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是一本由[英] 艾玛·克莱儿·斯维尼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寂静回声》读后感(一):寂静回声(2018.10.31)
想说世上哪来那么多纠缠不休的情感,然而又觉得,是真的就有这样不会随时间消散的感情啊。不管是愧疚,是孤独,是快乐,是幸福,是难过,是愤怒还是爱。不是每一种情感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的。
因为猫的影响读的断断续续,剧情也只是了解了大概。可是这个故事很让人难过,不想再看一次了。
人能战胜命运吗?
《寂静回声》读后感(二):适合喜欢安静的人看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很爱喜欢。安静的捧着这本书,在安静的树林中静谧~我相信,这种恬静的生活是我们共同所向往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告诫自己要努力前行。遇到事情也要勇往直前,自己的内心牵引着自己前行。未来的未来,努力就好;未来的未来,有你在就好;未来的未来,我们平静对待;未来的未来,守护好自己;未来的未来,你我同行;未来的未来,不可怕。
《寂静回声》读后感(三):人生是一场蹉跎,愿你别错过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却总有人心事过重,走不动。梅芙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走走了几十年,从年少如花走到老之已至。
在梅芙心中,堆积着太多遗憾和懊悔,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些遗憾和懊悔一点都没有消失,反而像层层血痂,越叠越厚,甚至开始扭曲。
是自己沉迷在妄想自私的幸福之中,让伊迪疏于照顾,失去说话的能力,所以未婚夫才会在婚礼现场离“我”而去。
是自己没有阻止,亲自把伊迪送到修道院,是自己让她死在了冷酷无情、根本不会照顾她的修道院……
虽然没有明说,但我觉得,梅芙是在潜意识里惩罚自己,在接踵而至的变故之后,她不自觉地选择了那条离幸福最远的路,也可以说在她还没有懂得爱的时候,把爱推向天涯,从此一去不回头。一直到文森特再一次回来。
人生是一场错过,愿你别蹉跎。
人生是一场蹉跎,愿你别错过。
梅芙用了几十年,终于放下那些无法释怀的过往,第一次迈开向前的步伐。她发现,过往扭曲的视线制造了太多太多的误解和偏见。
原来她以为冷酷无情的人,是那样善良而诚恳。原来加诸在自己身上的责难,有些其实是他人的三心二意。原来自己曾经推开的,是那样一份真挚而深刻的爱情……
原来放下耿耿于怀的曾经,三步两步就是天堂。
《寂静回声》读后感(四):时间总会给我们答案
女主身上有种非常人的善良和坚强,一生过得有不如意也有很多遗憾,年轻时的心结在老年时终于解开释怀。看这本书时心情比较沉重,可能没到那个年纪,没有很多的共鸣,但也很揪心,看着她婚礼的破坏、妹妹和妈妈的死亡,为她后来一个人生活的那么多年感到忧伤,虽然身边一直有旅馆的人陪着,但内心深处也是孤独的吧!或许正是这么多年的独自生活才显得结尾弥足珍贵,当一切迷雾散尽后终于看清,也敢于去追求自己的内心,为女主打call!
人的一生总会有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遗憾,会错过许多人,现在看来,也不知道这个错过对未来有多大影响,但我相信,时间总会给出答案,让你明白谁才是真正值得你珍惜的人,所以,不后悔遇见,不后悔错过,不后悔每个决定,每一段经历都有它出现的理由,喜怒哀乐,感受自己是活生生的人,这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了不是么?
