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美》是一本由王远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裸背锁线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之美》读后感(一):跨越千年的美
不读《诗经》,还真不知道自己认识的汉字太少。本书以《诗经》中的风物为主体,编者王远带着读者认知遥远的周代人的生活,佐以细井徇的绘画插图,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诗经》中提及的草植、树木、鸟禽、走兽、游鱼、昆虫,同时对这些风物一一解读,集知识与文艺欣赏于一体。 两千多年的时光给神州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炎黄子孙的语言文字今非昔比,翻开本书,读起诗经,固然都是方块字,却偏偏就是不认识。读的过程中给我最深的体会要属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万不可望文生义,碰到不认识的字词,要是抛开偏旁部首,读自己认识的那一半,往往都读错了。比如《郑风•溱洧》,不看注释,让我自己读,就成了“秦有”,事实上,这两个字分别表示两条河,分别读“zhen”“wei”,想想自己,现在碰到不认识的字竟然乱读一气,把老祖宗的文化都给埋没了。书中既有这种只认识一半实际上并不认识的字,还有不少整个就认不出个头尾的字,至于所表达的意思,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若是没有注释,读《诗经》,不要说理解某首诗想表达的意境,能不能顺利读完都不好说。就连那首耳熟能详地《周南•关雎》,能一字音不错读完的人并不多。还好这本书中对其中每一首诗都有题解及注释,有了题解,便知道了大意,知道是表达怨妇哀思还是表达征人思乡还是赞扬贤德还是讽刺时政,光是自己边读边看注释,读一两遍也读不出个所以然来,特别是大雅里头都是长篇,生字又多,实不易读。 本书既然叫《万物之美》,重点其实还是应该放在诗经里的万物的美感上,若是光看诗经而忽略了书中精美的绘画插图以及万物解读,那就本末倒置了,毕竟,若是想读《诗经》,那就去买本解读《诗经》的书来读就行了。事实上,本书也是以风物为主的,在编纂的时候,每一篇讲述了不同的风物,每一风物都有与之对应的插图,再将出处摘录在旁。因此,当一首诗里头既有草植又有树木还有昆虫的时候,这首诗就在书中多次出现。 最有意思的风物当属草植,也是书中篇幅最多的部分,读罢惊觉,曾以为的遍地杂草,真正算是杂草的貌似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很多所谓的“杂草”一旦叫出了名字之后,就成了中草药了,不是活血祛湿就是利尿解热,功能强大。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编《本草纲目》,草里面很多都是药,这本书让人不禁回忆起中医草药之学博大精深,更叹服先辈的求知探索悬壶济世精神。 万物之美,诗经里的诗歌的作者并不都是诗人,也可以说都是诗人,他们中有王侯将相,但更多的还是平民百姓,他们在劳作时歌唱,在求爱时歌唱,在丰收时歌唱,在思乡时歌唱,怨妇唱离人,征夫唱良人,一曲诗歌,道尽世态万千,更有生活中的万物,“美”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纵然时代变迁,很多风物依旧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在今天,我们一样能看到数千年前的古人所看到的很多事物,也许,我们做不到看到一株草一棵树就能叫出它的名字,但依然能从那五颜六色的生命力量中感受到历经千年的美。
《万物之美》读后感(二):美,是对诗歌的要求,也是对生活的要求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世界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受汉文学影响的东亚圈,诗经都是必读的书目。但毕竟《诗经》的写作时间和我们相去2500年的历史了,很多文字已经和现在不同,很多名称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这成为阅读《诗经》最大的障碍。 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洵应该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吧,他绘制了《诗经名物图解》把《诗经》里面有能提到的动植物都分门别类的画给了我们,这些图绘构成了《万物之美》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万物之美》把细井洵的图绘配以出处,题解,和注释,让我们一目了然,更方便了我们来阅读《诗经》这一千年不朽名著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读”。《诗经》是美的,是中国古典文字的最高成就,短短几个字,就可以勾勒出一个美丽的场景。上文24个字,就把一个美女描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一个步履轻盈,仙衣飘飘的形象,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我们现代汉语可能要几百字才能写出来的。这么美的诗,这么简洁的风格,是《诗经》的特点,也是《诗经》的精髓。再看看细井洵的画吧,“舜”,我们现在接触的更多的就是尧舜禹三皇的名号了。如果没有注释,没有看到细井洵的绘画,真的不会知道,“舜”原来是木槿,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植物,原来的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无疑会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照常障碍。细井洵,一定有着很高的国画功底,寥寥几笔,就把木槿的形象绘制在了我们面前,盛开的花,含苞的朵,茂盛的叶,遒劲的枝,跃然纸上。有绘画功底的可以学习临摹,增长功力,我们没有绘画功底的,就是看看,就是欣赏,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万物之美》每一页都是这样的结果,每一篇诗歌都没有相应的绘图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曾经叫不上来名字的动植物。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可能不是真的那么了解,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诗经》。《关雎》里面的“岑参荇菜”,现在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荇菜了;《木瓜》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木瓜是什么样子的;《七月》那么多的动植物,可以做百科全书来了解了。
我们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最远方的《诗经》还是一定要读读的,《诗经》是美的,这本《万物之美》更是美的,美丽的文字,美丽的图绘,美丽的设计,美丽的装帧,还有附带美丽的信笺纸,陶醉在了美丽之中,读《诗经》就要读《万物之美》这个版本,因为美在其中。
《万物之美》读后感(三):《诗经》的最佳读本
