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办法吧!爸爸(2册)》是一本由唐斌 / 唐堂著作,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2,页数:344+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想办法吧!爸爸(2册)》读后感(一):感谢《想想办法吧!爸爸》让妈妈解放
买来给孩子爸爸看的☺️孩子良好的教育,是父母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父母必须学习,父母自己不学习,却去挤破头买学区房,听起来很拼,但其实是一种昂贵的偷懒。你是在花巨款买一个心安理得而已。
真实的教育之旅充满坑洞与荆棘,想想办法吧!爸爸,让我们与孩子在一起。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在纷杂的教育中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家庭教育。爸爸妈妈不仅是帮孩子系第一个纽扣的人,更是用一生陪伴孩子系纽扣。
《想想办法吧!爸爸(2册)》读后感(二):孩子的教育找对方法,比自己蛮干,省力百倍
先是在朋友圈看到老师的推荐,买了之后,看了很久,也想了很久,孩子的教育找对方法,比自己蛮干有用多了。我们家老师是老班主任了,带了好几届娃了,所以,她推荐的书,我们这些家长都会跟着去买,每次确实也都收获很大很多。里面介绍很全面,从娃儿语文数学各学科的培养方法,到孩子的品行培养,都能找到一些有迹可循,有法可学的途径和方法。强推!
《想想办法吧!爸爸(2册)》读后感(三):送给本来就不该缺席家庭教育的娃儿他爸
娃儿老师推荐的,的确是一本适合妈妈读完送给爸爸的育儿书。
妈妈之所以要读,一是里面的案例和观点确实很实用,再则,送给爸爸之后,也可以检查是否将教育落到了实处,哈哈。
另外,这个图书的立意太好了,释放了妈妈的同时,还给即将“上岗”的爸爸支招赋能。太贴心了。作者的文字朴实且风趣,孩子能有这样的爸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呢。强烈推荐!强推!
《想想办法吧!爸爸(2册)》读后感(四):安利一套中国版“父与子”,你值得拥有
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但学校已正常开学,“熊孩子”被送进了学校“驯化”,让我省心了不少,但转眼看见正窝在沙发打“亡者农药”的孩子他爸,血压就“扶摇直上九万里”了——这家伙也需要“驯化”啊。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每一个娃的成长都诞生无穷的可能——可能好,可能精彩,可能成为一代伟人;也有可能不好,可能不精彩,可能成为一代废人。所以说,带娃是个技术活,当父母是要考证的。很显然,孩子他爸不是一个正规父亲,还没有拿到“父亲资格证”。前些天儿子跟我说,学校老师推荐了一套《想想办法吧,爸爸》的图书,估计能治疗他爸身上的“大男子主义幼稚病”+“早期懒癌”。
我上网查了一下图书的相关介绍,没想到竟然是我最喜爱的统编教材总主编、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和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北北大中文系曹文轩教授共同推荐,于是果断入手了一套(共两本,一本父书,一本子书),昨天就收到货了。我迫不及待地把两本书浏览了一遍,发现它跟以前读到的所有亲子教育类书籍都不一样:
1.它不灌鸡汤,全书内容都是记述作者与儿子的日常操作,真实而温馨,一点也不“假”,如果说卜劳恩先生的作品是“父与子.jpg”,这套书就是“父与子.txt”;
2.它完全抛弃了“形而上学”的理论和“玄学”的概念,全书用事实说话,以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总结,不侃侃而谈,不故作高深;
3.它也不是“儿子成功学”,非要把孩子培养成“高大全”的“娃娃官”,而是重点讲述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以孩子的意愿为成长导向,从不以家长的期望来“塑造”孩子。
4.它的子书,全是一些超有趣的任务清单,和娃儿在亲密“实操”互动中,既能给一家人带来开脑洞般的惊喜,又能轻松提升了孩子的阅读、作文,以及数学能力。
这套书,可以说就是为我们普通家庭、普通父母、普通孩子量身打造的一部“带娃宝典”。许多内容,是孩子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今天起,要和孩子一起打败困难,而不是和困难一起打败孩子;还有,今天起是不是可以借这套书跟爸爸进行一下娃的工作交接。哈哈。
《想想办法吧!爸爸(2册)》读后感(五):这是一本“教坏”妈妈,“累死”爸爸的书——不想过早衰老的美妈们值得拥有
在咱们家,一直有个画风,娃儿爹承包了所有“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类似的美好画面,在教育娃和辅导娃作业这一战线上,我的功能是,灭火。每当娃在爹那里遭受严重挫折,眼看棍子就要落在屁股上时,娃便会迅速改变作战战略,“我去找老妈给我检查作业!”然后老爹会从楼上抛出一句“你给你儿好好检查检查!”当妈的,内心还是挺惶恐,毕竟在教育娃这件事情上,所做贡献有些许的少(贡献一般表现在购物和报培训班上),于是立马放下手机承诺:好的好的,娃,快来,妈给你瞅瞅!在这之前,本来我心中一直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歉疚,娃儿爹太不容易了!自从我读了《想想办法吧!爸爸》,就彻底改变了这一想法,教育这事儿,还得爸爸和妈妈配合着来!
