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20 02:55: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100字

  《树上的男爵》是一本由[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上的男爵》精选点评:

  ●读完夏目漱石的《行人》之后立即读了这本书。前者到后者可以一窥人从近代到现代过程中的精神转变,但两者所描述的萦绕在人左右的困境是相似的,虽然卡尔维诺在后记中说《树上的男爵》中“有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并视其为通向自由的最后阶段,但到了今天又显得有些没底气,难以成为让人秉持的信念。这可咋整,吾命休矣~

  ●柯西莫“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一个意大利人写的人生散文诗!

  ●“始终热爱大地”

  ●只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阅读卡尔维诺

  ●男爵选择了树上的生活,并一直坚守,即便是死也不让尸体回到地面,男爵选择与世俗的分离,并最终在自我选择的道路上达到自我的完整。从《不存在的骑士》到《分成两半的子爵》到《树上的男爵》,这三本书被人们定义为人生追求自我完整的三部曲,骑士是对存在方式与意义的思考,子爵是对个人在生活中矛盾与撕裂的思考,男爵是对自我选择与坚守的思考。

  ●新版。伟大的小说。作者在后记顺便把书评也写了。翻译不喜欢。

  ●坚持在树上一辈子的人,都只是理想

  ●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能把一件事坚持下来就够厉害了

  ●“为了与他人真正在一起,唯一的出路是与他人相疏离”,作者的后记里如是说。似乎很应景。断断续续地看一本小说近两个月,对我来说是几乎没有过的经验,所以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故事。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一):男爵的犹疑

  

1、作者说这是一个关于“完整”的故事,是一个通过对个人选择矢志不渝的努力而达到非个人主义的完整的故事。

2、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关于“剥离与融合之间那条隐秘的通道”的故事,道阻且险。

3、或许还有一个关于“意义”的探讨。悲剧的是一切的意义本身无意义,这当然是柯西莫的宿命,也是他的“坚持”的宿命,更是人类文明的宿命。

4、就像选择生活在树上一样,哪怕最后和热气球一起升到天空,还是逃离不了无意义的宿命。也许唯一可以欺骗自己的是:挣扎本身、坚持本身、不承认无意义本身、生活在树上本身,或许有那么一丁点儿的与众不同,而已……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二):遥远的自己

  柯希莫在树上的一生,远离家人,远离自己的注定命运,却又始终与众人密切相连。起初上树是为了逃开宿命,他知道自己不满足于命定的一生,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样的一生,所以他选择了那时离宿命最远的地方,也是看似离心最近的地方——树上。可上树之后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直到遇见薇我啦,那个知道自己前去何方,怎么让自己开心的女孩。我想,与其说是骨子里共同的反叛让二人一见钟情,不如说那女孩对于自己的内心和前途看的如此透彻的精神吸引了柯希莫,从而使他的一生都在模仿着,尝试着,去变成她的样子,或者她喜欢的样子。

  可惜,我却觉得那女孩看似的通透聪明却是因为自身的浅薄与身份。而柯希莫在终他一生的思考探索后,他的思想早已超出自身。但可悲的是,他始终不知道自身是谁,想要什么。因此他不断运用自身智慧去尝试新事物,或孤独隐于林间,或骄傲指挥众人,却始终没有参透人生的意义。直到与女孩的重逢,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为她而活。

  说起来荒谬,可我却觉得作者认为爱情是人类存在的最终意义。我们活着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什么,也并非享受什么,而是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为了这寄托喜怒哀乐,幸福或者不幸,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理解透彻,以及欧洲史一片模糊,希望能看完作者的下一本书。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三):不完美的理想主义

  初读卡尔维诺,沉溺于他极美极动人的虚构世界。我想他讲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一生,把他的一生讲得迷幻而动人。 永远住在树上的人,仅仅这样就让人产生无限的好奇。况且他又用其肆意喷涌的想象力,为这个故事添上多样的颜色。我想,他是乐观的也是现实的。他的乐观在于他如此天真地虚构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并且同样天真地相信有人能在这片不同的世界中收获完整的人生。他的现实在于他并不把柯希莫塑造成一位完全的反叛者,一位梭罗般远离真实的厌世者。他清楚地知道,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难以完全摆脱"地上的世界",那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枷锁,不可挣脱。但他相信仍然能"带着枷锁起舞",实现完整的人生的同时又受到他人的尊敬。远离人群又关注人群,追寻理想又兼顾现实。他不想把选择变得极端化,或者他真的是相信或是盼望有这样两全其美的时候

