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12 23:2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100字

  《武士的食谱》是一部由朝原雄三执导,上户彩 / 高良健吾 / 西田敏行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一):独爱剧情片,偏爱日本剧情片

  独爱剧情片,偏爱日本剧情片。 相较于其他类型片,剧情片才真正会讲故事。日本剧情片剔除炫技似的剪辑;朴实安静的光影,相对低饱和度的调色,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细腻而富有创意的故事创作。让观众能放松观影,轻松与角色达成情感共通。 《武士的菜谱》如此,《深夜食堂》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看完这类影片之后有说不出来的好。 人类的本质是故事,是故事让人类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我们编制一个美好的故事而产生了对未来的奋发追寻,记住了过去的人事产生了怀念,触手可及的地方有我们正在创造的故事。我们看故事,听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编制着故事。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感谢能看到这么好的故事。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二):武士的食谱

  除去故事主要内容不算的话,正确理解此片需要了解身份等级制和职业继承制。

  舟木安信的人生就是被这两种制度扭转的。在封建身份等级制度下,每种职业都是家族继承的(没有亲生的收养的也行,如安信的爱人就需要招上门女婿继承)。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有才华的老子并不一定生出有同样才华的父亲。但考虑到形成时期一般物资比较贫乏,技能也不可能大规模传播,拥有某种技能的家族确实能保证下一代比外行人领先,加上日本的传统似乎并不在于创新,更注重守护传统(也可以理解为保守),所以也勉强也坚持。事实上日本现今依旧保有着相当的这种传统,不过个人认为是落后于时代必将淘汰的。

  安信是次子,本来可以成为他人的上门女婿,可惜哥哥早亡,也只能回来继承菜刀武士的职业。可是他又不甘于成为只准备料理的武士,并且对过去的爱人显然无法忘情,于是自己的工作便马马虎虎。父亲则慧眼识人,选中了具有天才料理才华的小春为儿媳。于是故事展开了。

  这算是另类的料理片了,再加上了些阴谋斗争的剧情。可以看看。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三):《舌尖上的武士道》

  《舌尖上的武士道》

  舌尖上的武士道 (港),这个港译名,还是很有中国特色,并且充分说明舌尖上之类依然热闹中。

  整体社会的大级别风浪,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小人物,总是要裹挟他们;

  同理,太多的小人物,总是想参与到社会的那种风浪中,不甘寂寞也好、不甘落后也好,都是蠢蠢。

  于是本片菜刀武士家庭,深处权力和贪欲卷起的巨大漩涡中心,舟木夫妇无法理解,也无法避免被卷入一连串的事件之中…

  背景:

  2010年,已故导演森田芳光拍摄了脉脉含情的时代剧《武士的家用帐(武士の家計簿)》,向世人讲述了不同于以往的`算用人`武士的故事。通过日常只与算盘和账本打交道的小武士之视角,最大限度还原了一个时代的世情风貌。时隔三年,同是在江户时代的加贺藩,另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武士与当代人见面。

  在江户时代,将军家或者大名家都有专门为主公及其家人烹调食物的武士。他们在有限的预算中仔细选择食材,并冥思苦想设计美味可口的料理。虽然不能提着武士刀冲锋陷阵,但凭着一手精湛的厨艺依然可以得到大名以及世人的称赞。因此这些专事服务将军和大名饮食的武士被人称作料理武士(包丁侍)。电影《武士的食谱》以生活在江户时代加贺藩的真实人物舟木传内及其儿子安信的食谱手抄本《料理无言抄》为蓝本,交织着儿女情长和影响深远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离婚后回到娘家的女子与没有出息的料理武士之间的平凡而温馨的故事。

  ---武士の家計簿,看过,写过了,这里也是从历史卷宗出发,而编著,不可全信!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四):有一种爱叫做我只要你活着

  

比较小众,比较温情的一部画面感很美的日本电影。在慵懒的午后,看这部剧特别舒服。

我喜欢小春,喜欢她对美食的态度,喜欢她对美食的热爱,喜欢她对她的夫说,我只要你活着。

离婚的小春,因为一手好厨艺,被大厨公公求婚于他的次子安信,他觉得小春可以辅助安信完成家业传承。

剧情通过两条线展开,小春和安信的爱情,以及安信家业传承的经过。两条线交一起娓娓道来。

安信从小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有一个武士梦。因为兄长突然的离世,他被迫放弃那个女孩(女孩家里需要招一个入赘女婿),放弃武士梦,去接受父亲安排的婚姻,去接受家业的传承(御用厨师)。

