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你到三十五岁》是一本由南康白起著作,39.8元出版的37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读后感(一):南康,你还好吗?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心情。读完泪流满面,想到张先生结婚后你独自生活的两年,是怎样的孤独?怎样的痛不欲生,才会终于坚持不下去,用生命去结束这段爱情。可是那个结婚生子的人,可会在想起你的时候,有一丝丝心痛?体会不到你那时的绝望,多希望你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应该感受到一丝温暖。我们可以抱抱你。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读后感(二):南康别等了,好吗?
虽然不知道南康的那位张先生是谁,但如果你看了《我等你到三十五岁》你会心疼吗?如果没看会是因为不敢看怕心疼吗?南康为了等你投湘江自杀了,你也应该知道“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如果你没来,我就找别人了。”南康为了等你不惜自杀,你当真不后悔吗?他那么爱你,却因你而死,你每天真的睡得着觉吗?若有来生,只愿南康白起再也不要遇到你了。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读后感(三):读我等你到三十五岁
读完,我没有哭,但心上总萦绕着走不去的哀伤。 我在网上没有找到他的照片,但我可以想象得到他的样子,他应该是清清瘦瘦的,在没有和他分别前,他的神态是多彩的,会闹别扭,也会眉目含笑地注视着他喜欢七年多的那个人。 南康他真的好干净,浮生六记一字一句间,都带着属于他的那份干净清澈。那些细微的心思,由他叙述,仿佛就像一根根的小针,在心头戳了戳,会心一笑后,又转而无奈,恬淡中带着隐微的苦涩。 我很喜欢浮生六记里他东扯扯西扯扯记录生活的片段,有他们的相识,相知,不过也正因为我看之前早已知悉二人的结局,那些恩爱缠绵的片段,在脑海里,都已打上时光的印记,带着破旧沧桑。 连带着读完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再瞧浮生六记,便只能扼腕而叹。而南康也说,“对比着看,也只有轻微的叹息一声。” 我心想,应该不只有叹息一声吧,明明你哭的那么惨,那么揪心,那么委屈。 我依然能想象到他哭泣的样子,明明有那么多不甘与不舍,却无能为力迫使这些不幸停止加注于自己,连哭泣都是那么隐忍。 “可是除了他,我再没有第二个人可以讲,听到他可怜我的语气,突然间就哭了出来。一直的压抑忍耐,努力的装作若无其事,情绪总是灰的,成了习惯,已经没办法痛痛快快大声哭出来,只是眼泪不停的向外涌,哽住了喘不过气,对他说:“我好难受。” 写这篇文章时,我问我自己,你真的那么深有感触吗,明明你哭都没哭。可我要放弃写这篇感想时,两篇文章里寥寥几笔勾勒的画面又无法自抑地涌现在我的脑海里,又模糊又真实。 尤其是歌词,让我的心一下下沉坠入其中。 (以下纵行是我等你到三十五岁的歌词)
又一次醒来睁眼直到凌晨 确认只剩自己一个人 浮生六记还说着现世安稳 如今已天地之分 一路走来还笑得自欺欺人 别问那祝福是假是真 七年的存在割舍掉有多疼 谁比谁陷得更深 别那么坦诚 分开又何必多问 真相比谎话残忍 别那么认真 时间会淡漠伤痕 也许放手是新生 禁区里的路要走得多坚忍 渐渐变得厌倦的眼神
那个说等到三十五岁的人
已跨过生死的门
南康明明是那么固执的一个人,想要坚持自己所挚爱的一切,但所爱之人离去,所希冀的白头偕老的生活都破灭地一干二净,所以,他最后的坚持只能是证明自己的爱。 以及永远的三十五岁。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愿意等下去,而是不得不等下去——知道能让自己这样喜欢着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第二个了。” ——南康白起这是饼饼大战贰狗叽微博的图!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读后感(四):选为你妥协的人,而不是为这个世界妥协
都说《浮生六记》甜,其实隐隐绰绰埋伏的线都有,向前、向后想冲破屏障的一直是南康,那位,情动了摸摸头说想我了没小孩儿,看南康约会就阴阳怪气地别扭,一直是被情愫和抗拒推拒着走;相处时不说喜欢,离开时不去道别;结婚日子都定下来了,南康说送你套沙发当结婚礼物,来了句“胡说”,我就没见过比这更鸵鸟的发言了,胡说胡说奶奶个腿呦胡说,哪怕亲亲他道个歉呢;搬走那段是真心虐到我了,连独处道别都没有,就混在搬家的队伍里直接跟车走了,南康望着车子一路走远消失不见;南康说等你到三十五岁我就去爱别人,回了封邮件我想你了不要怪我……
所以说不管是恋爱还是别的什么,同行的一定要选能和这个世界抗争的,不要选变色龙,太顺遂太世俗了都经不起磕碰的,闪避是他们的本能。
我在想那位当时是什么反应,两年了,南康死了,顺江漂流了十五天,第一反应会不会不是难过而是后悔两人都犯了错,如果没遇到就好了,如果道过别就好了,如果余生都没有悔恨就好了。
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只有相爱时的心情是相通的,要说南康做错了什么,就是把最珍视的感情当成了易耗品去处理,不要结果,不问以后,结果呢,“不是愿意等下去,而是不得不等下去――知道能让自己这样喜欢着的人,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第二个了”。
南康这么晶莹剔透的人,不该是这样的结果。
20.08.10更新
我在网上和人讨论,说,我再看这个故事,已经不是觉得虐了,是生气。
你看那个人,上了大学,谈了恋爱,同居,升职,结婚生子,一样不落下,都是在最好的年纪。忽然就有一种,南康啊你错爱了的感觉。
你可以结婚,但凡有点感情,说几句狠话好好分手可以吧,开解一下让人不那么难过很难吗,结果是结婚前三周才搬走,从同居直接到新房,南康的位置,真的就只是一个过客。
没打算负责,连一点善后工作都不舍得吗,南康发了一条消息说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就只等来一封邮件:喜欢你,想你了,不要怪我。你看,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
网友说两个人都懦弱,而我觉得用懦弱或者世俗无奈来概括都太简单了,那位从头到尾一直很抗拒自己的同志身份,结婚生子对他来说再正常不过,他不会觉得懦弱的,相反说不定还觉得自己勇敢拥抱新生活了呢。
南康死于抑郁症,可能自杀于他来说不是情非得已。零几年那个时候,大环境对同性恋的认同还不像现在,他死的时候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性取向,如果放在今天,除了政策和老一代,至少在同龄人中间宽容了许多,南康或许就不会那么寂寞。
我宁愿相信南康是因为在身份认同上出了问题导致的抑郁,而他最爱的人轻轻松松撇下他,真的去拥抱新生活了,失恋这件事算是导火索,给了他最致郁的一击。
其实最让我难过的,不是不负责,不是没有善后照顾一下南康的感受,而是即使南康死了,他也不会怀念南康。我第一次说“悔恨”都算抬举了,恐怕没有悔,徒留下恨了,说不定还要埋怨南康,让他“无缘无故”背负了这样的沉重。
一片真心喂了狗。南康,祝你来生幸福,还有别再爱上不珍惜你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