时见鹿书店《寂静回声》读后感(五):大爱无声
拿到这本书,本以为是一本简单而又普通的英国小说,打开之前还猜想了以下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爱情故事,亲情故事,还是类似那种女性励志故事?看着推荐语,对本书充满了期待。
没想到,打开书一看,非常意外,本书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因为自己的同胞姐妹被送往修道院,主人公选择留守海景旅馆,一个人,一辈子,守着这个心中所爱人的家,仿佛是一个孤独终老的悲惨故事,但是作者却把它写的非常有趣。旅馆里的所有人,除了主人公自己以外,都是残障人士,明明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却被作者用极其普通的方式叙述,并且一开始很多章节并没有去刻意强调。从心底佩服这种方式,但这更恰恰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选择做慈善事业的人并不会非常高调刻意的去宣传,反观国内,一些明星,企业家,做些慈善事业为了更多的是利益,甚至出现一些假慈善,伪慈善的事件。实在令人汗颜。
我感动于主人公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亲人,更是有大爱才能有这样的胸怀,去收留一些残障人士,一个人从年轻到耄耋,一辈子坚守在海景旅馆,用了自己的一生坚守。
我感慨于主人公的爱情,面对文斯给自己的示爱,看着他时常寄来的卡片,明明内心已经颇不平静,却固执的不肯回信,这多么像一个执拗的少女,明明心已所属,嘴上却死硬。可是一切在多年以后,见到年老的文斯的时候,终于,多年的感情像洪水一样决堤,匆匆夺门追去,一路上的急切心情,却还是刻意保留。这就是爱情的味道吧。
这本书的讲述方法也很特别,通过主人公的回忆交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时而现实,时而回忆,一开始读起来有点凌乱,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前几章,加之文中很多外国名字的音译,特别容易记混是谁,建议看这本书的时候抽出几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不然一定会像我一样,反反复复读上好几遍。不过这种方法应该非常容易转换成剧本,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能看到电影版的寂静回声了。
《寂静回声》读后感(六):寂静回声中的爱
人越成长,可以失去的东西就越少,而留存下来的,就越珍贵。《寂静回声》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救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妇人,她叫梅芙,守着航运西路31号的一家海景旅店,但奇怪的是这个旅店的住客大多是一些不健全的人。店主人梅芙虽然个性尖刻,言语带刺,但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一直守护着海景旅店,为残障人士带来一片安宁和欢乐。原本以为自己会就此终老的梅芙,在旧友文森特的到访而打破,旧时的回忆蔓延开来,经过把半个世纪的洗礼,那些原本的秘密一一揭开。
梅芙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名为伊迪。伊迪天真、善良,有着天籁般的歌声,却不幸患有唐氏综合征,无法自己照顾自己。梅芙的父母处于对子女的爱,坚决不愿将伊迪托付给精神病院照顾,他们无视世人狭隘的偏见和指责,全身心的照顾女儿。然而在平静的时光中发生了一个小意外,由于自己的疏忽,妹妹伊迪在浴室溺水,几乎死去,生存下来的伊迪病情更加严重,母亲操劳过世,无助窘迫的父亲选择将伊迪送往女修道院,最终妹妹在修道院中死去。原本幸福平静的家庭,因为梅芙的过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在这件事情上梅芙且说了谎,将自己的过失当做意外。那个年少的姑娘也受到了惩罚,未婚夫的逃婚,家庭的突变,使其无法面对。亦或是逃避,亦或是赎罪,梅芙选择守在海景旅店中,为不健全的人服务。在旧有文森特的到来后,逐步解开自己的心结,面对过去的自己,经过半个世纪的内心纠缠,救赎或和解,也重新收获了真挚的情感。
图书以闪回式的叙事方法,将过去与现在相联系,在回忆中重现故事的原委,也在当下的时代中找到解脱的方法。作者艾玛•克莱儿•斯维尼是一名多领域作者,其的文字富有节奏感和张力,语言充满智慧和关怀。在故事中,梅芙的悔恨得以解脱,在修行中重新获得爱的能力。梅芙用自己的方式寻求救赎,用寂静的爱来守护那些不健全的旅客,在旧时光中思索,每个人都拥有爱和被爱的权利,每个善良的人都值得拥有美好的人生。打开心扉,拥抱真爱,让善良和爱继续延续下去,获得永恒。
