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防范因忧郁症而萌生的自杀心理?
日期:2021-01-12 08:17:33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如何防范因忧郁症而萌生的自杀心理?

  如何防范因忧郁症而萌生的自杀心理?

  众所周知,忧郁症是二十一世纪精神疾病的头号杀手,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因忧郁而自杀。那么,如何防范因忧郁症而萌生的自杀心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忧郁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有四亿五千万人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平均每四个健康有问题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精神疾病的问题。而所有精神病患中,忧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最高,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因忧郁而走上自杀之途,忧郁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三大死因。

  人为什么会忧郁呢?有一篇名为〈卸下忧虑〉的文章说:“读书人为考试忧虑;年轻人为前途而虑忧;父母为孩子而忧虑;老人为来日不多而忧虑;穷人为钱不够用而忧虑;富人为保持财产而忧虑;病人为疾病而忧虑;忙的人为事情做不完而忧虑;无所事事的人为无聊而忧虑;孤独的人为孤独而忧虑;热闹的人为不能永久热闹而忧虑;未成名的人为默默无闻而忧虑;成了名的为名声不再显赫而忧虑。甚至有的母亲单单为孩子离开去远足几个小时而忧虑流泪。试问天下人,谁无忧虑呢?”所以作者最后结论出:“人无近虑,必有远忧,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他形容:“忧虑是人的影子,走到哪里,它一样跟到哪里,不因地方和环境变化而消失。”

  诚然,现代人似乎都活得很苦闷,活得很不快乐,尤其功利主义挂帅,人与人之间缺乏互信、互助、互尊、互谅,彼此冷漠,互不关心,造成心灵的疏离感。加上现代年轻人普遍养尊处优,缺乏抵抗压力及接受挫折的能力,所以容易罹患忧郁症。在台湾罹患忧郁症的就有百万人之多,因为忧郁症而自杀的个案也愈来愈多,虽然并非每个自杀的人都是精神病患,但精神病患自杀比率约二○%,比一般人高出二千倍。

  根据精神科专科医师郑泰安在一九九九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针对东台湾一百一十三位自杀成功的个案家属进行访谈,了解自杀者生前的生活史及精神状态,结果发现有九成以上的个案都有精神科方面的疾病,其中最多的包含重郁症及轻郁症(约九成),以及酒瘾、药瘾(四成以上),和人格疾患(占六成)。而在国外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果,约八三%至一○○%的个案在自杀前都罹患了某种精神科疾病。

  因此,专家表示,降低自杀率一个可行的方法,应该把自杀当作是一种疾病来看待,而不仅仅把自杀认为是个人意志力薄弱,或是对生命不尊重。他们认为,将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当做是“意志力”、“态度”,或是“道德”上有问题,可能会使他们有更强的罪恶感,反而更不愿意向周围的人要求帮忙。

  在台湾,许多忧郁症患者初期时没能及时求诊,或是没有看对科别,失去了向亲友或是医生求助的最好时机,自杀意念高涨,因而导致自杀死亡的比率越来越高。其实有情绪上的困扰时,如果能及早观察、分析并寻求正确的治疗,将可减低许多自杀的机率。有鉴于此,像台湾新营医院已开办忧郁症特别门诊,并且提供忧郁指数量表,让民众自我检测,降低自杀的意念。

  目前世界各国预防自杀的重点,都放在精神疾病需要接受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的宣导上。因为许多研究显示,五○%至六○%以上自杀的人,在死前三个月都曾经看过包括内外妇儿科或家医科的医生。因此八○年代瑞典在 Gotland 曾进行一项计画,教导家庭科医师认识并治疗忧郁症,结果的确使得国民的自杀率下降,这可能是目前被证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忧郁症的产生,一般人认为是外在的生活环境动乱,例如政治不稳定、社会治安不好、经济低靡、失业率高、生活压力大,感觉人生活著只是受苦,干脆以死自我了脱。但是根据专家研究,有的人出生富裕家庭,一生顺遂,毋须为生活打拼,照说应该活得很安然,但其实不然,这样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觉得人生了无生趣,不知生命所为何来,也会产生忧郁症而自杀。

  就以澳洲来说,在这里不仅有优美的居住环境,而且还有医疗、养老金、免费上学、失业金等社会福利优渥。但是此地的人照样忧虑难解,仍然吸毒,自我麻醉,甚至放弃生命,以致成为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其实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嗑药、酗酒,长期戕害自己的生命,这也等于是在慢性自杀;有的人冒险玩命,例如有些特技演员经常玩命性的表演,乃至于青少年飙车、酒醉开车等,无形中也是在自我谋杀。另外也有人则是活在虚拟的幻境中,例如把情侣自杀殉情认为是很凄美的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也有的时候是一种幻觉,幻想死亡,结果弄假成真。更多的是因为挫折、忧郁而自杀。

  因忧郁或者受到挫折想不开而自杀,这都是由于自己没有力量抵抗外在的压力。抵抗外在的压力、挫折,平常要增加自己内心的抗拒能力,比方说用欢喜去抗拒,用明理去抗拒,用为人设想去抗拒,不要凡事只为自己著想。也就是平常就要培养很多的实力,要开发自己的智慧,要多读书、多亲近善知识、多参加社团活动或是各种宗教活动,在宗教里得到鼓舞。

  甚至现在的心理咨商、面谈,乃至透过旅游、运动、药物治疗、音乐治疗、动物疗法、技能训练、人际沟通、培养兴趣、鼓舞信心、找人倾诉、创造希望、融入大众、打开心田、走出去、忙起来等。如果在自杀前,或是面临各种压力时,自己能够备妥各种战斗武器,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也不怕压力的魔鬼打击我们,因为我们都有个办法应付、化解。

  因此,一个人平时要接受挫折教育,要增强抗压能力。因为从古至今,天地万物要想生存,谁没有挫折?很多成功的伟人,都是从挫折中突围而出,才有成功的一天。所以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一定要有力量,不要因为一件事就烦恼,或是被别人一句话就打倒。很多时候我们听了一句不高兴的话,说的人早已忘记,自己却几天几夜气得睡不著觉、吃不下饭,实在是很吃亏划不来的事。或者有的人遇到一点不如意,乃至经济陷入困境,就想要自杀,其实总会有办法可以解决,不要一下就闹自杀,实在是不理智。

  人除了要有挫折教育,要有抗压能力以外,还要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目标,路就会走得远,走得长,因此要防范自己萌生自杀念头,唯有找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活出生命的尊严与欢喜。

  人的一生只能活一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代替不了,所以要正视“生命的一次性”与“不可替代性”,对自己的生命给予重视与尊严。当你懂得尊重生命,知道生命存在的可贵与难得,就会珍惜生命,而不会因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丧失生存的意志而自杀。

  虽然专家说,二十一世纪将是忧郁肆虐的时代,但是我们不要停留在忧郁的泥淖里,要思想如何超越,例如对佛法真理有深入的认知,能够了解生命的真相,就有力量去忍受、接受、化解。所以,希望想要自杀的人都能勇敢、发心,把生命用来服务、奉献大众,这不是比寻死要好得多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防范因忧郁症而萌生的自杀心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