小春的到来,帮助安信加强厨艺,使他最后得到了认可,完成家业的传承。同时,也让安信发现自己的需要,需要小春这样的女子。

整部电影下来,好多画面都特别美且让我记忆犹新。

画面一

开篇,小春为贞大人备好膳后的肚子饿。

画面二

小春知道丈夫有喜欢的人,夜里孤独的坐着,清晨时分,流着泪为丈夫婆婆做了一道婆婆赞不绝口的南瓜红豆汤。

画面三

为不让丈夫做无谓的牺牲,小春偷走了丈夫的刀逃跑,跑到树林寻了一棵树疲惫的坐着,待到夜里回去。当小春拖着疲乏的身子,抱着刀,衣裳凌乱的出现门口时,武士梦再次破碎的怒急的丈夫持刀欲砍向她时,她跪着说道“我只要你活着”。

画面四

大厨公公,承接了宴会料理,希望安信做副手。于是,安信带着小春,寻访美食。夫唱妇随。

画面五

为成全丈夫和初恋,小春选择离开。当安信找到小春,扔了初恋的定情信物后,对小春说“拜托了,请与我共度一生”。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五):治愈系美食剧 中二少年终成一代名厨

  因为这场的地理位置在杨浦区较偏僻的地方,所以来看的人,以外的比较少。原本计划看的地点和时间都不是这天,只是天时地利,最后中间还夹杂着一场话剧,所以不得不选择了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嘛,影响还是有的,处在居民区的电影院,自然都是阿姨叔叔们,饭后有点小情趣,于是来看一场电影,又或者是小情侣不高兴跑远了,吃完晚饭就过来看一场电影。好吧,就在这个,感觉是初中或者小学,集体跑来看演出的电影院里,感受独特的电影节氛围。倒数第二场啦~不得不珍惜啊~

  又一次连广告都么有错过,看到开头的电影。彩姐感觉事业感情都顺风顺水,看起来有点发福咯,近景尽头,虽然下巴还是尖尖的,不过也圆了很多啦。彩姐这次的角色一如既往正面积极,治愈系,有点小个性,大方向没什么突破。85年的彩姐和小她两年的高良看起来,倒是真有姐弟恋的样子= = 好吧,我就是把高良看做forever高中生怎么样了。大四岁的haru,喜欢吃,更加喜欢做菜,也因为这样的缘故,被当时比较封建的婆家所不喜欢,退了回去,谁知到因为某此在主上面前展露了其技能,被高良的父亲所看重,想要邀请回去,搞定自己的儿子。于是haru从说教,到技能制服,到之后全心全意照顾丈夫。剧情到了后半部分,依旧展现的是高良不愿意做一个厨师,更想做一个为了革命作出贡献的烈士,但是却身为家中的独子这样矛盾的心理,与一心希望丈夫可以在厨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haru之间的故事。

  因此这部作品,中段开始,比起是日本料理的探讨,其实就是一个中二病少年如何成长为顶天立地,为家庭努力工作的大男人的故事orz 只不过套了一个美食的名头,美食的出现频率,有时候还比不上革命啊有没有!

  我承认当初想要看这个剧的原因就是因为高良,从横道世之介到之前的洁柔,高良的青春形象让人太苏了T T 这次的月代头造型,让我的第一反应变成?哈?这是高良?骗我的吧orz 月代头造型让高良整个脸又小了一大圈啊T T 都没法子解释了,你工作压力是有多大才瘦成这样的亲爱的~ 好吧,这剧的角色太没特色了,中二也中二的犹犹豫豫的,心理描写表现的也不够出彩,大概是那个时期的日本武士,内心比较纠结,而且这种在文武之间纠结的中二少年更加让看着无法理解吧,只能说高良到了末尾,都没有让我真正理解这个少爷是傲娇了,还是傲娇了,就是傲娇了= = 如果先看了这部作品,我是真的不会喜欢上高良的啊~你的演技去哪里了啊~~只顾着吃了嘛!

