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东京风格》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24 03:06: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东京风格》读后感100字

  《东京风格》是一本由[日]都筑响一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元,页数:4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风格》精选点评:

  ●【2019086】看完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日本盛行收纳整理,以及为什么日本会出现断舍离这样的文化意识。精致的“和风”之美只存在于建筑师的作品集中,现实生活中,多数日本人只是挤在一个个狭小的房间里,作者介绍的正是一间间这样的狭小住宅,花费少,仓库式,拥挤,零乱,却充满着生活气息,散发出独特的“乱序之美”。日本年轻人低消费、“不进取”的生活观反而让生活变得更加轻快,自由度也更高,或许对中国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借鉴吧。

  ●从小就最喜欢的居住的风格,推荐跟拍去你家,那里有更多的现在的布置,富足和文化的表现,如果我有房子我也会这样的装饰的,就像翻盖手机一样的,封面的1992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啊,未来是什么样子值得期待

  ●我明白这更接近真实的日常,但一想到犄角旮旯里可能跑出蟑螂老鼠就不寒而栗。努力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只希望自己能更用心经营生活。

  ●去年去看了都築響一的泰国玄学蜡像展,他来做talk show,超级健谈幽默的一个胖大叔啊。。

  ●!

  ●我爸肯定很喜欢这种古旧clutter风。书里印象最深有位大哥,是把头伸进柜子里睡觉的,说这样遮光,绝了。

  ●终极房间。小空间内淋漓极致的自我个性、审美、情趣彰显,被这些包围的感觉太幸福了。

  ●不是看到老式电视,都看不出来是二十多年前初次出版的书。比起大点的房子,还是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更幸福。堆积成山的唱片、杂志、漫画、书……生活可以贫困,到精神生活不能贫瘠,很喜欢这种风格。比起国内大多数人,其实是一种生活理念的不同吧。

  ●因為讀了《圈外編輯》所以對作者很感興趣,正好中國引進了簡體字版。最感慨的是作者對這些生存不易的人的理解,廉價房屋的採光差,他只說了一句“因為幾乎沒有光照,可以安睡到任何時間。”

  ●“居住在廉价而家具稀少的房间里,最大的好处当属随时都能离开。厌倦了工作可以换一份活计,厌倦了城市可以换一座城市,厌倦了国家可以换一个国家。“忍耐”“坚韧”“和”,这个国家被三根绳索紧紧束缚,还沉浸在那种快感中。但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具备了自然选择更轻快的生活方式的能力,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东京风格》读后感(一):评《东京风格》

  居所,不论大或者小,都应该用心打点。它是缩影你内心的小宇宙。钱财要消费在真正值得的地方。万万不能只挥霍于多几平方米的瓷砖,多几箱柜的服饰或包包。书籍,画册,电影,磁带…多关心关心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想要。这本书读的很轻松,想不到原版竟是93年的。20多年过去,这个社会确实是被新新文化支配了太多。看完以后想带着相机去深入东京街头走走逛逛…感觉是很难得的一种心理体验。

  《东京风格》读后感(二):支撐安全感的迴身之地

  90年代早期的攝影作品,作者專挑一些小空間住房來介紹這群在東京大染缸裡打拼的人們,與其說是介紹建築設計或空間佈置不如說是這群東京客的人生價值觀,當然近30年後不論從建築、生活、文化、或旅遊的角度來說都只是頁早就翻過去的歷史了,不過從概念設計的角度來說,這本書真的是難得一見的奇珍異寶,每一間住房、每一個角落都是滿滿的想法與溫度,個人與社會競爭下的妥協仍能撼動今日的讀者,不論外面是如何的狂風暴雨,屋脊下仍有一彎平靜的港口等著我們,也許這就是家對我們的意義吧 ,宇宙再大,心裡最深的安全感也是要一個空間來支撐著,即使只有那稍稍的迴身之地…

  《东京风格》读后感(三):城市的意义是什么?房子的意义是什么?

  

城市的意义?

高昂的租金却依然能吸引着无数人的向往与前行,城市的魔力究竟为何能如此强劲?不谈科技,不谈后现代的城市似乎变得有温暖了。那科技和现代化与城市的关系,与城市中的人的关系应该怎么定义。

房子的意义?

说句实话,书中的公寓住宅,但凡生活过得去,我都不会选择那样狭小的空间。因为容易杂乱,然后会变得焦躁。但书里有提到“有许多人会租下一个小房间,做一份刚好维持生活的工作,剩下的时间看看书,画几幅画、听听音乐,平静过度每一天。这是令人愉快的惊喜。”房子不是重要的,但是这样的小确幸是必要的。

  《东京风格》读后感(四):东京风格 不成熟的书评

  

这是来自上个世纪80年代的图文,现在看依然有品鉴的地方。各式各样的房间,千奇百怪的人们,唱摇滚的人把房间塞满哥特海报,文学少女有半个天花板那么多的vintage收藏品。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曾经也很想把属我的空间装扮成全世界独一份的那个女孩,和她熠熠生辉的想法,梳妆宝盒里的秘密。曾幻想自己独一无二,最后却发现人和人是那么相似,揭开出租房的面纱,所有人都活在自己最希望的样子里,并带着骄傲感受着亲自创造地球某一角落的快乐。懂了,这些错位于我所处的时空的老照片,在这个普通的寂静夜晚,让我感受到从未有的舒展和平。

佛教有句话叫“坐则半席,卧则一席”。说到底,无论修建多么恢宏的宅邸,一个人睡觉时也只需要2m2左右的空间,再怎么敞开肚皮,也吃不下十人份的饭菜。今天的中国在走日本的老路,希望未来的人可以多拿钱投资自己,而不是房子家具~

  《东京风格》读后感(五):坐则半席,卧则一席 | Tokyo Style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存有念想,什么才是东京风格?大抵是小春日和,惬意十足的和风。但是打开这本书才意识到为什么日本人要断离舍,为什么要开始收纳。书中拍摄了90年,东京大大小小200多个普通人家的居住空间,就是窄小。钢筋水泥的mansion,陈旧的日式木屋,一个个5cm-20cm的空间里住着一个又一个年轻人。房子的脏乱与否全在居住着的性格,密集的空间可以脏乱,但也可以舒适惬意。 看到书上很多年轻的人儿,为了追求自己画笔上的梦,为了追求音乐的梦,做着这样那样的工作维持生计,获得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不正是大城市里一个又一个打工人的日常。但也因为住在没有归属感的出租屋,年轻人有了无限的选择和自由的空间。随时可以走,随时可以留。方寸之间,只在于过上理想的生活。 “无论修建多么恢宏的宅邸,一个人睡觉时也只需要2m2左右的空间,再怎么敞开肚皮,也吃不下十人份的饭菜。房子虽然越大越好,但为了昂贵的租金和银行贷款而拼命工作,倒不如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过着悠闲的生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东京风格》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