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末世之路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4-13 03:30: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末世之路读后感摘抄

  《末世之路》是一本由[美] 梅格·埃利森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20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末世之路》读后感(一):原著为三部曲

  据说这是两本书的合集,第一本是《无名助产士之书》,第二部是《埃塔之书》。第三部原著已出,是《弗罗拉之书》,主人翁是一位“女骑手”,应该相当于泰国的人妖……头两部情节曲折,第一本对末世的描述非常真实,但在第二本中出现了“超自然力”,据说第三部更甚。人性善与人性恶之间的斗争。在第二本书中,人性恶的代表人物“狮王”实力滔天,但他在一场“猫与老鼠的游戏”中被身为“老鼠”的埃塔杀死,成千人的队伍一朝瓦解。不知道出版方是否打算引进第三部。

  《末世之路》读后感(二):绝境里的女人

  这部书的故事情节中的末世,是因为一场瘟疫展开,而这场瘟疫让女人和小孩的数量骤减,生命繁衍变成了文明延续的希望,但是在这样的混乱世道中,这种文明是否值得延续都受到了怀疑。爱情变成了稍微有点可笑和迷之珍贵的东西。看似是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女人沦为了一种生育工具或者是动物,被圈养,奴役,带上锁链放到路边,售卖,回收。

  相比于丧尸,怪兽,外星人入侵,冰川融化,这种人类内部之间的相互厮杀,更能看出人性,也读起来更压抑,要面临的抉择更多,更难受。

  在这个只针对女性和小孩的瘟疫的假设里,故事一点点展开,在一篇篇的混乱中,我们似乎看不到人性的光明,只看到一些禽兽班的人类,女人只是被泄欲,买卖和奴役。社会文明一路倒退,虽然不能说是原始社会,但也是一个极其不平等不文明的乱世,在这里,追求民主似乎是一种笑谈,男女平等本身就不可能。就算是正义之光的女主也只好穿上男人的衣服,在救死扶伤。

  她助产士的身份,保护着她力所能及能帮助的女性和儿童,但是谁来保护她呢,我觉得唯一能保护她的是她绝对的理智,就像是所有欧美大片里,所有的乱世混战里,真正存活下来的勇士,都是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

  作者的写作水平很高,因为“末世”的假设很宏大,导致很多线索和场面会很大,但是作者这部分表现优秀,很多小细节也描述的很清楚,被锁链拷住脖子的女人,拿着枪支自卫的男人,躲避男人追杀的女人,混乱的街景,倒塌的大厦,所有的一切都描述的让人身临其境,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主人公的绝望和危险。其实我觉得很多抉择,都可以是比《奇葩说》的辩题要深刻百倍的辩题。比起“生二胎要不要征求老大的意见”,在这样的末世下,在这样的混乱的文明下,如果,如果女人可以决定生不生,那么要不要延续这个生命呢?

  如果要顽强的去延续文明,要做的更多的是去战胜现在的不公和混乱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生育和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去继续人类的文明。如若不然一切都是徒劳的。主人公是助产士,她也是一名女性,而她的价值要远比生育大的多。关于这部分,小说有很多次让我想到了美剧《使女的故事》。

  《末世之路》读后感(三):末世之路

  最近澳大利亚大火的新闻一直在头条,还有冰川融化的新闻,都让我开始思考世界末日的问题,也增加了我看小说的紧张感。我们可能幻想过世界末日的到来,但是我们没有人愿意真的去面对世界末日的苦痛,澳大利亚的火灾小镇人们和动物正在经历着大火吞噬一切的痛苦。

  我在遇到现实生活中的困境的时候,常常幻想世界末日,希望一切束缚我的条条框框都被毁坏消失,就像是我时长幻想,世界静止,作为有唯一行动力的我去金库偷完大把的金钱,然后一切再恢复运转。偶尔我也期盼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或者是想着退回疯狂原始人那样的生活,幻想着人猿泰山似的有趣美好奇幻,却一次也没有真的希望过,在被灾难毁灭的地球上存活。因为那太苦了。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地球文明和科技发展,如果有朝一日真的退回去,平凡的人民根本不会舒服,也许社会会像是黄渤的《一出好戏》一样重新丑陋不堪。

