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逐冰之旅》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7 03:27: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逐冰之旅》观后感摘抄

  《逐冰之旅》是一部由杰夫·奥洛威斯基执导,詹姆斯·巴洛格 / Svavar Jonatansson / Adam LeWinte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逐冰之旅》观后感(一):chasing ice

  最近对纪录片很着迷,自然是因为配乐。高三的时候微博上看到的介绍,下了这首曲子听。至今听到似乎都能嗅到微博和我那台小手机似有若无的气味,平静的音乐与歌唱,又能让人想起深夜橘黄色的灯光。

  喜欢冰,小时候会不惜两手冻得抱在怀里咬牙忍痛去玩结在路上的冰,喜欢冬天屋檐上悬挂下的冰柱,喜欢想像冰与冰碰撞时仿佛清冽的风铃……据说冰川的是地球上最能塑造地貌的力量,如此沉静,却如此强大,让人敬畏。但是这样强大的力量却在日益变暖的气候里日渐消融,你能感觉到那份绝望么,那份无助与可怜,那份从大冰川上剥离落入汪洋大海的心碎……人类应该感到自豪么——左右着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我只知道今年冬天还没有积雪,那些可爱的精灵们在半空就已经化成了滚烫的泪水……

  《逐冰之旅》观后感(二):有所追求的人们

  一部纪录片,主要讲述EIS团队通过照片展现冰川的加速融化,矛头直指温室气体And……。确实算是震撼视觉和人心的影像,不过对于这个项目来说,这些人的力量和证据确实有点点乏力。未来会怎样还真不好说。

  不过还是向詹姆斯·巴洛戈和EIS项目团队致敬,一群敢于追逐求证未知的勇敢的男人们~真是玩命啊。不过对于现在身体渣的不像样的我来说,这些还真只是梦想了。

  冰川很美,所有在时空上能呈现出相对于我们本身来说的广度的东西都很美。无可避免的郁结于人类自身的渺小,无可避免的希望穿梭时空,到昔日昔地,彼时彼处亲临见证。未见过的景色总是美好的,壮阔的景色更是不需修饰。片中有一段和《时间的风景》异曲同工,能真切感觉到身在星球表面,很赞。一小时零四分钟有一段大冰川断裂的影像,难为这些人了,守了15天总算守到了,之前一直在想要是受不到该怎么办。第一次定点相机拍摄失败看着真让人心酸。

  令:冰尘很赞

  令:算是有尼康和苹果的植入广告么~

  《逐冰之旅》观后感(三):追逐事情本源的信仰

  这片子在我的电脑里面一直放了很久,今天终于有空翻出来看了下,说实话,这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纪录片,从头到尾我不带快进非常认真的把这部片子看完了。

  里面的画面很独特,惊险刺激,更多的应该是神圣膜拜吧!人类在自然的面前就犹如渺小的蚂蚁,卑微无力。而人类的种种行为却在潜移默化中对自然环境造成如此巨大影响,实属震撼。这些画面应该是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看到的景致。却也是科学人员无数次和死神擦肩换来。

  信仰。里面的科学家应该都很有信仰,那种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信仰,又或者只是为了去追逐事情本源的精神而已。这种信仰大部分人都是迷茫和缺失的吧。

  其实相信全球变暖天气变糟,大家都有亲身体会,最近几年夏天越来越难熬,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和全球变暖有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甚至否认这其中可能的联系,赤裸裸的反驳可能只能表明内心的底气不足和不自信吧!追其本源,探其根据,才是重中之重。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事情正在发生···以后也会一直发生,如果人类不采取一些措施的话。

  《逐冰之旅》观后感(四):Global Warming

  昨天刚跟同学说:I'm not interested in documentry.

