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四年“小马云”之后,范小勤回到了江西老家。
四年前,这个孩子因为一张酷似马云的照片火爆全网。
可等我们再看见他时,他的样貌和身高都没有太大的改变,智商也是。
村民拿着 100 块人民币问他:“你说你上小学四年级了吧,那我问你,这是多少钱?”,语气仿佛是在逗一个 5、6 岁的孩子。
范小勤用他黑溜溜的小手指着纸币上的两个“0”,吞吞吐吐地说,“两个鸡蛋”。
我很难想象,这话居然出自一个 13 岁的小孩。13 岁,本该是小学毕业的年纪。
当初范小勤带着“小马云”的头衔离开严辉村,所有的围观群众都以为,他和视频展示的一样,喝着高脚杯装的果汁、坐着专车、拍着电影、和明星合照,过着“真马云”般的生活,现在怎么会沦落至此?
一切要从 2015 年的一次意外走红说起。
范小勤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农村里,家中共五口人,是当地最穷的家庭之一。
爸爸是残疾,年轻时腿被蛇咬了,被迫截肢;
妈妈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智力也有问题;
奶奶患有老年痴呆;
家中还有一个比范小勤大两岁的哥哥,两个孩子的智力都不太正常。
全家靠着父亲每年种田赚来的 6000 多块钱和每月几百块的低保为生,日子十分艰难。
范小勤的表哥偶然之间发现这个小男孩和马云长得非常相似,于是给他拍了几张照片,发布到网上,希望能被马云看到,借此改善范小勤一家人的生活条件。
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几张照片被做成了表情包流传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聊天对话框里。
最后连马云本人也出来“盖章认证”。
一时间,因为“小马云”的爆火,全国各地的人涌向了“小马云”的家乡,严辉村一改往日的冷清,成为了网友的打卡点。
到访的人群复杂多样,有来慰问的村落干部、送物资的志愿者、各路媒体记者、好奇心爆棚的网友,当然了,还有那些想借此获利的商人。
一位“催眠大师”想要带走范小勤,他口口声声说,会带孩子读书,给孩子最好的条件,并且每年给范小勤的家 1 万元的补贴。
一位来自深圳的老板希望把“小马云”注册为商标,成为他的网上订餐店的专利。
一批浙江义乌人找到范小勤的爸爸范家发,要把范家人接到义乌“搞募捐”。
最后范家发只答应了那位催眠大师,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可以接孩子去大城市上学。
“我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家里有好处,(让儿子)做什么我都答应。”
可是这个朴实勤劳的村民又懂什么呢?
他不懂网络直播,不懂商标注册,更不懂这些商人打的鬼主意。
范小勤和到访者
在街坊邻居的戏谑和传言中,他以为自己的儿子长得像马云,就能得到马云的资助;他以为每个到家里围观的人,都是贵客,又是上山挖红薯,又是做饭款待;他以为每个要“培养”儿子的人,都是真心实意对他好......
造成今天这样的结局,我并不是很想责怪范家发,他不是别人口中的“为了利益连孩子都卖掉的父亲”,他只是太单纯,太无知了。
被催眠大师带走的那四年,范小勤是这样过来的。
5 月 20 日,从没过过生日的范小勤,作为寿星出现在了一家高级餐厅里,尽管他的生日根本不是这一天。
旁边的保姆教他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他立刻举起酒杯,用很大的声音重复这句话,还自己加了句“干杯”。
可惜没人回应他的“干杯”。
范小勤住在巴洛克装修风格的屋子里,出行都有专车接送。
他参加了几部电影的拍摄,走过时装秀,上了节目,跟许多主持人、明星合照。
在大众眼里,这个 10 来岁的孩子,仅凭着一张脸,摇身一变,过上了“真马云”的生活。
2019 年,范小勤给那位冒着风霜步行上学、满头冰花的男孩送去了 1100 块钱,并用稚嫩的字体写下一段祝福信,落款人是“乡村贫困学生代言人——童星小马云”。
“我愿意帮助你实现去北京上学的愿望,因为我们都是贫困乡村的孩子。”
冰花男孩是他们捐助的第一个人,接下来,他们还打算帮助患癌儿童和其他贫困山区的孩子。未来,老板还计划举办山区儿童慈善晚会,像双十一晚会那样,主角是“小马总”。
多么真诚的祝福,多么美好的愿望啊。要是拍完照后,范小勤的幕后老板没有收回“学费红包”就好了。
对,就是照片右上角隐隐露出的那叠红色钞票,最后又被收回去了。
范小勤和“冰花男孩”
范小勤喜欢画画,一本新买的画画书一天就能全部画满。老板也支持,跑去给他报绘画课外班。
这天的奖励是一管巧克力。画画之前,他没收了巧克力并告知范小勤:“画得好才有。”
那天,范小勤的画得到了所有画室老师的表扬,第一时间递给范小勤巧克力:“奖励,奖励。为什么给你巧克力知道吗?”
