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15 01:1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经典读后感有感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是一本由张德芬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20-7-1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读后感(一):认识自身的吸引力法则,遵从命运安排,提升自己的“一手幸福”

  

这是我读的第三本张德芬老师的书了,第一本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当时感觉很深邃难懂,本来是想当一本心灵鸡汤来读的,但从里面第一次了解原来稳定幸福感是要有内向外发出的平安与喜悦,它远比不断从外抓取来得稳定与踏实,更是一种满足感。

第二本是《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印象最深刻的是“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而后很多人,包括何炅在拍《向往的生活》时,金韵蓉老师的《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时,大家都在不断强调一个事实:没有人可以一直陪伴你走完这一生,无论你有多珍惜、有多不舍,都必须接受所有人都是你人生的过客,即使那个你最不舍的人离开了,你也要心存感激的说“谢谢你,陪我走过的这一段”。然后,淡定、从容的面对接下来的人生之路,而且是以一个人的状态“孤独”的走下去。

回到这本《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勇气》,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新意,就是命运!这不是宿命论,坐等结果不去改变的意思。而是,坦然承认我们现在的经历,我们的感受确实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命运的影响,而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等也造就了我们现在的世界,构成了我们的生活,并且为我们的人生带来了一个最终结果。一句俗语:有因才有果!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接什么样的果!

所以,人生的终极课题始终都是如何修炼自己?设定一个你想要的成功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出于爱,百分之百能够掌控在你自己手中。然后,一步一步拆解计划实现它,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它带给你的吸引力和鼓励。书中始终强调的幸福的目标,也可以区分为一手幸福和二手幸福,即字面意思,前者是自身带来的,后者是其他人、其他事带来的,你的“一手幸福”占总幸福感的比利是多少呢?感谢我自己,我想我还在继续努力从60%向80%迈进,keep going!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读后感(二):摘录

  很多人都是宠着自己的个性,不去做任何自我反思反省,更别提去修正自己的个性。这样的人通常会在各种人际关系里受苦,因为你不改掉自己的个性,你身边的人肯定会受苦。而身边的人受苦,那你自己其实也好过不到哪儿去 曾有人问诗人泰戈尔:“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什么事情是最容易的?什么事情是最伟大的?”泰戈尔回答说:“认识自己是最困难的,指责别人是最容易的,爱是最伟大的。 第二种是,你会不自觉地把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或行为,都诠释成他不尊重你。因为你自己带着刺,所以到处都会碰撞受伤。就像你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什么东西都是有颜色的。所以,你就会把别人的行为都诠释成他不尊重你,他瞧不起你。其实,真正瞧不起你的是你自己。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要真心相信你配得、你值得,你就更容易在生命中得到它。 我们的注意力,也就是我们在关注些什么,也是创造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元素。因为注意力就是能量,我们赋予什么东西能量,它就会茁壮生长,我们不去关注它,它可能就会萎缩甚至消失。 为什么注意力这么重要呢?有部影片叫《我们懂个X》,讲述了一个灵性跟科学相遇的故事。它提到,每秒钟我们的大脑会接触到大概4000亿位元的信息,可是我们的头脑不可能处理这么多信息,所以我们必须有过滤信息的能力,否则脑袋就要爆炸了。我们拿什么东西去过滤呢?就是我们的注意力。 如果你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说明你能量不够,或是你有一些情绪没有办法疏解。如果我总是觉得受害,觉得委屈,有很多悲伤,这些情绪如果不能流动,无法宣泄,不能够被看见的话,它会促使我去选择一个受害者模式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的人生,我就没有办法进行正向思考了。 保护身体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适度锻炼,有规律地出汗,这对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此外,疏解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让身体舒压。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就是保证健康的铁三角要素。 在能量层面,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抽时间独处,这样你就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丹田,感受一下自己能不能在那里储存一些能量。 此外我也会去健身,当肌肉有力量的时候,我就感觉我的精神能量变强了。你的能量充足了,才能够吸引你想要的东西来到你的生命当中。  一般来讲,在你专注于事业的青壮年时期,你的精神能量一定要足。聚集自己的能量,让自己保持身体状况良好,才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个人成长的修炼在于修我们自己,而不是修别人。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修行道场,但也不是修这个关系,而是修这个关系带给我们的烦恼、痛苦和嗔恨 我在演讲的时候,常常有一些读者问我:“你的书我都看了,线下课也上了,可我还是有这个烦恼、那个问题。”这个我在《重遇未知的自己》里说过,无论你磕了多少次头、拜了多少上师、上了多少课、做了多少外在的努力,如果你不去面对自己内在的一些阴暗面,不去改变因为自己内在匮乏、阴暗而导致的一些自我毁灭或是破坏性的行为,那么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因为受害者心态而造成的攻击、埋怨、用负面的眼光看事情,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破坏性行为,还有一种基于“圣母情结”的破坏性行为——觉得自己要为别人牺牲甚至去拯救别人,生命才有意义。  以拯救别人或是为别人付出作为自己的生活动力,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破坏的行为。这样的人,无论在生命中拥有多好的运气和资源,都只能创造一个必须自我牺牲奉献、为别人无止境付出的情境。 很多人也会误以为,成长就是去上很多课、看很多书、能够说出来很多道理。并不是这样,成长其实是改变。如果你的生命形态、你的行为、你的言语,以及你看待人、事、物的方式一直都没有改变的话,那你就没有成长 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创造负面情绪的源头归于他人,或是归于外物和外境。不是外在的东西在影响我们的快乐和幸福,而是我们自己内在运作的模式。把生命中的负面情绪,都当成自我负责的一个起点,然后去看该怎么做、怎么改变、怎么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培养起来的习惯,更是重要的成长与改变 我在《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里讲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许下那个愿望以后,你必须放下,放下对结果的执着。因为有的时候,宇宙或老天想要给你的东西,可能比你想要的更好,如果你太执着于那个结果的话,不但给自己带来压力,同时还会限制宇宙原本给你的东西。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读后感(三):培养觉察“小我”的能力

