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小暖》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1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小暖》精选点评:
●汪曾祺的文字自然没得说,最喜欢的两个作家之一。不论小说还是随笔散文都是极好的,特别是中老年的文,真是历经繁华又归于洗练真诚了。然而,这本书,名字取得流于俗气的假文艺,反倒掩盖了汪老文字的灵动纯真。另外,多数文章在别的书里看过,就像东拼西凑成了一本书。
●云淡风轻,却又烟火气十足。
●大淖记事
●情真意切——却是梦里花回千番落,只盼来年再是春。
●还行,比较喜欢他的画,有点灵性
●写的非常的美。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 让我想到川端 雪国里头一句: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书房整理补标 大学时爱读的汪曾祺小品文
●世间万物,人情,花草,跟着汪先生涨了一些知识。
●很久之后的今天,再读这篇《晚饭花》,心里又是一阵怅然。
●好喜欢汪老啊
《人间小暖》读后感(一):万物静观,满心热爱
汪老的散文,平实随性,读之有一种禅静的安宁,但是仔细品味,又能激荡起心中奔涌的思绪,正如汪老自己形容的画面,花开满树,热烈却又如此安静。
汪老的小说,一气呵成,波澜不惊,读后却令人产生一种只可意会的精神,也正如他自己说,人的气质,难以捉摸,如水流云在,这也就是他的小说气质。
关于美景,美食,文化,描写清新可人,意趣横生,令人动心遐想。而在哲学上以这种轻描的笔力触及,也算是一种超然吧。
《人间小暖》读后感(二):人间共暖情
我挺少打五分好评的。 因为大部分即便我觉得好的书,也总认为还有更好的空间,舍不得打满分。 而汪曾祺老先生的书,实在是太好读,太动容,太值得打满分好评。 人间小暖是一本琐碎细腻风趣生动的小书。篇幅不长,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感觉。 老先生写的文字,有点絮絮叨叨似家长里短,却又笔锋一转,留一个怅然的念想在读者心中。 牙疼那篇里,讲他年轻时候不爱护牙齿,用烟灰刷牙。我笑了一晚上。 讲养蜂人的四川老婆那篇,又说四川女人洒脱,爱咋个就咋个。这倒是很准确。 喜欢就要落落大方坦坦荡荡,不喜欢的便要吐槽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他喜欢的女性角色,都是灵动的爽快的明朗的不愿意遮遮掩掩的。小英子,女狐狸精,巧云。 更是借着女狐狸精的嘴,说你们人的弱点总是愿意委曲求全的凑合,我们若是不爱了,没缘分了那必然爽爽快快的告别。 人间小暖,适合在心情愉悦的时候读一读,从中窥探老先生情怀一二,也觉得十分有趣。 我剧透了太多啦,以后尽量不写剧透的书评啦!
