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丧家犬也有乡愁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10 00:47: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丧家犬也有乡愁的读后感大全

  《丧家犬也有乡愁》是一本由刘原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丧家犬也有乡愁》精选点评:

  ●风格不错

  ●球记的书......

  ●老刘真黄。带着苍凉。多看之后,只有装,装,装。

  ●读完一圈后再回头看这本,除了欣赏姿态之外,就读不下去了

  ●虽然作为专栏的合集看起来有点亏缺,但是整体上还是很有娱乐价值的。

  ●那一季的苍凉。

  ●一次性看完满满一本黄色笑话,小女子如我还是有点吃不消。重嚼2002年的旧闻,物非人非,叫人唏嘘。他的文字叫我笑,亦叫我落泪。

  ●若隐若现的东西才是最淫荡的!

  ●非典型性感/

  ●必须是五星。谁叫它是刘原同学写的呢。

  《丧家犬也有乡愁》读后感(一):冷笑着抚摩中指

  蝼蚁或毁灭,或卑微地活着,都与历史的车轮无关。

  所谓备忘录忧思录都是伪抒情。在一切大场景大制作的历史宽银幕下,许多小人物的浮沉挣扎都会在漩涡中湮没。一将成名万骨枯,没人会为荒野的枯骨赋诗。

  看到伊沙的访谈,想起诗歌,想起顾城的十年忌日近了。那时他的死,对我的震撼是多么大,但现在每个人的生或死,在我眼里都只是一只蝼蚁的来去。我冷漠了,或者说,我老去了。

  仅仅在命运的河流里蹬了蹬腿,那个纯朴内向的孩子就变成了顽劣、狡诈、喜欢冷笑着抚摩中指的人。

  我常想,恋旧是无益且徒增感伤的,不如努力相忘,杀人越货的假装拾起诗书,勾栏狐笑的再点一颗冒牌守宫砂,各自重新做人罢。

  《丧家犬也有乡愁》读后感(二):温暖荡了一地

  我很内疚,今年我才知道刘原,才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那是我在FT中文网看到的,说他出了三本书,因为最近一直在看冯唐的书,对黄的东西有了亲近感,听说他也是同道中人,于是趁着网上书店泪奔谷底时,打劫了一把,果断买了三本回来。

  因为一直很忙,于是就断断续续的放在枕边,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打开小台灯,昏黄的宿舍,就能看到我被窝里的淫笑,时光在一本书中流转,走过0年,01年,02年,到了零三年,这本书就结束了。

  我想这本书值了,不想十年前我们的土地上就诞生过这样一位才子,十年过去了,他还坚持的码着字,这世界还是如他笔下的那么荒诞,那么真实,不似冯唐肿胀本性文学,他内心滚动的,是浓浓的人文关怀。

  在自嘲中,他在追寻逝去了的故乡,在调侃中,他辗转漂泊,但那个一住擎天的少年如今将依旧用那淫荡的眼光犀利的注视着这个无以言说的世界,我们将同他一样,猥琐的面对这个世界,肿胀下去。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诞生的都是伪君子,君子,我想断不会有的,即便达到了书中的标准,那样的人也无趣,有趣的是面对这个时代,哪怕是以淫荡的方式,栖息在大地之上。

  《丧家犬也有乡愁》读后感(三):突然想起这本书

  最近某日清晨,百无聊赖,信手买了本周刊,只为那封面上赫然醒目的三个大字“刘志军”。

  刘志军那页我还没来得及看,倒先翻到了刘原的专栏。心里一暖。这种感觉好比上个厕所,发现厕所旁有张报纸,有种亲切的好奇,稍带着惊喜。

  里面有一句话,约莫着是这样写的“在大榕树下看着粤剧,台上的人比台下的人多,但台上台下的人都是有根的,惟我云游至此,不知是哪一朝的孽丞。”

  突然想起了刘原。原来的刘原。那本丧家犬也有乡愁里的刘原。

  他的文字很痞,黄色的笑话信手拈来,黄色的称谓可以贯穿所有的文字,比如她对自己女人的爱称——幼齿。他的文字很雅,有些文字你得多看两眼,慢慢领会,有些文字,是本没有看到过的组合,我猜想,或许你他硬生生组装的,亦或者是我孤陋寡闻了。