  

成长的唯一条件是改变,行为上的改变、言语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

爱情,是个体与个体(多数指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度娘不愧是度娘,爱情都可以解释的如此详细。

阅读这本书源于它的作者。张德芬,台湾人。2007年开始创作写作,她的书对个人成长方面还是很受益的。比如文中也提到过的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等都曾阅读过。当然看到这本书也不例外开启阅读。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

书籍一共分为12章论述。作者爱情方面的观点让我想起一位好友,她时常会跟我说,有些爱情就是注定的。类似的观点作者书中也提到几次,尽管作者鼓励大家勇敢进行内在负面情绪的转化,但前提要相信有些爱情就是命中注定后,命运的能量,抛去这部分后遇到的爱情,努力经营自己和爱情的一本书。

书中两个部分让我印象很深刻,分别是,不再做受害者,内在力量。

不再做受害者受害者有什么表现呢?作为受害者,我们会不断地去责怪别人,觉得自己很可怜,认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

受害者,作者书中提到多次的词。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难以理解和消化的事情面前,很容易陷入受害者模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解读是好事情时,只是我们思维模式的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

一味地责怪问题本身,觉得自己可怜,认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思维模式,只会把自己推向痛苦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正确的做法,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是我们生活的创造者,我们有能力修正错误的事情,而不是选择责备他人,从自身出发,一切都有改变的可能。

内在力量我们真的愿意去直面内在的这些负面情绪,不管是恐惧也好,不配得也好,还是无价值感、无意义感也好,我们看到它们了。允许它们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感受里,试着去接纳它们,那么我们就相当于从这些负面信念的咀咒当中解脱出来了,就可以不被它们控制了。注意力就是能量,我们赋予什么东西能量,它就会茁壮生长,我们不去关注它,它可能就会萎缩甚至消失。

定位很关键。你是将自己定位为受害者,还是创造者。受害者的话,凡事都是别人的错。创造者的话,凡事都是自己主宰的。定位决定了注意力,注意力就是能量,想让什么东西成长,就要将注意力关注在哪里。

