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上下)》是一本由顾维钧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84.00,页数:14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上下)》精选点评:
●最精彩的部分还是顾氏早年在北洋政府任职以及代表北洋政府出使的部分,不应该缩编这部分。其他有些部分过于冗长,且缩编的不好,很多地方不够流畅。
●时间只能看缩编
●缩得过了
●授权有限,两面不是人,代表团就几个人还搞利益冲突。顾维钧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民国外交真是悲哀!
●被西方宰割做筹码的大国,无论是顾还是周,国家的命运都不会变。。。。。。。。
●不要缩编
●最好的民国历史教科书
●终于读完了,五星已经不能评价此书了
●2017.7.18在读
●还行。史料性质,在史料中应该是最好的。顾先生是可信赖的一个人,从品格到学养。
《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上下)》读后感(一):GOOD
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对顾维钧先生采访的口述史,唐德刚也是采访者之一。全书13本,600万字,我这样没有毅力的人只有望而却步了。
还好有缩编,大概100万字,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外交领域的国际事件有很详细的叙述。
整本书没有预想的晦涩,繁杂。可读性比较强,顾维钧先生华彩的一生很值得后人更多的了解。
《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上下)》读后感(二):技术官僚
顾维钧生于上海,名维钧,字少川。
少年得志,哥大博士。仕途坦荡,深受唐绍仪赏识,袁世凯英文秘书。1919巴黎和会一战成名。
形象清高,名望颇高,不与党争,专精外交,深受各届民国政府和各党派赏识,始终占据驻大国大使、外长或者类似国务卿的角色。
但是因为不属于任何政党,没有立场,永远没法进入核心决策层。
且弱国无外交。外交成果乏善可陈。
终其一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技术官僚。但受外国官的角色限制,非常注重法律规则,在授权范围行使自己权利承担责任。对于时局并无过多的推动。
有评论说没有自己的主见,多是重复别人的见解,我认为这恰恰是优秀外交官的职业病,非个人问题。
有些理念非常理性有逻辑性,但是书生气很重,总是从法条层面考据,而忽视乱世终究是以实力决定。
为中国融入西方现代文明世界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上下)》读后感(三):回忆顾维钧
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项目的成果之一。60-70年代,一批民国遗老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抢救了这些历史化石,收集了顾准钧,胡适,李宗仁等人的口述历史。这种远见卓识不得不让人钦仙佩,也应感谢美国人保留了这份遗产。顾准钧的口述历史项目历时25年,成书十几册, 可能是所有口述历史项目中工程最大,成果最佳的一部 。
口述历史上期是以英文写成,天津编译局将《顾维钧回忆录》翻译成中文,约600万字。本书是缩节本,上下两册约100万字。顾是职业外交家,因此他的回忆录相当专业。可以肯定,很多参与的历史事件,顾准钧当时都作了书面记录,或写入日记中,不然不可能将细节在几十年后清楚说出。
顾维钧的回忆录有独特的价值,因为他活跃国际高层外交舞台几50年,他的经历代表中国外交与政治的缩影。
顾维钧出生于1888年,国内主要就读圣约翰学校,出国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在哥大,顾维钧是最优秀的学生,对于留学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这绝对是凤毛麟角。自然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当顾维钧快完成博士论文时,即被新成立的民国政府相中,成为总统英文秘书,外交部顾问。当时顾才24岁。不到30岁,顾就成为驻美公使。这样的起点对于平民出身的顾维钧来说确实太高了。即在驻美公使任上,顾维钧出席了巴黎和会,并成为代表团中重要的一员。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说,建立了自己的声望。这时顾维钧也不过31岁。之后顾历任驻美公使,外交总长,短期任职财政总长,两度短暂出任总理并组阁。顾维钧任职北洋政府期间,与几乎所有北洋军阀首脑有过接触与合作,包括袁世凯,段褀瑞,冯国璋,曹琨,张作霖,张学良等,北洋政府只是军阀手中的一块招牌。越往后,这块招牌就越不灵,权力更是缩小,、各总长已名存实亡。最后张作霖扔掉这个招牌,顾维钧就结束了北洋任职期。
更能体现顾维钧专业水平与职业外交价值的,是他北伐后在民国政府中的外交职务。主要是处理对应国联处理九一八事件以及之后长期担任驻法大使。这个期间,顾维钧的职务较稳定。可发挥外交的专业。其实这期间,几乎所有外交岗位上的重要职位都较稳定。如外长王宠惠,英使郭泰褀,美使胡适,俄使蒋廷黻。这样有利于开展外交工作。当然,也成就了这些外交家的辉煌。
对应国联处理九一八事件及李顿调查团,顾维钧竭尽全力。但这并不是外交所能解决的问题。国联本身就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尤其因为美国还未参与其中。三、四十年代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美国的逃避和不负责造成的,包括二战。美国当时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际社会也寄予厚望,看看巴黎和会时大家对威尔逊的期望就知道了。美国却缩在世界的一角,对其它地区的战争与侵略妥协,冷淡,这无疑是鼓励了帝国主义者。那怕美国明确表示对侵略的制裁与反击,都可以制止后来的大战。九一八就是极坏的开端。
《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上下)》读后感(四):求购 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上下)
这本书我已经找了很久,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有电子版了,但是非常希望能在书柜中加以收藏。有书的朋友请联系 感谢!
