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王昭君出塞曲/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25 04:20: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王昭君出塞曲/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是一本由庞天舒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4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昭君出塞曲/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精选点评:

  ●作者不错

  ●中学时代读物,补记。这一册印象尤其深刻,开篇对出塞壮丽的描写,至今记忆犹新。

  ●语言太美了,深深陶醉其中,虽说故事是虚构,但我已觉一个活生生的秭归昭君抱琴悠悠弹唱。

  ●了解出塞之后的故事

  ●伊屠知牙师喂~~~

  ●感觉这文是现在流行的原创的前身。不过我手上这本封面和豆瓣不一样,虽然标的出版社和出版时间是一样的。

  ●天舒的文字很细腻很美好~~ 天舒很美 天舒的名字也很气质

  ●小学时读的

  ●六年级读的,那时候连秭归怎么读都不知道

  ●花非花系列的,现在在生活中居然找到了生活中那些人物的影子… 出塞对于一个困于生活,困于深宫中的女子来说,意义大概不亚于出埃及记了…。 只是作者对于其中复株累那个失宠的妃子的理解,有点偏颇了…

  《王昭君出塞曲/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读后感(一):很美..

  书中融合了很多诗歌,感觉美人美景扑面而来。

  非常喜欢里面的“惊鸿一瞥”

  昭君儿时洪水过后从远处走来带着花环的仙子。。

  出使匈奴前,盛装打扮后,让群臣皇帝震惊一时,让妃子贵妇花容失色而又庆幸不已...

  到达匈奴后,匈奴人对美丽的汉家公主的景仰...

  《王昭君出塞曲/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读后感(二):幼年启蒙

  很小的时候读过的一本书,还挺好看的,但是现在找不到那本书了。真的很好看。我喜欢里面的那个王昭君。 我记得里面描写的一段她沐浴之后出去见众人的场景,简直跟仙女似的,就是身上的水滴都像世间的珍珠一样,还用了诗经,瑶池神女,就是那个形容和比喻,嗯,真的很好看。 里面还有一个虚拟的人物,叫云裳,很喜欢她,活的很明白一个人。还讲了草原儿女的爱恨情仇,里面的一个王妃让我印象特别深,平民王妃,深得宠爱,结果昭君的到来让她失宠了,其实这本来也没什么,谁会被谁宠爱一辈子呢?况且宠爱这种东西也没那么重要的。只是她想不开,嗔心起来放不下,自我折磨亦折磨他人。都是可怜人。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写的明媚纯净。其实很多历史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不知道,但是那本书写出神性。困于深宫中的美丽又有傲骨的民女,毅然选择了出塞,真的跟出埃及记似的。 没有什么争风吃醋,所以我到后来一直也喜欢不起来宫斗剧,大多都是修罗场里的牺牲品罢了。

  《王昭君出塞曲/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读后感(三):王昭君

  昭君一文开篇以昭君生长之地秭归和匈奴五单于之乱为两条线,到了昭君入宫和呼韩邪单于统一草原,昭君在汉时,主要是元帝时期,冯婕妤以身挡熊,石显乱政。再到了毛延寿画昭君。匈奴和亲后两条线合并,之后写的便是昭君在大草原胡服,侍奉两代匈奴单于,到后来子蒸其母的反抗,以及其子伊屠知牙师学汉,而为了匈奴的和平毅然把单于之位传给车牙单于。 文中有一段话特别精彩,“大将军在战场上的胜利,帝王们创建一个王朝算是伟大的业绩,还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平天下,禹治水定九州是伟业,那么天补上了,九日射落了,天下统一了,九州划分了之后,没有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了,便不会产生伟人不再有伟业了吗?不不!昭君,我说不清,但我能感觉到,这个世界仍很混乱,仍有很多人感到迷茫,他们不懂友情亲情,他们一生下来就想同世界做对,他们可能并不需要伟大的君王率领着去完成某项霸业,但他们可能需要一位皇后,一个母亲,一个女子,通过去做极平凡的事来昭示生命的光彩和美丽。我想起那只精卫鸟,每天都干着极平凡的事情,口衔树枝沙土飞往东海,可它的念头又是那么伟大,它要填平茫茫的沧海,这只小小的精卫鸟被人们称颂了千百年啊” 或许以自己平凡的一生演绎出一个伟大的故事。这才是昭君的真正人生意义吧。

  《王昭君出塞曲/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读后感(四):琵琶一曲乏新声————读庞天舒新著《王昭君》

  琵琶一曲乏新声————读庞天舒新著《王昭君》

  ■百越客

  这些年来,关于古代美女的影视和小说,从来都是个热门话题。对于那些传说中的美女,人们保持了一种“窥视”的乐趣。作

  家们对古代美女的历史事迹,也怀有一种持续不灭的复述热情。到书市上看看,《陈圆圆》、《杨贵妃》这类书籍往往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似乎在暗示着这种热情还会不断地燃烧下去。

  然而,对于这种热情,我常常提不起兴趣。最近,读到了庞天舒的《王昭君》,感觉依然是不过如此。这其实也怪不得作家们,历史小说有它本身的框架,有它所本的事迹。你再厉害,也不能胡编乱造,天花乱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家的自由发挥。

  自汉以降,关于昭君的传说、吟咏,可谓汗牛充栋。形成了“昭君出塞”的主要套路:选美进宫,画师索贿不成,乱画一气,致使汉元帝失之交臂,然后就被冠以太后义女(公主)名分,被选定塞外和亲,远嫁匈奴。在匈奴先是嫁给呼韩邪单于,其死后,又嫁给其儿子复累株单于。庞天舒似乎毫不犹豫地沿用这一历史脉络,他的《王昭君》仍然没有跳出这一框套。

  再美的琵琶声,听多了也会腻味。一部历史小说,如果只是重复史实,不能给人历史之外的思考,不能算是成功的。庞天舒也许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力图来写出与历史不同的地方来。他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了草原生活的描写上。在他看来:“昭君是爱草原的,她肯定生活得很快乐,不然,就不会活这样长了。”在关于对昭君在草原上生活的叙述中,他不断地拔高昭君的形象,在他的笔下,因为昭君,草原内部所有的杀伐都消失了。昭君成了草原的“神”,成了“仁爱”的化身。自然,这里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但这又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在古代,一个女人的力量有如此强大吗?一个连自己命运都无法掌握的人,还能左右谁呢?稍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不免会心生疑窦。

  当然,这种书写历史的努力,不能说完全是做无用功。对于没有读过史书、没有看过电视剧的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娱乐消遣。但也就仅止于此了。

  (稿源:燕赵晚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王昭君出塞曲/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