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公子》是一部由耿雪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公子》观后感(一):传统工艺与现代动画的碰撞
《海公子》观后感(二):惊悚、诡异、生动、美丽!
这部动画短片实在是非常惊艳!
首先,画面非常诡异,海面上,女人眼睛喷泉、乳头喷泉等,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非常诡异、惊悚的感觉,气氛渲染的非常成功。
其次,陶瓷的声音非常清脆,还有陶瓷和陶瓷摩擦的声音、敲击的声音,也在渲染诡异惊悚的氛围。
此外,前后呼应,眼睛喷泉、乳头喷泉再次出现,结果这次喷出的不是水而是血,将惊悚恐怖的氛围营造到了制高点。
全片看完后,特意去找了《聊斋志异》原文去看,更发现这个动画做的真好,把一个《聊斋志异》中相对而言并不是非常复杂的故事,却讲得这么生动、诡异、惊悚,同时又有一种情色之美,让人浮想联翩!!!
《海公子》观后感(三):海与瓷——高雅而不安的艺术
大海是深邃而大气的,天空同样悠远而不可及,因为通感,于是,世人眼中,简单的蓝便有了一种高雅而脱俗的气质。
瓷器美丽而易碎,光滑而锋利。
这场海与瓷的故事从头至尾都透露出一股神秘气息,这是中国人对于性的完美注解——美丽却可怕。而描述生死,更是对性的最终以生殖为目的的诠释。
本片将视线着眼于性爱却不庸俗,归功于导演对自我意识的抽离,可以跳脱本性的局限,寻找人性本质的孤单与不安。或者从另一个极端心理角度讲,人一旦有性瘾人格,就会阻碍道德社会上的基本交流。
故事大体讲述了由于极端的性爱,个体走向人格毁灭的故事。但具体的故事情节很难给人以连贯性。
《海公子》观后感(四):靜物恐怖
雖說聊齋早被拍爛,但就情節和精神的傳達效率而言,可以安全地說,沒有影視作品敢望原文項背。癥結之一或許在於,聊齋故事全然依靠人類這種生命體來表現,本身就有致命的局限性。而這出海公子的誕生,讓無靈魂的演員去表現無生命的角色。劇情沒有絲毫拖沓,演員也不自備表情包,出來的東西忠誠、敏感,極具穿透力。
白天在井岡山民俗展覽館內參觀,被無意瞥見的田野稻草人展示模型小小地恫嚇了一下,繼而聯想到早先看過的這部海公子,少作回味。耿雪此作,確是略無倫比,期待由此思路發展出的小系列。
《海公子》观后感(五):《海公子》
东海古迹岛,有五色耐冬花,四时不调。而岛中古无居人,人亦罕到之。 登州张生,好奇,喜游猎。闻其佳胜,备酒食,自掉扁舟而往。至则 花正繁,香闻数里;树有大至十余围者。反复留连,甚慊所好。开尊 自酌,恨无同游。忽花中一丽人来,红裳眩目,略无伦比。见张,笑曰:“妾自谓兴致不凡,不图先有同调。”张惊问:“何人?”曰:“我胶娼 也。适从海公子来。彼寻胜翱翔,妾以艰于步履,故留此耳。”张 方苦寂,得美人,大悦,招坐共饮。女言词温婉,荡人神志。张爱好之。 恐海公子来,不得尽欢,因挽与乱。女忻从之。相狎未已,忽闻风肃肃,草 木偃折有声。女急推张起,曰:“海公子至矣。”张束衣愕顾,女已失 去。旋见一大蛇,自丛树中出,粗于巨筒。张惧,幛身大树后,冀蛇不 睹。蛇近前,以身绕人并树,纠缠数匝;两臂直束胯间,不可少屈。 昂其首,以舌刺张鼻。鼻血下注,流地上成洼,乃俯就饮之。张自分必死, 忽忆腰中佩荷囊,有毒狐药,因以二指夹出,破裹堆掌中;又侧颈自顾其掌, 令血滴药上,顷刻盈把。蛇果就掌吸饮。饮未及尽,遽伸其体,摆尾若霹雳 声,触树,树半体崩落,蛇卧地如梁而毙矣。张亦眩莫能起,移时方苏。 载蛇而归。大病月余。疑女子亦蛇精也。
《海公子》观后感(六):铿锵
看完短片之后又回去读了一下原著,竟觉得这些冷硬的瓷所讲述的故事更加富有感情。
最令我心折的是红衣的女人用瓷质的手指敲了敲自己瓷质的身体,发出铿锵的清越的声音。这昭示了她瓷偶人的身份,同时让我有一种叩响魂魄的既视感,她敲响了自己的身体,而之后又用同样的方式敲响了张生,他们发出同样铿锵的声音,总教我疑心这暗示着坦诚相见,产生了共鸣。
