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书匠》是一本由[英]布里奇特·柯林斯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订书匠》读后感(一):值得拜读
书名有点违和,订书匠让人摸去记忆的能力与故事的年代和人物特点关联并不大。吸引我的更是其中的情节。故事从三个不同角度出发延续故事的情节,看完第一章有点生涩,然后故事有些端倪,故事看完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看完对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产生共鸣,不分年代 不分性别和其他,也是拜读这本书的收获,这样的书于我而言应该是慰藉心灵,延续微弱火种的意义。
《订书匠》读后感(二):订书匠是魔鬼还是魔法师
艾米特因为疾病,无法在农场继续干活,父母决定把他送到瑟勒迪斯家去做一名订书匠,父亲从小就不让艾米特碰书,却把他送到女巫那里做一名学徒--订书匠。开始的生活很平静,不过是打打杂,做做书,小日子过得也算安稳,身体也恢复的不错。 然而,平静过后总有暴风雨的袭击,在一场农民暴动的到来后,打破了这间小屋子的平静。艾米特才刚刚能接受自己是订书匠的事实,但瑟勒迪斯离世了,瑟勒迪斯是以为与众不同的订书匠,她曾经告诉艾米特,从记忆中剔除最黑暗的部分,然后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这本装载了记忆的书,而不是唯利是图。 为了维持生计,艾米特不得不离开,选择了新的主子-德·哈维兰,他是一名商人。在利益的趋势下,艾米特的第一位服务者“尼尔”,一次又一次的被装订,在一场意外中,他发现一本装订自己的书籍,一切都到了一个新的拐角点。 接下来,寻找并保护那些被装订的书籍就成了艾米特首要的职责,在历经各种磨难后,艾米特跟他的小伙伴偷钥匙,去找到藏书点,将所有装订的书籍统统烧掉,那些被封锁的记忆,如同被封锁的灵魂,全部恢复了。 这个现实社会有三种人,贵族,贫民和订书匠,贵族永远欺负着贫民,而订书匠为了生计,不得不服务于贵族,在这个复杂的关系链里,将人的记忆装订起来,是贵族统治贫民的最有效的手段和伎俩。 装订记忆并没有错,错的是唯利是图的人,弱势群体在被装订后,你永远看不清自己是谁,永远不知道你对面的人是有多么黑暗,订书匠可以缓解人的痛苦,也可以让人坠入万丈深渊而不知,这才是最最可怕的。订书匠这把双刃剑,只有自己被装订过才知道其中的味道。 记忆,是人的一笔财富,人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再多的痛苦,再多的不堪都是你的一生,人总以为,记忆是一个小偷,偷走了我们所爱的一切。但,记忆总是先给予再拿走,每天都是一份礼物,每小时,每一分,每一秒。 当记忆被装订成一本书,失去记忆的人便能够得到幸福吗?订书匠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呢?只有自己打开书,静静看,慢慢品才知道所有的答案。
《订书匠》读后感(三):读《订书匠》
所以,当装订记忆的书被烧掉,一切,就都会被想起。 那个傍晚,卢西恩因为艾米特的邀请,留在农场吃饭了,两人告别时,相互的咧嘴一笑,让彼此感觉到世界的奇妙。转过身,踏在回家的路上身体都是轻盈的舞者,吹着口哨,跳跃旋转着往前,走向心中的自由与希望。看到这里,我眼睛模糊了,才走出了作者营造的“装订”记忆的世界。 如果故事一开始便是如此交代,我想我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与感动。 因为开篇便是主人翁艾米特生病后的日子,身体很差,不能受刺激,而家里也照顾的有怨气,这是一种毫无希望的日子。越往后看,发现作者并没有打算告诉我们艾米特为什么会这样,以后该怎么办,而只提供了他唯一没得选择的选择——做不那么被人喜欢的订书匠的学徒。当学徒的日子我们也没有看到任何一部被装订的记忆,只有深深的黑暗感和无尽的寂寞,好在,身体是比从前好了。对于读者来说,好在神秘感更多,毕竟,那锁住的门后面,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被看清,那为数不多的访客,奇奇怪怪的交叉,艾米特与这些有什么联系无时不刻吸引着我们。 而中间实际上就是艾米特与卢西恩的记忆,他们在这段日子后都疯魔,而后各自都把这一部分装订成了书。