作者提到,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想法,即说明我们自身能量不够,或是有一些情绪自己没办法疏解。

总之,成长其实就是改变。巴菲特说过,想要某样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我们能够配得上它。同理,书中作者提到爱情,鼓励我们要有敢要的底气。当我们内在有了力量,才能配得上好的爱情关系。

感谢阅读抹茶社长原创文章,很高兴在这里跟你相遇,欢迎关注!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读后感(四):《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摘录思考,和自己对话

  张德芬的新书《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通过读书,学习,和自己对话。

  ——————————

  当你唤醒自己内在沉睡的部分之后,你才能好好的去疗愈他,看看他是不是源于幼年时期的一些匮乏感,不被爱的感觉。

  我只是在扮演这个角色,这只是我的角色之一,不是真正的我,我可以不用跟着我父母的情绪起舞,不需要进入他们那出戏去去演那出悲情戏,你拉开距离去看自己。就可以不再纠缠于与父母的情感关系。

  然而他就是无法对自己好一点,他一直活在他母亲的诅咒之下,以刻薄的对待自己的方式来怀念母亲。

  人真正的快乐幸福都不是来自于外界,主要是来自自己的一些信念和观念。

  让你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无法活出真正的自己,它可能是一个自我约束的观念,可能是自我批评的评价,也可能是幼年时期大人灌输给你的一些老旧的陈旧的观念。

  别人做的很顺利,你也会很顺利,你不需要用这些麻烦来证明自己,人生没有必要总是制造这样的冲突。

  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友好的安全的,老天是爱我的,任何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都是为我而来,并不是冲着我来的。

  犯小人,但他们都是来磨炼我的心性的,让我变得更加宽容。

  我们应该从这些不喜欢的事情去着手检讨一下,不是去怪罪外界。我们应该看看这些事情是我们的何种能量和信念把这些事情吸引过来的。

  知道目前生命当中的大多数问题不是来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来自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能量,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应付这些人事物。

  如果你感觉自己总是不受尊重,你就会不自觉地创造出不被别人尊重的模式。要鼓起勇气,诚实的去回顾自己生命中所有关系中的每个冲突,认识到我们的烦恼困境大多是由自己的模式和情绪习惯造成的。

  我们觉得自己不被爱或是感觉到不被尊重,被抛弃,被嘲笑,这类情绪会影响我们以什么样的观点去阐述自己的故事。

  请你去看看自己生命中哪些故事是你不厌其烦的一说再说的,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这些故事都已经是过去式了,你所能拥有的就是今天和现在,你为什么要让过去的事情再度复活呢?过去的东西都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精力和能量去让一个死掉的东西继续活着呢?

  我鼓励大家检视自己的过去,检视自己的故事,然后思考为什么我不放下他们呢?继续沉迷于过去的受伤情绪,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快乐的秘方真的不是去指责别人,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是对自己负责任,我必须站起来。对我自己的生命负责。

  反复诉说过去那些让我们感到委屈的故事,从中获取所谓痛苦的快感,其实是一种很病态的行为。

  只有你的快乐和幸福不附属于任何人或物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否则,无论你是被关在监狱里,还是走在大街上,你依然是自己的囚犯。

  个人成长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去自己的内在寻找快乐和幸福,而不是一再依赖外在的人事物来获取。

  你每天朝思暮想的东西,会不自觉的被你吸引过来。

  大自然是真的能够让我们的震动频率变得比较平稳和谐的好地方。

  活的最痛苦的,就是那些每天都想要竭尽全力去获取更多利益的人。

  疗愈的关键就是要去面对自己的模式,接纳自己的情绪。这不过是一种情绪,一种能量,我必须好好的面对,他不能逃避了。

  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不会被这些负面感受所驱动去做一些补偿行为,过激行为上瘾行为了。

  每个人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每句话的用意都是在寻求良好的自我感受。

  不带任何目的的让与你谈话的人感觉舒适,以旁观者清的态度,不带任何意图的去迎合他人,看到别人被你称赞或认可时表现出的喜悦满足,其实也是挺好的事情。

  可能我没有真正的看到那个人,可能我爱的也不是那个人,而是爱上让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感受。

  有些孩子,他们在自己还没有成长,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内在能量时,只会一味的责怪父母。如果我们能够尊重自己划清界限,给自己保留一个个人空间,别人是没理由侵犯你的。

  做不到就是因为我们对父母还是有所求,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东西。你有没有把自己碰到的一些困难归咎于你父母的行为或是教育上面?

