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悲者》是一本由[英] 汤米·唐巴万德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噬悲者》精选点评:
●卧槽我还以为这本很欢乐,11和克拉拉处处沙雕,没想到啊没想到……2米长刀原来在最后等着我!
●嘤嘤嘤小11他真是个大可爱!
●可能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对悲伤的思考。悲伤的五个阶段,以及没有悲伤会带来什么。
●肯尼迪遇刺案真是一个科幻小说创作素材的大宝库啊!_(:з」∠)_
●很科幻,有些情节很好看,为作者的想象力点赞。
●八光分现译的《神秘博士》小说里,这本书的元素最为儿童剧化,小丑,情感放大器,孩子,杂耍,但即便如此,“逝者”这个生物的设计还是非常优秀的。果不其然,DW最出彩且永不俗套的永远是反派设定。
●你该如何面对,一个没有悲伤却痛苦万分的世界?
●DW-08 小十一和Clara快乐互槽,身高啦、下巴啦。顺便蹭了下我剧首播日期的梗,还去了趟虫洞。虫洞另一头的小丑们好治愈,然鹅最后问题解决有些像S7E8,小十一又一次奉献了自己,这次奉献的是千年来同伴的遗憾,捅刀犯规,看第十四章请备好纸巾。
●2⛳️ sexy girl很有博士梗,怪物设定也不错~
●刚看过《宇宙尽头的餐馆》来看这本,就真的很深刻地体会英国文字的幽默了。这本虽然在一部分上很有DW儿童剧的感觉,翻译也很涩费,看到"小伙儿棒棒的"这种话我很心情复杂
《噬悲者》读后感(一):不止噬悲
这是一本很“神秘博士”的小说,故事开头渲染的恐怖氛围和悬疑曲折的情节、从头到尾持续无厘头的博士式话唠和与绝佳拍档Clara的嘴炮、最终毅然用智勇拯救世界的解决方法,还有不少梗和联系正剧的情节,仿佛让我回到看剧时期。
一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对这本书的情节有过大致的猜测,实际看到的情节不仅没有让人失望,还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眼泪。
神秘博士剧中探讨过多次关于情感、关于悲伤的话题,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还在反反复复回荡着(同样是第十一任博士的台词):“生活是由一堆好事与坏事组成的,好事不一定会抚慰坏事,坏事也不一定会糟蹋好事,或者让它们一文不值。”
当我们想起逝去的朋友、亲人时,心情总是悲伤而沉重的,总是会有太多无法弥补的遗憾。完全被悲伤占据会让人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次的反派正是以此为食。
前前后后,为了应对以悲伤为食的反派,博士试过忘记悲伤,试过创造快乐,但都没有达到效果。毕竟逃避也许并不是应对遗憾的最好方法。
最后博士通过回忆过去的同伴们,将逝者引入了自己的脑袋,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他们赶了出去。
回忆当然是痛苦的,那些旅途的终点,没有一个不让人流泪。
然而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些记忆一点都没有减少,眼泪中也并不仅仅是悲伤,伴随着这些悲伤一起保存下来的,是所有曾经共同的经历,是一位位鲜活的人物,时刻温暖着博士的心……
“万物皆有终,无终何来始。”
我合上书,书下桌上一小块木纹形成的脸仿佛正在盯着我。
“我可不怕你。”
《噬悲者》读后感(二):它想吃掉你的悲伤
故事的由头是从肯尼迪遇刺开始。
因为之前没有太多涉猎神秘博士系列,所以新书最吸引我的部分反而是这个由头,似乎从斯蒂芬金的11/22/63开始,我就对肯尼迪遇刺案开始产生可以称得上是异常的兴趣。
斯蒂芬金笔下主人公救下肯尼迪,却发现自己的生活天翻地覆,而在《噬悲者》中,肯尼迪遇刺引起了人们大规模的悲伤行为从而给名为逝者的外星生物以可乘之机。逝者以悲伤为食,并侵入人们的记忆,化为逝去之人对沉浸在悲伤中的人以无由来的谴责。
虽然中间时常穿插有一些博士与克拉拉的对话,似乎与几部前作的剧情有关,但大体上并不影响阅读。博士与克拉拉的性格在对话中也可见一斑。各种奇怪星球与生物一下子在我脑海中展开了一幅灿烂画卷。