《人间小暖》读后感(三):奇妙的共鸣
偶尔在读书APP上首推了这部书,是汪曾祺的选集,包含了最出名的作品:大淖纪事,受戒,黄油烙饼。从前只是读汪老的散文,小说还是第一次读。秋日读来,有种平实妥帖感,就如书名:人间小暖。
真的是很奇怪,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我们并不是同乡,但确确实实是看了他的书才知道了许多我家乡本土的土话写成文字是什么样:比如一塌刮子,猜枚,第三人称用的渠。还有尘封许久的童年记忆,看了他的书产生的强烈共鸣:“柳球(杨柳的嫩枝一头用牙咬着,把柳枝的外皮连同鹅黄的柳叶使劲往下一抹,形成一个小小球形",这个小时候经常做来玩儿的,从前暑假经常和邻家小伙伴一起玩,玩什么呢?抓金飞虫,爬树,拽下柳枝斗草或作各种东西,总之就是柳树倒霉,谁叫那时候家附近的柳树最多呢。还有妈妈偷偷带我去吃喜蛋,爸爸单位发的整箱藠头,糖醋腌制,酸酸甜甜的。我出去玩之前都要抓几颗放口袋里。这些深处的记忆真的是看了汪老的书才想起来的。想起之前写的一段评论,很平常的一小段文字,竟然有网友说看了瞬间被治愈,我自己都很惊讶......可能这就是文字的奇妙的魅力吧/
《人间小暖》读后感(四):人间小暖~平淡之中的温暖
第一次看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是在《读者》杂志上读到的《黄油烙饼》,当时并未注意作者是谁,只是对故事印象深刻,对其中的情感耿耿于怀,而这次共读汪先生的《人间小暖》,再次邂逅《黄油烙饼》,并且对汪先生有了新的认识。
近几年,突然有很多人都在说汪曾祺,说他的文字温暖而朴实,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总之各种评价铺天盖地,而真实的汪氏文字是怎样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读,自己去品。
用了十天的时间,不紧不慢的看完了这本小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淡”字。所有的叙事都是淡如流水,所有的人物都平淡无奇,所有的景物都淡如水墨,所有的“淡”结合在一起后却在心中形成了浓重的印记。
都说写文章字越少越能看出作者的水平高低,汪先生就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几个字,几个词,几句话,就把一幅乡村水墨画展现在我们眼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特质,就连风和水也流动起来,变得鲜活。
整本通读下来,看似流水账的叙述,却并不觉啰嗦,每篇文字都如一个唐代美人一般,多一分臃肿少一分则显单薄,给人恰到好处的舒适。辑二中,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所有的描述都如朋友聊天一般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来衬托,也没有高雅的比喻来展现,甚至还有很多俚语土话,但在平时中却见真实。
对于小说,更是别具一格,平铺直叙,简单明了,没有深入浅出,也没有感慨抒情,有些可能连对话都没有,所有的文字都是直白的叙述,东边一个板凳,旁边是木桌;巷子西头有一家银店,旁边是一家车匠店;见一画舫,飘然而来,中有美人,低头吹箫。有些故事结尾简洁,有些故事却似没有尾声,所有的感情与感想,全凭读书之人各自领悟。
平淡、直白、舒适,这是我看到汪曾祺。
那么,你呢?
《人间小暖》读后感(五):希望,哪怕一点点
希望,哪怕一点点
1946年夏天,汪曾祺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在香港滞留了几天。这几天,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用他的话说,就是“真是无聊啊”!
一天,他忽然发现楼上某个阳台的煤堆里长出了一棵芋头!没错,就是一个“不中吃的芋头”被随手扔在了煤堆里,竟然活了!那一瞬间,汪先生的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不至于吧?说起来,只是普通的芋头啊!小时候在乡下的田野间经常见到啊!长开的时候,叶子铺满地面,远远望去,也就是绿油油的。汪先生的笔下,这一棵芋头“长出了几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就这么不长的一句话,你读的时候,一定能感觉到他心中的窃喜,你一定能隐约看到他嘴角的笑意。
看到《人间小暖》中的文字,随手摘抄几句至此,并不是感慨文人的笔端流云,而是想象着他写这些文字时候的心境。他把滞留在香港的几天当作是“寂寞的羁旅”,在这样的时候,看到这些使他感到“欣慰”的“几片绿叶”,那么,内心中也会有“一点生活的勇气”了吧?
人生就是这样。你越是在无聊的时刻,无趣的时刻,看到这些生机盎然的事物,越会忽然觉得生活变得有生机、有趣味。我想,这就是“爱生活”的人才会有的想法吧?
这些日子,因为抗疫情,我们都没有下楼,没有出门。你在家里都做着些什么呢?这么问吧,你是觉得“憋在家里”无聊死了,“闷在家里”真没劲啊,还是“难得有如此闲暇之时光,可以静静地思索人生,思考未来”呢?
一个人,总该用自己的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该忘记,生活,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亦有诗和远方。而能点缀这诗意人生的,便是那点点滴滴、让你能时时感受到温暖的、小小的心意,哪怕一朵花、一杯茶、一首诗、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