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2-18 04:30: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锦集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本由王尔德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5,页数:200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林·格雷的画像》精选点评:

  ●太人才了,我喜欢作者

  ●道林·格雷是罪恶的完美艺术品…… 灵魂死即身死 “只要我活着,道林·格雷就永远是我的主宰。” “朝三暮四和终生缱绻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前者更持久一些。” “这个爱情与死亡结合而产生的后嗣真叫人神魂颠倒。” 等等 唯美的一篇

  ●翻译不及人文插图版

  ●病态又唯美

  ●语言真的很美妙~

  ●太棒了,太奇妙了,连读两遍。

  ●一笔交易。

  ●一口气读完 真的感觉到了亨利可怕的诱惑。。。。他才是大恶魔啊,道林不过是个羔羊罢了

  ●版本一

  ●“只有最肤浅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一):道林格雷的画像

  关于王大师此篇中的艺术审美恕我说几点:

  一、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人性的本体,是经画家艺术加工的美。

  道林格雷这个人物则是道林格雷画像的画像,是美的表现形式。

  因此道林格雷(表现形式)刺穿其画像(美本身)等于自杀。

  二、

  道林格雷与其画像共同塑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性个体。

  道林格雷这个人物表现了王尔德对美本身单纯的追求。

  道林格雷的画像则趋向于对享乐主义与庸人主义内心形态的揭示。

  三、

  本书可以认为是王尔德人性解构而来的实验性的自画像。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援引为自我、本我、超我三层人格。

  该人格分析法不作为通篇艺术诉求,仅应用于人性解析。

  超我:画家霍尔沃德是才情的王尔德。

  本我:亨利勋爵是睿智思考的王尔德。

  自我:道林格雷则是风流糜烂的王尔德贵族生活缩影。

  这个影子有目共睹,原型是其同性情人道格拉斯。

  四、

  王尔德整篇倾向于圣经式的宿命原罪论。

  圣经有言:天赋是神所赋予的,很快就会收回。

  比如霍尔沃德之于画艺,道连之于美貌,皆各自付出生命代价。

  苏生 拙见。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二):思考灵魂

  很喜欢亨利勋爵,他的那些思想观念令人耳目一新,完全不同于我所接收的价值观教育。不过正如亨利勋爵其人所说,我是因为没有胆量成为他那样的人,所以才喜欢他的吧!

  西比尔,这位天才的少女,在懂得了爱情后,便忘却了一切,包括使道连爱上她的话剧演出才能。爱情究竟是有多少力量,以至于有人视其为生命中最为崇高之物,无爱情便无一切。

  画家霍尔华德画出了生平最好的作品,道连格雷的画像,对格雷有着病态的崇拜。怎么也没想到,格雷的祈祷实现了,画像代替了他,衰老逝去,他自己本人永葆青春。通过画像的变化,透漏了格雷灵魂的变化,本书中充满的对灵魂的沉思,对善与美和丑与恶的思考。

  一如其他许多欧洲的小说,主人公们大多拥有爵位,是贵族,一生一下来就衣食无忧,他们可以尽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对灵魂的思考是适用全人类的,可是本书还是有一定针对性的,大概是贵族阶级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反思。这一切,本书的作者王尔德也是有亲身体验,并且相当深刻。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三):只有表面,没有真心

  永葆青春是所有人的梦想,青春可以用来冒险,青春可以无限挥霍,青春可以不顾一切。但当周遭事物都染上岁月的痕迹,拥有永恒不变的容貌还会心安理得吗!

  道林-格雷是一个拥有纯净心灵,俊美外表的青年,在初入社交场合,遇到了两个改变其命运的人:巴兹尔和亨利。巴兹尔是一位画家,他不断追求的是人性中最美的点。亨利是贵族阶级的代表,代表享乐拜金,正是这一点深深的吸引住了年轻的格雷。年轻可以有大把时间去寻求未知的领域,道林完全陷入了这种每天纵情声色的圈子,他不再是那个阳光少年了。他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冰冷无情的道林,每天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只要有身边有人,有乐事就行,越来越害怕独自一人。因为一个人的时候是最清醒的时候,也是最恐惧的时候,镜子和画作中会显现出来,他再不是那个有纯洁心灵的格雷了,他受不了这一切。他以为每天寻欢作乐就可以无视一切外人的眼光,但最终他受不了,毁了身边所有关心他的人。他以为亨利是他最好的朋友,其实他只是亨利在挥霍享乐当中的一件物品罢了。

  最后他受不了内心的折磨想要改变,但在外人眼中他的改变只不过是寻求刺激的另一种方式而已。极端的个性导致了最后的结局。伦敦这个两个月又多了一条新闻。

  道林-格雷的故事反应了,在意外表的人根本不不会在意你的内心,仅仅只是外表。美可能是你的本钱,但它禁不起岁月的洗礼。道林经历了无数夫人小姐,当他们年华老去,没有一个人禁得起岁月的考验,这里只需要美,不需要丑;只要年轻,不要衰老。每个人都可以是这里的过客,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你已经老了。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四):王尔德的一场春梦了无痕

