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in Brain》是一本由David Perlmutter著作,Little, Brown and Company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8.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Grain Brain》精选点评:
●对中国人来说很难做到
●糖门和肉派的争论越来越有意思了……
●无非合理膳食,自律
●作者称我们要多摄入fat,少摄入grain,我真心不敢实践。而且,作者的试验、数据、推荐的饮食单都是依据西方人饮食习惯,难怪这本best seller没有中文译本。但作者对运动、睡眠等方面提出的建议还是可以参考参考的。
●Chief function of body is to carry brain around. Better to deduct gluten from diet just in case...
●给我启发最大,从此正式走上了这种饮食之路。
●emmm,怎么说呢,美国膳食问题不能全归于wheat上,书中研究可圈可点,但是中西饮食差异也大,对中国人来说,high fat low carb异常不现实。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心情复杂半路弃了…
●饮食拒绝面食;拒绝麸质;想吃就少吃一点,这周吃了,下周注意一下呗 反正我不吃主食体重就下的贼快,有一周把紫薯➕绿叶菜+小米粥吃了几天,体重少了3.4斤 这两周开始吃米饭,差不多一大碗一大碗一锅一锅的吃今天还吃了一个大西瓜,高糖高碳水,体重不重要,吃太多是真不舒服。明天开始要以紫薯为主食了哈哈 让健康饮食成为习惯,不吃比少吃其实更容易做到
●不管有多少反对派,至少我按照这个食谱,现在精力充沛,身材变匀称,等我坚持下去看看吧
《Grain Brain》读后感(一):老无所依
这本书是菜头推荐,因为他觉得里面针对减肥的提倡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有效,至少让他吃肉吃蛋没有太大心理负担。 我感兴趣的却是前面的内容。 作者是神经医生,他的第一个问题是: 对于肥胖,糖尿病,大家知道是食物的问题,但对于与大脑相关的问题,比如老年痴呆,多动症,抑郁,癫痫等等。 我们觉得就是基因的问题,或是人老了。 根据他的临床经历,得糖尿病的人得阿尔兹海默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两倍。他举了很多案例,与大脑相关的疾病通过饮食解决。我看这部分的时候想到外婆,她在过世前两年痴呆,最后几年吃了很多的糖。 作者还是营养学的专家,所以他在后面还提供了针对四周的饮食调整计划,在开始diet前需要吃哪些补剂,每天吃什么还有详细列了一些菜谱。(这些可能对中国人不太适用) 作者要解释的为什么要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主流提倡的是相反的),大脑的运转需要很多的脂肪,长胖不是摄入太多脂肪,而是你摄入的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所以身体习惯了从这里消耗能量,而不是消耗体内的脂肪。
对我的影响:第一次觉得从小不吃肥肉估计影响了我的智商。 我试了两餐不吃米饭,我吃了蛋,虾,排骨汤。结果有点晕,可能我以前摄入的百分之九十是碳水化合物。
要是有人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搭配出这种饮食餐,就太好了
不过对于作者说的肠是人的第二个大脑,我不是很理解.
《Grain Brain》读后感(二):营养学专家范志红老师的评价
转自微博,侵删
此书几年前比较火,现在已经有点过气了。愿意尝试可以试试。我个人理解是这样的:
1 此书是非营养专业人员讲的,请注意隔行如隔山。比如问眼科医生怎样治疗骨科问题,不太可能完全准确。其中内容有的对,也有的有点偏颇,要注意分析理解。
2 作者并未反对吃燕麦荞麦藜麦等全谷杂粮,也未反对吃红豆绿豆鹰嘴豆等豆类。他主要是强烈反对小麦(面粉)做成的各种含“麸质”(面筋蛋白)的食物。一辈子不吃馒头面包大饼面条和各种焙烤食品,并不影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也不妨碍营养素平衡。还有那么多五谷杂粮候选呢。
3 不吃谷物,也不能饿着。长时间饿着,脑子必然不好用。所谓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是需要吃饱的,热量要达标。但是,长期用鱼、肉、蛋、坚果、油籽等来替代主食,成本太高,消化系统和肝脏肾脏也增加负担。有钱的话可以试试,经济基础不够厚实的话,恐怕是不可持续的。
4 每个人对无谷物饮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部分人不吃主食之后记忆力下降,烦躁,沮丧,失眠......特别是不吃主食,鱼肉蛋坚果也没有吃足那种情况(大部分人所谓的“低碳水饮食”就是这样的),就是变相节食。结果如何,你的身体自然能感觉到。
5 除了小麦大麦黑麦等之外,大部分谷物并不含有“麸质”(面筋蛋白)。恐惧碳水化合物的原理无非是怕血糖过度上升,带来大脑工作能力下降。但是餐后血糖管理的问题完全可以用(1)主食中加入适量全谷杂豆,(2)各类食物合理搭配,(3)改变进餐顺序和速度,(4)适度的运动 等措施来解决,用不着一根筋地拒绝所有谷物食品。
谁推荐的不那么重要,非专业人士无法判断其科学严谨性。
此外,比较极端的说法都容易吸引眼球,书卖得火。但科学理论哪有那么多的“颠覆”?基本的原理是不会变的。只是针对不同人群的理解角度和把握尺度有点小变化而已。
《Grain Brain》读后感(三):食品营养新理念