而在之后海公子,也就是蛇妖裹缠住张生即将制他死命的时候,张生逃出升天的法宝由原著中的毒狐药增加了红衣女人面孔的碎片,毒药将那片碎瓷溶解,蛇妖饮毒血而亡。张生在自己露水情人殒身之后还将对方的尸骸带在身上才开始逃亡,而最后鸩杀蛇妖的情节似乎也暗示着红衣女人有着一定作用。
导演似乎并不惮于暴露人偶的伪,在一些镜头里的提线清晰的表示着他们只是讲述故事的工具。
而在某些层面上,这些偶人又如此的真。他们细腻洁白的人类面孔,和釉下青色颜料画就的眉眼都非常具有人的神韵。最妙的在于这部短片所营造的一种宿命感,开头的两尊巨大的女像和缓缓驶入其中的渺小的张生的船,似乎在隐喻着命运之门对他开启,而岛上的情节也采用了非线性叙事,预言性的场景与用于解密的闪回都增加了这种宿命感。
聊斋的故事里,着墨更多的是欲,而这个故事里,更加浓墨重彩的描绘的,是情。
《海公子》观后感(七):真是让我意外惊喜的作品
这是一个值得去了再去的展。
徐冰的研究生里有韩国人也有海归,各种繁复的背景作支撑,每件作品都有独立的世界观且能自圆其说。
难得氤氲在如今急管繁弦的大众氛围中还能保持独立清醒的头脑且钻研扎实的做事。读研选择方向时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画画能保持住自己的一份宁静和纯粹。想想如今,繁文缛节的生活磨掉了性质,但最近慢慢感觉状态回来了。
最喜欢参展的一部短片《海公子》。当就用瓷器作为语言表达形式这份新意就应该给满分,不怕骄傲。到现在耳边依然荡着陶瓷的碰撞声“deng、deng”,“deng、deng”两声异常清脆,一直贯穿片子的始末,没有旁白,更加突出了画面感,也给观众自己解读拓宽了余地。从来我们欣赏瓷器都是“观”的视角,王尔德说过,艺术的真谛即是“外形表达着内涵,使灵魂获得肉身,以形式揭示内容”。虽然这个大鼻子高个儿对于爱情有很多反鸡汤的绝对言论不太能起共鸣,但他说过的话被广泛滥用说明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他对于艺术这种形式的存在给予的诠释还是带点儿字字珠玑的意味。现如今多媒体的发展,让我们有更多媒介去表达自己想要展现的作品。画画也好,设计也好,书籍、音乐都好,或者各种形式杂糅在一块儿。至少这部短片儿,用富有中国特色和年代感象征着历史身份权势且有些高高在上严肃得适合摆在博物馆或者隔着玻璃的展示柜里的瓷器去表达如此诡谲的故事真是让我佩服得跪了……
果然,中国的传统媒介在表达和诠释自己本土文化时更多很多分的新颖生动!而且效果惊人!陶瓷本身冰凉冷清的质感配上怪诞的故事,东方人就算表达灵异、鬼魅、贪婪、情欲也是那么含蓄、温温柔柔地娓娓道来,不带直接泼辣的全部暴露反而让人不忍说穿。作者是位女性,同样的故事,换了视角,变得没有那么自为主义或者更准确的男权主义,心中那份鄙夷就少了几分而更加平和。表现手法没得说,真不比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差。
回来的路上大家一起啃着十三块一根的烤肠钻入乱哄哄的小吃店一边说这次展贼好,确实徐冰的研究生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呀,有点桃李不言而成蹊的味道。还有几件作品印象深刻,精力有限,捡印象最深刻的说吧。
《海公子》观后感(八):看不透
海公子原作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说实话其故事性一般,似乎只是个有头没尾的,关于性和爱情的鬼故事而已。
但情节之外的陶瓷,提线木偶,光影,迷雾,还有声音,都营造着一种“中国风”的诡异。
美女触碰张生时发出陶瓷轻碰的“叮~”,能让人汗毛竖起。是诡异,是阴森,是凄美,但不似欧美式恐怖。
通篇的色彩基调都是陶瓷特有的白和蓝的,带着光洁的釉亮,除此之外唯一的颜色就是鲜红,这鲜红除了美女的披风,便是鲜血。
诡异,实在是诡异
大蛇没有直接吞掉或者撕咬张生,而是用舌头插进他的鼻孔,再吸食流在地上的鼻血。
还有开头巨型女人喷泉一样的乳汁,男人血流如注的眼泪
还有张生额头正中的孔洞
以及他逃跑时还拿着美女碎裂的脸……
我始终想探寻简单故事剧情下的内涵,却总也看不透。
似是看不透拜佛的人,究竟是拜清醒,拜沉默,拜人心,还是拜自己的欲望……