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留住乡愁,又有几人还能知道乡愁?
日期:2021-03-19 22:15:36 作者:时光的愿望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留住乡愁,又有几人还能知道乡愁?

  本人是一70后农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幼儿生和一二年级,是在离家很近的一农户家中就读,通常一个年级能有十来个学生,老师只有一个。幼儿生基本上是打酱油的,老师很少过问。

  那时候孩子们确实多,这种在农户家中的教学点,一个村不止一个。然后村里的学校,学生更多,老师也有多个。我们到了三年级,就去村小学读书了。到了村小学后,就又知道还有乡中心小学,心理上更高一级的存在,因为村里的尖子生会去乡中心小学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

  后来,农户家中的教学点没有了,孩子们都统一到村小学读书了。2000年后,村里小学也被撤了,统一到乡镇中心小学了。

  我清楚的记得,村里孩子统一到乡镇中心小学读书,带给孩子们很多不便,有的家长不得不在乡镇上租房陪读。稍为有点积蓄的,狠狠心,在乡镇上买房。时间稍为推移,校车配上了,每天往返于村间小道,接送读书的孩子们。

  现在的情况是,乡镇一级的学校,无论小学,还是初级中学,生源越来越少,老师们也少,都跑到城市里去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有这么一个现象,每个城市的学校,规模都比较大,一个学校几千师生都属正常。每到放学时,学校门前的道路就堵吧。

  我个人在想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的人口,显然比以前是增长的,仍然有好几亿农民,那么为什么要撤掉村小学呢?眼看着乡镇一级的学校,师生们也不多,校门冷清。而城市里的任何一所学校,觉得人满为患,仍然有人打破头往里挤。

  细一逐磨,似乎是这么回事,让你农民集中居住,让你进城买房,你不是有人不愿意吗?先将学校往城镇集中,你自然要考虑围着学校转。

  还有,现在开发商,各种住宅小区,能够被配套建学校,房子相当好卖,美其名曰,学区房。由此造成了,城市里学校多,师生也不愁没有。师生资源从哪里来,正是从乡镇一级转移上来的。这样下去,不难想象,以后肯定会有部分乡镇一级的学校,也存在不下去了。

  以上所说的,我只想铺垫以下这么一个问题。

  现在讲振兴农村,农村连学校都没有了,农民的子弟都在城中学习,好多农民背房贷城中买房,逐渐围绕城市生存。而这些从小生存在城市中的农民子弟,他们的心中还有农村概念吗?他们以后会回到农村吗?农田是干什么的,他们有几人会去考虑?他们在农村又会做什么?

  当最后一批70后,80后的农民老去后,以后农村种地的是什么人?留住乡愁,又有几人还能知道乡愁?

  农村不象农村,农民不象农民,我现在一个在外打工的农民,我很想一家团聚,也更想振兴我的农村,可我又该怎么做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留住乡愁,又有几人还能知道乡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