剧情后期也是常理之中的跌宕起伏,先是博士想出忘记悲伤以此抵抗逝者的战略,没想到居然加快了逝者进攻地球吞噬人类的速度。最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博士靠着回忆自己的亲人朋友来攻击逝者,取得最后胜利。
对于逝者的名字其实很有感触,总会或多或少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回忆起离开的人。也因为他们已经远去所以有些事情永远无法证实,这是逝者抓住人类的弱点,同时也是一件无可辩驳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永远都只会越来越模糊,那一天究竟是晴天还是阴天,穿的是T恤还是衬衫,我们究竟是因为吵架才摔了一跤还是因为先摔了一跤才开始吵了起来,谁也不知道,谁也无法知道。
总是害怕与身边的人谈起死亡,总觉得是一件黑暗且无力改变的事情。之后会想到,既然是一件人人都必须面对的事情,那就没有什么好黑暗的了
过去的时间抓不住也改不了,总会有无力感,感觉已成定局无力回天伤春悲秋,仿佛所有难过的,绝望的四字词语都能套用在自己头上
可是寻梦环游记里又说,当别人都忘记他的时候,这个人才算真正死掉
那就别忘记吧
别忘记
《噬悲者》读后感(三):悲伤与欢笑
说来惭愧,尽管受到各路大神的安利,久仰神秘博士的大名,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观看过哪怕一集电视剧。所以这本书一拿到手就立即放下了手边所有的事情专心阅读了起来。看完合上书,抹掉眼角的泪水,不禁大呼一声,太过瘾了。
这泪水饱含着感动。成长是残酷的,成长就意味着要经历生命中生老病死、爱恨离合。正如书中所描述的,当至亲之人离世时我们却要为了种种私人原因无法陪伴在身旁;明明可以阻止挚友的意外,却因为疏忽大意错失机会;身为孩童无法阻止大人残酷的决定,我们的心中是不是一直埋藏着悲伤,暗含着悔恨?当直面这份悲伤时,我们又如何排遣?面对亲人的不理解,我们又该如何反应?最终博士给出了答案,面对悲伤要牢记欢乐,牢记感动,不被悲伤所吞噬。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如果故事只是这样无疑算不上神作。被我抹去的泪水更多的是笑出来的。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看来,英国的作家是幽默的。前有《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以及《碟形世界》系列,均是用生花妙笔将看似无聊的世界描写的妙趣横生,引人捧腹大笑。其峰回路转以无厘头的方式让人合不拢嘴。本书无疑也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戴上听诊器就是医生,宇宙飞船也悲伤流泪,为重新打入医院内部重复着同样的路数等等等等,无一不闪现着幽默的光芒,闪瞎了我的氪金狗眼,直令我欢笑不止。这一阅读体验真的是无与伦比。
此外,在我看来其实作者还从侧面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星人物对于普通大众的影响力可以大至什么程度。其实本书的主线的导火索就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之死,引发了美国公众集体而广泛的悲伤难过之情,这也直接吸引了噬悲怪的注意,给了其侵略地球的可趁之机。一个人的影响力居然可以扩大至斯。反观我们现在的生活受到各种聊天工具、平台的深远影响,公众往往会受到不实或片面信息的引导,极易出现跟风的现象,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更加加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明星人物的影响程度。我们也应引以为戒,强化自己的精神抵抗力,做一名更加坚强的人。
总而言之,不管你是神秘博士的疯狂粉丝,还是初次接触的人,这本书都会给你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我反正是被圈粉了,正在疯狂补剧中。。。。
《噬悲者》读后感(四):悲伤不敌信望爱
书还没到手,一则“用什么东西可以把TARDIS填满”的段子就给包括我在内的不知多少人造成了浓厚的、湿漉漉的心理阴影。这是什么捅刀小说又是什么鬼才编辑!怕了怕了……不过见过多少大风大浪咽过多少糖刀混合物的胡粉怎能被轻易吓倒,大不了再多被捅几刀就是了。吃刀子使我快乐(微笑.jpg
