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1-26 03:0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锦集

  《少年小树之歌》是一本由(美)卡特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小树之歌》精选点评:

  ●最后边流着眼泪,边看完。多么美好,又有些伤感的书啊!以后要读给孩子听~

  ●印第安文化

  ●小树、小豆豆、小王子、小强。。。

  ●大学时看的,不止一次下泪的书。有印第安血统的少年成长的故事。那么美

  ●美,温暖,被滋养的心灵

  ●印地安之歌

  ●看过电影,找来原著。一本1977年初版的童书,是这样令人着迷。 仿佛时光在字里行间倒流,让蒙尘的心灵在大自然中重为天真。

  ●很温情的小书,很感动

  ●关于自然和人的独特见解,描述印第安人的纯真生活,令人向往!

  ●哭死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一):还不错

  《少年小树之歌》是一部亲近自然的书,也是一个少年健康心灵的成长历程。五岁的小树儿在父母去世之后跟着爷爷奶奶回到山林生活,他睁大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接二连三的地发现许多美妙的事物。他穿着鹿皮靴子像个小男子汉一样跟着爷爷去打猎、抓鱼、耕田、酿酒,在劳动中体会生活的甜美滋味;他建立了自己的秘密小巢,在山涧边俯视百万小生物,享受做巨人的乐趣;他跟着奶奶学习写字算数,听奶奶讲莎士比亚和唱查拉几族世代相传的民歌。他们在一起相亲相爱地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日子,当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的时候,小树儿已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并且像爷爷所期盼的,像一个真正的印第安人那样生活着……

  作者以山涧清风般灵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山野独特的景致和风貌,用像“星光骑在涟漪和水花上在小溪里跳跃”这样充满幻想和童趣的语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画卷,字里行间洋溢着诗意的浪漫气息。这本书讲述的故事不曲折、不离奇,但是很温馨,很生动,可以让你捧腹大笑,也可以让你潸然泪下,但是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学会感恩,学会与人分享。

  正如小树儿的奶奶所说的:“当你发现美好的事物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给任何你遇见的人。”如果你喜欢阅读这个片段并因此喜欢上这本书,也请把它推荐给你遇见的每一个人, 因为只有这样,“美好的事物才能在这个世界自由地散播开来。”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二):理想中的童年

  我想起了我住在外婆家的童年。瓜田果林还有深山小溪间的一切,让我到现在还受用无穷。小树虽然没了爸爸妈妈,但他还是幸福的,大自然给了他最真的教导。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小树那样接触到大自然的道理。但我们现在都淹没在水泥森林,只有回忆,回忆。我想,一个人的童年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很放心小树,就算沉没在最浮夸的城市,他依然一定能看得清自己。

  当你看了开头,你肯定就能料到结局。爷爷奶奶是一定会离开小树的啊。带着这样的心情,每一章都看得好仔细,因为我想慢点,再慢点地到那个结局。结局爷爷奶奶真的离开小树了,我还是忍不住哭得很厉害,在安静的图书馆抽搭着鼻涕,努力小声一点。

  一个男子汉的早晨时自愿起床的……

  你只能拿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小蜜蜂媞比不明白,它储藏的花蜜远远超过自己的需要,所以会被熊偷吃,还有浣熊……

  爷爷那么爱小树,但他到了孤儿院,并不带小树走,而是让小树自己选择……

  印第安人送礼物给别人的时候从不喜欢张扬,只把东西放在你看得到的地方,让你自己发现,你不用道谢,因为他觉得你值得拥有它……

  ……

  没有玩具的童年是贫穷的吗?我觉得,因为这样的童年,小树的一生都会是富裕的。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三):丰富,和丰富的纯净

  “小树”是个私生子,5岁那年,父母双亡,查拉几族的爷爷奶奶收留了他,把他带进了山区。在那个偏远的地方,和目不识丁、因为酿造威士忌而坐过牢的爷爷一起生活,少年小树能健康成长么?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吗?可笑的“政客”们认为,要解决小树的教育问题,必须把他带到孤儿院。但事实证明,真正给了小树一颗健康心灵的,是山里的那些人,那些动物,那些树木溪水,甚至是深夜里山风的呼啸声。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猜测这将又是一本关于爱和感动的书,纯净、温婉、唯美。比如《夏洛的网》,比如《小王子》。事实也是如此,小树的故事就如一泓山涧清泉,洗涤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有所不同的是,书中有着超乎我想象的丰富。一本纯净的书,洋洋洒洒17万字,却不让人感到厌倦,原因就在于不断有一个个令人着迷、感动,也令人思考的小故事、小片段、小细节出现在眼前,无论是关于教育、爱、不幸,还是关于民族、历史、知识,作者都是娓娓道来,不加议论,让读者自己寻味。而且,陪伴着小树成长的人与物,也都充满了各自独特的魅力:山中四季的变换,没有嗅觉的猎狗毛德和太老了的寻迹犬林格,总是弄错历史、却对山林了如指掌的爷爷,永远在家中守候着爷爷和小树归来的奶奶,总要小树帮忙处理口袋里那只他不爱吃的苹果的小贩魏恩……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展现着不同的人生风貌,但有个共同点:淳朴、本真。我想这也是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所谓教育,不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要用淳厚的心灵言传身教,教会他爱与感动,并当他在对世界产生疑惑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点。