第一遍看我们也许会觉得叙事琐碎,也会被带进家庭与妹妹的故事中。故事有一点点阳光,但大部分都是暗黑与寒冷。当我们看完书的全部才发现这是需要我们重新再看一次一部小说。而这一次我们会看到希望与挣扎。 最后一部分作者换以卢西恩的口吻将故事继续进行。从这时候开始,艾米特像一个重新复活的人儿,比以前更坚韧,执着,内心有向往,行动更凌厉,我们不知道艾米特为什么会像变了一个人,也或许他原本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我们后来明白,原来他是俩人中先恢复记忆的那个。他一直在用他自己的信念他对同伴的了解,去帮助记忆中那个美好的人。最后卢西恩也全部都记。 全书只有看到这里我似乎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前面写点亮,写夕阳,是有光的。无论之前的场景是白天还是黑夜,给人的感觉都是暗黑与肮脏,在那个世界,读者即使想用力睁大眼睛看,也永远看不清,而当我们看清的时候,故事就已经结束了。当我们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的时候,至少,别回头,别低头。
《订书匠》读后感(四):记忆能否被重启
人脑的记忆犹如软件程式的编程,是否可以被改造被重新开启?这一切答案都能在订书匠这本书中找到。一本层次丰富有趣的小说,看到书名,引发遐想,令人有阅读的冲动。
每个人是否都可以成为订书匠,把一切的回忆编造成书,成为一个订书匠,是否可以左右人的记忆。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订书匠这个职业在西方,是一个被人尊重的职业。他赋予了改造人们记忆的权力,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感悟,我们是否都可以成为那个重启自己和他人记忆的订书匠?
小说中主角在经历了很多之后成为一名订书匠,并且用生命来守护这本承载了记忆的书籍,一本将人的记忆装载起来的书籍。无疑的是,订书匠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职业,能够给在绝望中的人带来希望。
订书匠可以帮助人们重启记忆,让那些负面的令人绝望的记忆从此消失,而留下的都是那些唯美的记忆。订书匠有第八号当铺的即视感,用自己内心最绝望最想抛弃的记忆来换取被装订被封印的机会。无论这段记忆是喜是悲,是快乐是不满,是希望亦或是绝望,都可以被订书匠封印在书本内,而与此同时,受订者的这段记忆会永远被遗忘,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方式。
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却又无法抛弃的,除了失忆的人,便无法抹杀掉那些不想要的记忆。那些好的,坏的记忆都会存留在心间,永远被记录下来。订书匠的出现,是一个全新的契机,让一切可以被封存,亦或被遗留,选择权,在于你自己,记忆的拥有者。
订书匠之所以有趣,在于订的是人的记忆,把一切记忆封存在一本书中,永不开启,有点微信朋友圈记录成一本书的感觉,而区别在于朋友圈记录的小说是令人充满美好温馨感受的,装订成册后会一直被阅读。一本有趣的小说往往伴随着深层的启示,一本关于记忆的小说,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小说。订书匠之下,记录着一切悲欢离合。
让记忆重启,美好的留下,悲伤的抛去,或许才是人生本该有的意义。一切都是经历,不是结果,丰富自己的经历,丰富自己的记忆。订书匠,一个可以让人放下过去,迎接未来美好的职业。
《订书匠》读后感(五):忘却的麻木比记得更悲伤
读完《订书匠》这本书真是感触颇多。这本书的内容构思新颖独特,极富思考价值。小小的故事,贯穿着层层递进的辨思,可以折射许多出关于人性的多重面貌。
记忆真的可以被装订吗?我的理解是,是的,回忆可以被装订。就像名人大家写自传,写传记,都是人类记忆的一种装订,让记忆可以不随人的逝去而不复存在。这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了解的层面,然而高明的英国作者布里奇特·柯林斯却更进一步,把装订与剥夺衔接起来,提出一个假设的状态:被装订起来的记忆就要从被装订人脑中消失。这真是一记厉害的人性拷问!