  在《末世之路》里,地球文明和科技发展就被一场奇怪的无法克服的疾病灾难性的毁灭了。而在这场疾病中,妇女和儿童是最惨的受害者,他们比男人更弱,对病毒的免疫力几乎为零。因为繁殖的需要,因为生存的需要,女人不再是女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资源,她们重新出现在市场上被交换,被奴役,被虐待。相信男人,寻找爱情,似乎变成了一种笑谈。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无名助产士,她是一名理智的出奇的女性,或者说是一名革命的女性,伟大的助产士,她似乎是女人的救星,在混乱的社会秩序中,维持生命,帮助别人。她不需要也不相信男人,同时,为了免遭迫害,她将自己伪装成了男人,这为她赢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也因为助产士的职业或技术本领,她能在很多时候,帮助很多女性。瘟疫杀死了大量的女性和儿童,使得分娩变得极其危险。她的本领挽救了很多生命。

  在末日降临的时候,我们会以为看到更多的是人性的丑陋,因为那些私刑处置别人的人,那些奴役女人的人,那些烧杀抢掠在混乱中再添一把火的人,这些都让人看不到希望,但是在末世的时候,真正发光的也是人性,像助产士这样努力为善的人,也是有的,而且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照亮一大群人去围绕着她。一起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末世之路》读后感(四):文明没落的悲哀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以及大概的内容的时候,

  让我第1个想到的是之前看过的一些关于灾难的片子,例如2012,例如后天。像这样子大型的自然灾害,所最后带给我们的一些末日,相比于这些而言,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是另外一种感受,那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最后给我的一种感觉都是比较沉重的,对于2012的记忆其实印象是比较深刻的,记得那会我们还在读高中。有的时候真的去相信2012真的会到来,至于那部电影,我记得当时我们是一整个班级在店在班级看的,那个时候就觉得只要大家都在一起,即使世界末日到来,那又能怎么样呢,我们还是能够很开心的去面对,后来2012安安稳稳的过去了,是所谓的世界末日并没有末日。

  如今是2020年我再来看这一本末日的书,和其他之前的故事不一样的是,其实这本书它并不是围绕很大的事件来描述的,它其实就是从很小的一个细节来入手的。是一场由瘟疫蔓延开来的故事,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说到瘟疫让我想起了03年的非典。故事假设的非常的精妙,他说这场瘟疫只针对女人和小孩,那么在这个女性和小孩急剧骤减的时代。

  女孩在这个社会的重视程度是否就变成了一种传播工具,一种,生育工具那女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就会被变成了商品化,可以被贩卖被圈养,因为从某种程度上就降低了它的精神所在的价值,女人可以繁衍后代,而女人的稀少就决定了他的价值,不同的女人我们可以给他有一个标价,那这本书从这个独特的视角给了我们一种这样的精神视野,其实是比较让我震惊的。说实话,整本书的一些描述也是非常让我难受的,因为在这本书的描述当中,能够看到一些女性被残害,没有尊严。

  女性在这个社会当中得不到任何一点的保护,那么从我们的精神层次上来说,这到底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落后呢?我想说这个社会对于女生从来都没有公平过,虽然说现在大家都在提倡说男女平等,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子,从就职的程度而言,当一个女性去应聘的时候,她的面试官都会似有若无的去想想看他是否怀孕了或者是否结婚,需要请婚假之类的从这方面考虑,如果说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时同等程度上的去面试,但90%的概率都是男生优先。

  那这本书的故事里讲述了女性被如此区别对待,其实也是文明的一种落后和一种悲哀吧。作者的表达水平很高,他其实并没有选择从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而是通过一个一个的例子,一个一个让我们深受其身临其境,让我们深感痛觉的例子让我们其实这种文明的一种落后故事的悲惨他通过讲述了各种各样的女人呗彩蛋的人生通过这一个描述更让我们,更让我们明白我们到底在延续的是生命还是一种文明,如果说这样的文明到此为止,就可以不用再往后延续了,那么所谓的生长发育传宗接代又有何意义呢?

