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是一本由[日] 大泽在昌著作,53.00元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读后感(一):兴趣与职业的鸿沟
我认识的友邻里常有笔耕不辍,盼望能一朝获奖出道的朋友。就连不才本人,亦怀有写作之梦。写小说看似没有那么复杂,大笔一挥神作呼之欲出,然而业余写作爱好者和职业作家之间的差距远比想象中要来的悬殊。正如国足总遭诟病,现实中却并没有几个人有能耐和职业球员过招,职业作家大都身经百战,练就了一身的写作技艺,且永不停歇地进行取材和写作练习,相比之下,许多业余写作爱好者不论是原本的才能还是后期付出的努力都完全不在一个层级,逞论踩在成名作家的头上出道了。
这本《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是少有的由畅销职业作家作为老师,课程教学与案例教学并重的写作指导教材。大泽在昌老师将自己的系列写作讲座汇编成册,囊括了情节、对话、角色、文字等小说的基本要素,也涵盖了业余写作爱好者所关心的如何成为作家,长篇小说如何组织等重要的问题。此外,大泽老师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传递了自己的职业生活日常和对于写作圈的感想,让各位有机会从职业作家的视角来进行一次俯瞰,非常的有趣。大泽老师认为写作的世界非常残酷,读者的口味说变就变,也许上一刻你还是千呼百应的时代宠儿,下一刻你就是无人理睬的过气作家。而且职业作家根本不可能像很多文学作品里一样疯狂脱稿,这种刻板印象可能是源于一些作者在文中的反叛。为了延续自己的写作寿命,几乎每个职业作家都有每天写固定篇幅的习惯,且写作大部分时候是越写越顺,而非绞尽脑汁。许多业余爱好者对自己的作品总是有不切实际的自豪感,而大泽老师表示就连职业作家在构思作品的时候也会有一种即将写出惊世骇俗大作的错觉,但慢慢就会接受现实。
大泽老师在这个系列的讲座中提供了非常多的切身体会与宝贵经验,其中很多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价值。由于篇幅原因,我不能一一列出,那么就重点说两点。
首先是角色塑造,曾经也和已经成为职业作家的朋友探讨过角色塑造的问题。我一度为塑造出来的角色同质性很强而感到苦恼,而那位朋友的意见是,如果写出来的角色总是很像,那么说明你暂时还没有写小说的能力;如果三句话还体现不出来谁是谁,那有些角色就是可有可无的干脆去掉。大泽老师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认为角色是情节的基础,如果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一本小说根本立不起来。而角色的塑造决不能依赖苍白的描述,尤其是数字性的描述,而应当通过氛围、对话和他人的视角来反映。说一个人很讨厌,不可以去直接说,而要设计呈现出他很讨厌的场景和行为(高木老师,有人在骂你)。
第二是对话,在写作对话的时候,很多业余爱好者往往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谁在说哪句话了,读者更是看的一脸懵逼。有些人则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每一句话都要加上这是谁说的,那是谁说的,这不仅繁琐还显得苍白无力刻板。而且,人在小说中的对话势必不会和现实生活中一样,措辞等等都会有一定的变化,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既不显得突兀,又能最大程度体现人物性格的台词。此外,还要善于使用隐藏对话的技巧。对于优秀的作家来说,对话是可以隐藏足以反转全文的线索的。对话对于作者而言既是写作的挑战更是写的出彩的机遇。
对于我们这些练笔都会半途而废的爱好者来说,随手涂鸦的戏作距离真正的作品尚有很大的差距。决定各位是否能越过拿到鸿沟的是是否拥有那份成为职业作家的意志啊~·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读后感(二):作者们的“武穆遗书”
竹子大魔王@大白菜可能是由于我们那村子实在偏僻,没有一丁点文学氛围,所以小时候我们那片孩子的理想都是当个科学家。后来大了点,去城市,所有的青年都有着一个文学梦。 我是一个推理迷,也试着写过一些推理小说,不知道是智商不够还是时间不够,反正有灵感的时候没机会写,写的时候没灵感。我长期为此苦恼,我没想过要当一个推理小说家,只是想亲手写写,更加了解哈推理的小说的创作。我阅读过一些理论书籍,比如蔡骏先生的《蔡骏24堂写作课》,但在这本书里似乎没看到我想要看的,没学到我想要学到的。我的苦恼日益增加,直到我遇见大泽在昌老师这本《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这本书,我不知道是出版社的设计还是老师的主意,命名成《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这个名字有点尴尬。好像这本书是什么急救药之类的书,一下子可以提高作者的文学水平,写出畅销市场的大作。不如改成《大泽在昌谈写作》,这样更符合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实实在在就是大泽在昌老师谈自己的写作经验。 