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刻拍案惊奇》是一本由[明] 凌濛初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元,页数:5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初刻拍案惊奇》精选点评:
●古人真是好劲爆。。。好潮。。。
●用消极的命中注定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书,我给2星半
●123
●主题思想跟前几朝的没啥区别,无非是因果报应之类,但才子佳人之外多了很多商贾和钱财之争的描写,想来也是资本主义萌芽之故,虽然也在强调为官入仕,但对为商也多有赞扬。
●虽然我也很久以为这个是三言是一个作者。但问题书上面都写的很清楚是凌蒙初!!而不是冯梦龙
●名字有意思。"拍案惊奇"。不过。。也只是惊奇罢了。
●男风之甚,瞠目结舌
●古代八卦小说,宣扬因果报应不爽,兼涉情色奇诡,没事看看罢了·····
●传说中的三言二拍之一,故事比较离奇,但文字很好懂,上下班路上翻出手机看两章,挺好玩的。
●现在怎么觉得这种书看起来特弱智。。
《初刻拍案惊奇》读后感(一):《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王大使威行部下 李参军冤报生前”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间最重的是生命”,没了命,你什么都谈不了,什么都做不了。总有人说,什么东西比命更重要,可是没了命你又能做什么呢?父母把我们生出来,把我们养育成人,并不是让我们为了什么丢掉自己的性命,在我们打算抛弃自己性命的时候,是否能考虑一下父母的感受?但是也有这样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样一想,我只能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代表不了别人,我觉得命真的很重要,有命才可以讲其他的一切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初刻拍案惊奇》读后感(二):书中自有颜如玉
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到底指什么,我并不是很理解。但是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却有点明白,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再回想,这种所谓的古典名著中经常会写到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忍不住想那颜如玉不会就是那貌胜西施,才堪文姬,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女红更是常人无法比及的给那些穷酸秀才带来的无限意淫千金小姐们吧!
如果说那些千金仅仅只是拥有这些优点,却有固守着封建那一些三纲五常的糟粕的话,那你就太小看她们了。她们岂是传统的大家闺秀所能比及,传统的大家闺秀大多都只能遵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可是,这些千金们却有反抗母命的超前意识。他们一旦不满意父母挑选的未婚夫,就敢跟由于环境所限就只见过一两次面,长相不错的秀才或是表哥,当然,表哥也是秀才一枚,带上贴身丫鬟,无论是多么有钱的人家贴身丫鬟往往就只有一个,相约私奔,不能私奔就设计爬墙把床先上了。什么贞操也罢名节也好,难道还有什么比两个人相爱更重要的吗?没有!
当然,最后穷秀才肯定会高中状元,千金成为一诰命夫人,荣华富贵世代相传。千金的父母无不为千金的精明之选无比欣慰.于是,皆大欢喜!
读这些书的秀才们一定把自己幻想成了里面被有着先见之明的千金看中的穷秀才,对着那似隐非隐的情爱描写意淫一番。回到现实,开始期待,是几时,自己也能遇到那样的佳人?这样的颜如玉呢?就算是没有遇到这样的书也能给他们那怀才不遇的受伤的心一点心灵的慰藉啊!
这可不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初刻拍案惊奇》读后感(三):重口味 夹杂着无聊味 这就是初刻拍案惊奇
这种书向来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况且看着总有一点点的费劲,每个故事开头总要先来那么一段词,几句诗,再来个闲话休提,话分两头什么的,跟以前广播里讲水浒传的是一样,不过这是明清小说的特点,而不是槽点。
我简单说几句吧,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重口味的一些内容了,喜欢重口味的,你们可以读读嘛,告诉你们哦,里面有3p,有同性奸情,还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偶尔加上水性杨花的村妇参一脚,那细致的描写,奇葩的组合,让我对寺庙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一点要提的,就是我发现,尼姑或者那没事可做的老妈子,总喜欢在中间为纨绔子弟等看上哪家的美妇人这种事情牵线,烦都烦死了,一点新意也没有,写书的,你们就不能多换几种人做高级经纪人吗?一点都不为客户双方考虑,服务意识太差,绝对的差评!