  世界的末日并不一定是生命的尽头,有的时候当文明已经被没落了之后,我觉得这更是一种悲哀。。。

  《末世之路》读后感(五):走向命运

  《末世之路》读后感(六):挣扎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选择打开它,但是和我之前看过的许多末世小说不一样,这里没有丧尸,也就没有异能,不需要打怪升级,人类的敌人只有人类自己。女人的敌人是男人,更是所有人类。

  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整个世界,人们高热不止,尤其是女人,孕妇,几乎很难存活下来。此后没多久,世界就迅速陷入无序和崩溃之中,法律和道德再也无法阻止人们内心的野兽。无名助产士(后文用“她”简称,因为不断变换名字让我记不得她的真名了,何况名字在末世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在一场高热中幸存,并且在随后的遭遇下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扮作男人行走在旅途之中。她有助产士的技能,也找到了很多药物,生存并不是她当下唯一的目的,她无法阻止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恶行,但是她决定让她们过的容易一些,帮助女人们就是她的使命,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与整个庞然大物的斗争。

  与传统的末世文不同的是这里因为没有丧尸,人类没有共同的敌人,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很容易陷入歧途。调转矛头转向人类自己,是最直观的冲突,人性的恶在这里被放到极致。一开始的助产士并不需要别人,她只是不断地活着,寻找需要帮助的女人,不断冒险,不断前进。但是洛克萨尼的到来似乎改变了她,他们一起捕猎,一起睡觉,像小姑娘一样咯咯笑着,夜里互相取暖。但你并不总是能留下要离开的人。就像后来的约迪和霍努斯。她终将一个人独自前行,去到需要她的地方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书中的第二段故事,埃塔和埃迪相比之下更加戳痛我。女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是女人,是母亲还是人类?自然给了女性孕育的条件,是否就是为了让女性完成生育的使命呢?我无法苟同,我想埃迪也是不同意的。不过在她当时所处的环境下,两个女人相伴被认为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女人是稀缺的,稀缺就显得珍贵,而“成为母亲,就是女人拯救世界的方法。”这种压迫使得埃迪一直无法融入“不存在的小镇”,也无法融入任何的组织。

  有一句老套的话,但是放在这里我觉得很恰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人从这本书里能看到使命,看到责任,而我在这里确定了我的追求,就是自由。在这个世界,女人因为稀缺显得珍贵,但并不因珍贵而得到小心呵护。我也并不认为女人就一定应该小心呵护。虽然有其体能上的劣势,但女人在成为女人之前首先是人类,有一切人类的本能,吃饭,穿衣,繁衍等 ,并不与男人有什么不同。做母亲不是女人唯一的使命,它只是你的一种选择,你可以对它说“不!“。如果为了所谓的希望,而强迫一个女人做母亲,那么我会选择对它说,请你灭绝吧。这并不显得高尚,就像为了救一群人而杀死一个人,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显得道德高尚,行为正义,我可以理解但是永远无法认同。其实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仍旧存在书中的很多问题,只是表面和平的假象掩盖了所有的污秽。

  《末世之路》读后感(七):在一个女性不友好的世界生存

  记得以前有一款喜欢的塔防类游戏《英雄无敌》,基本的模式是收集资源、建城、养兵、攻城略地,实现统治。或许是人类对资源的发现、掠夺和分配慢慢形成了世界的格局,由野蛮到秩序,由蒙昧到文明,经历了几百万年,中间有多少次突飞猛进抑或骤然倒退,有多少次无妄之灾或是彻底失序,身处文明世界的我们能想象魔兽时代的生存吗?