  想来,这样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所有理想主义的人不是大多都是束缚于现实生活,囿于日夜的忙碌之中。缺乏勇气,更缺少毅力,去斩断枷锁。甚至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现实产生了依恋。于之相比,柯希莫的故事变得像是一则寓言,一则给人以启示和鼓舞的寓言故事。他并不是要求我们都要变得如柯希莫那样,那样太难了,但是他却能让我们受到一些触动,让我们重燃一些已经被抛弃的信念哪怕只是对自我过去的一些回望也就足够了。

  我想,这才是《树上的男爵》真正的动人之处,它留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念想。每当我在真实世界中受挫时,我都会想起,那在绿荫之下,飞舞跳跃的男孩,仿佛只要想起他,我就没那么沉重,没那么难过了。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四):合理的自由

  

作为卡尔维诺《我的祖先》三部曲的代表作,本书体现了通过对个人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从而达到非个人主义完整道路的主题。

追求个体自由和完整的道路是不确定的,如何在现代环境下找到保持个体的自由和完整的合理方式,是卡尔维诺通过《树上的男爵》提出的严肃而深刻的后续命题。

本书中柯希莫并不是逃离尘世的自由,只是以自己自由的生活方式,表达作为完整的人在无干扰、无限制的存在下的状态和价值。为我们提供了追求自由的正确方式。

个体自由在《树上的男爵》中是逃避了功利却合乎内心的存在。但是柯希莫在树上找寻心灵归属,获得诗意地栖居,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古今中外,对自由与集体的讨论就未曾断过。我们国家有过合作社,大锅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的不同试验,都是个体与集体的不断摸索。在不同的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了个体的自由程度。因此,人类在寻求精神自由和整体幸福的道路上仍需做出不懈努力,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遵循客观规律。

我们一方面鼓励追求自由,一方面要警惕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要将自由与自私混淆。或许,书中这一段就诠释了,追求自由的同时如何做到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互利互惠——

"他在修剪树木和疏整森林时,一向注意不仅替树木的主人的利益着想,而且也为自己考虑,为了他来去方便他需要使他的道路更顺畅一些。"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五):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我们还有什么

  

几段阅读时的感受

柯希莫在树上的出走,也是他成长过程中难得的经历,他“能结识一些我们碰不上的人,那些交往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各种各样的经历在成人的角度而言或许有对有错有好有坏,但这判断的基础都是成人的价值观,对纯净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值得经历并且极其重要的。

律师骑士的古怪,提醒着他,“如果把自己的命运同其他人的命运分隔开来,可能变成什么样子,并且他成功地没有沦为同样”。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不是吗,在形成对世界的概念的过程中,成为什么样子,如何成为那个样子,都是必经的探索之路,这条路,不是成年人教导的,不是过来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发掘的。

柯希莫与强盗和神父的阅读时光让我感动。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有一个灯塔般的引导是多么重要,我们不必纠结他是神父还是强盗,他们的交集在书的世界,他们脱离了本我的角色、脱离了年龄的限制,自由自在地在书的海洋里游荡。孩子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自主性行为。所以孩子完全可能像柯希莫一样由对书的痴迷到对知识的渴求,也当然可能会像很多“熊孩子”一样形成让人挠头的习惯。

他在森林里几乎无所不能,但尽管在战争之下,他也坚持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他尽力保护处于强权之下的人民,可是袭击占领军的事情他从来也不干”。

“如果不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爱情”。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都是如此。

想说的话

柯希莫寻找生存途径,寻找知识思想,寻找爱情与占有,寻找自然及其力量。也许因为“自我”的疆域实在是太广阔,于是寻找自我也意味着承受疼痛,陌生的东西总是带着不安和变化,但也带着充实与意义。

读到奄奄一息的柯希莫一跃而起抓住热气球的绳索,跳到锚上,最终飘走,消失在大海的另一边的时候,心里一暖,鼻子一酸,“柯希莫就这样逝去了,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也许我是为他完整的一生而哭,也许是为他固执而又执着的坚持而哭。

他活在树上,他升入天空。

他活得清楚,他此生幸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