  但今天吃午饭的时间点,找电影看,一眼就看上这个片子了。脑海里的关键字是美国、电影、旅行,再看这个片子的主题以及壮美的图片,开始看。事实证明,我爱大自然,自然纪录片很吸引人。

  梦想,有梦想就去追寻,may never come true,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你有家人有孩子有父母,你一样可以去追寻你的梦想。

  梦想是会付出代价的,没人逼你去选择,选择了就要坚持。梦想失败了也不要被打倒,你努力了,没人规定梦想必须要成功,没人规定人生失败就得去死。我有自己的一生,我不复制别人的人生,我活得独一无二,问心无愧,那么就够了。

  当你在浪费电浪费水的时候,可有想过那强大又脆弱的冰川在悄然后退,说不定哪天可能带来大陆板块的移动。上次亚欧大陆板块移动,带来的雅安地震,一转眼尽成云烟。

  当你在跟父母怄气时,可想过,父母年岁已大,见一面少一面了。总想将来还有时间,可如果哪天再也见不到他们时,你可会悔恨终身?与其成天与朋友家人斤斤计较,不如珍惜当下在一起的时光。

  最后一句:I‘m fansinated by the ice, water, blue sky in the moive.

  《逐冰之旅》观后感(五):我来不及觉得它们很美

  说真的,这不是一部从专业角度来说很优秀的纪录片,在我看来,它只是有点拙劣地把他所拍到的东西给我们看了,没有任何渲染的感觉,这在一开始主人公就说了,他不是摄影的专业人员,但正是这样,才让我觉得非常珍贵。说实话,我不是环保主义者,在这个暑假以前,我从来都知道,这个世界确实是在变的更坏,但这样的更坏并不会在我的有生之年影响到我,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我,一份并不觉得世界有多么坏的心思,我能够做什么呢,所以,我只是一直在心中为那些环保主义者保留了尊重的位置,我觉得他们离我很远,我能够独善其身就已经很好了。但在这个暑假,我看了《全球通史》这本巨著,它让我很大程度上跳出了我只会生活的短短几十年,并且让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自然与文明的关系,也让我深刻的懂得文明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关系。因此,当我看到这部纪录片时,我能够知道几十年,一百年是多么短暂,而在这短短几十一百年里,冰川居然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人类历史上,应该再没有这么明显的自然变化了吧......从小的教育都让我知道,我们生活在冰川的保护之下,以前没有什么感觉,但当我看着他们消亡时,我才知道我有多么心痛,在大概三分之一时我开始流泪,而后脑海中就一直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如果它们还没有消亡,我想做些事情,如果可以,我无论如何都想留住它们,我的心里,一片悲戚。看电影时我一点都没觉得它们很美,我只是像对待一位一直在保护我们最后却被我们伤害的亲人一样,一直都在痛心,我真的来不及觉得它们很美......

  《逐冰之旅》观后感(六):Don't let earth die

  以前听片尾曲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刚才听片尾曲是站在人类的角度,不是我变得多么伟大,而是这个纪录片很伟大,它用事实让那些至今还在质疑气候变化的人闭了嘴。 我们总是会想,气候变化与我何干,而恰恰是因为这个与我何干才导致今天这种局面。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值一提和微薄的,但是如果人人都对气候变化视而不见,那么后果将是多么可怕。

  当我们还在为每天的吃喝拉撒而费心费脑时总有一些人在努力改变世界,诚然,我们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和能力和胆识和学识,但是立足于自己的能力范围去真正做一点什么也可以。

  整部纪录片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它用影像记录了冰川融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如此美丽震撼,也如此令人害怕。最近十年间格陵兰岛冰川消融程度与过去一百年的程度相差无几,如果不是地球板块和自身活动的原因,那么只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原因了。难道还有第三个原因么?

  那些继续蛊惑人心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们鼓吹说不必担心气候变化问题,并且鼓励人们继续大力发展经济,继续大肆侵略大自然。而这个后果不是由我们去承受,而是我们的后代。

  就像EIS发起人说得那样,人类与大自然是分不开的,是一体的,如果我们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或者想凌驾于大自然之上,那么就会出现一些可怕的问题。

  该醒一醒了,昏睡的人们,大自然在咆哮!