感谢这个长周末,终于可以在这个月结束之前读完这本书。这个月每天留出的读书时间并不多,不找客观原因,主要还是缺乏自我监督。接下来我得认真执行我每个月两本书的计划了。刚才更新豆瓣,发现我已经整整读完44本书了。这应该是我来美国4年来的读书量,虽然只是有些人的阅读量的零头,但是看着豆瓣里一列列读过的书的封面,还是感觉很有成就感。只要我坚持阅读,以及每次阅读后对单词的复习巩固,我的阅读量也会渐渐多起来。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记录是一件很有收获的事情,把有意义的事情都分类记录下来,就可以看到日积月累的力量。
接下来正经记录一下看这本书的感受。
首先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健康理念,书后的菜单我还要慢慢研究学习。有时读着作者对人体一些物质的消化和反应的解释,让我深感生命的奥秘真是深不可测,人所能做的只能是实验性的探索和推论性的解释,而无法探寻到根源。
在读的过程中,也时不时联想起自己的一些经历。记得小学5年级开家长会时,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所有的家长们:要让孩子多吃肥肉,这样才能聪明。当时妈妈跟我说起这段来,我还觉得我们语文老师是在半开玩笑。现在看来,感觉语文老师完全是科学家级别的,尤其在20年前说出这话,完全符合这本书的理念啊----多摄入脂肪有助于大脑健康。自从来美国我对意大利面的摄入量也开始大增,但我必须要有沙拉才行,不然吃不了多少。尤其是中午如果只吃些剩的意大利面,下午就觉得头疼难受。这正是书中提到的只吃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含gluten的碳水化合物,对大脑和思维的负面影响。另外,也让我想起一则旧闻,大概是对两个50岁左右的女人的对比,一个是素食,一个偏爱吃肉,两个人的照片放一起吓死人,素食的看上去像60岁,爱吃肉的看上去30岁。当然不是说吃肉的人就一点不吃蔬菜,只是说营养是多元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是大量存在于肉类食品里。要想健康,还是得平衡营养,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读这本书时划下来的单词并不是很多,其中大部分是营养疾病领域的单词,当然我也只是划下一部分,太专业的我也没划。接下来还是得好好巩固一下这些单词,有些词生活中还是很常用的。我一个同事是个营养食品专家,中午一起吃饭时,经常提起一些高深的单词,搞得我一头雾水。希望我从这本书中也学到一些相关的单词和知识,跟同事聊起天来更轻松。
既然是一本实用的书,就要把它用在实处,接下来便是对菜谱的研究和实践了。
《Grain Brain》读后感(四):麸质和糖的危害
自己翻译的,专业说法有可能不准确。
✍ 炎症也可能是其他慢性疾病的症状,比如糖尿病。
✍ 有高血糖的糖尿病人通常是因为消耗太多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糖。当食用大量糖分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胰岛素的糖分输送系统让细胞变得钝化,结果是更需要胰岛素使糖分能输送给细胞,然后导致更钝化,恶性循环成Ⅱ型糖尿病。
✍ 还有,过量产出胰岛素造成血流中过多胰岛素,刺激物导致慢性病炎症。
✍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将老年痴呆和糖尿病关联起来研究。有些研究者甚至称老年痴呆作“Ⅲ型糖尿病”。
✍ 谷麦含麸质(面筋)的危险蛋白质,会导致头疼、抑郁,以及老年痴呆等健康问题。[这一点太令人震惊了,中国人几千年不都是吃谷子、小麦生活下来的吗]
✍ 麸质过敏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生理和心理问题,比如偏头痛、ADHD(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抑郁和焦虑。
✍ 有最高胆固醇水平的人不宜死于癌症和感染[这话要辩证的来看,不死于癌症不等于不死于其他病,胆固醇也有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之分,具体利弊要更多了解]
✍ 肚子越大,记忆越差(即海马体越小)。海马体之于记忆力有决定性作用。
✍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基因组合。科学家现在发现我们的饮食、压力水平、锻炼、睡眠,甚至社交亲疏都对基因活动有严重影响。
✍ 我们消耗的大量卡路里都来自于糖,所以我们如果想聪明,就少吃糖。
✍ 糖和麸质对公共行为和心理紊乱上
有影响。
✍ 麸质过敏让细胞因子产出增长,细胞因子导致发炎,实际结果就是降低快乐感。
✍ 无麸质饮食能让人保持情绪稳定,克服抑郁想法,能使人注意力更久,排解执念行为。
✍ 激发脑力的补品:DHA、白藜芦醇(百度:是自然存在于食物中的一种化合物,葡萄皮,红酒,花生等中都含有这一物质)、姜黄、益生菌、椰子油、α-硫辛酸(百度:抗氧化剂,降低对胰岛素和降糖药品的依赖,防止中风、心脏病、白内障,防止脑部老化)和维生素D。
✍ 有氧运动激活长寿基因。也能激活称作BDNF的基因(BDNF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在脑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
✍ 人们都知道运动促进血液流入大脑,传送细胞成长和维持运作的营养,以及更多好处。不管怎样,运动减弱或控制炎症,协助胰岛素给细胞输送糖分,增强记忆,以及提升BDNF水平。
✍ 走路锻炼一年的人比拉伸锻炼一年的人海马体更大,血流中BDNF更多。拉伸训练的人脑容量流失到一般萎缩水平,并且认知测试有困难。
✍ 睡眠决定我们的饮食需求、新陈代谢率,体重增减速度,免疫系统效力,以及创造力!还会影响我们处理压力的能力、处理信息,学习新东西,存储组织我们的记忆。
✍调节身体对炎症反应对重要荷尔蒙的瘦素,深受睡眠影响。瘦素通过控制饥饿感来调节我们的能量平衡,你是不是特想吃垃圾食品也是它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