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冬日笔记》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2-23 01:52: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冬日笔记》读后感精选

  《冬日笔记》是一本由[美]保罗·奥斯特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冬日笔记》精选点评:

  ●保罗·奥斯特的笔总是带有类似手术刀的精准和锋利,可以随意进出大脑意识深处,游刃有余地捕捉到那些一闪而逝、无具无形的情感、思考和感悟,并分毫不差地将它们表达出来

  ●很美的文笔,比他《密室里的旅行》要好看

  ●文艺青年私语书。好在足够真诚。

  ●就当是12月14号买的纪念书籍吧,于旧天堂书店

  ●记忆力实在过于好了,如同着魔般阅读这本书,反复与自身的经历对照。今年不想再读保罗奥斯特了

  ●保罗奥斯特的自传,只能说如果你是他的粉丝,那可以满怀欣喜地读完,童年时的好奇,青春期的性渴望,成年后的21个寓所,以及关于父母、情人、妻子的间情感和情绪的描写可以让你更了解作者的生平,如果你不是他的粉丝,那你可能就要忍受奥斯特啰嗦的文风以及做作的写作风格了,在很早的时候读过他的《密室中的旅行》就感觉太啰嗦且拖泥带水,而这部自述也一样,好的地方是很能有作家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自我解剖到这种程度现代来说非常之少了

  ●从4321开始,《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还有这本《冬日笔记》,就像是番外一样,丰富了在4321当中的细节。 这三本书要是分成三部分,我最喜欢的是一个隐形人的画像,其次是冬日笔记,再还有记忆之书。 冬日笔记比起前书更多了一些叙事的回忆,其中藏着久违的温暖和感动。和父亲,和母亲,和妻子。回忆了从生命中经过的各种各样的人,经历过困难,经历过迷茫,却在一段舞蹈当中获得了重生。 今天的冬天要迟到了,可63岁的自己已然步入了人生的冬天,尽量要可爱地死去,在死前保持自己的为人(如果可以的话)。

  ●生命中的碎屑与陈迹

  ●不太好。

  ●书的前半部分忘记是什么时候读的,写了什么也给忘了,前两天晚上醒来睡不着翻开来接着读,忽然又觉得还是好看的,虽然很跳跃很随意,但却又像鸟儿飞翔一样平滑自在。当然,冬天里的思想,和冬天一样缺少阳光。

  《冬日笔记》读后感(一):早早的知道了使命

  

看完了《冬日笔记》,旁观了奥斯特的一生,记忆深刻的是他通过叙述而二十一个住所来徐徐展开自己的经历。在国内很多年轻人是一结婚就settle down了,放佛就开始了安稳的一生,可能性少了很多。当然主要是国内这房子还在涨价货币在贬值,不买经济上会发生损失

  《冬日笔记》读后感(二):关于冬日笔记

  碎片化的日记,以第二人称写自我,附着诚挚的抒情意味讲述作者未完结的生命。 氛围温情为主,也有冬日暖阳也驱不散的凉意缓缓流淌,文字如此,生活更是不断流动的。 读来也不无聊,静下心来看,像缓慢播放的老电影,平和又舒服。那些在人生里出现并停留过的人物,那些生活的片段抑或生命的终结,文字的记忆如今仍为其保鲜,尚存可觉察到的温度。

  《冬日笔记》读后感(三):《冬日笔记》 [美]保罗·奥斯特

  

外面,雪在下,后院里的树枝正在变白。

室外,空气是灰色的,几近白色,看不见太阳。你问自己:还剩下多少个早晨?

扇门已关上。另一扇门已打开。

你已经进入生命的冬天。

在生命的第六十三个冬天,作者以第二人称写了一部个人回忆录。生活是琐碎的,如果强行翻阅。

你以为这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以为这不可能发生在你身上,以为你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会在你身上发生这种事的人,而随后,一件接着一件,它们都开始在你身上发生,与发生在其他每个人身上一样。

我会带走这个月亮,这个借来的、偷来的、从大到小变化着的月亮。这最小的月亮,单薄而柔弱,在冬日一朵云后,是我选择的风景。

  《冬日笔记》读后感(四):冬日沉寂

  

生命暮春

断断续续看完了《冬日笔记》

是在看过小川糸的书以后读的

一个像冬天一个像秋天

奥斯特的第二人称真像是在谈话

抛弃逻辑全盘散沙

尽管那个你全部都是他

但“你”总会被唤起相似的 抖落的记忆

堆积出几百字名词组合成段的同时溢出文字的画面感太过于有血有肉

冬日过去后我们也许都能看到最初游走在尘土空气河流中最初的人的形态

在春日第一只知更鸟来前

做人性本能忠实的禁卫军

  《冬日笔记》读后感(五):散步人生路,凛冬终将至

  静下心来的时候,管中窥豹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像这本《冬日笔记 (Winter Journal)》:作者碎碎念般回忆着自己的一生,在他的背后却是一大幅美国(纽约)风情画。比起称之为回忆录,我想,这更像是一个美国中产犹太裔作家、一个有意思的帅老头的全部人生记忆球(「头脑特工队」里的那种?)。

  篇幅不长,可对于爱走神易发散的人来说很难短期内迅速读完,因为这份精神世界太真实了,加之有些哲理和智慧蕴藏在一件又一件小事里,不知道个中哪一句就引人遐想起来。书内的世界何尝不是如此!你和作者的思绪各纷飞各的却异常和谐,妙极。回过神来又好似两个无聊又无关的人在用意念交流,一个滔滔不绝,一个静静聆听。完全不是什么惊鸿的篇章,那么琐碎且平常,没有叙事技巧可言。换作几年前的自己,大概第一反应便是和我有什么关系般的不屑从而不会再继续阅读吧,如今却觉得在地球的那端有人带你经历人类共通的生死无常是件幸事。由远及近地,越读到后面惊讶越发现许多相似,睡眠前的状态,旅行时的状态,乃至一个创作者的状态。笔记结束于3月,而我也在九年后的3月份读完了,一个正在进入史册的黑色三月。苦涩的巧合与呼应:

  “You think it will never happen to you, that it cannot happen to you, that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in the world to whom none of these things will ever happen, and then, one by one, they all begin to happen to you, in the same way they happen to everyone else.”

  儒贝尔说,人必须可爱地死。可爱,在我看来自然不包含屈辱不堪的,特别是精神层面。不确信几十年后自己是否也有幸见证生命真正的冬天?又或许其实,见不见得到也没什么关系吧——我们都是终其一生散步着的人,在这个冬天,在这个世界,在时空里轮回。

  (今年3月写的,初发于微信读书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冬日笔记》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