顾维钧先生(1888—1985)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自1912年担任北京政府总统府及国务院秘书起,历任外交总长,驻英、美、法公使、大使,以及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折冲樽俎逾半个世纪,经历过一系列中外关系的大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顾氏自1960年开始,应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之请,用了十七年的时间,耗资二十五万美元,完成了英文稿11000页的口述回忆录。这部长篇回忆录涉及旧中国的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内容极其丰富,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大年所长,通过陈鲁直大使、贺其治先生,拜访了顾维钧先生,洽商在国内出版回忆录的中文译本;顾氏欣然表示同意,并特意为中文版写了序言。其后,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天津编译中心)受近代史研究所的委托,成立了以袁东衣... (展开全部) 顾维钧先生(1888—1985)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自1912年担任北京政府总统府及国务院秘书起,历任外交总长,驻英、美、法公使、大使,以及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折冲樽俎逾半个世纪,经历过一系列中外关系的大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顾氏自1960年开始,应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之请,用了十七年的时间,耗资二十五万美元,完成了英文稿11000页的口述回忆录。这部长篇回忆录涉及旧中国的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内容极其丰富,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大年所长,通过陈鲁直大使、贺其治先生,拜访了顾维钧先生,洽商在国内出版回忆录的中文译本;顾氏欣然表示同意,并特意为中文版写了序言。其后,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天津编译中心)受近代史研究所的委托,成立了以袁东衣先生为首的翻译组,全盘承担了此书的翻译任务。翻译组从1982年7月开始工作。参加翻译和校订工作的先后达六十余人,大都是高等院校的学者与社会知名人士。译校工作自始至终严肃认真,不仅力求文笔畅达,忠于原著,而且反复查证史实,务期准确无误。译本的第一分册于1983年5月问世,第十三分册于1994年出齐,全书共600万字。顾氏回忆录中文版发行后,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受到了史学界、外交界及广大知识界的赞许,咸以为顾氏回忆录中文版的出版,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然而,由于该书篇幅浩大,使一般读者难以卒读。为此,顾维钧先生女公子菊珍女士1994年回国时,曾与天津编译中心共同研议,决定出版一部《缩编》,以适应一般读者的需要,并可促进此书的流传。
由于回忆录所记述的史实连贯性很强,许多事情的演变过程曲折复杂,盘根错节,缩编工作的难度很大。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缩编的原则是:主线不断,层次不乱,大事不丢,文字不变。即基本上保持原著的整体框架与章节层次,抓住主要历史事件,突出关键环节,并力求保持作者的思维方式与文字风格。除正本中“次日”、“两天后”之类的时间用语改为具体时间外,全为中文本原文。缩编是全书的浓缩,不是局部切割,从总体上保持了原著的精华。
作者简介 · · · · · ·
顾维钧,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外交总长,驻英、美、法公使、大使,以及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等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顾维钧回忆录》英文原稿页(中文译本600万字,缩编本100余万字),历时年始告完成,耗资25万美元。内容涉及旧中国的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史实,是研究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必不可少的第手资料。
《顾维钧回忆录缩编(上下)》读后感(五):读书笔记之《张学良自传》《顾维钧自传》