  《逐冰之旅》观后感(七):好大一门生意

  曾看过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的视频,对这样几句话久久不能释怀。丁“假如2020年后,中国每年花1万亿去买碳排放权,你肯不肯?”

  丁“根据G8的方案,他27个发达国家取走的是多少,取走的是44%。他多少人口,他11亿人口,余下的55亿人分56%的蛋糕,那么你说公平不公平?”

  丁:“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据说柴的穹顶花了几百万,福特基金会给的钱,那么架设在格陵兰岛的相机,航拍的直升机,大量的人力,精良的后期,一箱箱印着LOGO的物资要花多少钱?

  确实,我被冰的美丽所震撼,为摄影师的敬业所感动。但我同时也充满了无数疑问,为什么不选择南北极?为什么只用感性描述而不给出数据?为什么影片从一开始就灌输了观点,却没有探讨背后的成因?

  也许全球变暖真的很严重,也许美丽的冰川即将逝去。然而当片尾的催情音乐想起,我明白了,自己看的并不是纪录片,而是好大一门生意。

  《逐冰之旅》观后感(八):逐冰之旅,追梦之旅

  刚刚看完这部纪录片,它从一开始就在视觉上深深的吸引了我,原来冰川是如此之美,如此之纯粹,然而又是如此之脆弱,这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此时正因为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而逐渐消失,融化,就像里面的人物所说的那样,“这些东西或许以后再也看不见了,然而它现在保存在这张小小的内存卡里,永久的记录了下来”,而《逐冰之旅》则用这些真实而震撼人心的记录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切。

  细细想来,我被故事的两个方面所深深吸引着。一是因为震撼,震撼冰川的美丽,还有全球变暖竟能造成那么多的冰川垮塌,融化,这让我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全球变暖所给地球带来的重大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逐步恶化,甚至转换成生态危机,成为人类存活的危机。

  另外呢,整个情节一直围绕着主人公巴洛格展开,从一开始的想法,到后面的实际行动,他都在不停的在为这个项目努力着。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技术上的不足,他们一步步走来,见证奇迹。还记得第一次他们实验的时候,事过半年,巴洛格他们发现相机根本没能成功的运作,面对自己付出那么多的努力,竟是徒劳的,他哭了,一个大男人,为了自己心中坚持的梦想而流泪,为了自己奋斗的事业而流泪,我觉得这是值得尊重的,更让我受鼓励的是,他坚持了下来,不断改进,终于有所收获。为了一个项目,长达几年的工作,多次到环境恶劣的冰川之处考察,在不断地努力下,他们成功了。

  还记得里面的一个场景,团队里的两个年轻小伙有一次单独完成任务,他们在狂风中收集完数据,然后快速跑下山,躲在一个山沟里吃三明治,他们虽然也觉得环境糟糕透了,但他们享受这种过程,“我觉得我无比幸福”。因为心中有个美丽的梦,所以追梦的过程也是幸福的。

  最后,想说片尾曲真心不错额。

  《逐冰之旅》观后感(九):Let It Go!

  ig Thaw,冰融水冲毁了你的家

  还有30年,全世界的冰川将全部融化。

  2012年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还在抵制,还在怀疑还在对抗,说,为什么我们将厄尔尼诺现象将飓风将大洪水将干旱,全部归咎于温室气体,全球变暖。中国当时显得格外犹豫,甚至说每年花数万亿对抗全球变暖,这个事情谁来做?