  把责任收回并自己扛起来才是最佳成长方法。你的内在其实是有力量的,是有办法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外在环境的,只有你成长了,你的内在力量增强了,愿意去面对自己的责任了,你才能够充分的活出你该有的人生。

  无论外在的情况怎么样,我们内在的喜悦和平都不会被夺走。

  出去旅行,一定要把大脑放空,安静下来,用你的眼睛去看,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去感受,而不仅仅是去打卡。那些美妙的旅行体验,或是我们人生中的任何体验,他们不应该只是我们的战利品或是收藏品,而是应该是我们真正用心去体会的那种宁静振动频率。

  我们的脑袋里的想法以及自我感受不好的这些感受大多是自我创造出来的,你要去接受被拒绝的感受和不被爱的感受,当你能够接受时,你就不会再那么别别扭扭的去刻意讨好别人,因为有时候你越是去讨好别人,他越不一定会给你想要的赞赏和喜欢。

  在亲密关系中只能做狠事,不能说狠话。

  面对亲密的伴侣,如果发生冲突,我也会说一些不适当的狠话,可世界上我是做不到的,对方一看就知道我是只纸老虎,是个只会说狠话,不会做狠事的人。所以他绝对不会去改变自己,而且会变本加厉的去放纵他的本性。

  因为只有心安理得的做自己,让自己快乐的时候,我们才能给周围的人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给予他们最好的陪伴。

  可以坚定的为自己划清界限,但是不要说狠话。

  通常受害者没有办法吞下自己的委屈,所以他必须找一个人去责怪发泄。

  比如换座位,要是你不想换,你就心安理得的坐在那里,不要觉得愧疚,如果你觉得愧疚,你就好好地跟自己的愧疚呆在一起,不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像那些受害者,他们看到的都不是自己的问题,只看到了对方的错误,他们没有能力把眼光收回来看自己。

  我们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要对自己的痛苦有所觉知。

  你的确可以把自己的心灵调整到,让自己在没有钱的状态下也能够快乐的境界,你去改变自己的心态也好,在生活中寻找小确幸也好。

  因为如果没有钱时不快乐,那么有了钱以后你的不快乐可能还是会持续,因为这个不快乐已经成为你的情绪习惯了。

  越是依赖亲密关系,给自己安全感和意义感的人,拥有亲密关系之后反而越容易失望,亲密关系越容易出现问题。

  真正的解脱、自由、快乐,就是不让任何人事物把这些东西从你的内在夺走。

  我们的地球也像一个乐园,它其实有很多乐趣等待你去开发,穷人有穷人的玩法,富人有富人的玩法。

  为什么现在的成年人越来越不会谈恋爱了呢?因为他们越来越没有能力回到孩子的天真状态,碰到喜欢的事情我会很兴奋。这也让我常保青春,看起来年轻。我希望能够唤醒自己内在的那个纯洁的天真的愿意信任来别人的孩童部分。

  受害者情结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习惯性的责怪他人。

  明明可以说出他的需要,但是他偏不说,还因为自己的需求没得到满足而觉得委屈。

  很多父母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让我们觉得愧疚,让我们自责。

  因为他承受不了这些东西,承受不了自己内在的自责,然后就反过来责怪你。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动不动就觉得愧疚,动不动就觉得自责,但是在你真的指责他的时候,他又会暴跳如雷,大发雷霆。

  在那个负面情绪当中,隐藏着一个非常棒的礼物,那就是我们真实的自己,只要我们勇敢穿越,就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自己的那种平静和喜悦。

