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全八册)》是一本由(清)吴乘權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6.00元,页数:29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纲鉴易知录(全八册)》精选点评:
●曾国藩推荐
●洋洋大观矣。
●祖父的藏书,对某段历史感兴趣的时候就翻来看看,很有帮助。至今尚未通读,希望有时间好好看看。
●过于精简便不免事实起讫交代不清,节省的也不尽妥当
●目举纲张
●2008年11月20日标为在读,2011年5月10日终于翻完一遍,几乎什么都不记得= =
●完整读完的第一套古典原著,收获颇丰。
●人生天地间处
●排版、印刷、內容都是一流之作。
●历史类大纲
《纲鉴易知录(全八册)》读后感(一):关键是少
简单了解历史全貌,这本书算是最薄的了,想想古人动辄就是资治通鉴全本,那么看,现在的人会累死的。看这本书是因为南怀瑾先生的推荐,读的断断续续,按南怀瑾先生的说法,每天读个3、4页,就会做人,会做事了。历史嘛……
《纲鉴易知录(全八册)》读后感(二):看《資治通鑑》手頭必備《綱鑒易知錄》
看《資治通鑑》手頭必備《綱鑒易知錄》,此書對歷史摘抄很讚,歷史簡易讀本,對於人物事件書頭有文字可查,便捷,自己看史書也可學著易知錄抄錄,方便對人物關係的梳理,神馬書都有其優點弱點,物盡其用便是好書了~話說我這人比較愛看各種表和諫,也愛抄,辭藻唯美也見古人智慧文學功底!
《纲鉴易知录(全八册)》读后感(三):适合对通史有兴趣但无精力的读别的通史的人
这本书的有几个特点:
1 是古文观止的编者编的,文字质量比较有保障
2 由于是缩略的,所以可以在看完以后有个印象,这样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时候有印象的话就更易记住
3 由于条目很多,所以如果有条件的,比较容易摘抄
4 各条目之间关联不是特别大
5 这样的通史和现代的通史最大的不同就是里面掺入了非常深的明清以下那一套思想,在这个方面,比通鉴相去甚远
《纲鉴易知录(全八册)》读后感(四):通史
《纲鉴易知录》包括《纲鉴易知录》九十二卷和《明鉴易知录》十五卷。该书是由山阴吴乘权编纂的,其体例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编的,有“纲”有“目”。其内容是根据父亲遗稿和袁了凡和王凤州的《纲鉴合编》增删的,从三皇到明末崇祯自缢结束。其本是底层庸儒,但是内容简单,容易掌握成书后广受底层读书人好评,也迎合了帝王的口味,所以经久不衰。该书一直由其堂号尺木堂刊刻印的,坊间版本众多,有名的主要是扫叶山房本,商务本等等。太祖亦喜此书,在建国后有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八本,内容删改不少,但是施意周点校的,也是堪称经典,后来红旗出版社有从印该书,改正了前书不少缺点。虽然有些糟粕,但是该书内容删繁就简,初入历史者易于掌握历史脉络
《纲鉴易知录(全八册)》读后感(五):通史
《纲鉴易知录》包括《纲鉴易知录》九十二卷和《明鉴易知录》十五卷。除了基本边角有残损,基本保存完好。该书是由山阴吴乘权编纂的,其体例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编的,有“纲”有“目”。其内容是根据父亲遗稿和袁了凡和王凤州的《纲鉴合编》增删的,从三皇到明末崇祯自缢结束。其本是底层庸儒,但是内容简单,容易掌握成书后广受底层读书人好评,也迎合了帝王的口味,所以经久不衰。该书一直由其堂号尺木堂刊刻印的,坊间版本众多,有名的主要是扫叶山房本,商务本等等。在建国后有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八本,内容删改不少,但是施意周点校的,也是堪称经典,后来红旗出版社有从印该书,改正了前书不少缺点。虽然有些糟粕,但是该书内容删繁就简,初入历史者易于掌握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