《寂静回声》读后感(七):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看到这本书《寂静回声》时,是我本人最浮躁的一段时间,我对于任何快速的东西感兴趣,对于任何需要静下心来的内容都嗤之以鼻,但是却意外的看到了《寂静回声》简介,介绍上说,这是本感动千万读者的人性沉思之作,我一想到可以让我沉思下来,觉得简直太棒啦,我正需要这种感觉呢,所以抱着这句话带给我的感动,我翻开了这本书,却更加意外的被文中那个奇特的海景旅店吸引了。 当夜风吹过原野,当流星划破寂寥。此刻,你我在做些什么,你在做什么不知道,但此刻我在思念你。其实整个故事都在试图给我们讲述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越成长,可以失去的东西就越少,而留存下来的,就越珍贵。这个道理在这群特殊人群中更加得到认正。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航运西路31号有一家海景旅店,经营者是年过古稀的老妇人梅芙。这家旅店有些不同寻常,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投宿者,大多都是不健全的人。梅芙个性尖刻,言语带刺,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一直守护着海景旅店。梅芙以为她将就此终老,然而平静的日子,最终被熟知梅芙过往的文森特的到访而打破。 这也是故事最奇特的一点,故事在梅芙的记忆中往返穿梭。梅芙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名为伊迪。伊迪天真、善良,有着天籁般的歌声,但却一直笨拙而喧闹,因为她是唐氏综合征患者。梅芙的父母坚决不愿将伊迪托付给精神病院照顾,他们无视世人狭隘的偏见和指责,尽可能地为姐妹二人提供平等的关注。然而母亲去世后,无助的父亲不顾梅芙的反对,选择将伊迪送往女修道院,而梅芙的命运也由此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姐姐为此做出了什么巨大的改变,使得我们都为之而感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本书看似在讲述一个故事,实则在深处是想救赎我们所有人,作者看到了大家所处的情景,明白这些问题,作者写这个好像是在帮助大家收获一些东西,这种付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救赎吧。 作者的笔法,关于主人公的细节描写,那些他们共同在旅店里发生的故事,那些他们在生活中一起遇到的困难,很有之前作品那种感动,一样的笔触,不一样的故事,别有一番感觉。 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品读那背后意味深长的含义,愿你同样收到这份救赎。
《寂静回声》读后感(八):放下是对自己最大的释怀
gt;1.这是一个一个关于过往的故事。
回忆是如此残忍又温情,作者以闪回式的叙事方法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将一个海景旅店的传继,一个关于一对七大洋中最聪明的双胞胎的故事娓娓道来。时间跨度长度几十年,从现实到回忆,又从回忆面向现实,层层递进。
梅芙和伊迪是一对的双胞胎,“我们本来应该一模一样,但是,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一样。”梅芙是一个学习成绩一直优异的佼佼者,而伊迪却是一个唐氏综合征患着。虽然这是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却有着别样的温情。梅芙的父母坚决不愿将伊迪托付给精神病院照顾,他们无视世人狭隘的偏见和指责,尽可能地为姐妹二人提供平等的关注。因为梅芙的一次疏忽,伊迪在浴缸里溺水,差点没有抢救过来,并且这次意外让伊迪的病情更加严重了。后来,母亲去世后,无助的父亲不顾梅芙的反对,选择将伊迪送往女修道院。最终伊迪在修道院中去世。此后,梅芙的余生都在为此而赎罪。
gt;2.这是一个关于赎罪的故事。
梅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遗憾,自责与救赎。她的脑中经常会滋生“如果没有”这种对自己的质问,没有人能回答,只有她自己。
如果自己没有去找东西,伊迪病情就不会雪上加霜。当保健委员会要求把伊迪送到护理中心去,全家人一起为此而争取,让伊迪留在家中照养,这让人动容。“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恨过。”
如果自己没有去读大学,伊迪也不会送到修道院去。“即便是现在,我也可以改变主意。”在给伊迪擦拭身体是时,给伊迪梳头发时,在上弗兰克的汽车时,在到达修道院时,在见到修女时,在交接照看伊迪的注意事项时,她都表现出了,犹豫。是否送伊迪去修道院是不是正确的。
当伊迪在修道院去世后,梅芙在漫长的岁月里都坚守在旅店里,用她自己的方式来赎罪。她招身体有缺陷的人作为工作人员,倾心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接待来留宿的人也大都都是不健全的人。
gt;3.这是一个关于放下的故事。
“今天会成为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日子之一。”故事的结尾,梅芙终于放下了,在斯蒂芬和林恩的婚礼上留下欣慰开心的眼泪。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因为年轻,或因为一刹那的恍惚,或因为一丝的侥幸,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犯过错,做过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在心里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像梅芙隐瞒自己疏忽。为伤害了不该伤害的人后陷入深深的懊恼与自责中无法自拔。自责与救赎,失去与追寻,这些都贯穿我们的成长。
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美好与救赎。我们常说要包容万物,对他人的不足和过错要宽容,其实有时候,对自己也一样。放下才是对自己最大的释怀。
《寂静回声》读后感(九):不会爱,才是人类最致命的缺陷