  面对情绪,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他同在。

  如果你对金钱或者有钱人有这样的敌意,你的金钱渠道就无法贯通。

  当你得到一笔钱,你觉得不配得的时候,你能不能欣然地接受。

  其实这种人就是需要练习,下次收了人家的礼物,不再记挂着赶紧给予回报,而是诚心诚意地说声谢谢。不回报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自己很不配得,很没有价值,心里会感觉非常不舒服,这时候你就要学习跟自己不舒服的感觉待在一起,但还是要做正确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配得,想把它推出去或者用自己更多的付出来消解自己的愧疚感,那么宇宙下次或许就不再给予你任何东西了。

  “大富在天,小富在人”

  对于金钱观:收的时候,理直气壮问心无愧给的时候,心甘情愿心怀感恩。

  感觉到负面感受时,你就要学习跟那个感受同在,打开我们的内心,摆正自己的能量,清空我们的渠道,让金钱流动起来。

  如果你在情绪上是个成熟的人,你就会看到父母只是给你生命的人。

  你其实是不缺爱的,童年的遗憾就让它过去吧,你可以原谅这样的父母不需要他们来爱你,不再要求父母对你认可赞赏。

  告诉自己,我不需要父母的认可,更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我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安身立命,我可以认可我自己。

  越是缺爱的人越是难以得到爱,真正的爱,只会降临在那些不去爱的人身上。

  我已经尽力去做到我分内该做的事,如果父母还是不高兴,或是要损害看我的利益,才能让他们高兴,我可以放下让父母快乐的这个责任。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该为另外一个人的快乐负责。

  他们只想感受父母的支持和爱,希望父母认可他们做的事情,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

  一定要原谅,并且放下。

  孩子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之所以会把光宗耀祖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我们内在匮乏。

  不要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而要看看自己的生活是否整理好了,夫妻的感情是否处理好了,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了什么让他变成这个样子,孩子就像我们最明晰的一面镜子,我们是什么样子,他就应找出来我们的样子。

  不要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想去修正他,而是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将目光放回到自己身上。

  孩子是一个能量海绵体,他真正吸收的是父母潜意识里的能量。

  孩子要学会尊敬父母,对父母有一份感恩之情。如果你自己没有底气,你就总是在看别人的脸色。

  不要害怕别人来侵犯你的界限,当别人来侵犯你的界限是如中带刚的把他们推回去。

  爱人就是你的伴侣,陪你一起探索这个世界。

  只要两个人都坚持始终不放弃,最终都会走到一个相当不错的境界。

  在婚姻里多磨练,多考察,不要轻言分离。

  当你不再发那么多注意在对方身上,不再拿对方跟你的关系来刷存在感以及成就感,你就不会在对方身上挑刺。

  很多男人会觉得,有了孩子以后自己就被妻子忽略了,如果这个时候他刚好需要爱的话,他就会从婚姻以外找了。

  我在以前的一个爱人,身上看到的一些缺点,我自己也都有,他就是我的放大版而已,他就像一面放大镜,把我所不想看到的,不愿意承认的那些面相都放大了,呈现在我面前。

  伴侣是来帮助你修行的,从某个层面来说,它就是一个老师。比如你的伴侣不善沟通,遇事总是闷在心里,可能他就是来教你成为一个沟通专家h能够在他不愿意沟通的时候学习如何打开她的心扉,让他愿意跟你交流。

  在生活中,有一些爱的人,好的朋友,喜欢的宠物自己特别能够投入的兴趣爱好,让你的情绪有正面的滋养。

  如果我们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在亲密关系里,加诸对方身上的要求实在太多,我们就会学习尝试收回这些投射,愿意为自己的感受付百分之百的责任,不再把对方当成我们理想中的父母,要求他们来完成父母当初没能完成的一些任务。

  亲密关系能够长久,最重要的是双方一定要是亲人的关系,而不只是爱人。因为是爱人就会有所求:你不给我想要的东西,或是在这段关系里,我得不到想要的,我就要离开我,或是我就要对你不断地索求,把你逼得离开。

  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和自己的一些问题倾诉出来寻求解答的人,通常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帮助,越是闷在心里什么都不说的人,越有可能会出问题,亲密关系最不可取的就是赌气分手。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自己的信念创造出来的。

