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日本主演的一部2010-11-21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一):这是中国人拍的!!!不是小日本拍的
重申不要看着有日文的电影或纪录片就说是日本人拍的。事实上这是中国人拍的。拍摄者是是山东人,长期在拉萨工作,有自己的工作室。在纪录片的结尾有注明拍摄者 郇咏。
据知情者透露,此片的版权卖了日本人。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二):不上升到价值的一些看法
想看是因为喜马拉雅,对这片神秘的土地有很多的好奇,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更是。一次又一次从各种影像资料中,看到群山,看到湖泊,唯独没有看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这个片子让我从居住在那的人身上看到了这片土地的神秘和坚韧。那些生活在地球按钮地区的人们,在神的注视下,过着平凡艰辛简单的生活。
认识到了生活的本质,还是有些憧憬未来。这样心态算是不错了。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三):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后,却有一堆问题解答不了。
看完思绪万千,有很多问题萦绕在脑海中,却靠自身目前的水平无法解答。加热萨乡的人民,生活交通如此困难,为何还要坚守那片土地?是因为世代都在那里居住,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还是别的原因。如果要帮助他们解决现有问题,我觉得修路是不现实的,工程量太大。那么如果政府有政策将他们迁移出来,安置在城镇,又是好是坏呢?我希望政府能为他们寻得一处更方便的居所,可一旦这样,意味着加热萨乡那片净土,将没有后续的故事,他们融入了城镇变成了和我们一样的人,想到这里我又有点失落。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四):我们还有其他力气去干别的事情,为什么不可以做得更好?
今天,原本要实习的我,请了假在宿舍愣愣地坐了一天,除了恍惚,连出门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看到的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像一个被打了麻药的动物,摇摇欲坠。
晚上看了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这部日本的纪录片在豆瓣里有9.3的高分。看完后,除了感叹大自然造地之神奇之余,也对那一群远隔世外桃源的,在高海拔的山腰上傍山而居,连空气的氧气都很宝贵的那群人,赞叹不已,尤其是纪录片的那位为了给妻子运回洗衣机的男子,凭着运程那一微薄的工资,他,在用肩膀扛起了整个家。
当我看到他不堪沉重的洗衣机开始落后于大部队,又不停地喘气的时候,心里默默地为他打气,希望他可以挺过来。心里有一个闪念,我觉得一些驴友,纵使他们翻过最高的山,最陡峭的山坡,也无法领会到这一群登山人,他们要超越的不是自己,而是责任,以后无论路途多艰苦,多不能坚持下去,我想我应该要想起有那么一群男子,在为生命坚持,在对自己负责,在对家人负责。
---我们还有其他力气去干别的事情,为什么不可以做得更好?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五):美丽的峡谷追求着幸福的人们
从开始懵懂的面对社会,有些拒绝有些忐忑有些恐惧时,就一直希望找到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在中国找遍了最后发现了墨脱这片净土,恰巧99年左右媒体也在关注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了许多相关新闻报道,并找了资料,那个地方渐渐成了心中的圣地。时间飞逝在经历高中、大学、然后毕业失业,各种打工,心中一直念想这那里的山水,但却一直却没去,不是钱不够而是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偶然间在网上看了这部纪录片,里面顽强生活的山民令人感动的夫妻间的父女间的默默的温情,还有那位说着熟悉家乡话的四川大叔,一种莫名的悲哀,虽然有些晚现在是2019年了,虽说邦辛、加热萨乡已经通车了,但还是值得去走那绝壁上的山路,去经历遂拉山口的风雪,不应该顾虑太多是该来次勇敢的行走了。
