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是一本由胡适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页数:810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适留学日记》精选点评:
●其实我是想印证“打牌、打牌、打牌”才读的……╮(╯▽╰)╭
●看到60%就草草翻完了事,较喜欢前面的流水账,至于后面的主题式讨论,大部分不深入,读着也拗口,就没兴趣多读。读毕只知牛人一直都很牛,社交广、接触面多、语言能力强、精力旺盛、每天能做很多事、效率高。
●读了50%,弃了。一开始还读的挺有趣的,读到后来觉得胡适同学的确是个自律认真的人,但总觉得少了些烟火气。没劲。
●古人的微博,您嘛是有多自恋
●任何一个有一点点见识的人都能看得出,胡适就是一个学术圈的独夫民贼,围城里方鸿渐的原型,坑蒙拐骗,追名逐利。但他不是坏,他是真的蠢,如此一个思想幼稚可笑的人能被奉为大师真的是国家的耻辱。
●看了前半部分,只是流水记录,未有有趣的人和事,实在读不下去? 打牌的梗也是。。。弃读
●我靠,前面的评论在说什么啊,“打牌”不过是从里面摘录的一点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段子似的一小节。真正重要的难道不是每天学德语、写报告、考试,读莎士比亚,读明恩溥之类的吗……可以观照自己,反观当下,这书甚好。
●今天读书讨论会最后一期。合上厚厚两本复印本,感谢胡适先生的真实。从中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学会坚持与自己真实地对话。
●婆婆妈妈。
●笑死个人。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一):胡适的留学日记
全书收纳了胡适留学期间的日记,有些语句还有些偏文言文的陈述没有很看懂。而且内容陈述起来有点像是在做流水账。好多人读这个想要找到网上流传的胡适日记中“打牌”的段子,整体看来觉得胡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并且时时刻刻牵挂着国家,每天都在读书。时势造就英雄,还有一年也要准备申请出国留学,最近热衷于读一些留学方面的书籍,发现了此书。甚觉有愧,还需努力。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二):书里有这段么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三):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与胡适
30年代时,当一生都在认识真我的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向一位来自东方的学者请教《易经》时,后者却给这种热情泼了冷水。这位学者就是当时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极力主张西学强国的胡适,在他看来,《易经》不过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巫术总结而已。然而,这并没有打击到荣格的信念,因为在他看来,误解、敌视和纷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好是整合的开始。这就是人类的使命——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身,身体与心灵,东方与西方——当一切深及到“人类”这一层面时,一切二元的对立都将被灵魂这一主题所无限包容。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最终,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四):胡适先生的大八卦
翻看《胡适留学日记》,有如下一条:
1911年2月20日:
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今日访当Dr.Wright,询之,医云无害也。余因请其遍查脏腑,云皆如恒,心始释然。
作植物学报告。
这条日记有趣。胡老先生1891年生人,辛亥年刚20出头,血气方刚难免夜来春心萌动,偶尔遗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他居然归因于“连日忙碌”,并“颇以为患”,匆忙忙跑去校医院,医生告知正常依然让人家“遍查脏腑”确定没啥大毛病方才释然,而今看来实在好笑的紧。
Dr.Wright没准也挺郁闷的,早起跑来个毛头小子,
“俺昨天晚上遗精了!不会出啥问题了吧?”
“没事没事,哥们还是处男吧?正常的很,所谓精满自溢的嘛……”
“大夫,俺还是很担心,就帮俺瞧瞧呗……”
“……&%$#@脱裤子”
……Dr.Wright很可能只是敷衍的左摸摸右看看,最后告诉未来的胡博士
“放心回去温书吧,一切正常,丫的身体壮的和牛似的……”
“谢谢噢……”
小胡同学放心的回寝室作植物学报告去了。
21世纪放眼寰球,因遗精而看医生的年轻人应该不多了吧?通过这条日记俺也能侧面了解到,百年前的康奈尔大学似乎并无生理卫生课。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五):少年胡适,风度自具
胡适少年留学美国,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读此日记,乃知“胡适之”之养成,渊源有自。遍读日志,约有如下结论:1.胡适是一个真实的俗人,他也要抽抽烟、唱唱歌、跳跳舞的,也许他还需要红颜知己——日记中大量提及韦莲司大概不是无缘无故;2.胡适是一个极刻苦的人,日夜读书,且善读英文,学做英文演讲,在美国甚是出风头;3.胡适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他钻研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比较,他研究俗文学,他到处观摩美国政治现象,这便是其后来写《中国哲学史大纲》,推崇杜威,大力弘扬文学改良,以及深度介入民国政治的原因所在;4.胡适是一个好热闹的人,到处交朋友,便是不相识的人,看了人家的一篇文章,也要特意写信去讨论一番,及至回到国内,相识满天下,人人以“我的朋友胡适之”言及,盖其本性;5.胡适是一个传统的人,重孝道与亲情,对拉郎配的婚姻毫无反抗之意,甚至大赞传统婚姻之稳定易于培养爱情,远胜西方自由爱情,真是胡言乱语之尤,其革文学的命是颇有胆量的,革自己的命则万万不行也;6.胡适是一个极其真诚、坚持的人,他坚信在国家主义之上,还有更高的一个道德主义,推崇非攻,其志一生不改,我国正自少这般人品,随波逐流者天下滔滔皆是,此是胡适的人格价值;7.胡适的文学水平确乎不高,日记中对传统文学的点评,十分肤浅,但这无碍于他大胆的文学实践,所谓的白话诗早就在美国写起,后来的《尝试集》多取自美国时的创造,这种精神难免可贵。忽然写了这么多,违背我读书写短论的夙志,但胡适是一个丰富的矛盾体,不写这许多似乎不足以表达读后心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