我想每一个人都认同,记忆应该被装订成书。就像这本书里那位年长的订书匠瑟勒迪斯说的那样:书本应该是精美的。有没有人看不是重点,书也是用来纪念人们、向人们致敬的一种方式。可如此奇妙的一件事,又因为遭遇到了坏记忆以及不还好意之人的利用,事情变得复杂起来。随之而来的问题伴随思考接踵而至:所有的坏记忆都应该被装订起来从人们脑海中抽离抹去吗?
书里把两种相反的立场都描述了出来:装订,是对于绝望中的人们的希望,是那些无处可去的人的希望。这是站在可悲之人的立场出发,订书匠们应该有的怜悯之心。然而对于那些作恶的可恨之人呢?故事的一开始,被逼迫要成为订书匠徒弟的艾米特就曾表达过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看法,他说“让她难受!让她记住这件事,记忆是惩罚的一部分。”可见对于拥有坏记忆的人,记忆真的被视作是一种惩罚,如影随行。随后,艾米特的师傅瑟勒迪斯的回答,又把读者的心挠得痛!她说:(订书匠)有时,确实会把人拒之门外。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无力挽回的事情,而是因为我知道帮完后,他们又会继续干坏事……原来坏记忆的拥有,是一把双刃剑,自伤自己的同时也在对加害之人造成威慑!这样的记忆又能如何断定和评价是否应该被装订呢?
没想到故事的主人公艾米特既是一个订书匠又是一个被装订过记忆的人!他用自己的切身之痛,展现给我们看,记忆缺失后的麻木与获得记忆的疼痛哪个更悲伤。当读完整本书的时候,这个答案显而易见。当他拼命要他的朋友达尔内找回记忆的时候,我想已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情,因为忘却的麻木比记得更悲伤。
《订书匠》读后感(六):走进《订书匠》这个精彩故事。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席慕容 书的镜头从一个在麦田里干活的艾米特开始。每个人都陷入生活之中,主角艾米特因疾病困扰,他的妹妹阿尔塔对哥哥难舍难分,而他们的父母正考虑怎么告诉艾米特他要离开家乡去“女巫”那里做一名订书匠学徒。 艾米特对父母要求她做一名订书匠这件事情感到惊讶。因为在艾米特,小时候父母是不允许他接触书的。不管怎样艾米特来到了一位老订书匠瑟勒迪斯这里做一名学徒。除了他从瑟勒迪斯那里知道自己的病是一名订书匠特有的“订书匠狂热”病,日常的生活也不过是定几本书,干一些杂活,生活平静而安宁。直到米莉和她好朋友的到来以及一些暴躁迷信农民。尤其是这些暴躁迷信的农民。艾米特从瑟勒迪斯那里得知了十字军东征,订书匠装订记忆,他离订书匠又近了一步。直到艾米特打开楼梯通向幽暗深处的那扇门,他才恍然大悟。订书匠并不是普普通通装订一些书籍,他们装订的不是书籍,而是记忆啊!专门装顶人们无法承受的记忆。每一本背装订的书都是某个人记忆记录的,都是他们选择遗忘的事。艾米特才慢慢的接受了他是天生的订书匠这个事实。瑟勒迪斯的孩子德 哈维兰来了,后来,瑟勒迪斯就死了。当我读到“她恐怕在夜里就死了”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情,我的心跳比读这本书的任何时候都要激昂,比那些烧书的农民更要激昂。我本来以为艾米特会跟着瑟勒迪斯慢慢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伟大的订书匠,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读者不知道塞勒迪斯的死是否与德哈维兰有关,作者也没有交代,或许这根本就不重要。 接着艾米特就成了德哈维兰的学徒,为这个万恶的资本家服务,他出卖那些书,出卖人们的记忆。比起说艾米特是学徒,他更像一位奴隶,他被德哈维兰随意的安排到了打耳内夹中。不过在这里发生了一个书的转折点――一本名叫《艾米特 法默》的书,好了,在这里我们都知道艾米特也有一段无法承受的记忆。在这里我又大胆的猜想一下,会不会本书接下来就以寻找艾米特的记忆为主线内容?不过我又猜错了,翻页过来,你会知道,书在火焰周围跳跃,书燃烧起来了。这个《订书匠》第一部分就到这里结束了....... 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馈赠。