  在《末世之路》中,作者构建了如此世界:瘟疫降临,所有新生儿都无法存活,产妇死去,女性非常容易感染病毒,纷纷高热而死。不用多久,这个世界的一切现代附属物不再生产,政府消失了,法律被瞬间遗忘,所有人都像是黑暗丛林里的独行人,要活着只能靠自己。

  我们的主角是一个女助产士,这个身份意义非凡,尤其意味着救赎。当然,她首先要生存,在经历了一次次无法喘息的逃命和不敢入睡的隐藏后,她真的把自己变成了由内到外的男人。她钢铁的意志,她的孤独,一个人行走的路上,她几十天都听不到一丝人语。躲在黑暗中的第一百零几天,男人的声音让她浑身发抖,她救了一个女人,她们幸福地在一起东奔西逃,后来那个女人选择和另一个骑着哈雷摩托强壮的男人走了,招摇的路上,没过多久就被拦下,招安的几句话响起,那个男人甚至没有试图抵抗,那个女人被缴械制伏,再也没能逃走。

  有的人,你只能救她一次,在荒蛮之地,无法挽留,后会无期。

  此时,爱情并不重要,孤独是常态,女人更应相信女人,更要提防女人。

  无名助产士只有日记为伴,她最好的武器是理智,她没有像有的女人一样陷入混沌之中,她知道,对于一个单独男人而言,一个女人往往意味着麻烦,而相信男人的女人无异于向野兽袒露贲跳的脖颈,相信他的胆怯、自私和鲁莽吗?

  女人的一生要探索世界,也要塑造自我。如果说《末世之路》的第一部,是经过文明的女人在末世突围,那么《末世之路》的第二部,就是女人在文明已逝,新秩序初建的世界寻找自己的故事。

  此时,人们已经经过了独自为战的阶段,开始了部落生活,部落之间彼此隔绝,强权者铁蹄肆虐,第二部的女主角生活的部族通行的价值观是,女人如此稀少,婴儿难以存活,因此生育是女人最大的价值。女主人公不以为然,她没有生育却在失败中成长,最终打败强权者,挽救了许许多多的人。

  《末世之路》的主角无疑是女性,风流有趣的也好,坚贞却头脑空空的也罢,或是男性外表,女人内涵的“完人”,或是特立独行的女英雄,在这个女人不友好的世界,她们的美丽像璀璨的钻石一般闪耀光芒,而代表压迫、寡义、冷漠和自大的男人,是被谴责和控诉的群像。

  《末世之路》读后感(八):希望之路

  最初想看这本书,是因为书名,然后从豆瓣上找到这本书的文案。在这段不长的文案里,最吸引我看这本书的是“但随着整个世界的挣扎求生,她讲发现比追求苍白的独立和自由更重要的使命。”这句话,是怎样的一个场景才能使得整个世界都挣扎求生,想从文中知道这只是一种比喻还是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这本末世之路,我觉得更应该是希望之路。

  本书一共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我在看到一半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只有压抑,我不太能理解是怎样的一场瘟疫,会导致大部分的女性和儿童死亡。而剩下的少量女性在整个世界里已经失去人权,一旦被男性抓住就被沦为发泄欲望的工具。基本上看完上册一半的时候,我依旧没能记住女主的名字,书中基本上是用“她”来代替,通过她的日记及眼睛记录着那段挣扎阶段的经历。最初我以为,能叫“末世之路”这本书,里面会有丧尸之类的设定,而本文完全没有。但是失去人权的女性所遭遇的事情,又跟遇到末世的丧尸又有什么区别呢?末世里,最可怕的不是丧尸,而是本文中的工具。她在一路走来,被抓住的女性,活得基本上已经形如走尸。毕竟,丧尸只会要你的命,而在本文中,摧垮你的是整个精神状况。看到此时,你能指责男性的做法是错的么?生而为人,末世并不是道德沦丧的遮羞布。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她经历了差点被强暴差点被杀害各种生存危机,只能通过伪装自己,遮住自己的性别特征,才能在绝境中寻求一丝丝的活路。物资的匮乏,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没有朋友没有亲人。途中遇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敌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她怎样才能绝境逢生?