许多人觉得这里很穷买的洗衣机都要经历这么多凶险,的确这里的人生活是很辛苦,但他们却拥有城里人们不曾拥有的美丽风景和清新的空气、来自喜马拉雅的雪山泉水、来自山里产出的最原汁原味的美食,而且路也一直在修,片中的加热萨村2018年就已经通公路了,更便利的生活也到来,至于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目前虽说还很欠缺,但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就不是问题,发展是必然,但还是希望发展不要破坏那里森林的宁静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六):真实的力量:泪与笑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国内剧组拍摄,NHK购得播映权)记述喜马拉雅山脉深谷小村加热萨中,珞巴人每年九个月与世隔绝,唯夏季环绕山峰冰雪消融,现出一条登山小道。村民们组成运输队,用三四天的时间爬高山过雨林,靠人力、马背,从镇上带回食物、燃料、家具,道路泥泞、崎岖,途中尤有一段长达10公里的险路,只容一人的羊肠小径一边是海拔4650米高山山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望之目眩神惊,两股战战,马到此畏惧不动,人只能咬紧牙关打马爬山拼死前行,且山间常常雨雪夹击,地滑难行,时有泥石流、滑坡、雪崩,跌下悬崖丧生、活活累死的村民马匹,数不尽数,人们称之九死一生的“地狱路”。
这一次运输中,影片给了为了减轻妻子负担从镇上背回30公斤重洗衣机的村民吉格多个镜头,他佝偻的身影,蹒跚趔趄的脚步,透湿几层衣服的汗水,粗重的喘息,让一切恩爱的言辞苍白无力,片中解说,他已经为家人背回过饭桌、衣橱、电视机,明年还要背洗衣机,“一趟又一趟,背回了家人的幸福生活”。在这样的艰难下,村民还背回水泥、课桌椅修小学,用菲薄的收入供养孩子到城里读中学,这给予后代寻找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给予小村新的希望。
影片叙事和影像毫无技巧可言,简单朴实,仅仅是重视记录村民真实的一次运输过程,但内容本身已足够让人目不转睛,捏一把冷汗,最后噙着含泪的微笑陷入思考。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七):为什么不出来送外卖
我室友在我观看的时候来瞄了一眼,生长在富硕浙江地区的他,无法理解这些村民的清苦生活,他问了一些问题:这是几几年的了,现在该不会还是这样吧?这么危险,还呆在那里干嘛?为什么不出来送外卖?你看那马,在这里一匹可以买好几万,这么多卖了起码也能买套房,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在这儿运货。我当时反驳了他,觉得他提的问题很肤浅,但是一时间又说不出什么有条理的论证,只能草草回了句:你想的太天真。如今仔细想了想,我觉得自己有以下思考: 关于村民们为什么要生活在山里而不是迁居,首先,可能有一些民族文化,导致其不得不生活在这个地方。就比如《犴达罕》里面的鄂温克人,就是因为搞迁居,被迫从山上被集中到山下聚集地,鹿在山下圈养,枪也没收了。最后导致很多族人整日酗酒消愁,鹿也因为不适应圈养而大量死亡,迁移使得他们的文化被剥夺了。我们以为他们过得很贫穷,很痛苦,急需要帮助。但有时候可能那只是我们认为,而他们不这么想。 其次,我们从片中可以了解到,政府每年会发补贴粮食,还会安排村里面的子女到外省读书,这可以看到我们的政府也在极力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而为什么不集中迁移出来,也有他们的考量。可能是聚集地不好找,各级县市之间有分歧,也可能是成本不够,需要再等待一些时间。 最后,为什么不出来打工?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浅显,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村民们都当成无个性的整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是每一个人都想着赚更多的钱,或者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认为出去打工能够赚更多的钱,我们不能越俎代庖。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八):如果这就是爱