心胸广阔的人用它来记录人生的美好,借此慰藉自己,狭隘计较的人,用它来埋怨人间的仇恨,以此惩罚自己。 记忆的真谛就在于记住美好的,忘记丑恶的,在于宽恕与忘却,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生活的垃圾尚需我们自己。及时处理。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更无须抱残守缺。归根结底,即使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心若明朗,人间处处皆暖阳。 人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却改变不了你的记忆,它像是一本书一样,一页一页得翻着,但又不像书,它是你永远回不去的记忆,它只会留在你的心里。 它如同是一场电影,如此精彩,如此真切,但又难以退进,它是一场不可控制的电影。
《订书匠》读后感(七):悬忆于书,悬壶于世 ——《订书匠》里的天使与恶魔
艾米特,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希望在父母的庄园里,和姐姐一起,为庄稼的收获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天违人愿,他身上潜藏的疾病——订书匠狂热症,瞬时离奇的暴躁、疲软无力与晕眩,一次次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作,直到他的父母为了他的健康,忍痛将他送到了瑟勒迪斯的订书坊。在这个依傍沼泽、偏远孤深、苦寒幽寂的地方,他接触到一系列怪异的现象。先是见到一个举止奇特的男孩,再是一对母女,然后是闯入者。对于瑟勒迪斯本人的隐秘身份,在抵御一伙人闯来要纵火焚烧订书坊之后,他有了新奇的发现。十字军是什么?他们做了什么事?为何在瑟勒迪斯的意识里是那么的杯弓蛇影?故事以第一人称我——艾米特为叙事视角,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点点地探明了瑟勒迪斯与订书坊的一切神秘,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认识了自我及自己曾对父母做过什么。 瑟勒迪斯大病之时,艾米特病急乱投医,让撞见的邮差帮他去远处请一位医生。某天,来了两个人,除了医生,还有瑟勒迪斯的老熟人德·哈维兰。 她和他做着同样的工作,但性质却完全不同。瑟勒迪斯与他背道而驰的对话,揭露了这个行当里存在的乱象。也正是如此,她才受到人们的误解,并且被不公平地对待。但即便如此,她仍坚持。这样的一种神圣的意念,艾米特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了。就在艾米特想要清除心中的疑惑时,瑟勒迪斯在一个早晨溘然长逝,所有未解的秘密随之沉寂。眼下艾米特要面对的,是未来生活的选择,是继承瑟勒迪斯的遗志,是回归家庭的怀抱,还是听信德·哈维兰。 德·哈维兰拿到了不属于他的钥匙,在库房里搜罗走一些书籍,并对撞见的艾米特说了一个震撼的信息,他与瑟勒迪斯是母子关系。艾米特对于德·哈维兰有着深深的质疑,为了瑟勒迪斯,为了继承瑟勒迪斯的使命,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他顺从了有些傲慢又有些圆滑世故的德·哈维兰。 这本书有着很强的自然描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是从身有疾病的艾米特视角来写,它又有很多敏感的描写,处处隐藏着未解之谜,处处又留有可探寻的线索。故事的动力很强。 艾米特的成长,亦是许多孩子面临的成长,当身边不再有可以信赖的人,只有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他该如何生存。该书加入了奇幻的元素,以此来辩论人性的善与恶、是与非,本质上的对于现实的思考,使得作品挣脱了荒诞的束缚,有了实在的价值。
《订书匠》读后感(八):忆如往昔。
不是所有的记忆都让人值得回忆,也不是所有的记忆都是永恒的。人生几十年我们不会记得所有一切过往,我们会选择性地保留最珍贵的记忆,但同时也那些不堪的往事也会难以忘怀。如果人的记忆可控,那会是怎么样的世界呢?