  好吧,虽然剧情不给力,看着温柔的彩姐和温柔的中二的高良,还是很养眼的治愈系作品啦,有时候还看看日式美食,健康的拌菜,难得的炸菜,看完之后,五脏府要求夜宵啦~

  不得不说,主题曲竟然用了chara的恋文!所以这片子其实是治愈爱情片是吧!? 最后的主题就是温柔的男主,和励志的女主终于事业爱情双丰收欢快地走到了一起嘛!orz 虽然这个我还是很爱的。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六):她才是挥刀行武士之道的那个人

  近些年的衣食住行武士片,表达的都是热爱生活,渴望安居乐业,认真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刻画的都是平凡的武士家庭生活,与其说是关于刀的故事倒不如说更像江户生活小册子,温馨传播日本传统文化,顺便推介本地特产,看完此片第一个反映难道不是想搜搜金泽特产吗。

  此片的男女主角,男的不认识,女的上户彩路人。但是演员适合度高,全片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男主角安信都是一脸莽撞的任性热血少年,到了妻子春藏起他的刀,他痛失与同道之士共赴死的机会时,性格温柔的他真的举起刀要砍妻子,那一刻演出了理想破灭,生命另一种可能彻底消失的绝望。对于继承家业,始终觉得对继承人是很残忍的事情,即便后来他们因为继承之事业功成名就,内心都仍然还有一点不甘并且面对将此家业传承下一代的期待和愧疚。但是这也是家族事业传承的特点和无奈。

  上户彩演厨艺非凡,性格率真善良的厨师武士妻子春,上户彩很适合这个角色,不上浓妆的素脸很路人,很适合演一个出身平民,从小到大在厨房菜市场间转悠挥刀杀鸡轻车熟路的厨师女官而非琴棋书画素养的小姐,厚嘴唇又体现了受人恩德赏识拜托便会涌泉相报的耿直。她这种不够立体的脸也适合表现那种平凡人物内心蕴含的强烈执着和渴望。江户时期的女人,从头到尾都是低眉顺眼,即便一开始就比丈夫厨艺了得进行丈夫厨艺职业精神再教育,和大厨公公有共同语言,但是她除了在丈夫不认真工作的时候说丈夫怎么可以这么看待自己的事业之外,几乎从来不对丈夫的言行有二句,教导丈夫厨艺的时候温柔地言传身教,知道丈夫加入危险的行动,只是苦劝他考虑公公婆婆,知道丈夫要去起义赴死,舍了自己的命抱起丈夫的刀跑去野外躲起来。什么叫贴近真实的人物刻画这就是,而绝对不是身有绝技就对丈夫自以为是的点拨指导,出口成章道理满篇。但是春也不是逆来顺受的女奴,作为受到主人宠爱的贴身女官,她本不愿意嫁人受委屈,是为了报答公公的赏识知己之义而嫁来这家人帮扶自己的丈夫,丈夫成功之后,她以为丈夫与善良美好的旧爱余情未了而想给予成全,离家出走到海边为海女渔民做饭,她是一个自尊自爱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这个武士电影的主角应该是女主人,厨师武士的妻子,她才是挥刀行武士之道的那个人,她以诚挚的爱和出色的技艺赢得了幸福人生,多少带着点女权的味道。看到了吧,有一技之长离家出走才有活路。

  此片的背景是加贺藩派系斗争,一开始似乎正邪明显,给这家人大恩的改革派被镇压,恩人都或自杀或郁郁死,朋友也家破人亡,得到胜利的保守派大权在握,但是最后保守派大臣行特赦、举办了稳定局面的大宴会并感言社会需要和解,呵呵。安信也明白了武士的职责并不单纯是持刀奋战赴死,而是为国家为社会尽职守,多少也蕴含着政治与小民无关的道理。

  真是太喜欢日本关于柴米油盐生活的电影了,里面处处都透着对生活的体会和热爱,和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这一套电影算不上武士电影里非常出色的作品,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大震撼,但是很特别。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七):《武士的食谱》:另一种武士的生活

  先后两季《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不仅制造了轰动性的文化效应,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物在人们心中的质感和品位。而这个系列纪录片最直接的影响则是令大大小小的餐饮业主都不约而同地用「舌尖」一词来招揽生意,甚至连我家附近的夜排档烧烤摊也冠以了「舌尖」之名,即便生意并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

  因此,当《武士的食谱》以另一个中文译名——《舌尖上的武士道》出现时,自然而然地便能够吸引大家的目光、引起大家的兴趣。不过,当故事逐渐铺开时,观众多少会有点「上当」的感觉,因为食物并非本片的主要对象,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关于武士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说起「武士」,在时代剧和剑戟片的熏陶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持刀砍杀的武夫形象。但事实上,「武士」是一个社会阶层的概念,而不仅仅指一种职业。诚然,为主公上场拼杀作战是武士的第一使命,但是在和平时期,武士们也有别的工作,甚至还有专司固定工种的武士。影片中的舟木一家便是其中的代表,舟木家三代都是侍奉加贺藩藩主饮食的庖丁侍,还著有体现加贺料理文化的《料理无言抄》流传于世。这种对于特殊武士群体的关注在之前的日本电影中是十分少见的。