  但是如今2019年,冰川消退已经成了常识。

  我在南美的莫雷诺冰川,亲眼看到每隔一个小时冰川就在进行大崩塌,肉眼都能观察到,

  更不要说这部影片跨年度达四年记录的冰川消退现象了,我们能看到冰川崩塌溶解形成河流、永远的离开我们的过程。

  1902年至2001年,冰川撤退八英里用了100年时间。如今到了2010年,又消退了八英里。

  十年的时间,等于过去100年的时间。

  剧情是:

  环境摄影师詹姆斯·巴洛格前往格陵兰岛Store、冰岛Solheim和阿拉斯加,以拍摄有助于传达全球变暖影响的图像。

  最初持怀疑态度,但在他第一次北行之后,巴洛格发起了极端冰调查——一次收集冰川季节变化数据的探险。巴洛格和他的团队部署了二十多台利用延时摄影技术拍摄的照相机,以捕捉冰川融化的多年记录。Jeff跟拍了四年半。

  经常乱屏zebra,他都哭了。

  套路是:

  他们不断提高技术和改善照相机故障的困扰。摄像器材和他们一样,要忍受飓风级的狂风暴雨,零下40度,结满了冰凌。同时,由于极地探险,巴洛格受到膝盖并发症的痛苦。最后,在学术会交流中公布,赚眼泪。

  这些套路,是在五年后的追逐珊瑚中也用的,让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地球的危机。

  如何来形容冰川的融化和退却,不仅仅是变少,而且变得越来越薄,就像瘪了的气球一样,迅速的撒气。

  冰盖上有很多让人恶心的小洞洞,掏出来都是黑泥,这是一种沙漠吹来的灰土,这种混合物因为是黑色的,就能比周围的冰吸收更多的热量,在整个冰川表面有着几十亿个这样的小洞moulin,不断的融化为水,如果仔细看,还能看到冰川融化时,古代的气泡也在飘出来。

  是细节说服了大众!

  《逐冰之旅》观后感(十):致敬《逐冰之旅》

  相对于《人类星球》;《地球脉动》;《迁徙的年》等等以及与之类似的《海豚湾》这些神作,我个人觉得此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1:冰川这种景致带给人的冲击确实是巨大的,它不是美丽,而是真正的壮丽!它属于只有你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震撼,而现在,以后你再也无法去体验了。

  2:这不正是纪录片的要义所在吗,几百万年的地球生命里形成的,在这个宇宙,在无限的时间里,可能再也无法体验的东西,此片无论从画面上,纪实上都做到了一部纪录片应该做到的。

  3:它很好诠释了摄影的精髓,并且体现了一个地球公民应有的价值观和使命!一个生命能用全部的精力去做这些有意义事!

  对于摄影,

  我们常见的那些协会,那些只会用长焦大炮,还妄想得到虚荣的赞誉的所谓“摄影家”应该看看,

  什么才是摄影师最基本的素质,

  什么才是摄影的要义和精髓……

  布列松所说的:“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站得不够近”

  这并非局限于器材成像的优劣,

  而是如果你没有好奇心,没有勇气和那份执着,付诸于人类最伟大的探索欲望,

  去走进和感受那些事物,

  那么你还是远远找个舒服的落脚点,低调点自娱自乐就行了。

  对于我们,

  这是一部值得我们这个时代,乃至下一代人都应该看看的一部影片,

  在影片最后,詹姆斯•巴洛格说:

  “当我的子女今后问我,在全球变暖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我可以告诉她,我做了自己能够做的最大努力……”

  这或许是对作者最崇高的致敬

  那么……

  我们的相关本门,重污染企业的辛勤员工们,

  当你们的子女只能从纪录片里看到那些神奇壮丽的大自然的时候,

  会问你,

  爸爸,在家园惨遭破坏之时,你在做什么?

  或许我们没有能力从事相关要职,

  没有机会就职媒体影像,

  但这些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价值观

  值得我们传递!

  如果更多的人,我们的社会能有所意识,

  那才会离改变更近一步。

  “如果你有机会为世界有所贡献,那么竭尽所能;如果你没有可以给予,作一个自由的人。”

  那些伐林涂炭,残民滥焚之“人”什么时候才明白,

  那些虚无的荣耀,那些残忍的收获,那些狂妄的野心

  作为漫长时间长河中的那颗生命,

  将没有任何意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逐冰之旅》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