“因为我画得好。”范小勤自信地说。
范小勤和保姆
在幕后老板的眼里,他培养“小马总”的过程并不轻松,在时间和金钱上都花费不少。
至于答应范家发供孩子好好读书的承诺,那当然是不作数了。
从江西来到河北,换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家人也不在身边,老板、保姆总归是外人,能照顾范小勤什么?
说句难听的,整天跑商业活动,学那些大人们教的场面话,在镜头里像商业领袖一样板着脸背着手,只会机械地重复那句“大家好,我是小马云”,有再好的学习资源又有什么用呢?
在石家庄的学校,学校保安看到过,范小勤曾在上课时间独自在校园里溜达,班上同学记得他很少参加考试,偶尔参加一次,也只是在试卷上画圈圈。
学校出具的一份说明显示,范小勤从 2019 年底起,就隔三差五地请假,没有参加期末考试。加上疫情,2020 年他几乎没有出现在课堂上。
范小勤就读的学校
范小勤再一次回归校园,那就是在江西省严辉村的学校里。
这次,是老板和范家发一起办理的转学手续,还解除了那份所谓的“合同”。
原来,老板把范小勤送回江西老家,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蓄谋已久。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新人物、新故事,“小马云”的脸早已被大众看厌,老板为他计划的几次直播带货和公益活动的效果都不尽人意。
这只提线木偶的价值,最终被商人耗尽了。
毕竟网友们关注范小勤的原因,并不是觉得他会成为下一个马云,或者是真正的“小马总”,而是一种对“长着相似面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的猎奇心理。
范小勤又变回了那个浑身油腻腻的、不讲卫生的小孩,和哥哥一起在村庄里奔跑、打闹。
路过的人也会给两兄弟发红包:给范小勤发 50,给哥哥发 10 块。
他的回归又给那个平静的村庄带来人气,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守在两兄弟玩耍的路上,怼脸拍摄短视频,发布在网络上。
还有几个账号专门跟拍范小勤的日常生活,营造着一种范小勤被商人抛弃后的悲凉氛围,借此赚取流量。
可是他们的行为,不也是在消费这个孩子吗?甚至不给孩子做回普通人的机会,他们又比那位老板高尚多少呢?
一位网友问他:“小马云,你去哪里呀?”
范小勤说:“赚钱,我去赚钱啊。”
一个连钱都认不清的小孩,竟然知道自己要去赚钱,实在是太讽刺了。
在所有视频里,范小勤只被称为“小马云”,没有人呼唤过这个孩子的真实姓名。
在他们眼里,范小勤或许从来没有存在过,而他们争相拍摄的对象——“小马云”,也正被世人遗忘。
对于范小勤的命运,不少网友感叹,范小勤被毁了,他是被网红时代摧残的“伤仲永”,
但我觉得不至于说是被“毁掉”,从一开始他的家庭就决定了他不是神童,也不可能成为神童。
只能说曾经被商人给予厚望、成为下一个小马总的他,又回归了原本的、平淡的人生——真正属于他的人生。
一个可以在田野上无忧无虑地奔跑、打闹,和哥哥一起抓老鼠、抓兔子玩的,真正的童年。
在严辉村里,范小勤没有像以前那样,穿着整洁漂亮的衣服,精神饱满地对着镜头做“么么哒”,而是顶着一头没有打理过的头发,和一身沾满了泥垢、污渍的衣服,对着村民一遍遍重复在河北学会的句子,
“大家好,我是小马云,我爱你们。”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ELLEMEN 睿士:《成为“小马云”的第四年》
冰点周刊:《做了四年“小马云”后,范小勤回家了》
极昼工作室:《制造“小马总”》
点个在看,
愿这个世界不再出现
被流量牺牲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