原本以为是类似茶马古道一样的纪录片,可霓虹在这里面,竟然还加入了日剧的煽情成分——男人,爱,家庭。。。可就是不那么刻意,不那么明显。一个不太健壮的男人,一步一呻吟的踩着解放鞋,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脊上,背着双缸洗衣机,历经3天2夜的跋涉的时候,比欢乐的偶像剧感人。
即使比邻像内陆某个繁华小镇,这些人还是住在山里。开窗的风景 ,就是眼前的大山,山腰以上就是雾和云。通了电后,每年增加了一个个电器,山里人家似乎就更享受这里的生活,可年轻的孩子们,依然还是选择了远走求学,好像北方的孩子向往南方的姑娘,南方的孩子向往北方的雪,西藏山里的一个孩子,选择了青岛。。。大概是想体验城市和海边的生活。她的爸爸也告诉她:不要回来,你回来也搞不了运输。他的爸爸,就是这个运输队的队长,靠给山里运输物资获得当地政府的补助。
而背洗衣机的男人,则是山里最普通的一个年轻人,家里的各种橱柜,大小电器,都是他一次次的从山外背回来的。如果湘西的山里,有种阴郁的各种祥林嫂式的女性故事。那西藏山里的,就没那么复杂,简单而男性化。年轻男人后背的汗水浸烂了洗衣机的纸箱,又被几度山雨弄感冒。。。但他似乎没有一点退却软弱的样子。生活在东京的很多传统男人,也很疲乏,他们对待家庭的态度,也如背洗衣机的男人一样坚忍并欣慰。
这个纪录片的导演高明之处也在此,一个艰难的运输过程似乎也不是最新鲜的题材,一个超长的镜头也不算最震撼,而共同的人性,让观众可以不分国籍年龄感受到莫大爱意。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九):修道,另一种修行
温州姑娘,条件好,爸爸做房地产,得闲就去为贫困地区无偿修路,说这是一种修行,积来的德能保佑全家乃至子孙安康,这是我去年认识的一个女孩提起的家里一桩小事。
这部片子开头便是白雾霭霭的山脉交错,当时我爸爸正好经过,激动得端起圆板凳一屁股坐在我旁边,他说,我最爱看的就是那些到不了的地方了。其实,我特别乐意和爸爸一起看纪录片,他懂天文通地理晓八卦了文学,是个有趣、充实、自得其乐,不亦乐乎的男人,和他一起看这些充满生活趣味、文化意识、道德观念等的片子,能收获一个人观看所得到的信息量一倍有余。事实证明果不其然。
一个生活环境犹如世外桃源的地方,住着三千多个村民,一年四季只有夏天大雪退去显出山路之时才能启程去镇里,夏季便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时机。家中,小到桌椅、大到冰箱,全是从蜿蜒的山路攀爬背回来的,来回估计得三四天。纪录片里吉姓村民今年夏天要给自己的妻子从镇里带个洗衣机回来,于是泥泞的土坑中群马穿梭时的脚掌、倾盆大雨里吉姓村民沾湿的后背,都成了镜头反复瞄准的画面。
看到短平里有人说,要找一个愿意为自己跨过千山踏过万水背回一个冰箱的男人,哈哈,笑罢还是有些怜之、叹之。对于没有出过远门也对社会没有什么建设性想法的姑娘家,看完这片子尽管依然没啥想法,但好歹也请睁开眼睛看看他们的苦难,帮助一下他们吧!不要再在魔都帝都搞什么几几几公路啦,不要再在风景名胜古迹搞什么翻新啦,先去给三千多个村民建一条康庄大道行行好吧,让你们的儿女受这般苦难于心可忍?修道,即使不为村民,也为儿女修行吧!
《登天之路:西藏开山大运输》影评(十):山路
比起弘扬一个时代,记录一个人某一段的生活,倒是显得更加实在而贴切。
用3至4天的时间,翻越一座海报4千米的山,沿着山崖变陡峭的山路,为把柴米油盐背回家,天气突变,马不愿前进,感觉家里的每一张椅子,都是男主人拼命抗回家的。
这倒让我想起千年去黄山,看到那些把食物和用品背上山的背夫,2个小时上山,2个小时下山,一天百来块钱的收入。住在山顶的客人,付出山下旅店两倍的价钱,来享用这些用品,也是值得,干净的毛巾,是背夫用血肉一步一步送上山,挣这些钱是何其不容易。
每次看到这样的片子,不同的人,截然不同的命运,围绕他们一声。如果我自己的生活,对于故事里翻山越岭的男主人公而言,似乎也是想象之外的。地球上这么多的人类,每一种人都存在一种生活的可能性,看到了令自己感觉诧异的生存方式,才贴切认识到这种多样性。
仅仅1小时不到的片子,有多少能切身感受千里万里之外的那一个人,他的生活,到死为止将一直持续的生活状态。看到,也许只能空洞地感叹一下,感觉到不论以何种方式,人类有韧性地生活着,经营者自己的日子,这是让人感动,又或多或少以真实的态度激励人心。总好过那些天昏地暗的故事,听完之后,无非抱怨一下命运的不公。
在这个让人持续感到晕晕欲睡的午后,看完NHIK登天的道路,记录如上纷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