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 全两册》是一本由永瑢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8.00元,页数:2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库全书总目 全两册》精选点评:
●个人还是感觉影印版比较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套书要是当做任务来看实在太痛苦,不如当做工具书,每天都翻翻,真的大有裨益。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另,应该是1965年的版本吧。
●先留个印象吧!这本书得慢慢来。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从生活费里扣了三个月才买到。虽然平时用电子版更方便,但是这种书总要留份纸质版。
●只读经部~~
●尤喜其文~
●想起我的典籍泪汪汪
●甲乙二部大致扫了一遍,字小不易读,远逊台版。
●中国文化批评史老师要求读的,不得不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已经变异而黯淡了。我们再无法创造那样的美。
●常读常新
《四库全书总目 全两册》读后感(一):《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人必读之书。
。。。。。。。。。。。。。。。。。。。。。。。。。。。。。。。。。。。。。。。。。。。。。。。。。。。。。。的。。。。。。。。。。的。。。。。的。。。。。。。。几点结束几点回家的接电话你的几点能新年大吉经济学家薛佳凝几点结束奶凶奶凶你说呢手机记得发货就是就是就是你先加我计算机系xqnhnhnhxqxhx
《四库全书总目 全两册》读后感(二):读《四库全书总目》
考证丰富,旁征博引,对于全面了解和专门研究古代中国典籍十分有用。不过有很多地方歌功颂德,近于阿谀。有的地方则因人废书,用现代眼光看销毁了很多材料。
十三经注疏的颁布和四库全书的编撰,实际上使清代学人走进了一条考据的死胡同。
春秋繁露后对于三传的评论有意思
lt;诸葛书>
对杜佑《通典》评价很高,尤其是在保留了训诂材料方面。
对兵家的点评很精当,尤其对戚继光的著作评价很高,值得留意。s
古今刀剑录,茶经,北山酒经,这些都挺有意思。
对宋濂评价很高。
其实有点像品酒书。
《四库全书总目 全两册》读后感(三):有一定收获
以前见过四库全书,但是没有想到怎么读它,毕竟东西太多了,但是读中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已经一年多了,到现在看的典籍还很少,总觉得缺少很多东西。前段时间读了吕思勉先生的《为学十六法》,里面提到一点就是对目录学有一定的理解和基础,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就是要读《四库全书总目》,当时听了也没有当回事,认为也就是一家之言。但到了上个月,我翻了舍友的《四库全书总目》,觉得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至少读一下可以对于中国古代的典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至少知道中国古代有多少典籍,这些典籍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前人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是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可以开阔研究的视域和眼界。
《四库全书总目 全两册》读后感(四):弄了本殿本《四库全书总目》,繁体无标点
弄了本殿本《四库全书总目》,繁体无标点,逐步阅读校正中。文本從《四庫全書》光盤中提取,原光盤有一處嚴重錯誤:卷一百十八(子部二十八),《古今考一卷續古今考三十七卷》後大半及《潁川語小二卷》前小半之提要,誤爲《揮麈前錄四卷後錄十一卷第三錄三卷餘話二卷》後大半、《玉照新志六卷》全篇、《投轄錄一卷》前小半之提要。在綫閲讀及EPUB文檔均已修正。
试试能不能发上来
《四库全书总目 全两册》读后感(五):四庫提要劄記之一
四庫本因有各類的改竄,一向不為學界看重,但四庫的總目提要卻是做得十分精當。魯迅先生當年難得地為老友的孩子開出讀書的書單,其中就有四庫提要。
四庫之首經部之首易類之首為《子夏易傳》,凡十一卷,內府藏本,舊本題「卜子夏撰」。此目提要中有兩處可注意。一處,案語云:「說《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書。其偽中生偽,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書。」並證唐以前所謂《子夏傳》已為偽本,唐時又一偽本並行,至於今本,又出偽托。但是「流傳既久,姑存以備一家雲爾」,可見紀昀等四庫館臣的識見,沒有「隨手一扔」了事。
另一處,提要述及:「唐徐堅《初學記》以太宗御制升列歷代之前,蓋臣子尊君之大義。焦竑《國史經籍志》、朱彝尊《經義考》並踵前規。臣等編摩《四庫》,初亦恭錄御定《易經通注》、御纂《周易折中》、御纂《周易述義》弁冕諸經。仰蒙指示,命移冠國朝著述之首,俾尊卑有序而時代不淆。聖度謙沖,酌中立憲,實為千古之大公。謹恪遵彝訓,仍托始於《子夏易傳》。」此或許亦不過聖上俯示「謙沖」,但至少可明白他心裡面尚有一點分寸。由「歷代之前」,而移冠「國朝著述之首」,即便只是「姿態」罷,卻多少尚知道「好姿態」應該是個什麼樣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