  敢要东西的人,都比不敢要的人过得好。

  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否则自己会很委屈,而且你在付出情绪也会累积对身体不好,对关系更不好。

  一定是自己不够好,不配的,所以要了半天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觉得生命当中欠缺了什么,可能就是因为你不相信你配得,或是能够拥有。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要,厚脸皮的去要,硬着头皮说出自己的需要。

  如果你内在抱着某种信念,想法或价值观,你就会不自觉地在你的生命当中做出对应的行为,或者吸引到对应的事情。

  或是你小时候因为父母的某些行为让你觉得不被爱,于是你就认为:我就是不被爱的,别人都不会爱我,没有人会爱我本来的面目,所以我是一个不被爱的人。

  我们从哪里摔倒,就应该从哪里站起来。

  原本很胆怯,不敢说一些直白的话,现在你学习让自己有底气勇敢的把心里想说的话给说出来。

  原本追求高效率的人,现在学会了等待。

  真正瞧不起,你的人是你自己。

  你带着这种能量展露出相应的气场,别人跟你在一起会不自觉的感觉到你这个人好像不需要被尊重,或是你太在乎自己被尊重这件事,反而释放一下能量,吸引别人对你做不尊重的行为。

  宇宙的能量场是能够回应你的感受的,如果你觉得你很想赚钱,很需要钱,可是这个需要的背后是一种匮乏的话,这种匮乏必然带着一种恐惧。

  你要真心相信你配得,你值得,你就更容易在生命中得到。

  当我们嫉妒一个人的时候,这个能量就是负能量,对我们自己也不好。

  带着一颗臣服接纳的心去看待一切。

  一定要有能力对自己的大脑说停,安静下来,不要再关注别的负面情绪了。

  觉得我不想做受害者,我想诚实的面对自己,我愿意去承担,我想去改变,我要成长,我要进步。

  四个层面:身体、能量、思维和情绪。

  一个人走进家门,独处的感觉,没有另一个人在无需为他留出一个能源空间,那种感受是美好的。

  如果你不去面对自己内心的一些阴暗面,不去改变因为自己内在匮乏、阴暗而导致的一些自我毁灭或是破坏性的行为,那么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目标最好能够结合我们自己的内在状态。

  如果你自己的内在状态能够达到那个境界,那么外在你想要的东西其实都会来。

  成功的目标永远都是我们要专注于此时此刻,活在爱中,去做为了实现那个欲望必须做的一些事情。

  当你许下那个愿望以后,你必须放下,放下对结果的执着,因为有的时候宇宙或老天想要给你的东西,可能比你想要的更好。如果你太执着于那个结果的话,不但给自己带来压力,同时还会限制宇宙原本给你的东西。

  成功的欲望一定要符合生活的实际,不能好高骛远,跟你想要的内在状态是一致的。

  大多数人喜欢把自己的注意力焦点精力以及头脑里的左思右想、各种纠结都放在问题上,而不是放在怎样增强我们自己内在的力量,对这个实际状况有所改进的各种方法上。 从一个更高的事,以后维度来看问题,很多事情都能够得到解决。

  在他第一次动手时,你就应该让他知道他绝对不能再打你,否则你会不顾一切地跟他抗争。

  我们和亲密的人的关系,其实都是我们用自己的言语举止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

  在婚姻,如果你不懂得经营自己,对方自然也不会珍惜你。

  在一个亲密关系里,对方总是对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所以他呈现出来的面貌和对待你的方式,都是你不断的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

  我们不要在问题的表象上较真,要回到自己内心去改变一些想法,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这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

  可能是你自己过于软弱,无法挺起腰杆,才受制于人。

  沟通最糟糕的,就是你带一个潜在目的去沟通——我希望改变你,我希望你看见我,我需要你赞赏,这种沟通绝对是无效的。

  习惯问题来了就解决问题,而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丝毫的兴趣,只想着把对方修正,把事情摆平。

  自我成长没有速成的道路,追求速成的人,就是在逃避痛苦,逃避痛苦就等于没有成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