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是一本由[日] 井上靖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杨贵妃》精选点评:
●大量的心灵描写。注重描摹作为权力漩涡中的杨玉环的挣扎和内心困境。长于塑造人物和心理刻画。想起陈寅恪对杨玉环出嫁时候是否为处女的考据,而致力于反映盛唐时候,关陇贵族集团权力关系的更迭和倾轧。井上则致力于反映现代视角下,贵妃个人的无奈和萧条彷徨的不堪处境。
●曾听过一个说法:《源氏物语》是日本版的《红楼梦》,我笑了。以前者写人面容朦胧、论争斗纠葛如幼儿嬉闹的叙事水准,大观园的一个边角都远远不及。白居易、杨贵妃、开元盛世玄宗朝是日本人的历史神坛,《杨贵妃》一书主角是中国的佳丽,身躯里驻扎的是东瀛的灵魂,争风都是野史,弄权全凭想象,“妃君”的气味一股子海水咸腥,高力士、杨国忠、李林甫的合作对立,比教科书上的罗列还要简单。诗句铺叠补篇幅,王朝的绯艳搭出了豆腐渣花架子,没传承华夏的骨血,西望长安自戴变形镜,整体观感还不如女频上任意一篇穿越文。如果真做足了故纸堆的功夫,怎不知梅妃此人全为后世(疑似宋)编造,“肥婢”一说出自唐人之口?曾对《妖猫传》说三道四的我,表示歉意,梦枕貘毕竟有所寄寓,未脱大节。就当跑去银座吃了顿所谓地道的中国菜吧。
●对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日本读者或许这本书是很好的介绍,但对于中国读者,书中所写早已耳熟能详,人物过于平面化。
●只要与历史无关的文字,就是日本文学;只要与历史有关,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女人是政治的牺牲品,然而日本人对中国故事的解构还是太奇怪了。杨贵妃的刻画过于纯良感性,靠着胸脯子就独得玄宗专宠,实在奇怪。很神奇,杨贵妃反而是我认为全书最薄弱的人物。
●由井上靖来讲述杨贵妃这个人物和她的故事,果然有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是一个笼罩在名叫“命运”的一团迷雾中的大胆女人。开篇就显示出井上靖式的独特眼光,开元二十五年寿王夫妇接到圣旨召玉环入华清池的那个晚上,对受宠的母亲去世而身处尴尬境地的寿王是无道理的掠夺却更是事关性命的考验,对已坐在王妃之位的小家女杨玉环是触手可得的荣华却也更像是漆黑的长夜。在快速地接受了命运这一安排后,杨玉环一步步走向权力,以她特有的女人的方式。井上靖写人物总是能保持一种奇特的距离感,不着眼于精细的描写,而是突兀地将形象、动作、语言没有铺垫地呈现上来,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性格与心理就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而最突出的特点已然无形地印刻在读者心里。就像虢国夫人口中那一场快乐的梦终于真的做完,杨玉环在骊山上听褒姒故事后忍不住放声大笑。
●用平铺直叙毫无波澜的日式风格来讲述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太太违和了。这本书对我而言唯一的收获就是让我认识了好多生僻字_(:зゝ∠)_
●【2018第66本】李隆基比杨玉环大三十多岁,很多作品刻意模糊这个年龄差,井上靖却敢撕掉这层遮羞布,用文学性的真实重塑这段感情,以至于我看到杨玉环在黑暗中回到床榻,猛然发现一个老掌权者在自己床上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不是因为暴力强权,而是冷酷无情、无可退避的命运。在其他作品中,杨玉环往往成了一个华美雍容、代表盛唐气象的符号,而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她对玄宗复杂的爱情,从敬畏到试探再到彻底征服,情欲与权欲互相交织,难舍难分。还有她对梅妃的强烈嫉妒,恨不得用鞭子活活抽死她,即便已经把她逐出宫也要杀之而后快。更有对高力士、安禄山、三国夫人、杨国忠和杨氏一门等人的倚重和戒备。玄宗对她十六年的三千宠爱于一身,换来的是六军不发马前死的结局,留下的是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永恒悲剧之美。
●有一些不错的片段,但整体的平衡感不太好,历史的植入不够自然有趣。以及杨贵妃这香辣味的嗜好??唐朝??没事吧???
