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柳(全三册)》是一本由刘斯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5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门柳(全三册)》精选点评:
●花了几个月,断断续续读完的书。中国读者的阅读口味有时很奇怪,更接地气的茅盾文学奖不看,偏偏选择高冷的诺贝尔却又看不懂。相比风雨飘摇的明朝皇室,明末是最悲惨的年代;可回头看秦淮河畔的旖旎风光,明末却是灿烂的年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每个人都知道国家已在旦夕存亡之间,只能空谈理想抱负,营营役役而又无所作为。善于钻营的钱谦益,理想主义的黄宗羲,薄情寡义的冒辟疆……对比百无一用的书生,秦淮之畔的女子们反而更具魄力。她们聪慧睿智,洞明世事,对政局的见识毫不逊于男子。可惜命运无常,所托非人,只能哀叹一句无奈而已。书中的悲伤与肃杀气息越来越重,到最后,曾经意气风发、壮志满怀的人们,也不得不屈服于注定的命运,如同秋风扫落叶般,一个个从这世间或壮烈或无声无息地消失。如何看这段时代,幸耶?非耶?是机遇还是乱世?
●语言不行
●明清交际的官场写照少了些,清朝入关后满人任用汉官的内部争斗、党派也少了些。总的来说还是很精彩的历史小说
●比想象中好太多,居然是难得的佳作。语言读着相当舒服,兼有白话的流丽和古文的简雅。参照明末清初史和传奇话本戏曲来读,很有些意思。
●风流名士的各种纠结与装B
●在历史大变动中人生的意义!
●该花点时间仔细读点南明史了。
●念大学的时候看过好些柳如是的书我会到处说?看到这书名我就知道跟柳如是有关想都不想就开始看了,结果一看就是半年…………终于看完了。讲的是明末清初秦淮河那群名妓与复社那群书生们的故事~自然也少不了【扬州十日】~哎~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在读,还没看完呢,讲的是南明钱谦益和柳如是的故事,看过的还不错。
●茅盾文学奖一块大注水肉,让我怀疑黑幕的存在
《白门柳(全三册)》读后感(一):知识分子的写真
虽然写的是明末清初,但是很多事情在以后的300多年间反复发生。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看了此书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书生意气,什么叫书生误国。好好一个大明江山就是在诽谤,内讧,争斗中让一个一个力挽狂澜的机会溜走。
《白门柳(全三册)》读后感(二):所愿
在一开始到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一群复社学子,“士”阶层的代表无甚好感,他们就像一群愤青,只会清议,他们懂大义却不务实,满腔志向于治国平天下,可对于眼前真真切切看到的贫穷百姓苦难却见之略悲,过之既忘。可是慢慢的他们在改变,他们也需要成长,他们的志向不只是活在了理想当中,他们终于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白门柳(全三册)》读后感(三):最爱这样的书
历史 野史 小说 杜撰 结合在一起 似真似假 如梦如幻 这套书是在看完这个系列的张居正之后看的 让我爱上了大明朝这段历史 因为研究戏剧 所以对明朝很有兴趣 东林党 四公子 李香君 陈圆圆 当然了 还有这本书的主角 钱谦益 柳如是 每个人物都这么生动 何时才能看到这么好的书呢 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仿佛自己经历过这所有
《白门柳(全三册)》读后感(四):着魔
看书容易着魔 进入角色 进入环境 对于传统的读书人 更是如此 在思绪中腾飞 时不时会想到在那个阶段那个场景下 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判断 有什么样的行为 什么样的处理方式 特别是在明末清初这一个 所谓浪漫实则血腥的时代下 个人应该怎么抉择 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更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或者 改变时局改变历史的进程 漫漫长路悠悠长河 一直到现在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白门柳(全三册)》读后感(五):看到第三部感觉好拖沓啊
首先是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明末清初的历史人物基本上是知道的,但是把他们写入100多万字的小说里,么有想象力是无法完成的。
但是看到第三部时,感觉有些太拖沓了,一件事情要拼凑很多的文字去描述。另外对黄宗羲这个任务的描述感觉很简单,从头到尾感觉好像一直都是在生气,生各种人的气。总是在埋怨别人。
是冲着矛盾文学奖去看这本书的。感觉这本书离这个奖还是有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