还有一点我及其讨厌的,这样的句子,读起来,画面感很强,就是那贪恋美色的纨绔子弟待美妇人进屋以后,总喜欢以恨不得不脱裤子就上的速度给美妇人下跪,跪下去以后,就一定要来一句:“请娘子救小人一命,必定感恩戴德什么的” 意思就是,你不跟我上床,我就要死了。
中国的古代就算偷情也偷得这么寒酸,正经夫妻间又一定要举案齐眉,大义凛然,恩爱的最好跟不认识双方一样,毫无浪漫可言。文人的笔墨间,绝大多数仅有的浪漫都发生在青楼女子身上。
在我看来,古代的一些糟粕,可以扔,赶快仍,最好能以像那纨绔子弟跪下去的速度一样尽快实行。
(ps 我看的是完全无删节版本,1993年版,共593页)
《初刻拍案惊奇》读后感(四):小楼昨夜又东风
一 初看内容叙事风格故事类型都差不多 ,不过是章回单体变双体
三 这篇看的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只是讲个东山之历 临卷末了也不把那一干豪侠模样人来表述一番 真个是 烟云里去十八骑 不问红尘几度谜
四 是韦十一娘传
六 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洗脚水 又是赤裸裸的一段描写 好个奇计秀才 好个坚性娘子 这倒称得上惟古来迂腐而有的拍案惊奇
七 将手中板笏一掷,现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法善就扶着玄宗,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
广寒府下月桥路 可见一斑之美
十 不串未通 何来行次类事
十一 如此奸伪诈术 亘古也是难闻 犬虾一味欺道 岂能不愤人神
十四 夜话拍案奇谈
十六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贪看天上月,失却世间珍
巧笑倩兮,笑得人魂灵颠倒;美目盼兮,盼得你心意痴迷
几度催睡之耐,是醉酒太守之前篇
十七 一大古惊奇妇
十八 丹砂变金 源自吕祖 此炼金术士篇倒真是电影频道的数字电影翻拍过的,算来逾之多年了
十九 太平广记 谢小娥传
二十 既出望族,又值青年,貌比潘安,才过子建,诚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者也
元普一个华丽丽的正经仁义形象,到朝云一景转志气一变 却是惊呆了
二一 居移气,养移体 状貌气质,篙工水手 一郡刺史,如此收场
二六 男风出于福建?舍得去后庭俞门子,装得来鬼脸林县君
这篇小黄文料是够猛的,比金瓶梅般露,深藏功与名于古籍,几乎堪比或甚于醒世恒言之前篇了
二七 怎的算来十个里遭际的 有7个都是船上海里被劫的 惊涛里常怀巨浪 陆上客少涉险滩
二八 这篇洞主闲的无聊打开仙体 尘游外天又回乡偶书的故事是有什么意思呢 就为了论证 要识古今贤达者,阿谁不是再来人?
二九 绕墙采红杏
三一 红云降反派巾帼 舍得一身剐 试把皇帝拉下马
三二 所谓早年知音上易妻游戏 初刻里已有祖宗
三三 好一条苦肉计 先抑其弱处后扬其美态
三四 连野战都出来了
四十 三本仙书 和一般的圆满类结尾不同 此页倒是说了个虽抱撼却看破的意思
大概和三言是一个类型 既然风格相同,那么大可以叫五言或是五拍 何谓又分之
《初刻拍案惊奇》读后感(五):最喜欢的是字句,很美
平时看明清小说其实很少,这次翻开《初刻拍案惊奇》是因为我的古代文化常识老师,他在讲课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大意如下:你们现在这些大学生啊,就知道考试的时候背背专业书,你们知道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是他有图书馆这么一个巨大的宝库,并且你们现在有时间去探索这个宝库,你们应该去看书,看那些好书,首先要看的就是“三言二拍”……然后我一想啊,三言二拍听了这么多年倒是从来没有翻看过,既然老师提了,就看看呗。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所著,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小说 形式,描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那商人遇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清贫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二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而细思起来又合情合理 。