昨天晚上看唐德刚写的《张学良自传》笑到我发抽了,自古名士皆风流,爱情就是在这张床流浪到另一张床少帅比冠西哥哥更风流。早上看了《顾维钧自传》这个自传是100万字的删节本,我在网上下了600万字13册的发现删掉了很多细节的部分,历史就是由细节组成的,哪能说删就删。这个编辑简直就是个傻逼。100万字的让人看的摸不清头脑。还是很早之前看过陈道明演的《我的1919》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喜欢陈道明的。高二的时候学中国史课本上的张学良将军和顾维钧都是一个个刻板的历史人物,今天看,却全然不是。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摆布,无论当中处于啥目的被政治利用美化或者丑化,可是终究有一天会还原,这就是历史的脚步。
小摘录如下:
小张破了出男身,是他的嫂子。据说是个暗娼,一来而去就搞上了。
于凤至生第四个孩子时重病,对张学良说我死后你娶我侄女,她能照顾好四个孩子。张说不娶,娶了就是催你死,这事我干不出来。小于很感动,活过来了。“所以从那以后不再管我了,对于我在外面拈花惹草的,一概不管”
张先生你不要跟我开玩笑,好不好?”我问她,“你喜欢不喜欢我?”她说:“我喜欢你,你不要跟我开玩笑。你到底能不能娶我?你真能娶我吗?” 这个女孩叫梁九,后来成了叶公超的嫂子。因为梁九的爹是富豪,可是就给了四千陪嫁的,叶家从此看不起她,在公开场合揍她,结果这女人一生气在火车上自杀了,最后张学良先生又跟她妹,梁十搞在一起,用张国师的片子来说,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我到上海的时候到一个人家里做客,结果,她偷偷给我写过来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的是:“请你可怜可怜我,今天晚上你不要走。”我就在那个纸条上,改了两个字:“请你可怜可怜我,今天晚上你放我走。” 这是谁,我不能说不能讲,这个人已经死了......据说两个人还在客厅里搞过。
“可是,我接触的一个小姐,我不能说这个小姐是谁,那简直淫荡极了。这个人简直啊,我跟你说她淫荡到什么程度。她每一回见我的面,不管在谁家,她一定要来这个。”
“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淫。其余无可无不可”。张学良很喜欢纪晓岚说的这句话。
张学良说顾维钧在他那避难的时候在牌桌上跟人家的老婆乱搞,人家老公一走,人家立马上楼搞一炮就下来,最后生个女儿跟顾维钧长的一摸一样。顾维钧当时跟唐绍仪的女儿谈恋爱也有很多版本的,顾本人自己和发妻在美国读书之后就离婚了,后来唐器重他,介绍他和女儿认识才谈恋爱的结婚的,野史演绎成了三角大战。
顾维钧和唐绍仪的女儿结婚的日期原来订在1913年6月2日,但是唐绍仪说能不能晚几天啊,因为他也要在6月2日结婚。当时唐绍仪五十多岁,要娶一个年轻的姑娘做老婆。他结婚也木有告诉他女儿,最后女儿女婿只能匆忙改婚期。这个事情,为什么会让我联想到谢霆锋和谢贤呢?
顾维钧说谈判二十一条的时候袁世凯命令当时进行谈判的陆微祥拖。日本人想尽快谈判完。于是陆就想了各种方法来拖,借口开会啦,生病啦这样的方法,拖不过去了,据说就想了个很绝的点子,用中国的茶道来拖延时间,开句玩笑,我想当时日本人应该恨的想回国把茶道毁灭吧。最后据说是顾把这个二十一条的想法透入给了美国。这和我前段时间读的重光葵写的《日本侵华内幕》得到了印证。
回忆录第一册里写1919是我最感兴趣的。据说里面内部摩擦不断,不过显然顾是站在北方这一方面,对南方那块大肆挖苦的。
南方排挤北方的总团长,放风说他顾和曹汝霖的女儿订婚了,因为曹是亲日得,后来顾去调查发现时南方代表王正廷说的。
哎呦,我一直以为八卦是女人无聊嚼舌根出来的,没想到男人八卦比女人更牛逼。
关于凡尔赛条约谈判的过程也很有戏曲化,不过的确是由于国内的舆论,所以最后团长陆微祥取消了签字。下面两段直接出自豆瓣 伸伸胳膊腿 的书评里,因为虽然也是书上的东西,但是特别注明:
电影1919是这么描述的:
和约正式签字开始。
轮到中国签字,各国代表的目光纷纷注视着顾维钧和王正廷。
顾维钧慢慢地拿起了和约文件,凝视着……
一些代表已经意识到将有事情要发生了……
顾维钧将文件倒扣在桌上。他环顾会场,肃穆庄严。
顾维钧(缓缓地):“(英语)尊敬的主席先生,副主席先生,秘书长以及所有的代表们,我很抱歉,中国不能在和约上签字。因为,这不是和平的条约!”
克列孟梭、劳合.乔治面面相觑。
威尔逊满脸羞愧。
牧野等日本代表张惶失措。
顾维钧:“(英语)它充满了欺诈、罪恶,它是强盗的条约。它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出卖了一切公正与和平。中国人民对此深感失望和愤怒,我代表我的人民要对你们说,中国决不会签字!”
全场默然。
一些同情中国的人士朝中国代表团竖起大拇指,无声地表示支持和赞扬。
顾维钧和王正廷在与会代表们的目视下,昂然朝镜厅外走去……
(电影剧本全文 )
何等的慷慨激越,大义凛然。可惜这只是影片编剧的“神来之笔”——
可是顾维钧回忆录里是这么描述的:
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暗自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椅子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
虽然有我爱的明叔,可是最后查了一下1919的总策划:居然是韩三平。
从1919,到伟爷,我真的不仅想说,韩三爷您能站在把钱赚了么,不怕去了地下,这么多名人找你拼命么?
缩写本很差,阅读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