  既然片名叫做《武士的食谱》,那么总是少不了食物的。然而与《舌尖上的中国》不同的是,本片的重点并不在烹调处理上的技巧和手法,也不在食物味形上的改变,而是料理人本身对待食物认真、严谨、细致的态度。日本是个追求唯美的国家,这种「唯美」涵盖了从过程到结果的一切。他们很善于从日常事务中提炼出具有观赏性与仪式感的美学表现,插花有花道、沏茶有茶道。虽然没有「料理道」这么一说,但那种注重过程的意识也同样延伸到了料理之中,片中舟木安信为芋头去皮以及处理鱼类刺身的桥段便是相当典型的例子。

  本片是历史类的剧情片,因此在料理之外,编导也加入了儿女情长和藩内政治斗争的戏码。前者为影片注入了温情,后者则增添了历史感。而且此片中所使用的食器规格相当之高,与食材的搭配也十分讲究,两者相得益彰,显示出了制作方的诚意。在选角上,两位主演的选择可以称得上是量身定做,扮演的角色都是他们擅长的类型,高良健吾的木讷固执、上户彩的果敢爽辣,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个题外话。单就饮食文化而言,日本远不如中国那么博大精深,无论是食材的丰富程度,还是烹调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口味的地域性差异,中华饮食的魅力都在对方之上,但是中国却唯独缺少了「认真」二字。

  日本料理领域的「认真」,既有食物上的精益求精,也有管理上的坚守传承,这两点在另一部讲述寿司从业者的纪录片《寿司之王》中有着更多的体现。一个寿司看似简单无奇,却蕴含着料理人对自身职业的热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具。反观中国,许多商家将「利益」放在首位,忽视了做事的原则,开始时热情满满,到后来要么以次充好、要么缺斤短两,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很少有日本那样数代传承的百年老店的原因之一。

  说得更彻底些,尤其是现下,餐饮业的这些现象本质上就是社会普遍浮躁心态的投射。「舌尖上的中国」固然美妙,可也仅此而已。当我们总拿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说事的时候,是不是也该看到自己的不足呢?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八):干嘛不好好讲食谱?

  一开始我真的是冲着食谱两个字来看的电影,结果没感觉食谱这方面重点介绍的很全。

  关于整个电影的爱情方面,没拍出来,所以我只能说这可能是一部有关于介绍日本加贺藩时期有关于菜刀武士的故事片。

  男主和女主感情方面唯一让我真正感受到他们对彼此真诚的有爱时是在结尾部分,两个人一起走向远方。就那么短短一点点才真实的拍出来了他们的婚姻感情线。

  整部电影看下来,反正没被感动过,也没笑过,也没觉得演员哪里出彩过,最喜欢的部分是快结尾的宴会料理,让我好想立刻就去日料店把所有的都点一遍来吃。有多久没有吃过国外的料理了,在北京每天感觉吃的跟猪食一样,混杂的乱七八糟,祈求自己营养跟上一些。维生素,蛋白质,粗粮纤维…每天都缺这缺那的。作为一个精致的南方女孩,还挺喜欢日料的少而花样多,就像我们粤菜的早茶,多种多样,吃的新鲜吃的开心。

  要来评价电影的话,我还是多找找闪光点吧。首先是道具准备方面是很不错的。关于所有的厨房用具,我们从第一个镜头就可以看到,用俯拍整个“御膳房”的视角跟着旁白了解一下啥叫菜刀武士。这个直接给出一个知识点完全OK。结尾也是旁白加点题。这点总分总的结构是可以学习的。

  第二点就是食谱拍摄的方面,的确勾起我的食欲了,那种满满当当各种各样的食物。这点剧组准备的还挺充分。

  第三点,积极的宣扬文化艺术。大和民族一直都以自己的谦虚和改良文化自豪。从大唐学习到的很多东西都很好的维持和保护着并结合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承下来。

  第四点,景观拍摄地的选择。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景色和文化,通过建筑和摆设都可以。这也就考验导演选择方面了。

  片子呢,不是很好看。大概看看就好。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九):武士时期的美食篇~不同的韵味,同一种配方

  

日本的美食文化,从古代就一直延续到现代呀~

这部电影很有意思的是,美食背后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是在武士时代,里面穿插着江户时代结束的一些历史事件。

菜刀武士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是在人最重要的一日三餐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女主是上户彩饰演,她在里面穿了很多和服,都很少女素雅,每件和服的图案都很好看!