别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老父亲只想说,陪伴真是呕血的存在。
自从升级父母后,最惬意的事情是啥?夜深人静时,当精力永远不过剩的娃终于坠入梦乡,老父亲开始长吁一口气,瘫在床上肆意地玩手机……所以,陪伴,就是那条自己选择的含着泪也要走完的路。
书中唐堂爸爸分享了,他用诸多“小手段”,引诱唐堂夜读《西游记》和金庸武侠小说的情节。再回头来看看自家的爸妈,我和我娃儿爹都是爱看的,在我们抱着手机笑出猪叫声时,娃儿会偶尔飘来一声幽幽的请示:老爸,我能玩下手机吗?在以往,他老爹要么立马咆哮,作业做完了吗?要么大赦天下,去吧,玩半小时。后来,我跟娃儿爹分享唐爸爸的做法,你这任由娃放飞自我或者直接斩断他们的需求都是不行的,得陪伴。打游戏也可以一起打呀,然后和他一起写一篇关于吃鸡游戏的作文不是挺好么?要不延迟满足下他的需求,让他逐渐淡忘玩手机这回事儿也挺好呀!娃儿爹扔给我一个白眼:“有本事你来!”不过,思索片刻之后,娃儿爹开始和娃聊上了游戏,《迷你世界》。有时候,最容易改变你的,就是身边人成功的例子,育儿也是一样。
这年头,娃才是所有家长的痛点,为了娃,可以放弃金钱(辞职在家陪伴娃的全职父母们),放弃自由(完全没有节假日的陪伴一族们),放弃自我(所有爱好都是围着娃的爱好转的老父亲老母亲们)。我每天都会接到不同培训机构打来的电话,“你的娃再不学英语就晚了!”每当听到这样的劝说,明明知道是饥饿营销,我却还是充满焦虑。想着同年级的娃奥数都学了一年,英语都到了LV4,头发感觉又白了两根。回去,我赶紧劝娃儿爹,是不是该给咱娃报上学而思和英语了哦,你没事儿要不再教教他们单词。我家老大上小学之前,识字全是娃儿爹在教,刚开始,是棍棒教育,后来,慢慢的,老大自己能看懂绘本后,也很有成就感,识字量就蹭蹭上升。娃儿爹说,你看了唐爸爸的书,倒是心安理得地就把活儿全都派给我了。我赶紧恭维着,术业有专攻嘛,娃儿就服你,参考辅导班让我来!
科学研究表明,父亲具有天然的教育优势。比如,父亲在身体、气质和思维等方面有有着特有的特点。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父亲总能积极解决;家庭困难,他也能勇敢面对;他总是以建设者、改变者的形象出现,因此他总能被孩子当做心中的英雄。一般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的家庭,孩子的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更自信、乐观。而这一点,在《爸爸,想想办法吧》书中得以充分体现,最关键的是,在小学启蒙阶段,最重要的三个板块:阅读+写作+数学思维,唐堂爸爸似乎轻松玩转,我相信,即便没有培训班,有父亲这样的陪伴,孩子的思维训练也一定有出色的效果。
想想办法吧,爸爸!会想办法的爸爸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家庭和谐。比如,当老母亲每天在家庭作业中败下阵来,然后不断指责老父亲,你为什么不管娃,你看我,为娃付出了多少,而你呢?久而久之,家中弥漫着的一定是一股怨气。所以为什么说,父爱缺位的孩子易怒,敏感。而想想看,如果,把这些交给爸爸来想办法,不服,行,先武力解决一下,幽怨?不存在的!妈妈再来从中调和,适时展示一下母亲的温柔、包容,完美家庭从此可持续发展……
所以《想想办法吧!爸爸》这是一本解放妈妈的心理疏导书,妈妈,别把教育孩子的事儿全往自己身上揽,让爸爸想想办法去吧。这也是一本让爸爸迅速上手的工具指导书,不懂怎么驾驭娃,来,阅读清单都有了,赶紧拿去遵照执行吧。
爸爸爱你,主语是爸爸,得行动起来。想想办法吧!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