书中对“命中注定”、“善恶有报”这些说法甚是推崇。
如《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讲的是,崔氏夫妇进京赴任,却在途中被船家所害,崔郎被推入水中没了音信,其妻被船家留了性命,所示要等儿子下月归来收了她作自家儿媳。她先是假意顺从,取得船家信任之后趁夜逃了,逃到一座尼姑庵削发为尼。偶有一日,有人来庵里献了一幅画,她认得这正是当年夫君丢在船里的画卷,一时睹物思人,便在那画上题诗一首。后有香客买了这画进献给御史大夫,正好这御史大夫与那崔郎如今是近交。这崔郎当年不是溺水已故?原来他自幼水性是极好的,当初等这船家远去之后便游了上岸,又恰逢好心人救了姓名,如今靠卖画为生,才结识了这御史大夫。崔郎在御史大夫府上见了这幅画上有自家妻子的题字,便把事情原委都如实相告了。御史大夫听后为他不平,便暗中把整件事情差了清楚,抓了贼人,让这夫妻俩破镜重圆了。
又另一篇里有言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时戏言,终身话柄。” 讲的是三个人路途中投宿,一秀才在门前夸下狂言说这是他老丈人家,正巧这家老爷在里边听到被惹得不高兴,便请了其余两人进屋而把这秀才留在了外面。恰逢这家小姐不满被强许给一个盲人,计划了今夜私奔,一出门恰遇了这门口的秀才,夜黑,以为他便是那约好一同上路的郎君,便跟着走了,久了才发现跟错了人,又看这秀才人也不错,便就将错就错从了他,这道是,把先前那戏言做了真!
除了故事引人入胜、脍炙人口之外,书中的字句斟酌,也是相当精巧。
见那美人如画,他写:敷粉太白,施朱太赤。加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十相具足,是风流占尽无余;一味温柔,差丝毫便不厮称!巧笑倩兮,笑得人魂灵颠倒;美目盼兮,盼得你心意痴迷。假使当时逢妒妇,也言“我见且尤怜”。
见那清风拂面,他写:风袅袅,风袅袅,各岭泣孤松,春郊摇弱草。收云月色明,卷雾天光早。清秋暗送桂香来,极夏频将炎气扫。风袅袅,野花乱落令人老。
见那秦淮美景,他写:金陵建都之地,鱼龙变化之乡。那金陵城傍着石山筑起,故名石头城。城从水门进来,有那秦淮十里楼台之盛。那湖是昔年秦始皇开掘的,故名秦淮湖。水通着扬子江,早晚两潮,那大江中百般物件,每每随潮势流将进来。湖里有画舫名妓,笙歌嘹亮,仕女喧哗。两岸柳荫夹道,隔湖画阁争辉。花栏竹架,常凭韵客联吟;绣户珠帘,时露娇娥半面。酒馆十三四处,茶坊六七八家。端的是繁华盛地,富贵名邦。
见那漫天飞雪,他写:烂银一片,碎玉千重。幽畢袭和风,贾午异香还较逊;素光映丽日,西子靓装应不如。绰约干能作冰霜,参差影偏宜风月。骚人题咏安能尽,韵客杯盘何日休?更有——是谁人碾就琼瑶往下筛?是谁人剪冰花迷眼界?恰便似玉啄成六杰三陌,拾便似粉妆就殿阁楼台。便有那韩退之,蓝关前冷怎当;便有那孟浩然,驴背上也跌下来;便有那剡溪中,禁回他子丫或猷访戴。则这三口儿,兀的不冻倒尘埃!眼见一家受尽千般苦,可甚么十谒朱门九不开,委实难捱。
……
一字一句,尽是珠玑!
故事引人入胜,字字珠玑是《初刻拍案惊奇》的两大特点,除此之外,看这本书还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比如说,浑家古文里面指的多是妻子,现今也有指整个家庭的;螟蛉之子指的是义子,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苑》一文中,文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有雄无雌,无法进行交配生产,没有后代,于是捕捉螟蛉来当作义子喂养,据此,后人将被人收养的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看完书查阅了一下大家的评论,看见有网友说这本书大概就是明清时候的《壹周刊》吧,记载了很多新鲜离奇的故事,多是饭后消遣,想想也是蛮有道理的,在我看来这不是贬低,只是读起来有轻快的感觉,这很好。
另外,最后一句,我看完书跟我朋友说,我觉得古人好淫乱啊,他说——哪个时代的人都淫乱好吗!我竟无言以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