《订书匠》这本小说里就存在这样的魔法,被称为巫师的订书匠,可以封存人的记忆,所以很多人会去找她把自己那些不愿意想起的事情封印起来。之后便会忘却那段被封印的记忆,但身体也会随之虚弱。书中的主人公艾米特一开始就生了一场大病,然后被父母送到了“女巫”瑟勒迪斯那里学习成为一个订书匠,瑟勒迪斯只给自愿封存记忆的人装订,而且她也不会擅自出售装订的书来获取利益。在我眼里,她是一个善良的订书匠,不利用别人的记忆,只是希望可以减轻当事人的痛苦而工作。随着常年住在深山之中,日复一日的工作也使得她的身体日渐消瘦,过了不久就逝世了。于是艾米特跟随她的儿子哈维兰继续从事订书匠的工作,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艾米特知道了自己也被装订的事实,而他装订的原因可以揭开为什么父母一定要送他去做订书匠的原因,还有他和妹妹阿尔塔之前的争吵,以及他和达尔内之间的关系。
艾米特因为和达尔内的相爱所以两人都接受了装订,从而在生命里都抹去了对方。因为妹妹之前对达尔内的喜欢所以也让兄妹反目。艾米特删除记忆之后他不记得一切,只是身体非常虚弱,妹妹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好,就像从来没有争吵过一样。达尔内删除记忆之后,还是那个富家公子,他忘却了那对兄妹也忘了在村子里渡过的愉快的时光。要不是艾米特做回订书匠,恐怕他永远都不会找到自己被封存的记忆。也不会再次遇到达尔内。再次见面时虽然有一方还没有找回记忆,但总有熟悉的情愫在他们之间。故事的最后当然是让读者满意的,达尔内在结婚当天逃离了礼堂想要找到自己的书,去找回自己的记忆。其实从他逃离婚礼就可以看到他内心并不是真的想要结婚,更多的想要确认内心的想法。解除封印的他们可以走的更远过得更自由。
这更像是在科幻题材主题下的一个温暖的故事,人的记忆可以被删除和更改,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永远不会更改。比如爱和情感。这些情感更加鲜活的存在着,就像随时等着被激发一样。
封存记忆也是一个灰色地带,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可以被选择,封印或者记忆都可以选择的话,那人生是不是活的太没有意思了。有痛苦有喜悦那才是人生。时间可以治愈也可以铭记,但是主宰记忆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感谢记忆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怀念,也要感谢记忆对自己警醒和告知。记忆会带给我们成长也会让我们更看清自己,走好未来的路。
《订书匠》读后感(九):回忆如困兽寂寞太久而渐渐温柔
“你会说服自己多记住那些快乐的时光吗?它们或许才是对你往后有积极作用的。” “不太会,因为我越想越快乐的事,就会越悲伤,就会觉得那种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就是这种悲伤。”
当记忆尘封,当往事如烟,当岁月缄默,当故旧落锁, 当时光飞逝而少年一夕忽老,当追忆年华皆作当哭长歌, 你是否还会记得我,也曾为了不放弃, 而拼命努力过。
这本书的作者布里奇特·柯林斯(Bridget Collins)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于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戏剧。目前为止,已出版八部小说,其中《订书匠》是她的代表作,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英国文坛的广泛关注,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年度小说。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关于记忆与封存,故事在主人公"我"的口吻中娓娓道来——刚刚成为订书匠学徒的艾米特,因过人的天赋,迅速掌握了一项特殊的装订术:装订记忆。无论是人们无法承受的黑暗记忆,还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抑或是令人陶醉的美好回忆,艾米特都可以轻易地将它们封存到书中。而受装订者,将永远遗忘这段记忆。 很久之前跟朋友就记忆这件事有过太多探讨,无论是年少时着迷过的"细胞记忆",还是后来笃信的"记忆是人本身的构成",记忆自始至终都是我们乐此不疲去追寻去论证去探究的某种玄之又玄却又好似简单纯粹至极的奇妙所在。 