古代斯巴达有个优生政策:政权在各地设置弃婴场。当婴儿出生后,父亲如果认为孩子不合格,可以直接杀了自己的孩子。另外,国家监察委员会会进行标准化筛选,如婴儿身体有缺陷、畸形或孱弱不健康时,则被送往弃婴场,扔下悬崖摔死在尖山石上。 我刚开始看《寂静回声》时,时不时地想起斯巴达的优生政策——只是因为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女孩儿,梅芙一家遭受了那么多痛苦折磨:妈妈为了照顾弱智女儿心力交瘁,早早去世;爸爸遭受严重打击一蹶不振;双胞胎姐姐在婚礼现场被抛弃,孤身一人直到八旬。这家人被一个智障拖累,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和幸福,太不值了! 然而,在智障的妹妹死后,双胞胎姐姐继续经营海景旅店,服务对象和雇佣的员工,都是残疾人,还把弱智的斯蒂芬认做养女,悉心调教。难道被一个弱智妹妹拖累了半生还不够,梅芙到底为什么那么想不开啊? 作者用闪回的手法写了来回穿插的三个故事:智障女孩儿伊迪不幸却充满爱的一生;姐姐梅芙与弗兰克和文森特的爱恨纠葛;海景旅店新成员——同样是弱智的园丁林恩和服务员斯蒂芬的婚事。 多条线索交织,一开始让人有点晕头转向。但是适应了作者语言风格后,就会迷上这本书。多条线索,可以安置更多悬念,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直看得人欲罢不能。 随着故事缓缓展开,读者最初对智障儿的嫌弃,慢慢地被书中的温情融化。这是一个关于如何爱的故事。爱的对象,不光是恋人,家人。还有朋友,邻居……甚至陌生人。 伊迪在家人眼中,是“七大洋最聪明的女孩”,“美丽的流浪儿”,教会里嗓音优美的歌者。大家都爱她,看到的,是她有那么多的优点。除了需要更多照顾,大家没有把她当成“异类”。 梅芙一直以为弗兰克悔婚,是因为伊迪的原因,所以常年沉浸在痛苦自责中。同时,由于误解,对文森特避而远之。那么多年,她自我囚禁在心的牢笼,四周静寂无声,甚至不敢提及或者听到“伊迪”的名字。
但是文森特最终让她明白,“弗兰克不是一个可靠的人。他的离开,只是他自己不好”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因。梅芙最终获得了解脱,也迎来了和文森特的新生。 林恩和斯蒂芬之间,有着真挚纯粹的感情,他们像两个大孩子一样,单纯地爱着彼此,想要结婚,拥有自己的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面临比常人更多的困难,但是他们从没有,也不懂得放弃。 书的最后,梅芙终于意识到“如果母亲找人帮忙,而不是一力照顾你……那结局也许有所不同”。她敞开心扉,接受曾经敌意对峙的邻居的帮助,得到了邻居资助她修旅馆的无息贷款和真诚的祝福。 大家欢聚一堂,林恩和斯蒂芬开心起来,就不顾场合地在高档饭店笨拙地跳舞。梅芙本以为别人会把他们当做出丑的弱智赶走,结果,大家只是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纷纷加入他们,一起跳舞…… 那一刻,梅芙终于明白,自己那么多年的离群索居,真的太傻了。林恩他们,是有认知缺陷,但是,好多看似“正常”的人,却缺乏更重要的东西——爱自己,爱别人,以及理解别人的爱的能力。 真正释放自我之后,相信她会听见,来自天堂的伊迪的美妙歌声,温柔地回荡在她的四周。她会发现,她的身边,从来都不缺少爱。
《寂静回声》读后感(十):这是人生最好的安排:即便破碎,仍满怀希望
我想是生活对我另有安排吧,那必定是非常美好的人生安排。
艾玛·克莱儿·斯维尼的这部《寂静回声》通过梅英一生的故事来展示人性在面临疾病困苦折磨时焕发出的光辉。
梅英与伊迪是双胞胎姐妹,迎接她们的本应是灿烂美好的生活,可是猝不及防的疾病却改变了一生。“彼时,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我们站在那里,太阳在我们身后冉冉升起。对于生活将加诸在我们身上的重担,毫不知情。”如同一句预言,看得到人生的开始,看不到无尽的未来。伊迪是不幸的,患了她所控制不住的唐氏综合症,伊迪又是幸运的,她有深爱她的父母和胞姐,还有无微不至关心照顾过她的文森特和弗兰克。
虽然在艾玛·克莱儿·斯维尼笔下,这对双胞胎姐妹似首并未过上她们梦想中的生活,可阴错阳错中的机缘却让她们的故事变得感人与温馨。作者具有这种震动人心的文字力量,如春风细雨般的文笔将这些情节展现给读者。
疾病改变了人的外形,却挡不住灵魂里散发出的光辉。看见伊迪所受的罪,看到患了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斯蒂芬与林恩矢志不渝的感情,做为健康的四肢俱全的人,难道还不为自己的荒废生命虚度光阴而羞惭吗?海景旅店成为身有疾病的人的家,成为他们赖以生存之地,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不得不说是年迈的梅英的伟大之处。“你一直留守在一个地方,却将全世界的人都吸引了过来,做到这一点,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是的,“生活有一只翻云覆雨的手,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让自己时刻忙碌。”“是的,虽然生活在他们身上压下了千斤重担,但他们还是满怀着希望”。
多少人穷其一生追求的不就是这样一个能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舒适,更有归属感的居所吗?虽然只是生命里的过客,可不同的是为人的尊严和自由只有在海景旅店里才会得到庇佑。梅英是个象征,象征着绝望 中的希望之光,而人类也许正因这点光才活得更长久,更能称之为人。
《寂静回声》用三部分将近八十年的时间故事交错展开,脉络清晰,感人至深。人生的最后,仍拥有的是温暖的爱。
虽一片寂静,但心灵安宁。
盼望你们走出黑夜,拥有更加强大和神圣的灵魂。
即便人生破碎,仍满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