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全集(第三卷)》是一本由柏拉图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7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精选点评:
●翻译的有点挫~
●王晓朝把柏拉图翻译得狗屁不通。王晓朝真是人间败类,就知道糟蹋人类文明。英文版是5星儿。
●这套全集我买了
●着重读《法律篇》。国内现有的译本中,只有这个差强人意。
●大学时啃了一套
●澄清概念,论辩思维很棒
●智者篇是巴门尼德的延续,应该与之结合,研究存在与非存在。政治家篇的分类系统限制看起来好玩了,不过这种随意的划分还是弊端很大的,每一个物种由于其独特性都可以分为一类的。 斐莱布篇是关于快乐与美德的优先权问题,以后到是容易把整个搬出来对付庸俗的人。蒂迈欧篇综合了苏格拉底前哲学家对整个宇宙自然的思考概况,既有神又有非神的因素 克里蒂亚篇是一首乌托邦诗。法篇到是理想国的延续,惩罚始终是法制的重要手段,自觉始终是人类社会的良好愿望,不平等始终是存在制法者心中存在的顽疾,变化始终是理想图景最大的现实敌人。雅典人似乎就是柏拉图的代言人。柏拉图没结婚?法篇怎能如此重罚自己呢?或许历史需要新发现
●为什么你可以把意思翻反了呢?。。。
●不止一个版本了
●读了《法篇》,对比了英文之后简直不敢相信我到底读了啥。只想说国内单行本《法义》怎么还没出来啊,柏拉图这么重要的对话国内居然还没有好译本。 打卡《政治家》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读后感(一):第三卷小笔记~
-非存在,也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相?
-快乐、理性、知识和技艺,哪个更接近善?哪个更接近真理?
-善,可供追逐的、最完善的、恰当的;
-邪恶,包括罪恶和无知;
-智慧、善、美,可并存,所谓真善美;
-理性是原因,其次是灵魂,再是肉体;
-驳斥,是最伟大的净化。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读后感(二):其中之一的《斐莱布篇》
内容中出现的任务完全与标题有很大的出入,文章只是以斐莱布的快乐是最重要的观点展开批判,同时苏格拉底也提出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快乐有很多钟,但是快乐是短暂的,快乐是对缺乏的满足,将缺乏推崇到极致出现的是无限的欲望,无限欲望的满足带来的是无限的快乐。有许多快乐是罪恶的,比如说:回忆的快乐,对别人不幸感到快乐。快乐是身体和灵魂的两种极端的感受。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读后感(三):其中之一的《智者篇》
用很长的篇幅讨论存在与非存在以指出智者关于“非存在”的概念上犯错误。借以批判智者的无知,其所谓的智慧不过就是由意见引发的而非真正的以知识作为起点。智者与哲学家的区别,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模仿者的概念的出现,都很大程度的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智者的虚假与无真正的智慧,但又由于普通大众的精神境界也不高,所以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否认智者,甚至还对智者有着盲目的崇拜。表现之一就是:其产生对智者说话技巧、方式的需求。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读后感(四):政治家篇
《政治家篇》与《理想国》思想内容有很大的重叠之处。然而其采用的论证方式却截然不同。该书运用几何学的二分法,对政治家进行定义。作为指示性的政治家到底与法庭的法官还有其他的技能的成员之间的区别,政治家技能的独特性进行阐述。虽然这片文章未指出理想的统治就是哲学王的统治,但是其阐述出来的理想的政体却与哲学王的统治的政体是相称的。该篇文章同样强调统治者的智慧,认为最好的统治就是政治家或者国王拥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可以管理事情的方方面面并且不受法律与世俗的限制。当然这样的设想在现在看来无疑是充满着极权主义的色彩,才过于理想近乎于妖。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读后感(五):柏拉图第三卷中的《法篇》
晚年的柏拉图较年轻的时候的柏拉图多了一回应份成熟,再也没有沉静在理念社会的构造中,而是将眼光稍微投向现实的世界。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进步意义,但是其构建的城邦还是没有摆脱理念论的范围,比如:他对节制的强调;他对音乐与体育等的设想的法,依旧没摆脱神性。不过柏拉图的功绩是我们没办法否认的,他的思想作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而且其后来的思想几乎都可以看成是对他的思想的回应或者是对他的思想的回应的。其强调的诸多思想在现代社会还仍然适用,比如:要将权力限制在制度的框架下,使权力成为法律的奴仆。以及其对法律目的的界定,法律的出现只是为了让人不去变坏而是尽可能变好或者维持原来的状态;在的的观点中还隐约的含有三权分立的影子,他的关于混合政体设置理由以及对纯粹政体的不看重,提出限制王权的概念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