首先,在这本谈写作的书的开头,大泽在昌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可以说每一个读者都无法避免的问题——“以写作为生意味着什么?”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话题。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志业需要付出的代价要求他必须正视它,并给出自己真心的答案,因为这个回答与代价之间的相互制衡和克服,正如马克思•韦伯在他的关于学术和志业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决定了一个人能够走多远。 写作来安身立命,首先你得能够对市场输出东西,大泽老师提出了两种出道方法,新人奖和出版社投稿。然后老师具体打开,建议以“含金量”高的新人奖为目标——因为所谓的“含金量高”决定了新人的前景。 但我们知道世界上大才那么多,要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出道是很难的。写作不仅仅是灵感的事,也是技巧的事。因此老师接着就开始分析各种技巧。 首先,老师提出了成为作家的四大要点:①确保文字的正确性,②写完重读原稿,③坚持每日练笔,④学会勇敢放弃。 接下来的就是各自一些要点了。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是小说的规则,即小说中的登场人物必须符合逻辑,而且逻辑要求具备一贯性。这句话令我用来了考察了很多高明的推理小说作品,并发现他们原来也并非十分高明。 我向所有的、作家、作者、文学爱好者推荐这本《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这是所有写作者的“武穆遗书”。 麻耶熊猫的《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读后感(三):跨越时空去上一节写作课
我一直是有关于写作的梦想的,从喜欢读书到想要写点东西再到后来的想要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并不很顺利。也写过一些东西,并不是长篇,回首去看的时候觉得惨不忍睹。对于写作技巧类的书我一直抱着一种奇怪的感觉,一边希望看了之后就水平大增,一边觉得如果谁看了都能写出来那这件事也就不会那么难了,大概是既不信任又不死心地有所期待吧。
其实对于这本《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的作者大泽在昌之前并不了解,想读这本书不过因为这个标题让我生出的一丝期盼和好奇,却没想过真的能有那么多的收获和感触。 这本书整理了大昌老师为十二名写作新人开办历时一年的“小说课堂”系列讲座的内容,形成了本书第一部分的十堂课,并针对学生们写出的文章作品给出了一系列的讲评,也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部分。 里面的干货部分对于我这样的新手小白来说,真的是太友好了。不是因为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写,而是能够让我跳出作为写作者的这个角度去重新审视自己已经写下的文字。先说说几点我觉得感触极深的部分。 关于氛围的传达。之前曾经和小伙伴聊过类似的问题,他写了一段文字需要我们来反馈阅读体验,看看是否够恐怖。我们普遍的反应是并不觉得恐怖,但是为何不觉得恐怖、如何才能写出恐怖的感觉我们依然不知道。在看大昌老师对学生猫的作品点评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一点明白了。 大泽老师这样评价到: 猫,你有过度说明的毛病,太想尽快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结果在读者理解小说情节之前,自己就主动做了预告。这就像看一部电影,别人向你剧透说“快看快看,坏蛋马上就要出来了”,读者只会觉得讨厌。所以你一定要学会“惜字”。 反观我们之前的那段恐怖氛围其实犯的是相同的错误,因为那个小伙伴在努力地告诉我们“他好害怕啊,好恐怖好恐怖。”但是读者并不会感到“恐怖”,相反如果他把那些关于恐惧的描述减一减,留下更多想象的余地反而会有更多的恐怖感。 关于作者的视角和人物的视角。大泽老师这样告诉我们: 在作者看来,四十多岁的男性就算是大叔了,但从主人公的角度去看,四十多岁还很年轻呢。倘若意识不到“作家的视角与登场人物的视角”之间的不同,写作过程中就会发生混乱。 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一本很棒的书《凡人之心》。《凡人之心》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忍不住相信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作者自己的描述中表示,为了让这本书真实,所以他特地加了一些可能在同一时期出现的我们真实的人物。但是我个人感觉并不是这样的,我觉得真实是因为他的每个举动都让我觉得如果真的有这个人他的确会这样做。其中有一段让我觉得印象很深的地方是,他对于“衰老”的体验。 主人公想要得到年轻的女孩子的好感却被拒绝时这样写道: 有个肤色黝黑、腰肢纤细的女孩,留着很长很长的头发,我真的很喜欢她,我醉醺醺地,不肯接受她的推诿之词,直到她说了句“走开,老头”。老头?天哪,四十六岁可不算老。我感觉我还没正经开始生活呢。 