●写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故事的却是一个日本人,但这里的杨贵妃只是历史的一个剪影罢了。杨贵妃时期的唐朝与西域各族往来频密,所以读书时不免想起《河西走廊》,于是拣了《河西走廊之梦》来做阅读 BGM。说杨贵妃的故事不免会提到她的情敌,梅妃。我家乡有座古镇叫梅城,据说当年唐玄宗宠幸梅妃的时候为她在故乡以梅花为形修城,但修建了一半梅妃便香消玉殒了,于是便成了半朵梅花城。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但是看到书中提及梅妃为福建人,看来「半朵梅花城」也不过是一个美丽误会罢了。「再次召还回来的贵妃,和这次事件以前的贵妃不一样了。在贵妃看来,玄宗皇帝是个完全无力的人。这个曾经掌握自己命运、任意摆布自己的人,如今成了听任自己随心所欲而无能为力的人了。玄宗把让贵妃搂抱在怀当作一种生活价值,他已经怕再伤害贵妃的心。」
《杨贵妃》读后感(一):寂寞空虚冷
衰老使得玄宗迅速坍缩,就像坍缩成一个贵妃怀中的小木盒子,盒子里存放的也仅剩玄宗作为皇帝最后的“权”。井上靖笔下的贵妃,活波、敏感、任性、缺少安全感。通过不断的索取,不断的得到,通过满足欲望来填补缺少安全感带来的空虚。最后她依然是不快乐的,就算她想到取出小木盒里的“权”装在自己身上,依然是寂寞、空虚、冷。写的不是传颂千古的凄美,写的是人心的角力。
《杨贵妃》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一场美梦
日本作家的作品总是萦绕漂浮的玄幻感。或许是一种特质。从玉环进宫,到被高力士绞死,就像书中所讲,一切都像一场美梦。书名叫做《杨贵妃》,作者或许就没打算深入讲讲“杨玉环”这个人,事实上从玉环登临妃位,文中便只以“贵妃”相称。“贵妃”只是一个身份,身处其位,玉环得到荣华富贵,享用权利。作者没有自我代入式地臆想“杨玉环”的内心。整本书里,玉环似乎都是一个冷眼的看客,她极少有激烈的情感波动,无论是亲近的寿王、玄宗、杨氏一族,亦或敌对的梅妃、虢国夫人。但书中提到的皇甫惟明之死竟让她生出美梦破碎的绝望感。这段历史或许可以挖掘。
《杨贵妃》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写实的杨贵妃
在这一周里读完了井上靖的《杨贵妃》!这是我第一次读井上靖的书!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井上靖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不亚于任何一个中国人!能写出这样的杨贵妃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也深有研究!
在书里,不仅客观的描述了杨玉环从进入玄宗后宫开始的故事,还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的诗歌,比较贴切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而且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出现了另一部作品《妖猫传》,有意思的是两部作品都是日本作者,并且描述的都是杨贵妃!只不过《杨贵妃》比《妖猫传》更客观写实,《妖猫传》则是一个异想天开的玄幻故事了!
如果真正想要了解这段历史,还是看看《杨贵妃》吧!
《杨贵妃》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当时只道是寻常
说到日本与杨贵妃,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不例外的,起初我以为这本《杨贵妃》会是像电影那般,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的小说。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本传记。
言归正传,对于内容我是读不下去的。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缘故,亦或是作者在写作时就故意为之。读的过程中,一直被讲述的内容打断。也许那是作者把自己揣测的内容也写了进去嘛?
总的来说,只是客观的记录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事情,说不上多精彩。能看到的就是一个小女人,对当权者的态度从伏低做小,再到有独立个体话语权的转变。一个当权者从正值壮年的权威,到暮年事事依赖于人的老人。
前朝,后宫。全书左不过是旁人站在局外人的视角,看看大唐盛世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两位主人公的一生而已。
《杨贵妃》读后感(五):《杨贵妃》读后感
今天把《杨贵妃》看完了,最大的感触就是玄宗在逃亡途中迫于下属的压力不得已赐了杨贵妃自尽,而换得自己的性命,我觉得既然玄宗自己那样依赖杨贵妃,无论是肉体还是心理都那么依赖,那这个时候应该一起赴死,不能国破了连自己仅有的感情也不能守护。我觉得可能是由于井上靖的写法,艺术加工的成分有点多,对于杨贵妃的刻画可能并不是完全按照史实,不过这也是我喜欢看井上靖的作品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那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煞有介事的批判,他的作品读起来更有人情味一些,能给我这种感觉的作者不多,另一个作者是一个外国人,叫冈察洛夫,他写的长篇《奥勃洛摩夫》就把人物刻画的很有人情味,让我读了不止一遍,即使再读也还是会受感动。对于杨贵妃,我觉得可以用香消玉损,红颜命薄来说吧,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即使登上贵妃这样的高位,但是在那个时代也还是被她的生活圈子所压制,所拥有的地位只是和那些普通老百姓相对而言的,实际上仍然是男人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