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是一本由[法] 安妮·弗朗索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元,页数:1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话读书》精选点评:
●写得很可爱
●讀書的方式,頗與我相似。
●好可爱有趣的灵魂... 好想跟这个作者谈一场恋爱!
●太可怕了我可不要这样><!
●电闪雷鸣中被宿舍人赶到走廊里看完这本书。。。
●个人认为不如《查令十字街84号》,尽管我绝对不赞成这样赤裸裸的比较两本书...
●爱书人和同类人的气息。:)
●翻译不错
●大概是03年学校搬到新区时从临时图书馆借出来,本来是不外借,但是由于管理员是我本家姐姐就…当时特别喜欢,苦于借期有限归还原处。结果一不留神把名字给忘了。午夜梦回,偶有思念,却打死也想不起这区区四字。昨日去一古镇游玩,在古镇小小书店发现此书重译再版。幸哉幸哉。【已在旧书网拍得01年旧版,花费10元】
●真喜欢这本书!作者真是一个书痴!译后记里说的对,与其说作者是在写作不如说是一种倾诉,同好都会懂的!虽然不懂法语但是好像买一本!
《闲话读书》读后感(一):爱书及误
自认是书痴的推荐一看。看看自己的怪癖有没有和她重叠的,有哪些她有你没有而有发展潜力的,哪些你有她没有而值得骄傲的。
几乎囊括了一个书痴可能遇到的事物,但似乎没提到盗版,法国没有盗版?
《闲话读书》读后感(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
这本书在我看来,属于“还行”一类,但是我还是要对这本书说两句。我当然羡慕作者的那种生活,也羡慕作者可以不用带着功利目的去读书;但是那不可能是我的选择。罗马着火的时候你不能弹奏里拉琴,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闲。
《闲话读书》读后感(三):读书
此书是我读过的同类型作品中的第一部。记得当看只是闲坐在书店中无事后翻看,只觉异常喜欢,于是买了回家,同时还买了同系列的《国王、贤臣和弄臣》。
作品表现的是作者本身读书的小故事,我之所以欣赏,不仅仅是作者是个爱书之人,为了读书甚至当了出版社编辑,并且她才是的“读书”人。在阅读过相当同类型作品可知,有些人只是为了藏书而非读。而显然作者不是如此,从文章中看出,她是真正如饥似渴的阅读,甚至“帮助”和“鼓励”周围人阅读。
文章中的内容都是围饶的关于书的小故事小散文,很有意思和意境。
《闲话读书》读后感(四):深得吾心
本想随便翻翻放下,可忽然发现太多地方太多句子深得我心,于是看完。
太喜欢那些买书借书和躺在床上因到不行也要翻上几页书的场景,那根本就是我的生活。感觉虽然年纪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可对书的痴心一片别无二致。
也确实如她那样,像对待爱人一样观察着每本书,熟悉它们的每个部分,从漂亮或丑陋的封面到不起眼的条形码和淡淡的气味。
甚至开始受她的影响,喜欢起手里旧书上的痕迹和附属物,甚至开始去想像每本残破书的历险故事,不再为书上的油渍饭粒烦恼,也不去追究借出的书是否能够归还,只要一直让我读下去,读的快活,足矣。
《闲话读书》读后感(五):和书的缘分和纠缠
这本叫做《闲话读书》的薄薄的书,是法国女编辑安娜·弗朗索娃所写。文中多散笔,但一篇一篇的,借书弃书、条码气味、亲友旅行,都写着和书的缘分和纠缠,字里行间都是宿命般的痴迷和喜爱。读的时候,常常会心而笑,或者忽然思绪缥缈起来。
比如,她写某个七岁孩子从每个大人那里得到的所有生日礼物全都是书,书、书、还是书:“那天,大家都仿佛被人掴了一个耳光。这种鼓励孩子读书的方式真残忍,简直像是恐怖行动。”她写那些被图书馆处理掉的书:“这些旧书四处巡游,无心停留,不甘隐退,形似濒死,又获新生。它们在我的书架中稍作休憩,在某一天又会被卖掉或送掉,流离失所,最后飘零何方,就只有上帝知道了。”……点点滴滴,百般滋味。
难得的是,作为一本纯粹写“书”的书,一百多页的书页里毫无学究气和酸腐气,亲和散淡,本色真诚,半点文人架子也没有。看这样的书,好象和一个爱好相近的朋友在娓娓谈心:她的喜好可能也是你的喜好,她的开心也是你的开心,她的朋友大多数也能被你视为朋友。她为书本和文字所做的各种傻事,你看了总是会心一笑,同样是痴迷于书的人,类似的事情,有可能呀,你也会这样做一次。
一个上午,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轻松酣畅,心里头有一点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