男女主一开始是因为父母而决定的婚姻,而后面彼此再慢慢爱上的故事。先婚后爱,最近很喜欢这个题材。比如前阵子的日剧《我们有点不对劲》,就很甜!

电影里面装食物的漆盘很精致,会做饭的两个人做了很多好吃的料理。喜欢美食题材的可以去看看这种武士时期的,会有不同的感受。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十):上户彩的驯夫记

  在日本以武士为主人公的电影多到不胜枚举,小小方格间见证了武士的兴盛与没落,通常这类电影都有一个风云变幻的大背景,而武士则用刀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与忠诚。当然这其中不乏另辟蹊径的作品,像是山田洋次的《黄昏的清兵卫》和《武士的一分》,两部电影里的男主角本无心恋战但迫于生计才举起了武士刀,可谓是道尽了下等武士的落魄与无奈。而森田芳光执导的《武士的家用帐》的视角更为独特,由堺雅人饰演的武士用算盘代替了武士刀,这和本片当中的“菜刀武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将镜头对准了厨房,那么“美食”就成了避不开的话题,同时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利器。近年来关于美食的电影或电视剧大行其道,《深夜食堂》和《孤独的美食家》等日剧的大火证明了吃货市场的巨大。而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把味蕾上的欢愉上升到了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高度上了,“美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拉近与观众距离的法宝。但说到底将食材转化为美食的还是人类自己,故而镜头又会落到料理者的身上,像《南极料理人》中纵然食物百般精致,可也敌不过厨师堺雅人那心满意足的一笑。片中上户彩饰演的小春就是一个料理高手,从小在家里的耳濡目染下学得一身厨艺,后又因手艺精湛受到藩主夫人的赏识,就连婚姻大事也亏得她那灵敏的味觉做媒牵线,可以说小春的一生都被料理这件事所改变。因为不是故事的主线,所以对小春厨艺的展现并不多,基本都是发生在情节的转折处,像是舟木大人拿少见的蔬菜考验小春,但被后者轻松化解并取得信任,以及在家庭聚会时小春偷偷在丈夫做的汤里加了佐料进而化腐朽为神奇。最关键的一处还要算是小春与丈夫的厨艺比试,看似简单的切生鱼片却有很深的门道,从去骨去皮到切片,小春流畅的刀法就像是在做一件艺术品,这也使得丈夫相形见绌,小春不仅赢得了比赛还获取了丈夫的逐步信任,厨艺之于小春来说更像是打破夫妻僵局的敲门砖。

  其实小春这个角色和日本电影中常出现的贤妻形象类似,个性善良,任劳任怨,对丈夫全心全意,她们在婚姻关系中通常起到的是辅佐的作用,只是在这部戏里妻子的功能性要明显加强,除了打理家中事务外,帮助丈夫拾起家庭责任感成了重中之重。跟从头至尾表现出贤良淑德的小春不同,丈夫安信这个角色要更为复杂,其身上主要的矛盾来源于本是家中次子的安信在兄长死后成为独子,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安信的生活状态,他不仅要负担起御膳房接班人的重任,原本定好的入赘婚姻也无疾而终。面对并不擅长的料理事业和已嫁作他人妇的初恋,安信用漫不经心实施着自己的反叛,在他心中真正的武士就该手握武士刀而不是在厨房里打转,抱着这个信念安信将希望寄托于参加革命。如果说对料理的抵触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革命就像是安信为了逃避责任而构建的乌托邦,过于天真的憧憬暴露了安信思想上的不成熟,而这几乎是盲目参加革命的群体的通病。就是这么一个在内心上尚未断奶的男人,小春要用一己之力助其成长,真真是一出血淋淋的驯夫记。而小春的饰演者上户彩刚在大热日剧《半泽直树》中当了一把堺雅人的贤内助,此次辅佐后辈级的高良健吾自是不在话下,后者也刚在《横道世之介》中以贴心形象深入人心,这里面要饰演一位有些软弱的角色,因成长而形成的前后反差应该是其诠释的重点。

  我们知道像这种家有贤妻的题材数不胜数,我能想到的最近的一个形象是《编舟记》里的宫崎葵,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那种对丈夫的信任感是令人钦佩的。其实要想编纂一本好的辞典,或是制作一道好的料理都是需要巨大的耐心的,这时来自家庭的支持很有可能是事件得以完成的驱动力,更别提片中的妻子还救了丈夫的一条命。所以总结下来就是一句:家有贤妻,夫复何求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武士的食谱》观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