  讲真,我不是很喜欢过于压抑的文,这样的文让人心中有一种无法释放的郁结。前半段的剧情让我想起来不久前看到的一本类似末世文的小说,书中女主生活在末世之后的新世界里,在新世界中,人类的延续无法通过正常的程序来完成,女性的的变少已经生育率的降低使得女性在新世界中,成为繁衍下一代的工具。通过培育,每一位能够成为工具的女性将进入到实验室中完成繁衍的任务,而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完成繁衍。而那个时代的女性,无论里在前期是多么的优秀,一旦成为工具,最优秀的人最终成为了最优秀的生育工具。而反抗只能被所有人唾弃并且经过改造而最后被人道毁灭。一些拥有反抗意识想要改变现状的女性,一旦被发现,引接她的只有残酷的折磨与改造。而女主,最终成为成功反抗第一人,文中最后的结局,女主离开了那个备受折磨的实验室,一个人选择了去实验室之外寻找新的生活。 在末世之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而这个使命与责任并非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在现实之中,也是同样如此。

  这本书,看到最后,真心不是我喜欢的题材,对我个人而言女权男权都没有特别强烈感受,难道不应该是人人平等么?女性在人类这个族群之中,做母亲不该成为唯一的选择。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女人。每个女性都该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不该谁的附属品,拥有自由的选择此后的生活的权利,不该被任何一个人剥夺的权利。能够自由的选择婚姻,自由选择是否要成为一个母亲。这应该是个选择题,而不是必选项。

  《末世之路》读后感(九):末世之光

  看了这么多年的书,不得不说,最不喜欢或者说最不敢看的类型,就是末世文,一开始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居然申请了这本书,《末世之路》,但收到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故事与我以前看过的末世类型小说完全不一样。

  上一次看的末世小说还是水千丞的《寒武再临》,故事大概内容是有一天,寒武纪再次降临,动物植物开始异常的变异,本该是生物主宰的人类竟然成了食物链的最底层,原来人类进化的终极,是毁灭。

  而这本《末世之路》,在封面上我就感觉不一样,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另类的末世科幻小说,当文明轰然倒塌,人性,便成为最后的希望之光。

  翻开开头时还是有一点迷惑,这个艾娜妈妈是谁?哪里是末世?

  渐渐地,我开始理解了这本书的内涵,我觉得很震撼,一是因为这个设定,当一种病菌侵袭,女性很难生育,分娩变得十分危险,人类文明面临着毁灭的危机,此时此刻,人类又将何去何从?二是在这样一个危机情况下,泯灭的人性,自私的本性,浮现在读者的眼前,我觉得很是震惊,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危难的时刻,本应尤为重要的女性却成了繁衍后代的工具?甚至还有什么莫名其妙的阉割子宫?

  但这本书在某一些地方表述的实在是很棒,可以说在绝境之下更能体现人类的本质吧,正如小春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当饥荒发生那一刻,就连鸠摩罗什也无法继续用自己的信念来抵挡灾难,更何况当卡尔面对这样的一个末世环境。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本书,大概也是分为两个故事结合的,一本是《无名助产士之书》,第二本是《埃塔之书》,严格来说,我最喜欢第一部吧,因为我喜欢第一部的主角卡尔的性格,很坚强第一个女性,也很聪明,看的过程中无数次让我想起了前两天看的《生命暗章》的主角谭薇安,都是坚强的让人心疼的女性,说起第二部吧,又有一点点的迷惑,没有很理解埃塔和埃迪的关系,但相比于第一部,我有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第二部感觉要更压抑,更泯灭。

  看完这本书吧,有一个感觉,就是人物好像有点多,看的有些地方有一点点蒙,但还是很喜欢这本书,让我知道,末世来临之下,人们的挣扎与逃避。

  看了一眼豆瓣上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别人都说很精彩,我也觉得这本《末世之路》很精彩,但我觉得最精彩的是这里揭露的人性,与科幻的题材。

  书的题材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将两个题材完美的融合到一起,这本书将末世和科幻融合一处,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上一次看的这样类型的还是何常在的《时空典当行》,将玄幻和科幻融合一起,都是各有各的优点,但是实在是很棒很完美的结合。