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这段写得特别的真实,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述我认为其真实的原因,现在去回想就是因为登场人物的不同视角。女孩觉得他很老了,而主人公却觉得自己还年轻。同样是虚构的人物,视角不同对同一人的感受不同,这种视角上的冲突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加的真实。就像我们发现自己长大了并不是因为过了多少岁的生日,而是因为某天发现自己被那些不认识的小孩子称作了“叔叔阿姨”。 当然,《凡人之心》的真实并不仅仅在这一处,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节。而这本《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中引发我思考的部分也不止我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比如人称上,人物的一惯性上,素材的累积上面。很羡慕那些能够写出自己的文章并得到大泽老师指点的学生们,很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很遗憾我没有。不过还好有这样的一本书,让我能够去了解一些。在大泽老师为他的学生们指出问题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也有相同的问题,而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我曾遇到过的问题也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十分值得思考。而他给学生们的致言写得十分诚恳,很多时候我觉得就像是我的老师再说给我听。 这本书中也有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并不适合的部分。例如第一节课中关于作家出道的方式,比如其中所介绍的那些著名的奖项,可能符合日本的国情,却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遥远。也有一些观察的方法,比如对于鞋子的观察、对于目光尽处的观察,可能和我们现在并不太相同,但是他讲述的是一种方式,我们要做的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用这种方式为引导去找到自己吸收素材的方法。 最后,想用两句大泽老师的话作为结尾。一句是:“技巧可以教,才能没法教。”另一句是“大家今后必须要做的,就是坚持‘绞尽脑汁’地编故事。”
加油啊!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读后感(四):知道了这些技巧,再读经典作品时你会读得更香
有人说,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常常是因为它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
想想我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宋江、李逵等,个个形象呼之欲出;《西游记》里的四个师徒活灵活现,宛在眼前;《三国演义》里面的张飞、关羽等也是个性鲜明,让人难以忘怀,甚至引发了民间对关公的崇拜;而《红楼梦》更是,现在说到弱不禁风就想到林黛玉,提起泼辣干练脑海中就浮现王熙凤。
为什么这些人物形象能够深刻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因为作者把他们写活了。我一直对于如何塑造这种鲜活的角色很感兴趣,当我看到日本推理大师大泽在昌分享的写作全技巧时,忍不住的多看了两眼,一些萦绕在我脑海中的疑惑便渐渐清晰明朗起来。
大泽在昌是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代表作《新宿鲛》系列,曾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植木赏、日本冒险小说赏等奖项,他本人更是获得了日本推理文学大奖,该奖是日本推理文坛唯一的功劳奖,专门嘉奖贡献卓越的作家或评论家。
对于这样一位作家,他的创作经验和写作心得还是非常有参考性和借鉴意义。大泽在昌在日本开办了一系列“小说课堂”,将他的创作技巧以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大家,讲座的内容最后汇集精选出版成一本书,也就是我看到的这本《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书中用鲜活的案例,幽默犀利的点评,讲解了小说创作中故事结构、角色塑造、情节设计等具体问题,真实解密了小说家们的构思方式和创作脉络。我在阅读过程中,对照着《红楼梦》中的描写片段,逐步了解了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创作逻辑,再读时便更轻松的get到了那些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意义。
如下围绕“如何塑造鲜明的角色”这个问题,分享三点我的收获:
1、注意营造氛围,不要依赖数字和固有名词我们在介绍一个人时,常这样说:小红今年30岁,在外贸公司上班,平时开朗乐观但是有点健忘,Balabala。这样的表达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让人很轻松的得到准确的信息,但是在小说中,这样描写会导致角色很生硬,无法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立体的形象。我们需要想办法让读者参与其中去想象,融入这个角色,而这就需要我们去营造氛围。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就是一个营造氛围非常成功的案例。在王熙凤出场前,曹雪芹先描写了贾家三姐妹迎春、探春、惜春,着墨不多,甚至有点随意,为后面王熙凤的浓墨重彩的登场做陪衬。
接着作者点明了这些人在贾母面前“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把贾府的规矩等级渲染开,然后才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登场,这时读者肯定和林黛玉一样有个疑问: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等成功的引起读者的好奇和疑问时,曹雪芹也没直接告诉读者这个人是谁,而是描写一群人簇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并强调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这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便会感受到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非同一般。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场景一般就是重要人物出现了。
最后曹雪芹才开始描写王熙凤的穿着长相等,再借由贾母的口说出“这是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叫她凤辣子就是了”,一个备受长辈宠爱的调皮形象便跃然纸上。这样的渲染效果是否比直接告诉我们王熙凤是贾家的实际掌权者以及贾母对王熙凤有多疼爱来得形象而有说服力多了。
这种描写在《红楼梦》中有很多,如妙玉的孤傲通过刘姥姥喝茶事件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晴雯的灵巧在病补雀金裘事件中凸显出来,还有薛宝钗的金蝉脱壳之计嫁祸林黛玉显露出她的心机等等。作者不会主观告诉读者写的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会通过客观事件去营造氛围,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去思考,去感受,去融入到这个角色中去。
关于这一点,大泽在昌建议大家以熟人为模特来尝试描写,可以选择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或上司,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明星等。回想一下这些人有哪些代表性的形象?而这些形象又是通过什么传达给你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贪图轻松使用现实人名,如“类似刘德华”、“长得像张学友”等,这样的表达虽然方便读者想象出具体的形象,但容易使角色变成附庸,最后可能只是加深了读者对刘德华、张学友的记忆,而依然没有记住你所描写的人物。
2、通过措辞表现角色的个性蔡康永在《说话之道》里面说,很多人以为你说什么样的话,会透露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但我觉得不只如此,我觉得: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说话时的语言措辞往往反应了这个人的个性形象。在写作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一点来塑造角色的个性,思考人物在对话时会使用怎样的措辞,通过对话展现人物的个性。《红楼梦》里面,作者就通过语言的千变万化,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比如:“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无知的孽障!”......这是贾政的语言,粗暴刻薄,展现的是一个古板严厉的父亲形象。
再如:“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是小女孩爱使小性子会说的语言,传达的是敏感率真的个性,非林黛玉莫属。而“我从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种霸气泼辣的语言,就只有王熙凤可以说出来。
熟悉《红楼梦》的人,单从这些话语里面就能判断这是出自哪个人之口,因为这些语言措辞,是曹雪芹为每个人物量身打造的,充分展示了每个角色的个性特点。