小时候看乙一的《暗黑童话》,总会忍不住反思,失去记忆的"我"还是"我"吗?再后来细读《西游记》,金蝉子被佛祖夺去双目摄去胆识剥离记忆成为唐玄奘,那笃信佛法的三藏法师又和桀骜不驯迷障未清的金蝉子还有什么关系呢?回到《订书匠》这本书来,这个哥特式风格的故事里,充满了那些被困的记忆,而它告诉我们,生命的强大在于不灭的希望,不屈的信念。无论设定看似多么无稽,令人着迷的耳目一新的背后仍旧是亘古不变的——成为你自己。 他们说记忆是一种惩罚,不论是拥有,还是失去。而我认为三观和性格都是记忆堆砌。一度觉得,如果我还有什么可以寄托或者说信仰的话,应该是科学技术了吧。希望科技当真日新月异,有一天能够把记忆抹去。巧了不是——"订书匠"专门装订人们无法承受的记忆。简直像为我量身定做似的。毕竟人间失格,太阳刺眼,直面现实过于惨烈,他们说能正视淋漓鲜血而后爱人的都是英雄,可我却是出师未捷的那种。 世间美好又可爱,却又凛冽且悲怆 而我憎恶一切痛恨一切也深爱一切 或许这才是痛苦的根源
《订书匠》读后感(十):记忆中缺失的那一角
那些曾经发生过的记忆!那个曾经深爱过的人!怎么可能遗忘?又该如何找回?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记忆,善良的或是邪恶的,可不管它是光明的或是黑暗的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记忆里缺失了一角,人生还能称其完美吗?
《订书匠》的作者是布里奇特·柯林斯(Bridget Collins)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于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戏剧。目前为止,已出版八部小说,其中《订书匠》是她的代表作,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英国文坛的广泛关注,连续18周稳居英国亚马逊奇幻小说榜、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榜前5,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年度小说。
这是一本带有奇幻色彩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艾米特从事着给别人装订(抹去)记忆的工作,却意外发现自己的记忆也曾被装订成书,到底自己被封锁的记忆是什么?又是为什么被封锁起来的?带着这份好奇心,艾米特将装订着自己记忆的书烧毁,所有被封锁的记忆瞬间涌入脑海——那些痛苦的回忆也让艾米特毅然决然地走向了代表黑暗的记忆坟场。重回记忆的艾米特勇于面对黑暗打破桎梏揭开城市中黑暗的一面,传递着希望与信念,在人性之中实现救赎与被救赎。
一场大火让所有被装订的记忆涌入到被装订者的脑海里,曾经黑暗的、隐秘的、无法承受的、痛苦的记忆重新填满记忆中缺失的那一角,不管是好的亦或是坏的,它都是记忆的一部分,是一个人身体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那些令人痛苦的记忆装订成书,便真的可以让人生更加完美幸福吗?“巫师”订书匠虽然可以将一个人记忆中黑暗的一面封锁,但是它不能阻止人性中黑暗的一面,就像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一本书,如果这本书就是人生,你选择什么样的书,也就意味着你要走什么样的路。但是这本书是残缺的,它不是你全部的人生,即使这本书再精彩,也会索然无味,只有让那些好与坏共存,才能享受完美的人生。
《订书匠》以双主角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想要忘记”和“不想忘记”的情感洪流中产生共鸣,同时也更清晰的看懂两主角在各自的经历里所做出的挣扎与情感的变化,让整个故事趋于完美。如特蕾西·雪佛兰所说:“一部情感丰富的哥特式风格小说。它让我不断探索着书中那些被困的记忆,让我从故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强大力量。”
这的确是一部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作品,奇幻模式更具想象力,同时也更加容易让读者沉醉其中。当记忆变成一种惩罚,不论是拥有,还是失去,你又会如何选择呢?是让记忆缺失,还是让它就这样带着那些黑暗的、痛苦的继续保持完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