  看这本书前先看了王尔德的传记与电影《心太羁》。有人说道林.格雷就是王尔德深爱的波西的化身——美丽妖娆充满魅力与危险的气息。或许吧。

  作为一名唯美主义的GAY,伟大浪漫的王尔德先生最后因为一种“不能说出名字的爱”而锒铛入狱,那即是波西带给他的万劫不复。

  同样,道林.格雷也是这样令人万劫不复的美少年。他令男人女人都为之着迷甚至于崇拜。

  开始的道林.格雷犹如一张整洁的白纸,只是一个拥有美丽外貌的纨绔子弟而已。然而如果真的一直如此那就写不成一本书了。

  亨利一开始给我有种王尔德的感觉,仿佛王尔德用亨利的嘴巴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然而,亨利是麻木与残忍的,他如毒蛇诱惑着道林,使这原来罪恶的种子终于开成了一朵罂粟。

  画家巴兹尔是道林的一丝曙光,但他没有明确的引导着道林,而这最后的良心也被道林给扼杀了,成为了通往地狱的捷径。然而正是这爱慕美丽的良心早就了道林的画像。

  道林令我联想到奥兰多,同样的美少年与青春常驻,不同的是后者会变性而且后者表示的是觉醒前者表示的是堕落。

  于是道林的画像成了现实的反应,他无法老去,而他的画像会老去。他干尽坏事然而依然美丽如昔,但他的画像却变得面目狰狞丑陋不堪。

  故事的结尾道林倒在了画像的面前。

  可以想象画像恢复了从前的样子,然而道林......

  心会死去,肉体会老去,灵魂会枯竭。那又有什么要紧的呢?因为我们都知道王尔德的墓碑上永远都留有无法清除的崇拜者的吻痕。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五):道林·格雷的自杀和复活

  五百书阅读计划 这是我喜欢看的书。很有感慨。 亨利的戏份挺多的。有故事。感觉得有过很多思想碰撞的人才写的出亨利和别人的对话。 以前常听说「隔行如隔山」 听外国史老师介绍了这本书。除了故事情节一样,感觉Wilde的心里话都没有说出来。 只有真正的看了作品,才真实的知道要讲的原来是什么。

  看教材的时候,两行介绍就过去了。一个个死硬的文字生生的把好多好故事都给厌恶了埋没了。对于很多书来说,没有比收入教材更让人受伤的了。一旦收入进了教材就更加不想去读。

  看了些书,发现,盛名之下,其实格外的有趣呢。越是庸俗的故事情节,越是平凡不堪的故事内容,一旦出现在教材里,就是用最平白最枯燥的词语修饰,就更拥有他的独特魅力。

  教材介绍的书,越是不想看越是没劲越是“讲的就这啊”,去看了,才发现,有意思。

  不好用好不好评价一本书。

  「艺术照射出的其实是观众的人」

  道林冲动之下就用青春和灵魂作了交易,毁灭一个个生命,甚至亲手扼杀了巴兹尔的生命,从耳朵后面的大血管一刀一刀。

  最喜欢的、最感触的还是——亨利勋爵,他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而且我觉得确实是实话呀。简直可以说是真理。

  为什么别人都将之视为“毒”

  「当你的青春逝去,你的美貌也将随之消失,那时你会突然发现,没有留下胜利的凯歌,或者只能满足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胜,回忆往昔,这胜利要比失败的滋味更苦」

  「不要虚掷你的光阴去倾听沉闷的说教,不要试图补救无望的过失,不要在愚昧、平淡和庸俗的事情上消磨你的生命。这些都是我们时代所有的病态的目标和虚假的思想」

  「朝三暮四和终生缱绻quan的唯一差别就是前者更持久。」

  等等。

  也许我也不懂。是不是和包法利夫人一样的对虚荣心的极端嘲讽。

  如果说把灵魂卖给魔鬼,换青春永驻。可是心呢?并没有被魔鬼控制的邪恶和失去理性,也不是忘记如何去爱。

  或许,道林从来都不懂的爱。他用他的迷人王子的肉体和举止谈吐吸引庸俗天真势利平凡的女生,这里哪里有一个好的女孩。单纯的做梦中的女孩也是觉得他会是一个有钱人。被推搡后的流泪伤心是不知所措还是失去了自己的自我,谁又知道呢?

  也许是对个性的嘲讽。「他们忘了高于一切的责任是对自己负责」

  打着“最”“一切”“生命”“一生”“幸福”……幌子的话,都是消费主义的骗局,是资本主义的谎言。我们就是我们,生活就是生活,而已,如此罢了。生活除了平凡就是平凡,放纵声色并不能给生活带来色彩,甚至也带不来回忆。

  也许,让他人伤心受伤死亡,都是罪恶。

  我也相信,所有的罪恶都会在人的肉体上表现出来。坏就是坏,好就是好。所有的罪恶都一笔一划的写在脸上。

  序言中Wilde写道

  「一切艺术都无任何用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