  这本书我曾跑遍新华书店,终得。后借于好友。但好友无心,丢失。我又在网上补买。如今书架上的,崭新。不是我不想再读,只是觉得书里那份柔柔的惨淡,伤感,让我不能承受。

  那时的刘原和我所在的广州只隔了2站公交。或许我们曾擦身而过,或许我们曾在楼下的烧烤摊偶遇,他喝着啤酒,我爆着粗口。

  那时我每每在想,一个写性为名的笔手给自己的专栏合辑取名,居然用上了“乡愁”两字,需要多大的勇气。而如今,他决定将斗笠掷入寒江,与广西不再瓜葛。又是那么的无奈。

  我也离开了广州,那位我曾借于书的兄弟因为最恶俗的钱不再联系。我们都在无奈的日子里改变,不是变的坚强,只是变的适应。

  但曾经的那份心,于他于我,未曾改变。

  《丧家犬也有乡愁》读后感(四):写于2010年

  巴蒂曾经是我的偶像,现在也是。刘原曾经是我的偶像,现在也是。

  巴蒂曾经叱咤足坛,威风八面,如今已沦落为一个商人,默默无闻。我曾经梦想有朝一日能和巴蒂促膝长谈,给他写一本真正的传记。于是努力学习英语,可是好景不长,听说巴蒂英语似乎还不及我,要跟他促膝长谈,还得精通西班牙语,或者意大利语,顿时泄气。不过,那次短暂的英语热情帮我过了四级,也可聊以自慰。

  前年偶然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女生与身材臃肿、头发油光可鉴的商人巴蒂合影,不禁唏嘘感叹。白云苍狗,人生苦短。

  巴蒂的影像伴随了我的整个青春期,而迷恋刘原的文字不过只有大半年的时间。刘原的名气当然远不及巴蒂,他只是个普通的体育记者,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但是,刘原的文字出现在我最黑暗的青春岁月,让我懂得了如何无聊,如何自嘲,如何释怀。我觉得我与他心灵相通,不同的是,他更有才,能用无聊换钱,而我,只能用无聊自慰。

  后来听说刘原北上,住在五道口附近,每天走路上下班,着实兴奋了一阵。但是本性的消极难以改变,终于没去寻觅那个连照片都没见过的小个子男人。

  所谓偶像,是永远不会变的,即使他年老色衰,泯然众人。因为,一个偶像必然关系到一段青春、一种心境、一个梦想。

  中午在老婆那找出刘原的那本《丧家犬也有乡愁》,翻看之间,眼中竟有些浑浊的液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数篇短文而已,这里面,映衬着我无比凄惶落寞的二十五岁。

  “更年轻的时候,我很贫困,也很俗。常梦见自己住在奢华的别墅里,吃山珍海味;或者开着红色保时捷,像风一样在美国西海岸的高速公路上掠过。

  时常想,假如人总能沉浸在梦境中,其实也很美妙。但梦总被打断,每天痛苦地睁开眼,带着睡意赶路,打卡,上班。在街上,许多同样恍惚的面容一晃而过,消失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中。在广州,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血管永远是热的,但梦会变冷。“

  ——刘原《2002,梦想被现实阉割》

  《丧家犬也有乡愁》读后感(五):“什么黑哨之类的去***,我要回家。”

  初读刘原的文章,是在南都周刊上,之后渐渐的了解他,他的体育记者之路,因撰写《少年戒网被打死》而在南国早报以副总编辑的身份被免职。

  我喜欢他的文章与这些经历其实并没有关系,这些惹人注目的履历,也只是给他的才气以一份证明。让我喜欢他的,是他的黄段子,和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和王小波笔下一样的纷纷情欲,当然,刘原也说了:“性不是我笔下的主旨,它只是对焦虑、空茫和重荷的一种消解,我一直把自己与那些以肉身写作的作家严格区分开来”,在这些不正经的语句底下埋藏的是乡愁和对世间不公的斥责。

  正如《丧家犬也有乡愁》开篇,他的成名作,对于前中国足球队守门员,同时也是前亚洲最佳守门员张惠康的事迹报导,就会发现,其实最近对于张尚武,乃至于近些年来对于退役运动员遭遇的报导,早在那时,对于他们的遭遇已经有了深深的思考。亦正如刘原在《大片的配角》一文中所说:“在一切大场景大制作的历史宽萤幕下,许多小人物的浮沉挣扎都会在漩涡中湮没。一将功成万骨枯,没人会为荒野的枯骨赋诗。”

  自嘲和调侃也是我所欣赏的态度,在刘原的行文中,这种幽默不时的在其中闪现,如在《对偷欢的一次反思》中,写到,“在逃生过程中我被砸在礁石上,血流如注,这让我的腿上从此有了一条像风干蚯蚓般的疤痕,也就是说以后我如果干了坏事,警方可以根据此线索追捕,这让我想起来很不爽。”

  当下这种自嘲而乐观的精神又有几许,不过是因为皮蛋被CNN评为最恶心食物之首,便有皮蛋厂商向CNN抗议,其实前两日读到了一个时评,正好讲此事,说到假如这家厂商懂营销,有自嘲精神,大可借此推出一份广告,让更多人了解它。

  除此之外,他的各种信手拈来也是让人捧腹,虽说这并需要什么很深的造诣,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掌故,但是用的恰到好处,改的幽默深刻,倒是又显现出一份老道来。

  让人忍俊不禁的文字,和各种深刻的感情,其实文章中却是透出了一份最打动我的人文关怀。杨箕村的高声笑语,关于非典,关于世界杯,等等等等,但是记得最深的,还是一句真真切切的呼唤:“什么黑哨之类的去***,我要回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丧家犬也有乡愁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