看似无意中营造的末日氛围里。必须提到,李玉民先生的翻译也为加缪做了强有力的助攻。
而针对疫情现象,加缪则以不亚于科研工作者的冷静和细致,巨细靡遗地搜罗每一处蛛丝马迹,解剖人性肌理,徐徐白描出一副危城图卷,完整记录下一座城市突然陷落又起死回生的全过程。
其中最扣人心弦之处当属封城之后的群体心理变化,在今日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的现实背景中,读来不免感同身受,喟叹天下大同。
意想不到的是,我看到一处泪崩了。格朗病危时拿出了手稿,要里厄大夫朗读。手稿真相揭晓,前面漫长的铺垫在此刻瞬间倾覆。那一句被格朗嚼烂了的语句,每一次删改都是一次忏悔,浸透了格朗对妻子的小心翼翼的爱。那句话描述的是他心中的圣殿,然而却永远无法抵达。悲伤自不待言。
在疫情的暗夜中,爱会沉睡,但不会消亡。
在最后,加缪写到:“人始终是老样子,不过,这正是他们的力量和无辜所在。”尽管加缪把人间机巧看个通透,但骨子里依然对人抱有感情,用包容的心去接纳他们,这是《鼠疫》悲苦但不绝望的原因,也是加缪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的正向表率。
:书中塔鲁说,恢复正常生活的标志是电影院放映新片。现在中国影院已经倒闭了五分之一,开映的规定一再推迟,希望能尽快像书中那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