  本书的另一个不同是:现实。它没有一个童话的梦幻外壳,它记录了一个小孩从5岁到7岁的两年里的真实经历,这些经历无疑深深铭记在他心中,一直影响着他后来的人生。小树所经历的事情也同样出现在我们的童年中,有一些,可能只有等我们长大了才能体会,所以,这真是一本值得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你所曾忽略过的生命中的丝丝温情,也许就会重新感动你,然后你会忍不住把那一则则精致的故事,一遍遍讲给心爱的孩子听。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四):我亲你,少年小树之歌

  最近声势最大的引进书莫过《草原小屋》系列了,纷纷在各大城市做读书会等活动。《草原小屋》原也是很好看的书,但是书中有一点让人颇不舒服的就是隐隐流露出来的,对美国原住民的惧怕和歧视。巧的是,与《草原小屋》几乎同时间引进的另一本悄无声息的《少年小树之歌》,便是讲述一个美国原住民少年的山间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更为动人。

  小树是美国原住民部族切诺基(Cherokee)一族的后代,切诺基族原住地在密西西比河东岸,但是在1838到1839年冬天,联邦政府及州政府逼迫印地安人从他们原先居住的阿拉巴马、乔治亚及田纳西州 迁移至俄克拉荷马州东部的印地安人保留区。沿途死亡四万多人,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泪水小径”的由来。

  而身为切诺基一族的后代,失去了双亲的小树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在远离白种人的大山里面。从此,小树在大山里,和爷爷奶奶,几条狗一起,过着清澈纯净的山间生活。“山在热烘烘的晨曦照耀下开始膨胀,发出噼啪的声响,并且伴随着它长长的呼气声,朝天空吐出一缕一缕的蒸气。当阳光解除了树木们死气沉沉的冰封盔甲时,山还砰砰的低语了几声……山渐渐的活起来了……”

  山活起来了,小树也跟随爷爷开始这一天的生活。爷爷平时会设计火鸡陷阱,抓火鸡吃,但是永远都只取够自己吃的,其他的就放生;爷爷也在山谷后面的平地上开垦出一小块耕地,虽然比较贫瘠,但是还是会在上面种一些作物,小树有时候也会来帮忙,冬天的时候搜集落叶铺在耕地上以肥沃土地,平时则帮忙犁地;爷爷也会做鱼篮来捕鱼,据说用山葵叶煮鱼,味道连神仙也忘不了;除了这些维持基本生活的工作,爷爷也作当时违反白种人法律的事儿来赚钱——私酿威士忌酒,爷爷的手艺非常好,酿的酒人人都爱喝。因为爷爷的手艺太好,以至于一些大酒商也来找他。所以,某一天,爷爷和小树不得不在山间过夜。“多亏月亮的帮忙,我们才能欣赏到这绵延一百多英里长的山脉。月光雕塑出它们凹凸有致的身段,在山谷里烘托出深紫色的阴影。……有一团小小的雾从山的尽头驶了出来,那条银色小舟撞上了另一团雾气,它们逐渐融合在一起……爷爷说,这些雾仿佛有生命一样。”奇怪啊,明明是坐在火车上沐浴着春日阳光的我,怎么好像也坐到了山上,和小树和爷爷一起,用手抱着头,仰望着黄澄澄的满月慢慢爬过一座远山的山顶。

  确实,以前不是没有读过《夏日走过山间》这一类的书,但是,《少年小树》带给我的感动,却是前所未有的。我想,也许是小树他们用“心”生活的灵魂让我觉得美好。据说,切诺基人,可以凭借说话时语音的高低起伏,从不同的字眼中感受到相同的意思。这是爷爷奶奶的共同看法,因为他们之间就是这样交谈的。爷爷和奶奶之间经常会说“我亲你。”对他们来说,“亲”就是“爱”,也是“了解”,这是完全相同的事,而彼此了解的程度会随着一起相处时间的长久而变得深厚。所以,切诺基人“亲”大自然,拥有和肉体需求完全无关的精神心灵,用心去触摸生活的一切。

