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四書章句集注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11 03:44: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四書章句集注读后感100字

  《四書章句集注》是一本由朱熹著作,中華書局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書章句集注》精选点评:

  ●朱熹作注用字太精准

  ●其实是与论语注疏一起,对比着来看的。就目前看来,二者在某些字句的理解上有细微不同。此外,章句集注多有朱熹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注疏更多的是对原话的解释。对于初学的人来说,看注疏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终也

  ●大学、中庸二篇,本收小戴礼记中,宋儒始表章之。程颢作中庸解。至朱子定大学为曾子作,著学、庸章句,取与论、孟集注相配,称为四书。元明两代,咸宗朱子。清代亦相沿不变。朱子所定四书,遂取汉人五经而代之以为科举取士之标准。朱子分大学为一经十传,谓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戴震按:然则朱子在二千年后,何知二千年前之事?)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据朱子之意,其原文之传已逸,乃取程子之意而补之。朱子又谓中庸作于子思,相传此书分三十三篇,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而可考者惟郑玄小戴礼记注一种,至程子始改定为三十七节,朱子仍定为三十三章然亦颇多以己意新定。朱熹注学、庸必参语、孟而锱铢必较。然苟善为体究,未尝不可一举而两得。学者既可借此以进窥学、庸之原旨,亦可由此而旁及宋学之渊微。

  ●朱熹的一家之言

  ●虽为古注,义理简洁明了,很好读,初学者必读。初学者与其不敢读古注,浪费时间去读白话本,不如赶紧先把这书读了。读了此书,才知以前读的白话文注本在义理和训诂上是多么差劲,才知不读古注,不算读经。

  ●高中 手书 N多遍!!有木有!!!

  ●朱熹有功。

  ●去年暑假粗粗读了一遍。清楚地记得夜里三点,万籁俱寂,听完杨立华老师的课程录音,啃着周黑鸭,对着《语类》读朱子注的情景。大概去年最开心的时候了。【不读《语类》,不知《集注》费多少思量,增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盛水不漏,精密无比。如“兴於诗”章之注,“修德之要”原作“修德之功”,“功”就效验说,而改作“要”,则就作用处说,同时又能兼效验,更为妥当。读书从未觉得一字之改有如此曲折慎重,极度震撼。】

  ●"百世以下,必将有神会而心得之者。"

  《四書章句集注》读后感(一):呵呵

  其实论语、孟子中有不少内容反映了孔子孟子的囧事、缺点,人家整理论语孟子的门人们都不避,可我们的朱老夫子、二程却使劲的美化,看得人能起鸡皮疙瘩。不过毕竟也算注解四书的权威之作。

  《四書章句集注》读后感(二):《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所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由谅,友多闻.

  这句就很经典,当然除此还有很多如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都很精辟,不过自己还是差得远了。まだまだですね.

  /所以要吾日三省乎吾身啦%

  《四書章句集注》读后感(三):君子之书

  君子之书,贵而温润。读大学而始知,论语养气,读孟子觉气血激荡,中庸最艰涩,大概学问不到,理解滞涩,常常磕不动。最喜欢论语,读起来可以平心静气明目。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不多,这本一直放在架子上,用来镇住心里的浮躁之气。

  《四書章句集注》读后感(四):读这本书已经十几年了

  读这本书已经十几年了,后来又买,却一直没有进去。中国古书,已经是老死之学矣。不切于世用,其实,直到近来,我方知道,孔子为什么会失意。为什么没有一个诸候愿意用他那一套。这就正如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搞自由民主这样的企业文化一样。

  《四書章句集注》读后感(五):儒家

  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喜欢之分。对于华人,儒家的人生观没有是否喜欢之分,只有是否系统的了解之分。

  朱熹的注释浅显易懂,同时注入了理学的思想,很有利于全书的理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四書章句集注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