  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梅格 埃利森,虽说不了解这个作者,但对美国的作品一直抱有很大的好感,前段时间看的美国作者的《地球编年史》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今天看的《末世之路》同样带给了我另一种震撼,很棒,很精彩。

  当末世降临,当你睁开眼睛,选择面对,希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们,可以像这本书中的主角卡尔一样。做一个坚强的女性,不惧任何艰难,依旧坚强。

  很高兴看到这本《末世之路》,希望之光,希望这本书带给那些迷茫中的人们一丝光亮。

  《末世之路》读后感(十):女权之路

  最近几年,从美国的电影、电视剧,以及一些新闻上,越来越多的女权主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国内,网络上,知乎、微博也是充满的关于女权话题的争论。笔者一直有意避免太过敏感的话题,因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妄加评论,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但是没办法,女权越来越占据视野,使得其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于是,看美剧时会看到女权,看小说时也会看到女权。人是忍不住对看过的事物不评价的,尤其是文艺作品。

  运用得当的女权主义作品是非常值得欣赏的。这几年,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利器、使女的故事,包括今年的致命女人,都是非常精彩的女权作品。当然,还有现在这部《末世之路》。

  我是一直支持合理的女权主义的,我认为女权主义首先应该建立在妇女的独立,不再依附于男人。由于身体结构的不同,社会分工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潘长江不能去NBA 打篮球,姚明不能去说相声一样,这并非是职业歧视。除此之外,促进更加合理的男女权利分配是十分必要的,这场运动应该是能够和历史以来所有的人权运动一样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末世之路,可以说是一场女权的思维实验。作者通过一系列科幻设定,将人类置于一场大瘟疫。男性死亡率是99%,女性的死亡率更是男性的一百倍。在此基础上,像其他大多数末世设定的小说一样,免不了战斗,争夺,寻找食物。

  第一部《无名助产士之书》便是从这里开始,作者给了女主正好适用于末世环境的生存技能,这让女主活下来并且有机会拯救别人,期间情节不可谓不精彩。

  科幻小说,表面上看去是写的未来,实则是写的过去。在瘟疫爆发不久,人类的社会组织形态便开始重组。很多社会模式已经初露端倪。有披着迷信伪装实际是主教攫取自身利益的宗教,有拿女性当奴隶的奴隶社会,也有最基础的以女性首领的“蜂房”,实际上是母系社会。

  当女性开始生不出孩子,除了沦为男人发泄的工具还有其他出路吗?作者没有给出答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作者想要表达的,也只读过才能体会。总之《末世之路》上册,从故事性上来说,相当精彩。

  上部以女主找到一个要塞,并在要塞里见证了也许是瘟疫之后世界或者出生的孩子为结尾。下部名为《埃塔之书》,讲述了女主去世之后一百年的世界,女性开始能够生育,但是分娩死亡率高居不下 ,人口勉强维持平衡。上部女主生活的要塞发展成为一个城镇,名为不存在镇。里面的居民组织成了一个个蜂房,并建立了类似于类似于古希腊的早期民主政体。与古希腊相反的是,在不存在镇,女性掌握绝大部分权利。

  下部开始描绘的多么像现在女权主义者想象中的乌托邦世界,人们建立农庄,养殖放牧、织布制药各司其职。可是当一个女性不想建立蜂房,当一个女性不想跟男人睡觉,渴望“像男人一样生活”的时候,又面对了新的阻力。人类啊,总是不断打破规矩订立新的规矩,如果不把自己定在框架里,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

  《埃塔之书》即是对女权主义更加深入的探讨,究竟什么是女权,女权的终点在哪里。真的束缚到底是男人给的,还是女性自己给的,或者说,不论男女,这是人类本身的劣根性是无法改变的?限于贫乏的表达能力,我也没法说明白。

  本文的剧情相当精彩,同样精彩的是,不像一般末世小说那样精彩就完事儿了,更多的是对世界的思考。从这个角度看,剧情便不是那么重要了。同时,在书评里,把故事在复述一遍也没什么意思。

  END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末世之路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