  所以,《小树》会在在纽约时报平装书排行榜上名列第一;所以,《小树》在台销售超过300,000册,粉丝众多,读书会遍地开花;也所以,这本《小树》会这么的好看感人,在看的时候,让我止不住的热泪盈眶——我亲你,少年小树之歌。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五):少年小树之歌

  在读《少年小树之歌》时,你会觉得什么正在苏醒,就像厚厚的层冰不知不觉中变得瘦削,发出几不可闻的声音,透明的冰屑像羽毛一样脱落,潺潺的流水从缝隙里无声地溢出,没过麻木的冻土,慢慢地让它醒来,有些东西正在发芽……

  全文一开始,是小树母亲的葬礼。——“爸爸去世后才一年,妈妈也跟着离开人间了。”而“亲戚们聚集在后院讨论该如何安置我,同时也顺道把山坡上家中爸爸妈妈遗留下来的家具,做了皆大欢喜的分配。”“奶奶的目光一直低垂着,但是爷爷的目光却穿过人群,凝望着我。”很简单的几句话,夹带着有点刺目的几个字。但看完全书后才发现,仅仅是第一页的短短几句话,作者就交代了一个懵懂天真的“小树”,沉默而深情的“爷爷”,还带出了全书温柔童真夹糅着尖刻讽刺的奇特风格。

  小树成为孤儿以后,凭着本能紧紧地抱住了爷爷的腿,爷爷和奶奶自然而然地把他带回了家。他们年岁已高,没有衣食丰足的生活,必须要每天胼手砥足地劳动才能填饱肚子。小树和他们在一起,不止是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还要因为白人文化的以己为尊,而被误解、被蔑视、被欺凌——爷爷因为酿私酒被入刑,小树因为“并未受到妥善的照顾”而被硬生生投入到严酷无情的孤儿院……但是面对生活的残酷,无论是小树,还是爷爷奶奶,都没有哭泣也没有抱怨,而是平静地接受,但并不屈服。查拉几族有自己的信仰,对白人文化的不解和反感并不能侵占他们的内心,在与自然日复一日的接触中,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伟大,各种生命之间的平等和联结。对他们来说,肆虐的强大力量也许和严冬一样,扫除衰败的东西,但并不能扼杀生机和希望。在严冬中,他们顺应生命的节奏,仍然保有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内在延绵不绝的生命力。

  在群山之中,爷爷带小树学会如何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如何欣赏壮丽的日出和动物的智慧,如何做一个尊重自己事业的人。他对小树说:“在认输的时候,最好先确定自己有没有尽全力”,但却总会在小树疲累的时候放慢自己的脚步,在毒蛇攻击时坚定地替小树挡住致命的一口;奶奶温柔地照顾小树,她不会阻止小树的历练,但总会适时地把累坏了的他纳入温暖的怀抱,告诉他做得很好。她尊重每个人的“秘密小巢”,让小树感应到了“大地之母”“身体深处如血管般交错的树根,以及在其中流动、供养万物的血液。”

  在这个偏僻的山谷,小树受到所有这些东西的滋养,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即使被“基督徒”欺骗,即使在孤儿院遭受毒打,即使只剩他孑然一人,他也能一个人生活下去,迎着晨曦踏上想去的方向,坦然接纳着生活给予的东西。当发现当下不再是想要的生活时,就马上离开,坚定地踏上新的道路。他不吝于给予,不畏惧去爱,不郁结于死亡。

  “人类的身体里有两种心灵,其中一种和肉体的生存有关。我们利用这种肉体心灵寻找遮风避雨的地方,还有填饱肚子的粮食。……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心灵,它和这些肉体的需求毫无牵连,那就是精神的心灵。”“当躯体死亡时,肉体心灵也跟着死了,但精神心灵却是永远存在的。”——当你读到这几句话,你就知道,这本书不仅仅是讲一个印第安男孩的故事,也不仅仅在讲种族或者文化的冲突,而是在讲生活,讲如何面对人类生活中亘古不变的迷惑、痛苦和快乐。

  “就像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喧闹的生命迹象。而春天的雷声,仿佛就是新生儿在血污和痛苦中发出的哭喊。奶奶说,这些嘈杂的声响,就是精神心灵以物质形态重回大地的象征。”

  愿每一个人听到雷声底下的生命呐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