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是一本由[日]川岛蓉子著作,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精选点评:
●废话很多,能把其精炼成一万字以内最好。
●因为只有通过超越能力界限的工作,人才能获得成长。未来无法预知,所以,未来很有趣。经手有品位的品牌,并不代表自己有品位。辛勤耕耘之后获得成功,心中非常充实。所谓成功,不是展现给他人的东西,而是对自身的不懈挑战,不断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能因为是规则就必须遵守,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则。
●太好看了。是认识论层面不是方法论层面的好看。每一章都有很多反复琢磨的观点。还没看完的时候就已经推荐给了我觉得能get的朋友。
●超我预期,一口气读完,如作者所言,不限于经营者与商业人士,各行各业的创造者都建议可以读一读,甚至学生,因为涉及不只是经营与设计,还涉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喜欢这样的采访形式,问的问题也都相当有水平。
●日本的匠人,武士精神真的是跟随他们的血液一直不停歇的流动啊
●不光是改善,还需要新的设计才能在市场上稳住
●哈?这不是很基础的comment sense么,翻译还有错呀,为啥这么高分。
●受益良多。
●我最讨厌对话形式的书。
●开始看很带感,后面访谈就太水了。而且设计有时真的需要多方介入,毕竟一个东西做出来,并不是单单只满足美学需求,还有很多方方面面。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一):别做烂广告!中国的互联网广告人急需一剂猛药
作为一个互联网广告人,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更多时间闭门造车拍脑袋想点子的人,这本书真是开阔视野。巧的是,刚刚从东京旅行归来,期间特别到达了茑屋书店,也留意了日本的广告,所以这本书读来更有感触。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远远好于我们,已经做到八十分了,但他们还在积极反思日本的创意,本书从甲方(社长角度)和乙方(设计师角度)来审视设计的含义和未来。相形见绌,中国近年来互联网广告虽看起来精彩纷呈,但其实有价值的或者说触动用户的想法寥寥无几。
入行之前我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对社会是有价值的,至少不仅是buzz和垃圾,但实操起来难度很大,处于利益处于文化处于老板的拍板。总的来说,除了视野、胸怀(情怀)的狭隘之外,甚至连思考的方向都并不明晰。我不觉得大家是不自知的,都知道,但都在混饭吃。
所以,无论如何,广告从业者,或者对设计心怀敬意的朋友,这本书值得一看。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二):设计可以提升生活,工作家庭都是
出头力,说明有担当。开路力,说明有谋略。造山力,说明有威望。还是不错,思考转为自己内化的,才叫理解。
屈辱力,被甩了改善自身,也就是老婆要求改变自身还是力量很强大。饥饿感,是保持敏锐的能力,说明渴望光荣强大。孤高感有舍我其谁,独孤求败。
这样子书都不够140,我也是无语了。日本鸟山书屋也进去广州了。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三):想要在市场上幸存,设计至关重要
经营既是设计,公司的价值在于设计,一个公司没有设计,就只能停滞不前。那么,什么是好的设计,怎么样才能设计出让企业脱颖而出的策略,在这本书中六位日本一流企业社长的访谈记录中,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答案。
文中提到的洋马案例发人深省,一个从事机械生产起家的公司,一个生产拖拉机的企业如何打造成一个高端品牌?它是怎么在欧美国家跻身成一个奢侈品牌?这些案例的经验都在现实生活中的设计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佐藤先生提到在设计品牌战略上不可忽视的员工意见和支持,对于品牌的再构建,设计的再构建密不可分。
简而言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公司的实施性战略和品牌性战略之前,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选准市场定位,确定品牌战略、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营造优良的设计开发环境。
就像本书作者川岛蓉子所言,关于本书的阅读对象不仅是经营者和商业人士,同样的对于创业者,学生党等广泛的人群都能阅读。开卷有益,对学习设计的朋友大有裨益!!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四):设计思维是什么?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了。
设计,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论是服装搭配、房间装潢,还是商品、网站页面,设计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平常夸一个东西好看,也会用设计这个词:“设计感十足!”
那么,到底什么是设计?什么样的设计才会有人买?
这本书就是来告诉你答案的。作者采访了6个日本成功人士,包括三个商业领袖和三个设计师,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践行“设计思维”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
简单摘录几条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
1、从商业领袖角度看,设计甚至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
当采访人问日本CCC株式会社社长增田宗昭先生是否对于经营来说,设计是必须的。增田先生将“设计”推向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不仅必须,经营就是设计。公司的价值就在于设计。”
2、设计是超越广告的层次
采访人川岛在问到佐藤“为什么从广告转向商品设计和经营战略了呢?”,佐藤回答:“我不是在做广告的过程中参与企业的品牌塑造,而是因为更想做品牌塑造的工作,才从广告代理点辞职,创立了SAMURAI。”而当问到”从广告踏入商品设计的领域,感觉如何?“佐藤说:“我想做的,不是广告,而是设计。我想参与到更上层的阶段去,参与商品制造,超越广告的层次。”
另外这位设计师对于设计的观点也跟增田先生一样,他认为“设计直接联系着经营的本质。”
暑假也看了一本讲战略营销方面的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写的很有趣,也很发人深省。那本书讲到的战略营销公司华与华的方法=战略咨询+产品开发+广告,在某种程度跟《老板,这个设计没人买!》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如果你想拥有设计思维,不妨读一读。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五):老板,这样废话好多哟~!
这是一本与众多设计大师聊废话的书,没想到冲着去学习设计理念的我,看到了一大堆废话。虽然都是有名的设计大师,但其实说半天都没有把设计交互与用户串联在一起,这明显就是在耍流氓。
在书的前面部分,也有讲到比较实在的东西,但后面就废话实在太多了。好似就是每个设计大师聊的观点里都会出来一些值得设计师思考的东西,但这样的东西真的值得去写成一本书么?为何不直接用简单的一万字写成一篇关于有名设计师见谈录呢?这样省时也容易让读者理解设计大师给出的设计建议。
在几部分比较有用的在此摘录。
增田说:
社长的工作是“经营”,而营造“时尚”是设计部门的工作,社长做不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十分的对,很多管理部门非要去管一线设计和实施部门做的细节,仿佛要在专业上有点指导,才能体现他无所不能的工作能力。但作为社长,是运作一个项目或者一家公司的,只要总体进程和方向是正确的,他的职责就已经完成得很好了,没必要什么都去邀功。
增田还说:
苹果公司如果没有“苹果专卖店”,而只是生产电脑、批发销售,我想也不可能成为今天这样的品牌。很明显,一家公司的产品再好,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设计产品不是纯粹的设计而已,一定要从消费者的思路以及营销策略考虑设计本身。
川岛提问:
现在的日本人不思考了吗?虽然我不知道日本人思不思考,但现在的中国人肯定是思考在降低。以前受教育的人少,所以大家没有思考这种概念,从来不会考虑人活着的意义,现在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之大,世界与自我的意义,自我存在的意义,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思考的。但我们才刚开始想要学着去思考。就有一些产品开始阻挠思考,他们是抖音、网剧、网游。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根本没时间去沉淀自我思考的成果。
增田说:
因为手机和网络,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两倍。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体验延长,只会对少部分人促成积极作用,更多人只是一味的去内耗自我精力而已。一倍和两倍或者更多倍,都没有太多意义。
增田先生说:
设计就是顾客寻求的一切价值。我觉得讲得非常对,如果商品只是商品,没有考虑店铺装修,购买时的感受以及相关服务。那就不应该叫做用心的设计。
好像除了增田先生说的话还有点用,其他都不知道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