翻开书:嗯?咱们的性感女神塔迪斯突然哭了?怕不是预见到了后面的催泪情节?害怕
读两页:莫名出现的脸很有悬念很带感!十一和克拉拉俩三岁小孩互相斗嘴好有爱!好看!(已然忘了刀的存在
读到第十四章:……该来的总会来的
合上书,回顾一遍情节,最大的感受是虽然故事末尾的连环发刀让人津津乐道(?),但整部书的目的绝非有意制造悲伤、煽动情绪,而是仍在延续剧集的观感,用心描绘着博士与同伴的一段冒险旅程:自己逝去之爱的面孔频频浮现,刺耳的诛心言论令生者不堪忍受、在悲伤中自甘沉沦;博士走近一段段故事,寻找真相、形成计划,联合伙伴们的力量用智慧与永恒的世间之爱化解危机,又一次拯救了地球。得说这是一本非常“博士”的小说,从怪物的设定到情节的展开,把握得恰到好处的节奏将脑洞大开又洋溢温情的故事娓娓道来。
开篇即是从主角团以外人物的视角拉开序幕,阴郁诡异的短小事件作为书里怪物的初登场,故事背景、怪物特性已经交代得明明白白。
随着情节的推进关于怪物的真相被一层层揭开,悬念的张开与收束过程中故事一波三折。博士一行先是试图用纱布、被罩等物理隔绝怪脸的影响,后进入被逝者控制的人的思维中引导他抵御悲伤,一再失败后前往异星球寻找答案,带回欢乐的种子四面播撒。我们对怪物形态的认知也从诡异的脸变成蓝衣女子再到最后谜底揭晓即一只以悲伤为食体长几英里能连通空间和时间的活的虫洞,作者的奇思妙想令人啧啧称奇。
试图大开饕餮的怪物最后被小丑与孩子们的欢乐击退,被逝者影响的人们也在积极的关怀后恢复正常,这又是一个彰显着博士内核的故事——负面的阴霾总会被人性中美好积极的一面所治愈,被人类秉承的信心、希望与爱填补。热爱神秘博士的我们,若是哪一天遭遇了管他逝者悲者郁者,一定都有一份精神力量支撑我们不被打倒吧。
《噬悲者》读后感(五):噬悲者书评
如果世界上再无悲伤,那会变成什么模样?在噬悲者这部小说里,吞噬悲伤的怪物——逝者的出现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悲伤是一种很强烈的情绪,因为亲戚、朋友或爱人逝去的悲伤恰恰代表着对他们感情的深厚。逝者这种生物化作离去亲友的脸诘问人们,说出那些诛心之论时,曾经压抑在心底的遗憾与懊悔轻易就能引得他们痛哭不已,悲伤得溃不成军。人们轻易被其俘获,有人精神崩溃而决绝跳楼,更多的人放任悲伤而与逝者纠缠,逐步经历悲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最后接受。逝者以他们的悲伤为食,整个星球都是它的猎物。
但同时,悲伤也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也许有人觉得悲伤是种负面情绪,将其消除岂不正好?然而博士和同伴来到被逝者洗劫过的世界后,发现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都变成了被嫉妒、畏惧或者愤怒中某种情绪控制的人。仅存的正常人因为经历过太多的悲伤而不会被逝者击溃,这其实是在说悲伤带来的正面力量——因为经历过失去亲友之痛而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从而不会嫉妒;因为要不被悲伤打倒,依然坚强面对生活,从而不会畏惧;因为学会世界中汲取希望和光明来战胜悲伤,从而不会愤怒。小丑们能够唤醒被逝者纠缠的受害者们,是因为滑稽逗乐的表演确实好笑,但更是因为他们愿意为了陌生人带来欢笑这种不图回报的单纯善意足以战胜悲伤。博士打败逝者也证明了这一点——回忆他的朋友们让他悲伤,但这些朋友们的存在也给了他对抗悲伤的力量。
当然,这本书也有巧妙的前后呼应和致敬。比如玫当初因为机场的雷达坏了而没能赶去见祖母最后一面,事后证明正是博士为了让后来的玫回到过去弥补缺憾,又不让时间线冲突而故意破坏了雷达的。不过,相信经历过遗憾与逝者的问责,能陪祖母走最后一程对玫而言只会更加珍贵。还有14章博士的回忆杀,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悲伤的力量——对博士的同伴们有多深的感情,看回忆杀就会哭得有多大声……
科幻的精髓即在于从新的角度去发掘世界的更多可能性,以之为载体思索世界。这本书以吞噬悲伤的怪物为引,既有神秘博士式的可怕怪物和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暗含作者的主旨——不要沉湎于悲伤中,而应化悲痛为力量,使其将自己塑造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