精美的诗经版本《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三千年的诗歌305篇。其中有很多恋爱、婚姻的诗篇,也歌颂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等,具有很浓郁的民风民俗。
《万物之美》这本书,是对浪漫的古代诗歌,用图文的形式来解读这部不朽的经典作品。在这本书中收录了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徇所绘《诗经名物图解》中的一百多幅名物彩色图谱,同时配以上百种名物作了简要注解以及一百多首流传千年的《诗经》篇目。书中有草、木、鸟、兽、鱼、虫部分,是解读诗经最好的读本,是艺术欣赏与古典诗歌学习为一体最佳读本,为读者阅读与欣赏《诗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知识性强。
诗经的每一首诗篇都是缱绻柔情,随性率真,描画了女性的柔和与温婉,读来皆是脉脉温情,是古典韵味与古文化气息的融合,正如诗经的诗篇一样,有着热爱生活的情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曲淳朴的诗歌,从心底歌唱着桃树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并期盼自己的婚姻美满幸福。诗歌没有浓墨重彩,只是平平淡淡地讲述着一位待嫁女子,倚在窗前,目光迎送着盛开的桃花,想象着自己的婚嫁。这里的爱情是超世绝俗的,也是现实的爱情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首诗热情地表达了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着这些美好的诗句,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爱情长长久久。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多少动人的泪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
《诗经》不仅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光华穿透三千年的时空,唤起人们对愛情生活的期望,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诗经》因爱情而鲜活,因爱情而璀璨。
《诗经》的诗篇是缠绵的,也是崇高的。《诗经》的爱情诗篇,是原野里茂盛的草木,是低吟浅唱的水鸟,更有那些鲜活多姿的女子形象,成为美好诗篇里最美的风景。读《诗经》,我们不一定也要成为一个诗人,但我们可以诗意般的生活。
书中介绍的每一篇诗歌,都值得我们领略、欣赏其艺术性。每一个图画都是向读者展示了在这些诗篇里描述的美和独有艺术价值。
这是一部非常精美的书,装帧精美,雅致大气,书中插图均为彩色印制,图文并茂,露脊线装,令人爱不释手,是一本最舒适、最精美的书籍,值得我们阅读和珍藏。
《万物之美》读后感(四):赏《万物之美》,方晓人间值得
鸟鸣青谷,声和四野,自有苍穹,星耀银河。唯有中国,以诗为经。因此《诗经》,即天籁。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9.0邓丽君 / 1980《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而所谓“经”,就是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可以《易》为经,可以《书》为经,但以《诗》为经,则是民族之伟大。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伟大民族。不仅如此,《诗》还是群经之首,这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浪漫所在。
《诗经》,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更是我们原始先民生活的瑰丽展现。《诗经》里的作品,在古代都是可以歌唱的,简单来说都是古代的歌词。可以诵,可以唱,可以配舞蹈。在《诗经》里,我们祖先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方方面面如孔雀羽翼上的眼睛,熠熠生辉;那种率真、担当以及人生责任,都唯美得淋漓尽致。那时,人们“着葛布缁衣,食粗茶淡饭”,但他们在远瞻星空、在近观蒹葭,在用诗来表达着自己的伟大情怀。即便在春秋、战国那样的动荡时期,君王写诗、权贵写诗、百姓写诗……所有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饱暖,都在通过诗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内心的欢乐、内心的骄傲……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诗经》开始,“诗”的浪漫就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而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去唤醒基因中的这种底色,如在诗经之中发现万物之美,最好不过是读一读《万物之美:<诗经>千年风物图解》。
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之黍稷 1848年版《诗经》之中,草木之美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鸟兽之美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衣着之美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情感动人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季节之美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而当你初次看到这本书时会惊叹,一书集《诗经》之大美,现在的书怎么可以制作成这样的美,当你打开之后充满巧思的设计制作更为惊艳!诗,配解,更有图释之。书中共分六卷,将《诗经》中的草植、树木、鸟禽、走兽、水兽、昆虫唯美展示,原诗配以图解,书中配图收录的均是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所绘。细井徇,号东阳,江户时期著名儒医,著有《四诊备要》等。《诗经名物图解》大约绘制出版于嘉永元年,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细井徇、细井东阳撰绘的一套博物学书,其主要内容为《诗经》辅配百余幅精美古画。细井氏有鉴于因时地之异,古今之异,《诗经》名物多所难辨,孔子所云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的目的难以达到,而前人所作多有不足,乃与京都一带画工商议共同编撰,由细井亲自审定,“加以着色,辨之色相,令童蒙易辨识焉”,遂成《诗经名物图解》。
简单来说,这样一本精美、易读的《万物之美:<诗经>千年风物图解》,每一家都值得收藏,供孩子、大人以阅读。《万物之美:<诗经>千年风物图解》让我们发现诗经并不是我们许多人以为的高深,而是充满民族之美的。它将古代生活的日常、大自然里生命百态、人世间的万般情愫都入了诗,有生活中静与美,生命里喜与忧,爱与青春,态度与风骨……
书中还附赠了一小本以节气为主题精致的信笺《万物岁时》,美的一塌湖度,拿它给最爱的人写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