除了对话上的措辞,我们还可以通过工作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措辞来塑造人物个性,比如朋友圈或发邮件使用的书面措辞、玩谁是卧底游戏使用的解说措辞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通过邀请函、诗创作、行酒令等方式,更加饱满的呈现出每个人物的个性。
比如:《红楼梦》第37回,曹雪芹用了两封信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才女探春和一个极其谄媚阿谀的粗人贾芸。大观园举行诗比赛时,每个人创作的诗都带有自身品格的影子,富含个人色彩,曹雪芹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有宝玉和薛蟠在外面聚会饮酒时的行酒令,所用的措辞都透露着各自日常的生活品味和涵养,透露着不同人物的生命形态。
通过措辞来表现人物个性,是很考验作者的写作功力的一件事,它需要作者懂得换位,了解人的心理,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人会说什么样的话。在这一方面,不得不说,曹雪芹的文学功底真是让人叹服。
在运用这一技巧塑造角色时,大泽在昌建议我们写完后,请试着读一读,仔细考虑符合该角色的说话方式和口吻。如果自己不确定这样的表达是否符合角色的个性,可以看下身边是否有类似形象的人,不妨拿给他读一读,听听对方的意见。
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创作《末世男女》时,曾把这部小说拿给一个年龄和男主差不多的人读,读完后,那个人跟她说,不要说“搞什么鬼!”要说“卧槽!”(don't say,"what in the fuck!"say,"what the fuck!")。玛格丽特说,这对她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两句话差不多意思,但是反应出来的说话者个性却不一样。
3、在细节上精雕细琢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一种“方法派表演”,这种方法要求演员针对自己的角色,应该更具体、更真实地对剧本上没写的细节进行精雕细琢。大泽在昌说,对于塑造小说的人物时,作者也需要如此,越是重要的角色,就越该雕琢好细节部分,否则是无法塑造出鲜明而立体的角色形象的。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在她的创意大师写作课上提到:你要给读者足够多的线索,不然读者会自己得出结论。这些线索就是细节。玛格丽特写完《别名格蕾丝》时,把原文拿给她的三个编辑看,她的编辑们都觉得那个女房东很胖。玛格丽特说,我特意让她很瘦,她快没有东西吃了。
但是三个编辑说,他们并没有从书中get到这一点,而在他们的印象里,女房东总是不瘦的。最后,为了把女房东很瘦这件事写得更明显一点,玛格丽特加入了一些更细节的东西。
什么是细节?细节可以是食物,比如狄更斯塑造的角色吃得很特别,在他的书中,食物是很重要的细节;细节也可以是服装,比如亨利.詹姆斯,他对服装很在行,喜欢描述人的外表,尤其是女性,他喜欢描述她们的全套服装;细节也可以是说话的方式,是眼光的落脚点,是喜欢的音乐,是某个不经意的动作等等,有了细节,角色才会灵动起来。
在读《红楼梦》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随处可见,很多章回里并没有描写什么大事件,全是对一些琐碎细节的描写,但正是这些细节让整个故事人物丰满起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贾宝玉一直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活菩萨,这个形象就是通过他给袭人留她喜欢吃的东西、天寒地冻时帮晴雯捂手、自己淋了一身雨却记挂着龄官没处避雨等等这些细节传达出来的。
蒋勋老师说,《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里,并不是情节。细读《红楼梦》时,你就会发现这些细节的所赋予角色塑造的力量。
平时的观察是人物描写的重要依据。大泽在昌提倡我们随时随地观察别人,随身携带备忘录记录想法。还可以制作角色表,逐渐记下自己对每个登场人物的想法,通过所累积的笔记来增加人物的深度,正是人物的深度才使故事变得有趣。
结语:
当然,《红楼梦》之所以经久不衰,不止在于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小说情节铺排、里面呈现的各类主题思想、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状态,以及那些细致入微的生活细节和蕴藏的智慧等等。只有自己徜徉其中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大泽在昌在《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里面分享的也不只是角色的塑造方法,还有叙事视角的把控、小说情节的设计、如何运用有效对话、文字的锤炼,甚至作家如何维持完美的写作状态等也有讲述,可谓是一本全方面的小说创作技巧指南。
如果想更深入的读懂经典作品,或者想学习小说创作的,大泽在昌的《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会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