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是一本由查尔斯・弗雷泽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冷山》精选点评:
●文字优美画面感十足,但是要说与《飘》齐名的话就有点夸张了。
●好故事,写毁了
●好像没读完。。。
●“除了绣花,我什么都不会” 后来,她都会了
●史上最深情的愛不是能不能長相廝守,而是在短暫的相遇和重逢中間那段漫長的別離中,你能否聽到愛人在靈魂深處的呼喚
●看了一半,太过拖沓。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终于相聚。可惜,欧美沉重系的文学,我真不懂……
●冗长的开始,短促的结尾
●外借了同学,忘记还被我惦记到现在的一本书⋯⋯以前觉得冷山里那样的爱情太不纯粹,现在才知道,只有那种情况下的情愫才是真正的爱情
●不知道为什么评价这么高,要不是爱那部电影,这本小说基本看不下去,可能是我太浮躁了。
《冷山》读后感(一):其实感动的是那部电影
看过好几遍电影了,感人的生活的基本哲学。生活的美好也许只有一刹那,但就成为永恒。之前的追求,之后的回忆。
两个女人的感情很好,很感人。人在战争,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是要坚持,帮助别人和自己。
《冷山》读后感(二):感动在于每一个细节...
英曼和艾达,虽然是在乱世相识相知,可却在那些混乱的环境里迅速适应,不管是男主还是女主,他们都拥有着强大的坚不可摧的内心。但我想说最打动我的并不是他们之间的爱情,而是那种对生命的认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契合,还有那不可动摇的信仰,我一直都很相信能够让人们走到一起的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应,就是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除你不可。
《冷山》读后感(三):读《冷山》
读完《飘》以后,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都是写南北战争时期的南部人的生活。相比于《飘》,这本书没有那么好读,而且是从两个主人公的视角穿插着写的,两个空间的穿插。让我想起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两个空间的穿插。不过,为什么要穿插着写呢?形成对比,命运相关但是又相互分离,最终相遇会是怎样的场面啊?期待最后的结局,又希望看到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冷山》读后感(四):矛盾而又现实
他是个逃兵。逃兵是怯懦的。
但他又是个勇者。他在逃跑的路途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才能做到的事。
他从纷乱、疯狂、喧嚣的战场而来,走向孤独、漫长、寂寞的逃亡路。这仿佛是两个世界。然而这两个世界却又如此真实地存在着。
他内心渴望着宁静与安详,但无数的枷锁却又使他生活在远离温情与宁静的纷乱的世上。
只有经过类似情景的人,才能懂他。
只有用心的作者才能写出这种用心才能体会出真味的书。
《冷山》读后感(五):想如此的生活
把《冷山》买回来很偶然,只是因为书的质感很好,凸凹不平的封面,微黄略带粗糙的书页,书轻却很称手。
第一次读时并没有很特别的感受,只是被书中的景致深深的吸引,那山那水那些在水里雀跃的鱼,大自然的迷人之处就这样一页页的呈现。关上书页,在我的脑海里满是连绵的大山,大山脚下那个长满深草开满各色小花的山坡,坡上一座破败的教堂,山下小河弯延而过,清沏的河水中游曳几只小鱼...
第二次再拿起此书,才发现在迷人的景色下是三人在困境中那种风淡云轻的生活。虽然因为战争却少及战争的苍伤,或许每个人都带着战争的破败的心绪在生存,却依然能看到生存中的乐趣。生活原来只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